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144部分

大明略-第144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河间,地不动、水不变,岂会为阴晴而所易?”,沉默片刻之后,袁若筠终于开口了。

    袁若筠不同以往,岱公子对此早有准备:“风风雨雨、日日夜夜,为何不能融融恰恰?”。

    此时,岱公子也顾不得什么四书五经,怎么痛快怎么来。

    袁若筠:再次来回踱步‘沉思’。

    片刻之后,只听帘后传来那细声柔语:“花花叶叶、草草木木,同株同林亦有别”。

    厉害啊

    岱公子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原本想喝杯凉茶压压惊,只因一时分了神,却将茶杯撞翻在桌。

    无奈之下,他只得打开随身携带的折扇,不停的煽动起来,不经意间,额头已冒出层层热汗。

    “十口思心,思国思亲思佳人。国有名、亲有家,佳人何在?”,帘子外侧,岱公子作最后一搏。

    而在帘子另外一侧的袁若筠:依旧来回踱步,‘沉思’中。

    这似乎成了惯例,每次岱公子说完,总要等一会儿,之后才能听到不远处的回音。

    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三口有品,品酒品茶品佳缘。酒无醉、茶无味,佳缘未至”。

    毫无意外,袁若筠依旧‘对答如流’。

    “岱公子,岱公子”,莺儿见帘外之人双手抚额,晃晃悠悠,似乎要晕倒一般,她急忙端起一杯凉茶走了过去。

    这对子对的,差点闹出人命来。

    这心胸,是绝不会娶一个比自己才学高出许多的女子为妻的。

    良久之后。

    “岱某不才,让袁姑娘见笑了”,岱公子已缓过神来:“岱某言出必行,袁、岱两家绝不会再有结亲之意,袁姑娘放心好了”。

    “岱大哥,筠儿有一事相求”,袁若筠缓缓上前道:“你我之间已讲明,但令尊与家父却有两家结亲之意,还望你能维系往日的关系,免得让二老难堪,他们毕竟同朝为官”。

    “这是自然,岱某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况且今日之事并无外人所知,我与家父只是来贵府拜访作客”。

    毕竟是户部侍郎的儿子,岱公子此刻完全清醒过来:‘我这就去告诉二老:你我脾气相差甚远,也或无缘,就不要强求了’。

    “当然,也请妹妹配合,莫再提方才对诗的场景”,岱公子一直惧怕他的父亲,若让他老人家知道自己三连败,颜面何在?

    “那是自然,这里就我们三人,你与小姐不说,我也不说,又有谁能知晓?”,莺儿刻意提到屋中‘三人’,岱公子自然不明白其中之故,不过这番话倒是正合他意。

    “甚好,甚好,既是如此,筠儿他日若是有事相求,恐怕还得要请岱大哥帮忙才是”,袁若筠总算是放下心了。

    “那是自然,妹妹的事就是我岱某之事,但凡开口,绝不含糊”,岱公子尽量掩饰方才难堪之情,起身告辞。

    望着岱公子远去的背影,袁若筠不由叹口气:这事,总算是了结了,日后又该如何?

    不过,除去方才作诗做对,袁若筠最后这席话,确实有名门大家的做派。

    名门望族、家规门风,这些看似非金非银之举,但有时却比金银还要可贵。

    在袁若筠看来:他与岱公子事小,爹爹与岱公子之父岱侍郎才是关键所在:朝中之事、瞬息万变,不能结为联盟,至少不能结了梁子。

    否则两家偌大的一份家业,该如何是好?

    好在,这一层意思,岱公子也能知晓。

    或许,这也是某些大门大户能长久不衰的缘故所在。

    “哎呀,怎么把仲大人给忘了?”,只顾着说话,莺儿这才恍然大悟道:“他还在柜子里呆着,憋出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仲某早就在帘子一侧了”,仲逸笑道:“这茶不错,确实不错”。

第217章 ‘砡’字何解?() 
“仲大人,你简直神了,才听岱公子说完,立刻就能妙笔生花,简直是出口成章啊”,莺儿偷偷瞄一眼仲逸,心中怦怦直跳,对眼前之人,她简直崇拜的五体投地。

