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76部分

汉末武圣-第76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贯中不知道因为刻意还是疏忽,在演义中将张飞表字改为翼德。

    如此,关羽为羽,张飞为翼,皆为刘备羽翼。

    事实上,历史上张飞的表字益德,应该和刘备脱不开关系。

    刘备表字玄德,德前加益,有辅助、增益之意,可见二者关系莫逆。

    被罗贯中改成翼德,虽然和关羽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刘备羽翼。

    然而。

    若不考虑刘备,翼德这个表字,反而和关羽关系牵连更深。

    “翼德若愿随我建功立业,实乃一大幸事!”

    关羽闻言大喜,挽其手臂,脸色真诚。

    张飞笑道:“兄长之名,某早已听闻,纵然兄长不来,某亦会前往投奔。”

    “不过兄长若欲招贤纳士,涿县还有一位豪杰,不可不前往拜访。”

    关羽心中微动,问道:“何人?”

    张飞答曰:“此人乃汉室宗亲,虽家道中落,却也年少英雄,交际广泛。”

    “涿县豪杰闻其名,莫不争相依附,就连我也与其相交莫逆,情同手足。”

第114章 不请自来() 
“翼德口中英雄,莫非就是刘备刘玄德?”

    关羽脱口而出。

    张飞闻言先是一愣,继而惊奇道:“兄长也知玄德乎?”

    关羽答曰:“某游历至此,听说玄德宽以待人,好结交豪侠,少年争相依附。”

    张飞大喜:“玄德常常提起兄长,感叹大汉若多几个兄长这般豪杰,也不至于混乱若斯。”

    “既然兄长与玄德兄互相仰慕久矣,弟这就请玄德过来一叙!”

    关羽闻言,心中五味陈杂。

    对于刘备,后世的云长也是无比崇敬。

    虽然后世网络上,不少人将刘备黑得体无完肤,说他假仁假义,还是十几姓家奴。

    不过对于这些所谓的言论,关羽向来都是嗤之以鼻。

    演义由于罗贯中的情感倾向,明显美化了刘备三兄弟,却由于美化过甚,反而成了高级黑。

    后世许多似懂非懂之人,拿出演义中不合理的地方,抨击着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就好像有人黑诸葛亮,说对方根本就是被演义神话,没有任何才能。

    还说诸葛亮不懂军事,不会培养人才,心胸狭隘设计弄死魏延云云。

    其他也不做过多争论,就说诸葛亮心胸狭隘,设计弄死魏延这件事吧。

    据三国志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辄欲请兵万人,这是何等狂妄。

    要知道。

    蜀汉后期全国总人口也不足百万,就算按照十抽一来算,总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

    除去防备东吴以及各郡县兵力,北伐兵力最多只有八万。

    蜀国本就兵少,魏延还想分兵偷袭,如果遭遇挫折,一万兵马的损失蜀国绝对承受不起。

    每次出征,魏延动辄就欲请兵万人,还自比于韩信,妄言诸葛亮怯战,感叹自己不受重用。

    如此行为,不仅显得居功自傲、过度自负,还有些目无尊长。

    也许有人会说,假如诸葛亮采纳魏延计策,使用子午谷奇谋,北伐恐怕早就成功。

    此言,也是无稽之谈。

    就算魏延从子午谷偷袭成功,可以顺利攻下长安。

    然长安对内无险可守,魏国大军数日即可兵临城下,五千兵马绝对守不住长安。

    且长安那时也并非魏国国都,纵然打下战略价值也不大。

    更何况,诸葛亮战略目标乃是凉州,而非无险可守的长安。

    魏延所提出的计划,本就与北伐大战略有所冲突。

    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魏延策略能够成功,也是基于司马懿的一番话。

    司马懿后来说过:“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这番话,很有可能乃司马懿离间之计。

    魏延的心高气傲众所周知。

    假如他听到司马懿这番话,肯定觉得诸葛亮太过胆小,错过大好战机。

    殊不知,司马懿仅仅放放嘴炮,就能让魏延尾巴翘上天,使得蜀国将相不和。

    以魏延那种骄横自大,目无尊长的性格,若是换成心胸狭隘之辈,恐怕早就将其杀死。

    诸葛亮却没有。

    据三国志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从这里就能看出,诸葛亮临死前命令魏延断后。

    魏延不服诸葛亮这件事,众人尽皆知晓,所以才有人会问:“假如魏延不听命令该当如何?”

