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517部分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5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澄欤せР芗日泼窕В终婆┥#矣终萍漓耄诳じ畈苤心耸羌渲匾囊桓鲋拔唬E琶谄渌畈苤啊V艹阂丫莆樟丝け埽羰窃倌馨芽せР苷莆赵谑种校敲匆皇直ǎ皇置袷轮ǎ偌由隙庞印⒐×饺说目ぴ舨堋⒖ぞ霾埽钟兴痉ㄖㄎㄔ谑郑衷偌由险乒芸ぶ腥耸麓笕ǖ闹郁碛胨缓茫衷偌由宪髫甯杠魉局荼鸺荩4ㄌ卦缤硪肴危桓鎏乩矗还苁撬嘉薹ㄔ俸扯隍4ǹさ牟季帧

    因此之故,他劝荀彧,说道:“文若此言差矣!”

    荀彧问道:“周君何意?”

    周澈说道:“讨贼与安民一样重要。颍川刚遭兵乱,百姓急需安抚,你既被元常举为郡户曹掾,正当趁此良机为本郡百姓造福。”

    荀彧低头想了会儿,接受了周澈的意见。

    周澈笑道:“我若从皇甫将军、朱将军出征郡外,说不定还需要你的帮助呢!”周澈毕竟是客军,颍川郡里没人,这支出郡的军队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荀彧走后,周澈负手在院中,立於石榴树下,仰望枝叶繁茂,心道:“数年经营,而今我名满天下,手中有万余精兵,豫州郡朝吏员多为我之朋党,根基已牢。等私学办起,想来日后也将不会缺乏可用之人。可喜可贺。”

    袁薇捧了茶水出来,见他独立在树下微笑,好奇地问道:“夫君在想什么?”

    周澈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指着从树上垂下的枝叶,笑道:“春风日暖,石榴葱茏,我在想也许离花开结果之时不远了。”

    袁薇不知他此话暗有所指,俏笑说道:“石榴开花在四五月,还要好几个月呢!”

    周澈哈哈一笑,说道:“是啊,还要好几个月呢,但春天来了,离开花结果还会远么!”

    ……

    郡中诸县的名儒、士子齐聚阳翟,满城衣冠人士。周澈在上值的路上,目之所见多是高冠长衣的儒生,碰上相识的人,他们在路上彬彬有礼地行礼问候,恍惚间,这座城竟不似一座刚刚经历过严酷战事的城池,而竟似一座来往无白丁、谈笑皆鸿儒的文化之城了。

    这天下午,王允子在太守府里召开举办了讲经会,各县来的硕儒登堂演讲,彼此辩难。周澈、曹操、荀彧、荀攸、李宣等晚辈子弟坐在堂下旁听。

    周澈虽是生长名门,自幼常见名士、宿儒,但在这一场讲经会中,在这堂上却是听得如痴如醉。起初诸家硕儒还只是限於讲经,到了后来,从讲经又到辩论律法,又到讨论礼乐,精彩纷呈。孔融、荀爽本来在旁听,后来应诸家名儒之请,两人也分别登堂讲论,与人辩难,荀爽的《易》独出机杼,令满堂士子叹服,无人能难之,而孔融却先是与钟繇的一个长辈讨论“孝”,接着又与阳翟郭氏的一个士子讨论律法,并赋诗一首。就像大多数的天才,孔融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在各方面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多才多艺。

    这场讲经会原定晚上结束,却一直到次日上午才因几个老儒精神不济而告一段落。王允本只打算办一天经会的,但因与会之人意犹未尽,不愿就此结束,而且郡中各地的士子仍旧有不断赶来参与的,在全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故此,一再延续,连续召开了三天。

    在这三天里,周澈只要有空就和荀攸、荀彧等去旁听,听到最后,他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与会的这些硕儒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比如大多擅长辩论,大多博通诸经而不专一经,大多兼习儒、法两家,而且在各种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大多殊途同归,有着令人惊奇的相似。细想之下,这却也不足为奇。颍川郡的士族多是累世的情谊,如荀氏、陈氏、钟氏,其族中的名士平时就常在一起探讨学问,长久下来,彼此之间自是分歧日少、相同日多。

    周澈心道:“颍川受战国时法家遗风的影响,士人不孜孜於固守经学,做一醇儒之士,而是大多兼通儒、法两家,彼此又来往密切,在学问上的观点大多一致,志同道合,这也许是颍川士子后来结成一个政治集团的缘故吧!”