    “你也不错啊,我刚刚写好,你都能恰到好处的接过去,巧妙递到你家小姐手中”,仲逸对这个莺儿也并不陌生。

    与袁若筠初次见面商议开当铺时,莺儿就在场,后来她也去过两次若一当铺,她与袁若筠的关系十分亲密,甚至私下里姐妹相称。

    若非如此,今日他们二人联合对付岱公子之事,袁若筠是不会让莺儿参与的。

    三人正在说笑间,袁若筠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方才作诗作对之事,岱公子绝不会说于我爹爹,只是你在背后相助之事,我们也绝不能让爹爹知晓”。

    “你既不与爹爹在一起,又不能与筠儿在一块,得要找个合理的去处才行”,袁若筠知道:“爹爹请仲逸来是为防止临时有变,若是让他老人家知道:这位仲大人是帮着自己对付岱公子,那还不得要骂她三天三夜?”。

    “这可怎么办呢?仲大人不会被老爷责罚吧?”,虽是丫鬟,莺儿也知道:仲大人虽在翰林院,但比起袁大人来,那差的太远了。

    莺儿脸上立刻不安起来:‘怎么办呢?急死人了’。

    “有了,”盯着仲逸与莺儿端详一番,袁若筠突然笑道:“既然莺儿妹妹如此关心仲大人,你就到她那里去”。

    “小姐什么意思?什么叫到我那里去?”,莺儿的脸上又要绯红一片了。

    “去本小姐的书房,就说你想请仲大人教你读书写字,从岱公子进府至今,你们一直在一起。岱公子要见的人是我,爹爹不会在意莺儿的”。

    莺儿与袁若筠关系亲密,她平日确实喜好诗书,仲逸的文采人人皆知,这个理由倒也能说的过去。

    袁若筠笑道:“如此既能为仲大人找个合适的理由,也能了却莺儿一桩心愿”。

    “了却莺儿的心愿?”,仲逸不解道:‘袁大小姐,你今日怎么老是怪语连连?’。

    “某些人啊,对咱们的这位仲大人倾慕不已,还说只要偶尔看一眼就满足,这下,你可多看几眼了”,袁若筠打趣道。

    “小姐,你好坏,不理你了”,说完之后,莺儿便红着脸向书房跑去。

    仲逸也准备转身离去,否则一会袁炜过来,方才之事就露馅了。

    “师父,今日之事,谢谢你了”,就在仲逸转身之际,却听袁若筠说了这么一句话。

    许久以来,这是仲逸听过袁若筠最为认真的一句话。

    书房。

    来袁府多年,莺儿也算沾了富贵人家的余福,吃喝穿戴自然要比普通人家好,举手投足间,绝非小家子气。

    她的个头比袁若筠矮了些许,但体态却丰腴许多,加上俊俏的模样,确实讨人喜欢。

    来往袁府多次,仲逸从未想过这丫头有这个心思。

    起初,他也以为只是袁若筠玩笑一句,可看看眼前那红通通的脸颊,再想起之前每次看到莺儿低头不语的情形。

    “仲大人,方才,我家小姐说的是戏言,,你莫要取笑莺儿”,书房中,二人沉默一阵之后,终于听到说话声了。

    “我知道,你家小姐是什么脾气,你还不清楚吗?随她说去”,仲逸轻松道:“来,说说看,你想听讲书,还是写字?”。

    “莺儿既不想听别人之书,也不想学写字”,莺儿知道:她与仲逸在一起恐怕也呆不了多久。

    况且读书、写字,岂是一时能学会的?

    “莺儿有一事不解,请仲大人指点迷津”。

    说完这句,莺儿又底下头。

    “你说,但凡能答,仲某定知无不言”,仲逸笑道:“你不要老低着头,否则,你家小姐方才所说就是真的了”。

    “当初,若一当铺的收益也不错,大人为何非要入翰林院做官?难道大人也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莺儿:就这一个问题。

