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206部分

大明略-第206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戎一昶不耐烦道:“下次一定要看准机会再下手,再惹出事端来,你自己解决吧”。

    “小的谨记大人教诲,只是,上次大人说的,能够为小的安排个差事”。

    吴风急忙上前拜道:“北漠无名山是去不成了,若是能在京城某个差事,也方便些”。

    末了,他补充道:“请大人放心,小的与林宗武两次见面,都易过容,发须皆是处理过,至少比现在老二十岁,换回原貌,他保准不认识”。

    原来,这老头也会这一招,可惜宗武两次与他见面,心思全在那瞬间移位之上,竟没有察觉出来。

    这时,戎一昶起身而立,他随意说了一句:“那之前在衙门做过事,安排个差事也不难,就到后军都督府做个从七品都事吧,本官会安排的,你先退下”。

    “卑职谢过同知大人”,吴风急忙谢恩告退。

    都事,掌文书收发之类,有七品、从七品,官职不高,但总算是个差事。

    如此一来,吴风在后军都督府进出,也就有了冠名堂皇的理由。

    同时,也可满足一下他的心愿:从七品,和知县差不多。

    知足吧。

    “戎大人,此次,军中要打造一批甲胄、兵器,还有采购战马、战车,我们正好从中,好久没遇到这样的肥差了”。

    严磬笑道:“采购、制造、验收的都是我们自己人,我们随便做做样子,只要数名能对的上,这银子就到手了,质量嘛,反正日后还会补充的”。

    “银子自然是要的,但质量不能太差,否则,传到圣上那里,我们都脱不了干系”。

    戎一昶一脸阴笑:“上次,你们做的太过分,那兵器还能用吗?若不是每个环节都打点好了,我们早就人头落地”。

    “大人放心,我们这又不是第一次了”。

    户部郎中赵谨笑道:“眼下,朝中皆是严氏、徐阶等人的势力,军中还有仇鸾等人插手,说白了还是他严氏的人。唯独我们打通这条财路,也总得让弟兄们活下去不是?”。

    看来,凌云子说的没错,朝中除了严氏与徐阶等人外,还有势力存在。

    戎一昶,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严氏到处安插势力,遍地搜刮银子,戎一昶等流有过之而无不及:竟以次充好、从中牟利,动起甲胄、兵器、马匹,甚至粮草的心思。

    朝廷刚刚下发扩充军备补给,看来,他们又能从中捞出一大笔。

    议定此事,戎一昶打声哈欠,看样子是要歇息了。

    这时,严磬却上前禀道:“卑职听说,朝廷要置办一批特别战甲、马匹,还有斩马刀,铁链锁等。大概一千多套的样子,不知何故?”。

    此言一出,户部郎中赵谨也附和道:“卑职也听说过此事,户部专门拨了银子,并未说去向。宫里的黄公公亲自前来督办,看上去十分隐蔽,户部凡经手此事者,皆缄口不言”。

    “为何要专挑一千多套?其中定有不为人知之事,你们务必要多方打听,一旦有消息,立刻来报”。

    戎一昶无心细说,随意敷衍几句,之后便告辞。

    “戎大人怕是又纳小妾了吧?呵呵呵”。

    户部郎中赵谨打趣道:“我也等不及回府了”。

    “赵郎中,听说你们户部有个叫李序南的六品主事,专门和兄弟们过不去。你身为郎中,是不是敲打敲打他?”。

    出了戎府,严磬便趁机向赵谨说道:‘这个李序南,真不识时务,只要他经手的,无论那个衙门账目,都要算的清清楚楚,留着他,是个大患’。

    这时,赵谨连连摆手求饶:“严兄,兄弟我也在户部,若是他出了什么事儿,势必会殃及到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不行,分他一份就行”。

