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210部分

大明略-第210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莺儿这样一个‘中间人’,几乎与仲逸和袁若筠当面交谈,并无多少差异。

    此刻,她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了。

    “仲大人,小姐对你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你们二人,每次见面就斗嘴,但其实,小姐心里一直想着你”。

    莺儿详细道来:“大人去西安府、杭州府运送药材;到博野县查办凶案;至大同府核查战事,甚至于前些日子,被押入刑部大牢,小姐她简直”。

    “莺儿,有什么话,直说吧,我随时要去见袁大人”。

    此话之意,再明白不过,但仲逸不想继续下去,干脆直接制止道:“时间紧迫,还是长话短说吧”。

    不用说,管家已向袁炜禀告仲逸前来,只要他忙完手头的事儿,自然会差人来请。

    身为袁府的丫鬟,莺儿当然懂的这个道理。

    “仲大人,若我没有记错的话,初次来袁府,是与令师一起,那时还只是若一当铺的少东家。袁府,堂堂礼部侍郎府邸,您的身份”。

    这个莺儿,果真心思缜密,连这个都记得。

    她继续道:“后来,你到了国子监,再到翰林院,如今都是翰林院六品侍读,以你的年纪,他日前途不可限量,甚至都在我们老爷之上”。

    “莺儿,这话有些过了”,仲逸起身而立,犹豫片刻,径直朝门外走去。

    只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这,这都是小姐让我说的”。

    不用猜,仲逸知道,莺儿接下来要说的话:之前,或许是他身份低微,如今也有了翰林院侍读的身份。

    此刻,怕是能‘门当户对’了吧?

    可是,这是门当户对的事儿吗?

    ***********

    “逸儿啊,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啊”。

    终于见到袁炜,毕竟有师父那层关系,后来二人时有往来,仲逸也无须隐瞒,便将一起弹劾仇鸾之事,如实禀明。

    显然,在朝中做事多年,身居高位的袁炜,处事更加谨慎。

    这并非袁炜对仲逸所言不可信,而是他一贯的处事风格。

    相比仲逸,他这个礼部侍郎,自然更了解对手:无论严士蕃,亦或仇鸾,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除此之外,另有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自圣上的态度。

    这恐怕是所有为官者,都要考虑的。

    “请袁大人明示:是断然不可为,还是努力可为之?”。

    仲逸心中同样明白:扳倒严氏,是徐阶最希望看到的,而袁炜毕竟属徐阶一派。

    这一点,毋庸置疑。

    即便再谨小慎微之人,只要遇到合适机会,尤其能一招毙命,这种机会,是不容错过的。

    “哦?看来,你是铁定心要这么做了?”。

    袁炜有些惊诧的望望仲逸,说实话,他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很赏识的。

    尽管他对仲逸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不了解。

    但冲着凌云子,也不难想象:眼前的这个翰林院侍读,绝非其他翰林可比。

    “凡事只有做过,才能知晓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一分为二的看待”。

    “弹劾的折子,可以上。若圣上也有意要处置仇鸾,那便让更多的人站出来指正,同时罪证也可一一列举,做实”。

    袁炜继续道:“反之,若圣上未最终下定决心,后面的事儿就不用继续,就当是几个御史发发牢骚,御史本就有纠察弹劾之责,无人追究的”。

    “袁大人深谋远虑、处事得体,令学生钦佩不已,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见袁炜总算是答应了,终于可松一口气。

    在凌云山时,师父曾说过一句话:有的时候,经历也是一种谋略,尤其,亲身经历过的大事。

    这个道理很简单:历史往往会重演,而对几次大变故的推演,或许,就是一种新的谋略吧。

    袁炜能坐到如今高位,想必,定遇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吧?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凌云子的这位弟子。

    在仲逸看来:一旦朝中文武开启对仇鸾的弹劾,那便是他的末日到了。

    “至于是否由徐阶出面主持大局?只能看事态发展。不过,你倒是可以去拜见他一下”。

    袁炜爽快应道:“此事,就包在袁某身上,你们二人先见一面,日后在朝中,也能多个照应”。

    末了,他补充道:“有一个叫陆炳的人,是锦衣卫指挥使,你可以找他,或许更管用”。

    陆炳?

