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147部分

大明略-第147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万不能大意。

    仲逸心中暗暗思量:嘉靖帝对自己的明察暗访或许就是初次谈论‘情与法’之后才开始的。

    而这,也只是为了放心给自己交代这个差事而已。

    若果真是这样,那他与外叔公之事,别人还未曾掌握。

    既然如此,那就永远不要让外人所察觉。

    “外叔公,不见。樊文予,不见,至于当铺嘛”,一阵微风拂过,仲逸心中自嘲起来:“既然人家都查出来了,那去有何妨?否则反而会欲盖弥彰,适得其反”。

    袁炜?这位在别人口中所谓自己的‘靠山’,那日大庭广众之下关照几句的礼部侍郎。

    还是可以见的。

    为何?他的名头太大,况且翰林院已是人人皆知,嘉靖帝亲口道明此事,也没有不见的道理。

    袁炜久在朝廷,他自知分寸,更能对朝中之事嗅觉灵敏,有这层关系,自然无所畏惧。

    仕途不易啊。

    前面就是自己家:小小的‘仲府’了。

    换做平日,仲逸忙完琐事之后,最想回到的就是这里。

    这里:不仅是居住之地,更有师姐在。

    有师姐在,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夜晚。

    可不知为何,今日师姐就在眼前,他却有些不愿推开那扇家门。

    “从蠡县到樊文予,从当铺到袁炜,嘉靖帝唯独没有提到凌云山之事”。

    何为凌云山?凌云山就是那座高山流水的神秘之地、凌云山就是师父、师兄、师姐。

    此事会不会牵扯到师姐?

    毕竟,面对的是九五之尊的天子啊。

    呵呵,想到这里,仲逸不由的自嘲起来:都已经走到这里了,还说什么呢?

    或许是初次伴君,多虑啦。

    “我毕竟是凌云子弟子,凭着脚下燕子三沾水、蜻蜓频点头的本事,放眼之处,绝无耳目”。

    “当铺、蠡县、樊文予、袁炜,这是经历要不是在衙门,要不就是在京城的店铺,虽然有些跨度,但要细细查起,也并非难事”。

    更何况是天子呢?

    “陆家庄之事、凌云山之事,谅谁也查不出来”。

    仲逸自信:之前已周密部署,以后更要小心才是。

    谁要敢动师姐,敢动凌云山,试试?

    就是天子也不行。

    似有顿悟,仲逸便缓缓推开家门。

    “锦衣卫?你说是锦衣卫干的”,听仲逸将事情的经过复述一遍之后,仲姝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三个字。

    说起锦衣卫,大多人是一个既遥远又耳熟的概念,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又很少一堵‘庐山真面目’。

    在普通人看来,锦衣卫的名头,要比京城六部九卿任何一个衙门都大,都神秘。

    起初,洪武帝创建这个组织,实行监视、窃听、秘捕,以致后来的暗杀、刑狱、处决等。

    能为普通百姓熟知,那也是很多年之后的事。到了嘉靖一朝,再也没有起初那般神秘。

    至少,人们听说过这个名号。

    不过,那标志性的‘高头大马’、‘飞鱼服’,却是遥不可及。

    ‘锦衣’就是锦衣,谈虎色变啊。

    对此,仲逸早就有所耳闻:在蠡县时听过、在京城开当铺时听过。

    如今到了翰林院,就更听过一些关于这个神秘组织的传说。

    只是,直到此刻,他也不太相信。

    毕竟,自己位卑言轻,还劳烦不动这些“飞鱼服”的大驾。

    “据我看,嘉靖帝对你的暗中调查,应不是冲着你本身,而应是冲着你新差事而来”。

    近日以来,仲姝细细翻阅典籍,尤其师父之前的教诲,见识果真非凡。

    此刻,外叔公不能见,自然无法掌握内情。

    袁炜可见,但无法推心置腹。

    樊文予可见,但以他的品阶,恐怕知道的还没有自己的多。

    “依师姐之意,调查我的经历,仅仅是因能为陛下可靠办差?还是另有所指?”,仲逸双眉紧锁:“此次这个差事,为何非要我这样的角色来办?”。

    “有道理,若按这个思路而言:你,翰林院庶吉士,初入朝廷、并无背景,至于袁炜嘛,顶多算是赏识,并未形成牢固关系。之前在蠡县、而后入京开当铺”。

    师弟的条件,仲姝条条列出。

    这时,仲逸脸上顿露出一丝喜色:“师姐,我知道了,圣上是要找一个没有顾虑、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年轻人,轻装而上”。

