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8部分

汉末武圣-第8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陵太守张超采纳了臧洪建议,二人当即前往陈留面见张邈,与其议事。

    期间,张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

    张超答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

    张超直接说臧洪才学在自己数倍之上,称其为海内奇士,由此也可以看出张超对臧洪的看重。

    张邈因此对臧洪甚奇之,遂遣臧洪先后出使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两人也对臧洪非常亲善。

    自此,臧洪终于为酸枣会盟打下基础。

    而那个时候,曹操也在陈留招募义军,正是处于陈留太守张邈治下。

    张邈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倾家荡产,使得豪杰争相依附,也与曹操、袁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曹操刺董失败后,没回到沛国谯县反而逃往陈留,正是因为有张邈这个至交好友担任陈留太守。

    却说诸侯在酸枣设立坛场、准备盟约的时候,全部相互辞让,没有人敢先上坛致辞。

    一方面,这些诸侯的确是相互谦让,却也未尝没有推卸责任、不愿当出头鸟的缘故。

    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天子诏令擅自起兵,可是与造反无异,就算天子不怪罪也会被董卓恨之入骨。

    日后稍有差池,今日登坛之人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后来,诸侯皆因会盟首倡者与串联着乃是臧洪,且几位诸侯都对臧洪非常亲善,纷纷推举臧洪登坛。

    臧洪毫不推辞,遂升坛操槃歃血而盟,又痛斥董卓祸害朝堂、百姓,而后盟誓诸侯共讨董贼。

    臧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哪怕是军中士卒,也莫不心情激荡。

    可以说,酸枣会盟完全是在臧洪的牵头、串联下才能成功。

    如果说,主导酸枣会盟只能说明臧洪在政治上的才能,那么后来与袁绍决裂死守东武阳,也可以看出此人的统帅、忠义与魅力。

    却说讨伐董卓以后,臧洪被张超派为使者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却因为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无法通过,不得已滞留在袁绍那里。

    袁绍非常器重臧洪,恰逢青州刺史焦和病卒,就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当时青州黄巾军非常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可是经过臧洪短短两年的治理,青州就改头换面。

    就连骄傲的袁绍,都只能‘叹其能’。

    青州被治理好成为袁绍坚实后方以后,袁绍就准备谋夺兖州,当即任命臧洪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兴平二年,曹操出兵攻打张超,张超危在旦夕,对部下说:“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当时袁绍、曹操二人关系十分亲密,甚至就连曹操官职都是袁绍任命,再加上臧洪名受到袁绍重用,众人都以为臧洪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却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子源,天下义士也,绝非忘本之人。只可能被袁绍掣肘,来不及救援我罢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臧洪听说旧主张超被围,当即光着脚大声嚎哭。

    臧洪点齐所部兵马准备前去救援,还向袁绍请求援军。

    袁绍自然不肯,为了稳住臧洪反而口头答应,实际上却是整整拖了三个月,以致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灭族。

    得到这个消息的臧洪悲痛欲绝,对于袁绍更是充满怨恨,当即宣布与袁绍脱离关系。

    袁绍大怒,亲率大军攻打东武阳,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袁绍猛攻东武阳,持续一年之久都未能攻破这座城池,一直到东武阳粮草消耗殆尽。

    臧洪见东武阳粮尽,知道死期将至,就对部下说道:“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让洪救故主,陷我于不义。”

    “洪今日死于大义,不得不死,诸君却不可因我之故遭此祸乱。今城池未破,尔等当趁机带着家室逃出城外。”

    不曾想,城中百姓尽皆齐声高喊:“必不舍明府而去!”

    饥饿的军民,吃光了城中老鼠以及武器上的皮革。

    眼看再也坚持不下去,臧洪爱妾却是说道:“既然明知必死,何不以我之肉分于诸将士食用?”