    在与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一起办差时,就曾听他说起过此人,袁炜此刻再提到他,绝非偶然。

    不用说,袁炜也知道仲逸曾与石成一起办过差,自然要找他这个中间人了。

    否则,像陆炳这样的人,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

    既然有石成这层交情,仲逸也无须向袁炜多问关于陆炳的事,毕竟,锦衣卫不同与其他衙门,就是袁炜也要忌惮几分。

    还是等见了石成,再说吧。

    二人就此说定,再寒暄几句,仲逸便起身告辞。

    “哦,对了,来府上后,是否见过筠儿?”。

    袁炜看似一句漫不经心之言,仲逸心中却暗暗一惊。

    按理说,他来袁府毕竟次数不多,况且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本不能轻易抛头露面,更不可能,随意见来袁府拜访的外人。

    其中,也包括见仲逸这样的来访之人。

    显然,袁炜此话,绝不是这个意思。

第320章 逼上绝路(下)() 
要见石成,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不容易。

    要见陆炳,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更不易。

    只要设法见到石成,再通过他这个‘中间人’来见陆炳,就容易许多。

    当初,无论博野县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亦或大同府核查仇鸾罪证,仲逸与石成并肩作战、合力办案,配合十分默契。

    用石成的话说:他们二人对脾气:公事公办、处事果断,尽管偶尔搞点小意外,但总能不负众望。

    起初,仲逸一直称石成为‘石大哥’,后来石成也在私下里,称他为‘仲兄弟’。

    对一个翰林院的文官来说,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对锦衣卫的一个千户来说,却十分难得。

    翰林院,程默。

    今日,这已是他第三次,往来于翰林院与锦衣卫衙门了。

    白日,还要在翰林院做事,仲逸不能离开太久,作为他的随从兼衙役,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程默身上。

    “仲翰林,这次准没错,我亲眼看到石大人进了北镇抚司衙门,一旁的守卫还叫他:石千户,不会错的”。

    仲逸急忙为他端上一杯热茶。

    程默不认识石成,只得等在门口,外边天气太冷,也真是为难他了。

    在翰林院做杂役多年,程默还是第一次让一个有品阶的人,给自己倒茶。

    “仲翰林,今日也没别的安排,你何不现在就去?别人问起来,我替你周旋”。

    程默虽不知仲逸去北镇抚司所为何事,但能看的出来:应是比较着急的。

    仲逸微微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给掌院学士还是要说一声的,否则,他没法换下官服这身行头。

    当初,石成曾说道:若非要事,不用轻易来找他,尤其不要来锦衣卫衙门。

    这是为仲逸好。

    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一个翰林院的文官,来北镇抚司做什么?公事还是私事?等等。

    问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出了翰林院,仲逸直奔北镇抚司而去。

    临街二楼有一个茶馆,靠窗的位置,恰好可以看到衙门口。

    就在这里等:既不用受寒风之苦,更不用在石成的衙门露脸。

    仲逸不由一笑:自己也做回‘锦衣卫’,专门做这‘盯梢’的差事。

    “石大人,事情大致就是这样,听上面的大人说了,我们最近不要搞大动作,要确保几日后的盛宴要:万无一失”。

    北镇抚司里,一名总旗正与石成说着话,外边天气出奇的冷,他不由的吩咐人将炉火加旺,桌上也放着各种茶叶。

    不过,他不好这一口。

    平日里,石成只喝两样:一是白水,一是酒。

    用他的话说:喝水就喝水,饮酒便饮酒,喝茶,反倒勾起了喝酒的愿望。

    但在衙门里当差,随意饮酒,总归是不妥的。

    好别致的想法。

    “盛宴,盛宴,说的老子耳根都出茧子了,在京城,有我们锦衣卫在,谁敢造次?”。

    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属下,石成说话也随意了些:“告诉弟兄们,最近天冷气寒,多留神,别给老子偷懒,谁让咱们做这个差事呢”。