    “莺儿,有什么你直说,无须多虑”,仲逸表面不以为然,心中却暗暗惊道:“平日里没看出来:真是小觑她了”。

    “仲大人,以你的才华,不会看不出来,我家小姐对你有意?”,见第一个问题难有答案,莺儿立刻趁机又补了一个。

    果真聪明。

    “这与你的第一个问题有关吗?”,仲逸也只得从闲聊中走出来,否则真要无话可说了。

    “有关,也无关”,低头多时,莺儿终于抬起头来:“今日能与仲大人有单处的机会,又能谈及心事,莺儿此生足矣”。

    果真是在名门大户家呆过,见识总归是有的。

    莺儿知道:自己这些话此刻不说,恐日后再无机会。

    羞涩不同于软弱,难以启齿也并非无话可说。

    从这一点来看,袁炜这个礼部侍郎确实厉害,至少对下人的管教有些成效。

    “仲某想娶你,不知莺儿愿意否?”。

    这话说的,一点准备都没有。

    “莺儿虽然身份低微,但也有心有情,仲大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家中已有妻室,但也用不着取笑莺儿”,言语间,莺儿满脸不悦。

    “这正是我要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我的情况,袁大人会怎么想?仲某与袁家的差距,岂止天上地下?”,仲逸叹道:“不管你家小姐是如何吩咐你的,你回去告诉他:此事,万万不可”。

    “两情相悦易,但说到婚事,会牵扯到方方面面,你可以不顾世俗,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看的,否则到了一起:会更痛苦”。

    此番比喻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此刻或许没有比这能更好的‘回答’莺儿之所问。

    “莺儿懂了”,良久之后,仲逸终于听到他期望的回答。

    “这是莺儿闲暇之余所绣绘,若大人不嫌弃”,说着莺儿取出一块丝巾,只见上面绣着“前程似锦”四个字。

    “方才还说你懂了,这是作甚?你家小姐的脾气的,你是知道的”,仲逸脸上立刻不悦起来。

    莺儿笑道:“这些,我家小姐都知道,我一个丫鬟,你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怎么可能呢?既然不可能,又有何惧?”。

    “好,东西赠与你,收不收是你仲大人的事儿”,莺儿望望门外,唯恐时间不多了:“礼尚往来,仲大人是不是送莺儿点什么才好?”。

    “改日,改日一定有礼相赠,今日走的匆忙”。

    “无须改日,今日就行,仲大人文采了得,想必书法也非比寻常,能否送莺儿一个字?”。

    看来,今日是躲不过去了。

    “何字?说来听听”,说着,仲逸便来到桌前,桌上文房四宝齐全,随时可下笔。

    一个“砡”字,渐渐褪去羞涩,话已至此,莺儿也不遮掩:“左边一个石字,右边一个玉字”。

    “仲大人,老爷、小姐有请”,片刻之后,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

    管家有请,就是袁炜有请。仲逸急忙放下手中之笔向门外走去。

    他知道袁炜叫自己过去准没好事:袁若筠与岱公子的事黄了,他这个中间劝说之人自然落不了好。

    书房中,莺儿并没有跟着仲逸出去,她小心翼翼将仲逸才写好的那个‘砡’字拿在手中,用嘴轻轻吹着还未干固的墨迹,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她向仲逸用这个‘砡’字绝非随意而为:

    玉,价值连城、属名贵之类,更有‘国之大器’之称。石,地壳矿物硬块,山河、乡野、道边随处可见,虽有罕见之名石,但大多依属凡类。

    莺儿用心之深,在她看来:仲逸这个翰林院的庶吉士为‘玉’,她这个袁府的丫鬟则为‘石’。

    玉与石组合成一个‘砡’字,左右相依。所谓玉石、玉石:玉与石本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女人心、海底针

    “什么?现在进宫,发生什么事了?”,仲逸才见到袁炜,没想到却被告知:朝廷差人来报,马上进宫议事。

    “逸儿,你也一同前往,还当自己是当铺的少东家?”,袁炜已收拾完毕,他叮嘱仲逸:“如今你在翰林院做事,但凡朝廷有事,要为自己争取机会”。

    “多谢大人教诲”,朝中大事虽如今还轮不到自己身上,但仲逸此时正好借机离开袁府,也算是落得个清静。

    仲逸转而又一想:袁炜今日原本不打算进宫,此刻朝廷差人专门来请。

    莫非?朝中真的发生什么大事

第218章 皇帝亲自过问() 
北直隶、保定府、博野县、鄱家庄。

    数月前,这里发生了一桩命案。

    鄱家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村中住着几十户人家,村民时代以耕种为生。与其他村庄一样,平日里也养些家畜,一来可以贴补家用,同时也可改善伙食。

    人要居住就得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