    臧洪遂拿出府库中最后三斗米,然后哭着杀掉爱妻分于诸将士食用,将士皆涕泪横流,无人能仰视臧洪。

    继而城破,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无有离叛。

    却说城破以后臧洪被袁绍生擒,袁绍甚爱洪之才华,想要令其屈服投降,奈何臧洪言辞恳切,慷慨求死,并力斥袁绍不忠于汉室反而图谋不轨,根本不愿投降。

    袁绍见不能收臧洪为己用,乃杀之。

    时有臧洪同乡陈容素来亲慕臧洪,跟随洪为东郡丞,城池还未被攻破时就被臧洪派出,为的是保全其性命。

    袁绍要杀死臧洪的时候,陈容也在当场,当即进谏:“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袁绍心中惭愧,令左右将其拖走,恼羞成怒的说道:“你哪里比得上臧洪,也要与他同死吗?”

    陈容却是大声说道:“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袁绍闻言大怒,遂杀臧洪、陈容二人。

    袁绍身边诸将见状无不叹息,私底下纷纷说道:“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臧洪无论政治、谋略、统帅以及魅力,全部非同凡响。

    真要将其各项属***化,假如满值100,臧洪政治、魅力至少都在90以上,武力80左右,统帅、智谋也应该有85。

    这个属性,哪怕纵观整个三国历史,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存在了。

    如果臧洪不是那么早死去,也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不过,臧洪并非完人,仍旧有些缺乏决断力。

    如果臧洪能够狠下心来,不去管袁绍的敷衍直接起兵援助张超,虽然最终仍旧极有可能失败,却也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可话又说回来,臧洪之所以犹豫不决,也未尝不是考虑深远的缘故。

    假如不能得到袁绍支持,哪怕臧洪尽起东郡之兵,也不见得能够救出张超,反而会因此再加上袁绍这个敌人,得不偿失。

    “臧洪,居然是臧洪,历史上那位英年早逝的豪杰!”

    云长此时,心中根本难以平静。

    云长前世对于三国人物都比较了解,更加知道此人有多么厉害。

    臧洪此人,论政治至少可以牧守一州而绰绰有余,论军事只要粮草足够完全能够抵御强敌,论谋略哪怕不及张仪、苏秦却也不会相差太远。

    至于能让数千人跟随赴死的魅力,哪怕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极其罕见。

    “国士,历史上的臧洪真是国士无双!”

    虽然已经来到个东汉这个乱世,然而除了自己这个山寨版历史名人以外,臧洪却是云长见到的第一位历史名人。

    却没想到,云长遇见的第一位历史名人,居然就是一位大才。

    当然,这位大才如今还显得非常稚嫩,根本不可能与历史上的臧洪相提并论。

    但是请不要怀疑,臧洪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成长潜力,真要有了好的发挥平台,成就绝对不低于吴国四大都督。

    身为穿越者的云长,对待历史名将有种天然的喜爱。

    努力平复了内心的激动,云长敛容沉声说道:“在下河东关羽见过少将军,刚才多有冒犯,还望海涵。”

    眼看云长态度真诚,本来还虎视眈眈的骑士们,脸色这才缓和起来。

    直到此时他们才发现,那些被关羽击落下马的袍泽虽然全部受伤,却并无大碍。

    “某亦自幼习武,自觉勇武非凡,真正见到关兄方知天外有天!”

    看着那些从地上爬起来的士卒,臧洪不由摇头叹息。

    臧洪无论是才华还是勇武,自幼都远超常人,虽然不会表现得沾沾自喜,心中仍旧骄傲不已。

    见识到云长那一骑当先的气势后,臧洪才知道真正的猛将究竟有多么厉害,心中多少有了些挫败感。

    不过臧洪生性豪爽,很快就摆脱了那种挫败感,反而神情振奋的说道:“愚弟方才听闻二位准备前去投军,何不与我同去面见将军!”