    诸葛亮却并未下令杀死魏延,反而说‘军便自发’。

    这四个字,可以理解成军队只管撤退,不用理会魏延,他爱干嘛干嘛。

    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实压制不住魏延,所以只能随其所愿。

    至始至终,诸葛亮都没有下令杀魏延。

    魏略却是另一种记载。

    里面写到诸葛亮病重,让魏延在自己死后秘不发丧,撤兵以后再通报死讯。

    长史杨仪却与魏延不和,看到魏延执掌军事,惧为其所害,污蔑对方想要率领大军投靠魏国。

    魏延本无此心,所以不愿与杨仪交战,反而主动退让,却被杨仪追而杀之。

    结合当时情况,以及各种人物关系,后者可信度反而更高。

    若按照魏略记载,诸葛亮非但没有压制魏延,临死前反而将兵权交给他。

    这也符合常理。

    那个时候,除了诸葛亮以外,魏延官职最高。

    那些以演义中诸葛亮不喜魏延,临死前还下令将其杀死,而推断出诸葛亮心胸狭隘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毕竟,正史中并未记载魏延杀韩玄,诸葛亮也没说魏延脑后有反骨。

    至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举的蒋琬、董允、费祎三人,后来也都成为蜀国丞相,与诸葛亮并称‘蜀汉四相’。

    由此也能看出三人才能,更能看出诸葛亮很早以前,就在为蜀国培养接班人。

    相同的道理。

    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说刘备乃十几姓家奴,关羽每每看到这里,心中都愤怒不已。

    罗贯中因为偏袒刘备,的确在许多地方有所美化,甚至将其写成仁义化身。

    历史上的刘备,却并非那般仁义的甚至有些迂腐,反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

    他出身贫困,因为年少亡父,十岁左右就和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生活艰苦。

    刘备却自强不息,从小展露出非凡之处,得到其叔父刘子敬看重,在其十五岁那年,被送往卢植那里求学,认识了公孙瓒。

    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刘备最让关羽敬佩的地方。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担任平原相的时候,郡民刘平素轻之,耻为其下,使客刺之。

    刺客见到刘备以后,却被对方人格魅力所折服,不忍杀之,还将事情来龙去脉告知刘备离去。

    由此也能看出,刘备究竟有多么得人心。

    如此人物,如此豪杰,被天下人称为英雄,强大如曹操都忌惮不已。

    可怜,却被后人黑得体无完肤。

    “无论前世今生,你我注定都会有说不清的羁绊。”

    关羽收回思绪,心中叹息。

    “承蒙贤弟念叨,备不请自来,希望不要嫌我叨扰!”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

    关羽抬头看去。

    只见来人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能自见其耳,面部线条非常柔和。

    仅仅看了一眼,来者就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第115章 桃园结义() 
“玄德兄,你来了!”

    毫无疑问,来者正是刘备刘玄德。

    张飞看到刘备过来,脸上顿时露出喜色,急忙上前相迎。

    “某听闻有位壮士,腕力居然不下贤弟,心中不免好奇,这才特意前来拜访。”

    张飞将刘备拉到关羽身边。

    他介绍道:“此乃破鲜卑中郎将,破虏亭侯关羽关云长是也。”

    随后,他又介绍刘备:“这位就是弟方才所提豪杰,刘备刘玄德是也。”

    关羽看着刘备,目光沉凝。

    不得不说,某些人就是拥有天生魅力,初见就能让人心生好感。

    哪怕在后世,关羽也见识过些许这类人。

    刘备魅力毫无疑问,长相虽然有些奇特,举止间却也能够给人温和感觉。

    “原来是两破鲜卑,斩杀鲜卑可汗檀石槐的破虏亭侯!”

