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88部分

汉末武圣-第88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就有人发表自己见解。

    “此言差矣。”

    “关羽知兵善战,又有沮授这等人物出谋划策,想要攻破下曲阳难如登天。”

    “我军粮草不多,应该趁着有粮之时速度南下,绕过官兵驻扎的城池,与人公将军合兵一处,方为上策。”

    诸将各持己见,张宝屋内,很快就吵成一片。

    很显然,下曲阳的失守,已经让这些黄巾将领失去了分寸。

第136章 追与逃() 
“踏踏踏!”

    官道上,三千铁骑纵横而过。

    自从高顺领兵接管下曲阳防务以后,关羽就率领骑兵星夜兼程南下。

    如今的张宝,虽然已经丢失下曲阳,兵力仍旧未损。

    假如不趁机击破这数万黄巾,待其南下与张梁汇合以后,将变得无比棘手。

    不错,关羽想的乃是击破而非剿灭。

    历史上。

    朱儁率兵围困宛城,韩忠不敌请求投降,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纳之。

    他们认为秦朝末年,楚汉争锋的时候,刘邦每每接纳降卒。

    如今韩忠请求投降,应该予以接纳,如此也能迅速平定宛城黄巾。

    朱儁却严词拒绝,说道:“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随后。

    朱儁、皇甫嵩对待黄巾俘虏,基本都是毫不怜悯的予以屠杀,每每都有数万人死于屠刀之下。

    以致到了后来,数万黄巾投河而死,侥幸未被杀死的黄巾军,也只能成为流寇。

    若是站在汉王朝角度上,朱儁这种说法的确有理,不过也值得商榷。

    大汉如今虽是统一帝国,却早已外忧内患,盗贼四起,叛乱丛生,讨之不尽。

    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百姓们有地种、有饭吃,叛乱就不可能停止。

    盲目杀戮,只会让黄巾残余变为流寇,祸害天下。

    历史上,黄巾起义虽被镇压,却由于朝廷不接受投降,不少黄巾残余流落四方。

    他们以劫掠为生,反而让朝廷不得不加大地方权利,为后来诸侯割据埋下祸根。

    更何况。

    关羽不是朱儁,他会站在整个民族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他可以带兵平叛,却绝不会屠杀投降的黄巾,因为他想让这个民族少流一点鲜血。

    “启禀将军,张宝弃城而走,已经率领大军南下。”

    关羽闻言,不由眉头微皱。

    他没想到,张宝居然会如此果断,直接舍弃临平这座最后的城池,悍然南下。

    事实上。

    临平之所以变成空城,也正是关羽给黄巾军挖下的坑。

    假如黄巾没有攻破临平,在丢失下曲阳的情况下,肯定会毫不犹豫南下。

    这种选择,并不是关羽希望看到的结果。

    让黄巾占据临平。

    哪怕下曲阳丢失,只要张宝怀有侥幸心理,也很可能会死守临平。

    毕竟,这可是黄巾军在冀州北部,最后留下的一座城池。

    失去下曲阳根基的黄巾军,若连临平也舍弃,那可就真的没有丝毫退路了。

    事实上,张宝也的确想以临平为据点,发动反击。

    可惜的是,关羽声威太盛。

    张宝思量许久,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在粮草耗尽以前成功反击。

    正是为此,张宝才会毫不犹豫舍弃临平,带领大军南下,准备与张梁会师。

    他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大军所携带粮草,能否支撑抵达巨鹿。

    十日粮草,的确不够。

    然冀州富庶,张宝完全可以在南下途中,劫掠豪强大族,补充粮食。

    很多豪强大族,邬堡大多修在野外。

    那些邬堡的确非常坚固。

    然而以黄巾军庞大的兵力,虽说攻打城池有些困难,攻破邬堡却是易如反掌。

    “传我军令,加速行军!”