    颍川在战国时属於三晋之地,三晋尤其韩国是法家的中心,申不害、韩非子的故里离阳翟只有几十里地,本朝以来,通过世传“文法”,也即法律而任官达三世或三世以上的世族屈指可数,不过五六家,而颍川就有三家:阳翟郭氏、长社钟氏、颍阳王氏。受法家锐意进取、以法治国、崇尚权谋、维护中央集权等思想的影响,颍川士人以儒学为经,以法学为纬,积极参政,以天下为己任,所以党人之中颍川人为数甚多,“八俊”里李膺、杜密、荀昱都是颍川人,当年太学生的领袖贾彪也是颍川人。因具此崇法家、尚权谋之传统,到了三国风云际会的时代,颍川士人自就脱颖而出,曹操引古人之言,说:“汝颍多奇士”,直到晋时,祖逖之兄祖纳还说:“我汝颍之士利如锥”。

    从硕儒们的共同点,周澈想到了这些,又从这些想到了军中将要兴办的随营学堂。请荀攸做主讲,荀氏也是兼修儒、法两家,教出来的学生绝不会是腐儒,可以预见这些将来的学生们必会成为他日后的一大助力。

    三天经会罢了,各县士子归家。

    周澈送荀衢、陈纪等归去,送到县界,送走了荀衢、陈纪,周澈和荀彧、荀攸等回县。

    在舍门外,方悦迎上来,满脸笑容得说道:“主公,元福回来了!”

    周澈问道:“他一人回来的?”

    方悦笑道:“不是,他找到了主公令他找的人,和那人一同归来的。”

    周澈大喜,说道:“好!人在何处?”

    方悦答道:“在院中。”

    周澈翻身下马,顾不上荀彧、荀攸、王慧等人,抢步登上门前台阶,疾步往院中去。看他如此急匆匆的,荀彧、荀攸等面面相觑。

    荀彧不知周澈派周仓去找的是谁,见他如此迫不及待,甚是惊奇,问荀攸、王慧:“是何人来到,竟使周君如此欢喜?”

    荀攸、王慧对周澈遣周仓外出找人之事有耳闻,不过对他找的是谁却也不清楚,见周澈如此欢喜之状,也都很好奇,当下从马上下来,与荀彧步入院中。

    院中站了十几个人,荀彧、荀攸、王慧打眼看去,见多是周澈门下的亲兵,只有一人眼生。

    只见此人形貌魁梧,身板如钢铸铁浇,头上裹着黑色的平顶帻,窄衣短袖,腰中插了一柄环首刀,看其形状却非儒生,像个轻侠之徒。

    荀彧、荀攸、王慧三人越发奇怪,互相对视了一眼,皆心中想道:“皓粼虽好养轻侠,但似也不必专派人去找一个轻侠悍勇之徒吧?就算派人去找了,找来也不用这般欢喜吧?此人却是谁也?”

    周澈此时正站在这个轻侠的身前,握着他的手,喜不自胜,说道:“我昔为东乡乡长之时即闻君大名,君志节任侠,澈久仰之了,只恨当时不知君之所踪,不能相见。今日终得相见,使澈能一补往昔之憾,幸甚至哉!”

    这个轻侠唇上蓄胡,两腮胡须蓬立,观之勇悍威猛,看不出他的年岁,估计二十多,不到三十的样子。他被周澈的热情给弄得愣住了,有些局促,不过却很感激,他抽回手,撩衣下拜,说道:“周君大破黄巾,威名远震,蒙君不弃,遣人召小人来,小人惶恐之极!”

    周澈笑道:“你在陈留也听过我的名字么?”

    这个轻侠答道:“陈留士子、侠客、郡人,无人不知君之大名!君守阳翟,以数千人拒波才十万之众,战舞阳城南,擎旗斩将,陷阵先登,大溃贼兵,汉军将校百余,君功第一,声名赫赫,威风远震。小人慕之久矣!倒是小人的贱名却不知君竟也知,实令小人惭愧。”

    周澈哈哈大笑,把他扶起,又亲热地握住他的手,上下打量,越看越是欢喜,见他腰上的环首刀,问道:“我昔在东乡闻君之名后曾多方打听过君,闻君使得一手好长刀,又擅使双铁戟,听说君之双铁戟重达百斤。今见君之环刀在腰,不知君之双铁戟何在?”

    院中停了辆轺车,一个亲兵过去从车上搬出两支沉重的铁戟,对周澈笑道:“荀君,这就是他的双铁戟了!”

    周澈示意他近前,亲手去拿这两支铁戟,入手极其沉重,差点拿不住,险些掉下,他笑顾荀彧、荀攸、王慧、方悦、江伟等人,赞叹说道:“真是神力啊!”