    “当然,还要有才干、正直、忠心”,仲逸笑道:“这个我已小试了一番,要比那些榜眼、探花强”。

    呵呵,仲姝用手轻轻抚慰他的额头。

    “反而言之,非要一个没有来头的年轻人办理鄱家庄血案,恰恰说明:这个案子背后来头不小”。

    “对,我想起来了,皇上曾说过:若有人借着律法的名义来暗中操控”。

    而这个暗中操控之人,必定就是那个来头不小的人。

    凌云山有谋,师父有谋,师姐有谋。

    若自己与师姐在一起,更是‘如虎添翼’。

    有师姐的点拨,二人多年的默契:茅塞顿开。

    “师姐,你真好”,一时欢喜激动所致,仲逸竟欲将师姐抱起。

    “过几日,朝廷便会有旨意下来,你不必激动”,仲姝双颊微红。

    “那是过几日的事,此刻,我什么都不想,就想师姐”。

    月儿弯弯、微风几多声,蝉有鸣、叶又动。

    多么美好的夜晚

第222章 怎么会是她?() 
次日早饭之后,仲逸慢慢悠悠上街。今天不用去翰林院,只因担心身后那双不明的‘眼睛’在盯着,对接下来的差事,更是一无所知。

    故此,他能去得地方也只有:若一当铺了。

    在进翰林院之前,仲逸已将店铺过到罗英名下,对外则说将一切转让给他,已与自己无关。

    当然,这个说法,即便是罗龙文昔日的旧属,甚至罗龙文本人也可以理解:毕竟仲逸曾经运送过药材,如今罗龙文出事,仲逸将店铺更名,无论是自保,还是谨慎起见,都能说的过去。

    至于店铺过到罗英名下之后:原先罗龙文的旧属当然不会认为罗英就是这里真正的东家,而背后之人肯定还是仲逸。

    这也是他为何偶尔来这里看看的缘故之一。

    在捐纳之前,仲逸开当铺的事已不是什么秘密:如今更名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他的身份变了。

    对此,罗龙文的旧属有他们‘商人’的看法:当铺更名,仲逸是为了自保,而买卖照做,罗英只是名义上的。

    而曾经的国子监、如今翰林院中知晓此事之人,却有他们‘官人’的看法:当铺更名,是因仲逸有了功名,岂会在意一个小小当铺?罗英就是真正的东家。

    同一件事,因角度与身份的缘故,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

    这或许就是先入为主,想当然,而所以然吧。

    仲逸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当铺之中,罗英自不用说,从蠡县到京城一路走来,自然是最可靠的。

    小地瓜如今已铁下心来,自从那日仲逸看过他的老娘之后,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想:此生,他的东家只有一个。

    那便是‘仲少东家’。

    至于老姜头亦不必担心:自打从他进了若一当铺起,就一直秉承一个原则:不该说得别说,不该问得别问。

    仲逸今日特意来此,除了想了解近日是否有人来当铺找过自己外,还有一个原因:等樊文予主动来找他。

    按照嘉靖帝昨日所说,此次派樊文予同去,若是他听到什么风声,必然会来当铺。

    除了翰林院与仲府之外,仲逸能来得,也就是这里了。

    樊文予对仲逸的行踪,不会不知晓。

    “少东家好,快里边请”,老姜头见到仲逸后,老远就打声招呼。自从他的东家做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后,来当铺的时间就更少了。

    几乎像客人一样难得一见。

    “姜伯,近日生意可好?”,仲逸随意打量一番,嘘长问短,那神态举止,一如既往。

    “托少东家的福,近日生意不错,获利颇丰,只是发生数起蹊跷之事”,见了仲逸,老姜头自然会将店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一遍。