    关羽脸色沉凝。

    他能够想象到,张宝南下途中肯定会哀鸿遍野。

    纵然张宝自己不愿劫掠百姓,却未必能够管住属下,说不得就会酿成很多惨祸。

    关羽只有加速行军,尽快追上黄巾军,才能让他们胆战心惊,不敢肆虐。

    更何况,阻拦张宝与张梁会师,本就是关羽必须做到的事情。

    否则,两人成功会师以后,总兵力甚至接近二十万,关羽根本没办法抵挡。

    只有分而击之,才是最好选择。

    却说张宝率领大军南下,兵马浩浩荡荡绵延十几里,沿途百姓惶恐,庄稼毁坏。

    那些豪强大族的邬堡,也都遭遇浩劫,粮草、钱财被劫掠一空。

    不少抢红眼的黄巾军,甚至闯入民宅,抢夺百姓财物。

    张宝虽再三阻止,却也不能完全杜绝。

    如今乃撤退时刻,张宝也不能监察全军,最后只能听之任之。

    黄巾离开临平第四日。

    张宝刚刚率领大半黄巾渡过滹沱河,关羽就已经率领三千铁骑追杀而至。

    落在后面的黄巾军,看到奔腾而来的铁骑,全都面如土色。

    自从关羽领兵进入冀州以来,黄巾屡战屡败,早就没有了任何士气。

    更何况,黄巾如今都想着撤退,也没有人愿意和官兵战斗。

    是以,黄巾军根本不与官兵交战,绝大多数人直接仓惶逃走。

    “主公,黄巾阵型已乱,毫无战心,不若令骑兵冲锋,大杀一阵。”

    徐晃能够感觉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战机,急忙进谏。

    黄巾队伍此时绵延十几里,又正在撤退,只要关羽率领骑兵从后出击,肯定会大破黄巾。

    然而,关羽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他厉声喝道:“传我军令,黄巾军逃跑者不可杀,投降者不可杀,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徐晃闻言大惊,急忙问道:“主公此时莫非还想着收拢黄巾降卒?”

    也不怪徐晃如此。

    官兵如今只有三千骑兵,若是趁着黄巾撤退之际进行追杀,倒也无妨。

    然而,假如收拢黄巾降卒,肯定会拖累骑兵进度,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关羽神秘一笑,道:“非也。”

    徐晃脸色惊愕,问道:“既然主公不准备收拢降卒,又不让杀投降的黄巾,却是何意?”

    关羽说道:“某心中已有定计,我等根本无需恶战,数万黄巾可不战自溃矣。”

    徐晃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眼中带着深深的怀疑。

    关羽看到众人眼中神色,知道他们不信,却仍旧坚持己见。

    “再重申一遍,黄巾逃跑者不可杀,投降怯战者不可杀,若遇到愿意投降且饥肠辘辘的黄巾,还可分其以少量干粮。”

    “若有负隅顽抗者,不可留情,尽诛之!”

    “此事不仅尔等要谨记,还需宣传出去,让所有黄巾尽皆知晓。”

    关羽三申五令,语气严厉,诸将虽然仍旧心中忧虑,却也只得听令行事。

第137章 石头() 
石头今年只有十六岁。

    他原本叫什么没人关心,只因性格倔强宛如石头,所以才会被人这么称呼。

    他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虽不算富裕,几亩薄田却也能够勉强果腹。

    然而,前年那场大旱,让石头家中田地减产极其严重。

    田地里面的收成,甚至都不够自家人吃,安平国官吏却仍旧逼迫着缴纳赋税。

    石头父亲和小吏争执,居然被打伤,回去之后就卧床不起。

    为了给父亲看病,母亲含泪偷偷卖掉部分田地。

    却不想,石头父亲知道妻子卖地,顿时气急攻心,就此死去。

    石头母亲非常愧疚,却也只能含泪埋掉丈夫,带着儿子想要继续生活下去。

    卖掉田地的钱财,让母子两人勉强支撑到开春。

    他们本以为,只要等到秋收时节,日子就会好过去来,却又遇到干旱,粮食收成严重减产。

    祸不单行。

    就在去年秋季,由于不少人饿死,尸体没有及时处理,石头家乡居然爆发瘟疫。

    石头母子纷纷染上瘟疫,把最后那些田地也卖了,都没有医师愿意为他们治病。

    很不幸,石头母亲就这样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石头本来以为,自己也会在病痛的折磨下,慢慢死去。