    那个轻侠有点不好意思,只是他脸黑,脸红别人也看不出来,他答道:“小人之双铁戟并无百斤之重,只有八十斤重。”

    周澈哈哈笑道:“八十斤?也是神力啊!”将双铁戟递给他,问道,“如此沉重,可使得动?”

    这轻侠将双铁戟接过,便在院中舞动,持戟跳跃,前趋后退,辗转腾挪,运使如飞。

    诸人为之变色,尽皆骇然,齐声赞道:“真神力也!”

    汉制一斤约等后世的半斤,八十斤折合后世四十斤,四十斤的双铁戟拿在手中舞动起来轻如片羽,非天生神力者不可为之。

    周澈大喜,开心得都要笑出声来了,连连拍手,想道:“闻名不如见面!闻名不如见面!有这样的神力,此人不愧恶来之称。我如能得他效力,从此安枕无忧。”

    天下的人才粗略分来有三类,一为谋士,一为将才,一为勇士。谋士运筹帷幄,将才决胜疆场,勇士扈卫左右。周澈帐下如今谋士不缺,如荀攸、沮授、田丰,将才也有,如王智、黄盖,要说起来勇士也有不少,像方悦、江伟等等,可为了控制部队,他却不得不把这些亲信之人派到军中,如今在他身边的只有周仓、方悦等。他两人固然也有勇力,可是比起此人来说却是小巫见大巫,差之远矣。如能收服此人,把他留在身边,从此之后,运筹帷幄有荀攸、沮授等,决胜疆场有黄盖、王智等,扈卫左右则有此人,勉强可算羽翼丰满了。

    想到此处,他叫还在舞戟的那个轻侠停下,令阿满等接过铁戟,拉着此人之手,向荀彧、荀攸等人介绍:“文若、公达,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壮士,这就是我前几日你们提起的陈留典韦。”

    荀彧心道:“陈留典韦?”隐约想起,前几天酒宴上周澈确是对他提过此人之名,说起过典韦的名字,说他是陈留勇士,只可惜现因杀人而被通缉。

    舞戟多时,典韦面不红、气不喘,立在周澈身侧面若无事,荀彧暗为惊叹,心道:“难怪皓粼如此看重此人,有这般神力,虽是个被通缉的亡命徒,但现今战乱,却正是此辈的用武之时,如能使之得当,足可为陷阵的爪牙。”士子们虽多看不起武夫,但是如果勇武到一定高度,却也是人人争相拉拢,欲收为己用的。荀彧、荀攸等人与典韦相见。

    典韦替襄邑刘氏杀人之后,最先被刘氏藏在家里,后来风头过去,归回自家里住,前些日被周仓找到。周仓不是一个人去的,带了四五个亲兵伴当,皆穿着华服,带着宝剑,骑着高头大马,入到他家住的里中时,引得里人围堵旁观。他本以为是谁家的贵人,却不料周仓等人一见到他,就拜倒在他家的门外,献上了贵重的礼物,说是奉度辽将军周君之命来邀请他去阳翟一聚的。

    他当时又诧异,又惊奇。他以前没有听过周澈的名字,但近两个月来却常听人提起,知道周澈是汝南郡的一个英雄豪杰,是这次剿灭颍川黄巾的大功臣,并且是汝南周氏子弟,他没有想到周澈竟也知他,而且千里迢迢地派人送来贵重的礼物,邀请他去阳翟见面,场面搞的这么大,给足了他面子。在里人羡慕的目光中,他经过考虑,决定来颍川看看这位周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到了之后,听舍中士兵说周澈送人去了,便在舍中等候。

    他也设想过与周澈见面后,周澈会怎样对他,却实在没有想到竟会这么热情,着实令他受宠若惊。要知,他只是一个有勇力的轻侠而已,说俗了,也就是个打手,他替襄邑刘氏杀人就是收钱替人报仇的,虽有勇力,并因此事被郡中豪杰所识,但是在那些豪杰却依旧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武夫,而周澈对他的态度,他能感觉到,却是与那些豪杰不同的,那些豪杰只是把他当一个可利用的打手,周澈对他则是十分尊重。

    他甚为感动,心道:“周君冠族子弟,国之军将,州郡英雄,我只是一个乡野勇夫,他却先是遣人登门送礼,继而见到我后又这般恩重,如此厚待於我!我当报之。”他本就是一个尚气轻死、受恩知报的游侠,被周澈的殊礼打动,就此决定留下来了。

    周澈向荀彧等人介绍过他,又看他腰中的环首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