    关羽尚且没有开口,刘备就已肃然起敬。

    刘备虽然家道中落,却也为自己的姓氏自豪,他还记得自己祖上荣光。

    对于汉室,刘备抱有特殊情感。

    故此,当刘备看到大汉混乱,异族践踏领地的时候,心中也会有种别样烦闷。

    关羽横空出世,破鲜卑王庭于弹汗山,斩檀石槐于万军中,水淹数万异族军队于荒谷。

    此举不仅振奋国威,还充满了传奇色彩。

    刘备喜好结交四方豪杰,对关羽这种豪杰,更是如雷贯耳,恨不得一见。

    故此。

    刘备今日看到关羽后,主动上前郑重行礼。

    “备,拜见将军!”

    关羽回过神来,急忙上前扶住刘备双臂,仔细打量着眼前男子。

    后世的关云长,因为先祖乃关羽之故,对刘备也有种别样情感。

    在关云长看来,刘备乃当之无愧的乱世豪杰。

    然人无完人。

    刘备算是枭雄,不过对方抛弃妻子,视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态度,多少让云长有些不敢苟同。

    当然。

    刘备之所以那么说,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收买人心,而非真的不顾家小。

    饶是如此,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关云长,对这种行为仍旧有些不喜。

    事实上,这也是不同时代所产生的代沟。

    古代女子地位极低,很多所谓的文人雅士,甚至流行用小妾招待朋友。

    这种风俗以及观念,后世的关云长绝对深恶痛绝。

    饶是如此,也不能彻底否定刘备。

    正如前面所言,人无完人。

    包括云长所崇拜的祖先关羽,性格上面仍旧有很大缺陷。

    先不说关羽刚而自矜,就说对于女色,也并非真的能够视而不见。

    曹操、刘备围困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就曾经为了秦宜禄之妻,屡次求告曹操。

    曹操本来答应将杜氏赏给关羽,奈何看到杜氏美色后,出尔反尔,自纳之。

    由此也可以看出,关羽并非真的无欲无求。

    当然,云长也不能因此就责备自己先祖,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正是为此,历史名人才更显得有血有肉。

    “某亦闻玄德之名久矣,今日得见,实乃人生大幸也!”

    关羽扶起刘备,正色说道。

    张飞笑道:“云长兄年龄最长,玄德兄次之,某最小。”

    “云长兄虽贵为将军,却性格豪爽,喜好结交天下豪杰,玄德兄不用如此生分,直接称其为兄长即可。”

    刘备闻言,眼睛微亮。

    他在涿县虽略有薄名,终究只是一介白身,和关羽相差甚远。

    假如能和关羽称兄道弟,刘备也算是攀了高枝。

    更何况,关羽还是刘备敬重、仰慕的对象,称其为兄长自然没有丝毫心理障碍。

    关羽此时,却是有些发蒙。

    “我居然比刘备大?”

    关羽眼中满是疑惑。

    桃园结义典故流传千古,虽有可能乃是虚构,刘备年龄最大却也早就深入人心。

    否则,又岂能当老大?

    “敢问玄德贵庚?”

    关羽按捺住心中躁动,急忙问道。

    刘备拱手道:“备今岁二十有一,只比翼德大一岁。”

    刚才,刘备也听说了张飞表字,所以能够直呼其字。

    “居然,真比我小一岁。”

    想到这里,关羽不禁有些迷茫了。

    史书对关羽、张飞生年,并没有过详细记载。

    只是由于演义影响,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刘备年龄最长,关羽次之,张飞最小。

    事实上,演义中夸大了刘备年龄。

    黄巾起义时,罗贯中记载刘备二十八岁,其实只有二十三岁。

    若按照真实年龄来算,关羽极有可能比刘备更大。

    假如关羽真的年龄最大。

    那么,桃园结义刘备就不可能是大哥,也就不可能有桃园结义了。

    “难道说,桃园结义真是虚构之事?”

    虽然后世,很多人都说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