    太平道人的出现,却是将石头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

    石头这才知道,有位大贤良师游走天下,救苦救难,帮助了很多像他这样的人。

    从那以后,石头就开始虔诚的信奉太平道。

    可惜的是,那位太平道人还要救更多人,只能撇下石头自己离开。

    去年冬天,就连石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

    今年起义爆发,大贤良师振臂一呼,家无存粮、田地,以乞讨勉强为生的石头,虽然才开始有些犹豫,终究还是加入其中。

    加入黄巾军以后,石头才开始吃饱饭。

    吃了第一顿饱饭,石头本来还惶恐的心,就变得坚定起来。

    先后送走父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石头,对于生命的渴望无比强烈。

    他不想饿肚子,更不想死。

    只要能够吃饱饭,只要能够活下去,造反又如何?

    然而,上了战场以后,石头又被那残酷的杀戮吓住,有些不知所措。

    说到底,他终究只有十七岁。

    “好饿啊。”

    石头摸了摸肚子,握紧了手中长矛,脸上露出迷茫之色。

    他本以为,自己加入黄巾军就能吃饱饭,却没想到下曲阳被官兵占领,黄巾军粮草辎重被缴获。

    南下途中,黄巾军虽然在不断劫掠豪强、大族邬堡,缴获了不少粮草。

    然而,相比起黄巾军那庞大的兵力,所缴获的粮草仍旧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削减口粮,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石头由于作战不够勇敢,再加上年龄小,被分到的口粮更是少之又少。

    这些口粮,也只能保证石头不被饿死罢了。

    “踏踏踏!”

    就在此时,大地开始轻轻颤抖起来。

    石头急忙抬头看去,只见后面灰尘大作,甲胄鲜明的骑兵呼啸而至。

    “敌袭,敌袭,敌袭!”

    紧接着,黄巾军中有人声嘶力竭的呐喊起来,队伍顿时变得无比混乱。

    “官兵来了,官兵来了,官兵来了。”

    石头紧紧握住手中长矛,眼中充满了恐惧,身体也在轻轻颤抖。

    官兵的强大,石头早有领教。

    特别是那位豹头环眼的官兵将领,更是勇武宛若神魔,仅仅吼声都让石头畏惧。

    看着四周慌乱的袍泽,石头居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只能握紧手中长矛,仿佛只有这样才会给自己以安全感。

    “踏踏踏!”

    马蹄声越来越近。

    不少黄巾军已经四散而逃,只剩下少许或是被吓住,或是决心抵挡之人。

    毫无疑问,石头就属于前者。

    “杀!”

    恍惚间。

    石头看到那位豹头环眼的将领,手中拿着丈八蛇矛,将负隅顽抗的袍泽屠戮殆尽。

    很快,那位将领就纵马朝自己杀来。

    石头仿佛还能看到,从那位将领手中蛇矛上面滴落的鲜血。

    强烈的死亡感觉,几乎让石头窒息。

    石头浑身一个激灵,再也不去想其它事情,掉头就逃,丝毫没有战斗的欲望。

    哪怕明知自己逃不过战马,哪怕明知下一刻,那杆蛇矛就会从后背将自己洞穿,石头仍旧这么做了。

    “将军有令,逃跑者不杀,投降者不杀!”

    让石头没想到的是,正准备迎接死亡的自己,忽然听到宛若炸雷般的响声。

    下意识间,石头就扔掉了手中长矛,而后有些畏缩的蹲在路边。

    “踏踏踏!”

    与此同时,那位豹头环眼的将军已经纵马而来。

    他那宛若铜铃的双眼,只是冷冷扫视了一眼双手抱头的石头,却并没有出手。

    仅仅一个眼神,就让石头身体剧烈颤抖起来。

    “踏踏踏。”

    他心中正忐忑,官兵会不会出尔反尔,将自己杀掉。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虽然有不少骑兵从自己身边奔腾而过,却没有人击杀自己。

    不知过了多久,马蹄声终于渐渐远去。

    石头小心翼翼抬起脑袋,看着远处袍泽的尸体,以及扬长而去的官兵,眼神有些迷茫。

    “他们就把我扔在了这里?”

    投降不杀,石头能够理解。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明明扔掉武器表示投降,官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