    “老子就看不惯你这和稀泥的样子,要是他愿意收那一份,老子何须要你出马?”。

    见赵谨已钻到轿子里,严磬一脸不屑道:“上了这条船,你能躲得过吗?”。

第314章 数目对不上() 
这日上午,户部主事李序南正忙于差事,却见一名库使前来禀告,说是要核对一笔账目:请他过去。

    同为科举出身,又做过蠡县知县,李序南对京城与地方事务极为熟知,办差向来稳妥。

    几乎从未有过差错。

    只是他文人气息过浓,除正常来往外,他很少与同僚过多接触,像樊文予与仲逸这种关系,已是十分难得。

    “李大人,我们亲点过,现银二千五百两,但这账目上却是三千五百两,不知为何?”。

    那名库使急切禀道:“赵郎中那边催着要交接,这可如何是好?要不,请李大人先签署,核实后再补上?”。

    “交接什么?差一千两,先查清楚再说,户部掌管钱粮税赋,岂能如此马虎?”。

    李序南吩咐道:“你们重新查验一遍,我这便去找赵郎中”。

    二人正在说着话,却见不远处跑来一名差役。

    “对上了,对上了,这一千两移到隔壁那个库了”。

    来人是户部郎中赵谨的随从,他手里拿着一纸公文,急忙向李序南解释道:‘赵大人派人核实过了,是隔壁库使弄错了’。

    李序南亲自上前清点一番,数目果真对上了。

    “入库,本官再签字”,李序南向来如此,容不得半点含糊。

    这时,那名库使上前道:“李大人,数目都对上了,你先签署,现在人手不够,只要腾出人来,我们马上就办”。

    李序南正欲上前查看一番,这时却见一名差役走了过来:‘李大人,有新公文,你快过来看一下’。

    “尽快入库,办好之后给我说一声”。

    李序南走向桌前,拿起笔

    ************

    “樊兄,仲老弟,实在不好意思,今日户部差事太过繁忙,兄弟我自罚三杯”。

    从户部出来,李序南匆匆去了樊府。

    之前,他们约定:今晚在樊文予府上小聚。

    “无妨,无妨,今日在我府上,店小二不会催你的”。

    三人中,樊文予年纪最长,如今他是刑部五品郎中,而李序南为六品主事,仲逸为翰林院六品侍读。

    论起官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上次仲老弟出狱,有袁大头在,喝的不尽兴,今日就我们三兄弟,定要敞开了喝,不要给我省银子”。

    樊文予确实有老大风范:“这坛子酒,够一个月俸禄了,全干了”。

    仲逸与李序南立刻举杯欢呼:“就冲樊大哥这一月的俸禄,也要全干了”。

    还是蠡县的老规矩:见面先干三碗,再自由发挥。

    “李老弟,这怎么回事?每次喝酒都是你最后,户部差事就这么多吗?”。

    几杯热酒下肚,樊文予便随意说笑起来:‘是不是有人给你额外摊派差事?告诉我,兄弟给你出气’。

    李序南才饮完一杯,酒劲太烈,他不得不加起一块羊肉,这才打趣道:“还真别说,今日就给我额外摊派差事了:清点库银。起初,还差一千两数目,对不上”。

    “哦?说来听听,连你们户部大门都没进过几次”。

    一旁的仲逸手里端着酒碗,桌上筷子却动也未动。

    出狱之后,阿嫂林姚姚不知备了多少菜,还得盯着他吃完才肯罢休。

    现在,看着这些东西都难受。

    李序南干脆放下酒碗,将白日发生在户部的事,说了一遍。

    “这事闹的,不是你分内之事,你不用管。是你份内之事,能由属下办的,你也无须亲力亲为”。

    樊文予笑道:‘京城不比县衙,人情味差了些,你做的多了,也没人念你的好’。

    “谁说不是呢?前两日我与户部的赵郎中一起吃饭,他还叫了一个人,说是兵部的郎中,想与我结为兄弟”。

    李序南继续道:‘我当时就回绝了,人家都是五品郎中,与我一个六品主事套近乎,定是有求于我。读书人,岂能为一己私利而屈从他人?更何况还是初次见面’。

    “好,做的好,这些人,用你时是兄弟,出事了,都躲得远远的”。

    樊文予已有几分醉意:“不像咱们兄弟,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离不弃”。

    兵部?郎中?