    “哦?说来看看,是何蹊跷之事?”,仲逸随意走走,一副等着听故事的姿态。

    “要说,也不算什么怪事,前几日,有两个年轻人来当东西,也不说是何物,只刻意强调为祖传之物,非得要见少东家才是”,老姜头有些疑惑道:“到最后,他们也没说是什么东西”。

    “哦?那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那还用说?我们的东家自然是罗东家了,这不登记造册了吗?”,在一旁的罗英与小地瓜见仲逸来到店里,也各自放下手中活儿,朝柜台这边凑了上来。

    自从阮怀若与章苏回到贫民区后,仲逸再无雇佣其他伙计。

    一来,当铺无身要紧之事,二来罗英已熟悉这里的杂务,又有小地瓜鼎力相助,自然无须添加人手。

    此举,若一当铺牵扯方方面面,外人来参与,多有不便。

    “没错,我们当时说了罗东家,可来人似乎并不相信”,小地瓜也想起那日之事:“当时,那二人似乎早就知道,若一当铺的少东家就是姓‘仲’而不姓‘罗’”。

    “莫非?他们二人之前在咱们当铺当过东西?那个时候还未改名。又或确实是我的故交、友人之类,这也不足为怪”,仲逸不以为然道。

    “起初我们也是这样认为,可如今再想想,似有蹊跷:在二人来当铺之前,五城兵马司的人也来过,也曾询问当铺东家之事”,罗英做一副深思状:难不成?是罗龙文派人来的?

    “这绝不可能,罗龙文离京之时,曾见过我一次,我都是按照少东家嘱咐说的,不会有半点差错”,小弟瓜拍拍胸脯,信心满满道:“当时我见他那副落魄的模样,连自己都顾不来,何谈管我们呢?”。

    仲逸点点头:以小弟瓜的忠心与干练,外加罗龙文自身难保,这些人绝不是他所派。况且二人当初已说好:日后各自经营,互不干扰,罗龙文也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

    而这些人,或许就是某人派出的探子与耳目。

    至于他们受谁差遣就不得而知,只是嘉靖帝最后能知道这里的一举一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就纳闷了,做买卖就做买卖,当东西就当东西,这么大一个当铺摆在这里,为何非要问少东家是谁?”,老姜头口中念念有词:真是怪事连连,我老头实在想不通。

    “大家不必惊慌,那些当物之人,若真是为了区区几两银子,自然不会问东问西,但若所当之物确实祖传、价值连连,或是投当之人有些身份,自然还是要问问的”。

    作为真正的少东家,仲逸依旧轻描淡写。

    “哦,原来如此”,众人纷纷点点头:“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那句话:当铺的东家就是罗英,管他少东家,老东家,就他一人了”。

    哈哈哈哈

    四人正在说说笑笑,再说起其他经历之事,仲逸心中越发明朗起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只要不要触及到袁若筠即可”,仲逸对此早就要判断:“袁若筠只是当初掏了些银子,无论登记还是大事小情,她从未露过面,即便是偶尔来当铺,也只是女扮男装,绝不会有人察觉”。

    “请问这里谁是仲少东家?”,四人说笑之际,却见门外走进一人。

    又是问这个?

    仲逸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之人:眉清目秀,长得极为秀气,但从着装与发束来看,俨然一个‘男子’举止。

    细细再看来,却隐隐所见来人胸前微微鼓起,双耳针眼

    又是个女扮男装。

    莫非?锦衣卫里还有女流之辈?

第223章 硬‘托’() 
“这么又是你?都告诉你多少次了,做生意就做生意,老打听我们东家作甚?”,罗英脸上满是不悦。

    看来,此人之前就来过,而且不止一次。

    “呵呵,莫要推辞,你当我真不知仲少东家是谁?”,说着,来人微微扬头,嘴角轻轻一笑,语气却是十分细微。

    其实,罗英与小地瓜也早就看出来她的‘真面目’。

    这‘易容术’简直了:比袁若筠都差远了。

    “这娘们,怎么还充起公子少爷哥了?”,罗英与小地瓜轻轻嘀咕:“不过,模样长得倒是挺俊俏”。

    似乎在那里见过,仲逸再次细细盯着眼前之人:看这身段,尤其再听听说话的语调。

    在那里见过呢?

    “仲少东家,能否借一步说话?”,眼前之人盯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