    在臧洪看来,这次出征如果能够有关羽这样猛士相随,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了,这才会不遗余力发出邀请。

第11章 轻视()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面对臧洪的邀请,云长毫不犹豫就应允了下来。

    在此之前,云长并不了解匈奴中郎将臧旻,直到遇见臧洪才想起来这位将军的身份。

    云长记得臧洪父亲是位儒将,富有学识且胸怀大志,先是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平定许昭叛乱,后来被升为匈奴中郎将。

    前世的云长对此略有了解。

    不过臧旻此人的确不出名,若非因为臧洪缘故云长也不会想起来,才导致没能记起这位儒将。

    “敢问少将军,臧将军准备何时出塞攻打鲜卑?”

    几人叙礼毕,在赶往军营的途中,云长终究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云长本来还以为,三路大军这次北征鲜卑定会大获全胜,毕竟汉室历年对外战争几乎从无败绩。

    不过在投军途中云长又想了许多,心中这才有些阴霾。

    俗话说:凡事不密反为害。

    就连位于河东的地痞关雄,都知道朝廷准备兴军讨伐鲜卑,更不用说是鲜卑人了。

    假如汉室能够集结大军,以兵力优势北击鲜卑,哪怕军事机密泄露也没什么。

    问题是东汉财政极其紧张,根本负担不起大军的出征费用,只下令让三万精骑出塞。

    汉军战斗力毋庸置疑,假如这三万大军合兵一处,也未尝不能重创鲜卑。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三路大军分别从三路进攻鲜卑,却又兵力分散了许多。

    鲜卑以前的确不足为患,哪怕最强大的部落可战之士也不足万人,分兵攻打倒也无碍。

    不过鲜卑如今早就今非昔比。

    由于雄主檀石槐的诞生,曾经一盘散沙的鲜卑已统一。

    不仅如此。

    檀石槐还在弹汗山建立鲜卑王庭,并且率领鲜卑诸部北拒丁零,东退夫余,西击乌孙,完全占据了曾经强大的匈奴故土。

    鲜卑早已不再是匈奴的奴仆,而是拥有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的庞大草原王国。

    草原人的善战毋庸置疑,再加上檀石槐这个雄主的存在,绝对是劲敌。

    此时汉军却分散兵力进攻鲜卑,如果消息再被檀石槐提前知道,完全可以将汉军分而歼之。

    事实也的确如此。

    历史上这次由汉灵帝主导的远征,以汉军全军覆没告终。

    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自只带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汉军战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这场对外战争重大的失败,在历史上描述并不算多,却也无比沉重,更是整个大汉数百年难以洗刷的耻辱。

    此战,彻底奠定了鲜卑在北方不可动摇的地位。

    鲜卑从此兵势更盛,檀石槐更是连年犯汉边境,扰得大汉北方不得安宁。

    当然,如今的云长并不知道这些。

    他只是从蛛丝马迹,以及身为武将的直觉中感到些许不安。

    “粮草军械均已筹备大半,由于国库空虚,陛下已经五次三番催促家翁进兵。”

    “家翁虽然想要等全部准备妥当再进兵,奈何圣意难违,恐怕不日就要进兵塞外。”

    说到这里,臧洪脸色也有些凝重。

    “你是说,粮草军械尚未筹集完毕,就要出塞攻打鲜卑人?”

    “若战争途中粮草不足,大军定会不战自溃啊!”

    云长闻言,却早已大惊失色。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对于这支将要远赴塞外的骑兵而言,粮草补给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全军覆没。

    故此,听说粮草军械只是筹集大半,云长内心已经凉了许多。

    “我也为此屡次向父亲谏言,希望能够再拖些时间,待粮草、军械筹备完毕再出塞不迟。”

    “父亲也有此意,奈何陛下只说国库空虚,让我等出塞后自己解决。”

    “又有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以及护乌丸校尉夏育两位将军屡次催促,父亲也是孤掌难鸣啊。”

    云长听到这里,却是心中疑惑起来。

    按理来说,田晏、夏育二人都是沙场宿将,应该不至于如此鲁莽才对啊。

    就连云长这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人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