    仲逸突然放下酒碗,问道:“李兄,你还记得那兵部郎中,叫什么?”。

    兵部郎中不止一人,但仲逸对这个职务一直记在心里。

    “叫,,对了,叫严磬,兵部郎中”。

    三人当中,李序南最不胜酒力,对他而已,喝酒更是为一种气氛。

    果真是他。

    仲逸心中暗暗道:“他怎么会盯上李序南呢?”。

    当初,查出陆家庄之事背后主使时,仲逸听从师父凌云子的安排:暂不取罗龙文、严磬的性命,要通过他们,挖出幕后更大推手。

    如此,既可为当年陆家庄之事报仇,又能为朝廷肃清暗黑势力,实现谋者为大、心系苍生之愿。

    后来,外叔公文泰曾说过:严磬染指军备贪墨之事,背后之人更是深不可测。

    现在看来,师父当初部署确实高明:一旦严磬背后之人全部被查出,势必为朝廷除去一大害。

    众所周知,罗龙文是严士蕃的心腹之一,仲逸已掌握其颇多证据,如今又将他发配广西不毛之地,一旦严氏被处决,取他的性命,易如反掌。

    而这个严磬,原先属严氏一派,后来投靠到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门下,这才暂时没有对他下手。

    这个道理很简单:戎一昶就是当年涉及陷害师父的那个人,要动他,凌云子对此自有安排。

    师父自有他的道理。

    故此,若对严磬动手,势必会投鼠忌器。

    “李兄,你快说说,今日那一千两银子之事,是不是与你们户部赵郎中有关?”。

    仲逸立刻说道:“就是安排你与兵部郎中严磬一起吃饭的……赵郎中”。

    “嗯嗯,正是他派人,来找的我”。

    李序南不明其中缘故,只顾继续饮酒。

    这时,仲逸急忙举杯,提议再连干三杯。

    这下,李序南彻底被放倒了。

    “樊大哥,咱们的这位李大人喝成这样,今晚就在你府上住吧,你们明日一起去衙门”。

    说着,仲逸起身而立,他确信自己还未喝多,向樊文予道别:“我先回了,咱们改日再聚”。

    樊文予连连点头,仲逸再次作告辞状,之后便出了樊府。

    来到大街之上,街上还有行人,看样子不是很晚。

    仲逸体内运气,调整呼吸,顿时酒醒一大半。

    他不知严磬为何要对李序南下手,但以此人的秉性,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严磬,老子多留你活几日,这次是你自己送上门的”。

    匆匆向李序南府上走去,若非街上有人,他宁愿使上脚下轻功。

    照李序南所说:这一千两银子已不重要,关键他已经手此事,而且还签署过,一旦日后数目对不上,他必定脱不了干系。

    除签署外,那名库使与差役便是两个人证。

    不用说,这二人皆是赵郎中指使,而那个赵郎中既然能将严磬请出来吃饭,想必二人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若那一千两银子不见了,必是要栽赃到李序南头上,首先要找个地方将银子藏好”。

    仲逸心中盘算道:“户部衙门里自然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也换不成银票,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地方”。

    若要向李序南栽赃:只能将银子放到他的府上了。

    傍晚时分,大多人在家用晚饭,自不便动手,起码要等大部分人入睡之后才可以。

    “现在还不算晚,只能碰碰运气了”。

    仲逸估摸着:“现在还不算太晚,只能碰碰运气了”。

    临近李序南的宅院,却见东西两侧还偶尔有人走过,他长长舒口气:看来还不算晚,应该没有下手。

    今晚夜色不错,只是略有晚风拂过,仲逸一边四下打量一番,一边缓缓向墙根退去。

    再次环视四周,确信无人朝这边望来,仲逸突然双脚发力,瞬间腾空而起,一道身影向李府快速飘去。

    多么美好的月色

第315章 一支人马() 
西北,陕西行都司甘州卫,张掖。

    时节已临春节,京城上下却处处洋溢节日喜庆。

    街头巷尾,所见之人,谈论最多的也就是年关前的家人团聚,甚至于置办年货、灯笼对联之类。

    京城内外,繁华与荒凉,判若两景,天壤之别。

    张掖一带,素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名,其位之重、其塞之险,可见一斑。

    甘西、河西走廊中段,一块硕大不毛之地,四面环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