    闲来无事,今天的差事也就这样了。

    “真他么冷,这是要死的节奏啊”。

    来到衙门口,石成使劲搓搓手,吩咐门口的守卫:“穿厚点,既能保暖,还能抗揍”。

    “请问,是石大人吧?”。

    石成刚欲上马,却见一名伙计模样的人缓缓走来,怯怯道:“隔壁有人想请你喝杯茶”。

    尽管只是正常传话,但这伙计却如同犯了什么事儿,一脸的畏惧。

    若不是仲逸给他五两银子,且保证石成会欣然应允,他是绝不会来找一个锦衣卫的千户。

    “喝杯茶?”,石成一脸愕然,脱口而出:“喝什么茶?老子从不喝茶”。

    “啊?那那那,小的说错话了,小的只是个传话的,这便告辞了”。

    那伙计准备撒腿就跑。

    “站住”。

    石成随意喊了一声,小伙计立刻一个踉跄。

    “说,是谁要请我喝茶?”。

    “石千户,石大人,要见你一面可真难,看把那小伙计吓得,估计下次给他一百两,也不敢去传话了”。

    来到包房,仲逸特意倒了杯白水,他知道石成不好这口,此处并无外人,二人也不用拘着。

    “出狱之后,也没来看你,今晚我做东,就算补上了”。

    相比茶楼,石成更喜欢酒楼:走吧,咱们换个地方。

    酒楼就酒楼,由他吧。

    酒过三巡、言归正传。

    “我们指挥使陆大人,可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听仲逸说明来意,是要找陆炳,石成娓娓道来。

    “陆大人的母亲是圣上的乳母,他很早很早就跟着圣上,深受皇恩,深得信任。或许,这就是他做指挥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一般人能有这份殊荣的”。

    石成一脸羡慕加崇拜:若我有这样的机会,就不用在五品千户上煎熬了。

    来头果真不小,怪不得能掌管锦衣卫。看来袁炜的建议是对的:找陆炳,更管用。

    陆大人?

    听石成这么一说,仲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本也姓陆,这声称呼,听着怪怪的。

    “这么大的来头?只是不知,对弹劾仇鸾一事,陆大人是何意思?”。

    仲逸知道:眼下朝中都在做这件事,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陆炳不可能不知。

    即便仲逸不前来相问,他自会关注此事。

    当初,去大同核查仇鸾之事,石成一路相随,就连找到的罪证,现在都由他保管,那些人证,也由他的人看管。

    但后来圣上下旨:此事,由专人专司,不得向外人提起。

    有人听说:是交给了东厂处置了。

    东厂?一个与锦衣卫同样令人汗颜的神秘衙门。

    谁敢轻易打听?

    仅此一句,便没有下文,说的人不敢多说,问的人自己也就不敢多问。

    “仲兄弟,过去的事儿,咱两最清楚:这个仇鸾该死一万次,就咱们掌握的罪证,随便一条就够了,但圣上不提,咱们也不提”。

    石成继续道:‘不过,眼下这贪墨之事,却是在鞑靼战事之后,最近传的厉害,圣上似乎并未制止。或许,可以一试’。

    不用说,石成对此事的态度,也就是指挥使陆炳的态度。

    仲逸趁机道:“若到时,陆大人能在圣上面前说上几句话,剩下的,就好办了”。

    “这个不难,不过有件事儿,务必先要告知于你”。

    石成凑上前,低声道:‘不过,我们指挥使陆大人,与严阁老走的很近哦’。

    又是严氏,哪儿都能插一手。

    不过,最近朝中一直在传:仇鸾与严氏交恶。

    仲逸这才想起:那晚与袁炜见面时,他也当面印证过此事。

    此外,樊文予也似乎听到类似风声。

    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身为北镇抚司的千户,石成当然也知晓其中的关系。

    否则,他也不会卖这个关子。

    “放心吧,我们陆大人似乎早有检举仇鸾之意,只是你今日恰巧来找我,不然,我还想到翰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