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255部分

大明略-第255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老弟,现在就差一个口子,一旦有人撕开这道口子,站出来指正严氏的人不在少数,内阁次辅徐阶是一个,礼部尚书袁炜是一个,裕王府的那些人也不会少”。

    石成特意嘱咐道:‘到时,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翰林院近皇权,若万岁问起来,你是最清楚的’。

    出了北镇抚司,仲逸心事重重:按理说,石成不会轻易对朝中之事坦露心迹,尤其对严氏这种权臣,更是谨慎处之。

    之前,在博野县、大同府办差时,从不多说一句,今日这是为何?

    仲逸首先想到的,是锦衣卫内部较量: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与严氏走的近,莫非石成与他并非一路?

    一旦陆炳受到严氏牵连,取代他的人,才是石成真正支持的?

    不妥,不妥,仲逸连连摇头:陆炳与皇帝交情匪浅,即便严氏倒台,他未必会败下来。

    况且,石成也不是那种两面三刀、攀附权贵之人。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这么做呢?

    或是想多了,没准石成就是想提醒一下自己:倒严之事,千万不要说错话、表错态。

    但愿如此,如此最好。

    回到府上后,才知道师父与师姐早已到了,仲逸急忙收起方才的心事,与师父交谈起来。

    仲姝在后厨忙活起来,总算是像那么一回事,只是才刚刚开始学,不停的看着食谱大全。

    “逸儿啊,你带的那些地图、兵书,为师都看过了,确实不错,这么多年,云游四海,却难得见如此完整、详细的记载”。

    凌云子叹道:“著兵书一事,怕是要再拖一拖了,只是不知为师这一生”。

    仲逸急忙上前拜道:“兵法权谋,各有所长,各有所取,非闭门观他人之作可为,非听他人之言可为。

    两军阵前、兵马钱粮,战事瞬息万变,唯亲历可为,唯当世可究,否则,再好的谋略,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末了,他特意说道:“师父一生为谋,战事历历在目、圣贤谆谆教诲,所著必能为大明所用”。

第391章 乔迁之喜() 
午饭时分,穆家小院。

    一向安静的小院,今日却格外热闹起来。

    丫鬟香儿一大早就开始忙活:洒水净地、浇花喂鱼、搬桌摆凳,几副对联、几盏灯笼,一派新气象。

    才收拾完毕,仲逸、仲姝、袁若筠、莺儿等,也纷纷进了小院,穆一虹带着丫鬟香儿,急忙上前相迎。

    不多时,若一当铺的老姜头、小地瓜也拎着礼品走了进来。

    除仲逸、仲姝外,这里大多人与穆一虹只有一面或数面之缘。

    这还要从仲逸被押入刑部大牢,穆一虹设法动用自己人脉,去牢中说服那涉事抚琴女子说起。

    当时,穆一虹去仲府,却正巧遇仲姝外出,于是她去若一当铺找罗英,后来仲逸出狱后,袁若筠听说此事,硬是到穆一虹的住处去了一次。

    算起来,穆一虹去若一当铺的次数更多一些:她随仲逸从杭州到京城后,就知道若一当铺。

    那个时候,仲逸还是当铺的‘少东家’,穆一虹有事相商时,都是来这里找他。

    连同已随李序南在西北的罗英在内,若一当铺的老姜头、小地瓜,对这位穆大小姐并不陌生。

    “诸位能来寒舍道喜,一虹倍感荣幸,托仲大人的福,家中略备薄酒、粗茶淡饭,请各位慢用”。

    穆一虹与众人寒暄说笑,大家很快熟悉起来,都是见过世面的,一点就通,活跃气氛,自然不在话下。

    丫鬟香儿将众人送的贺礼搬到屋里,按照穆一虹的吩咐一一记录,这份情义,日后还是要设法还回去的。

    “礼品不多,但不乏贵重之物”,香儿心中不由叹道:‘仲大人,真厉害’。

    院内放了一条长桌,桌上摆着各种水果、干果、点心等,一对细嘴酒壶、一圈青瓷小杯。

    长桌旁驾着铁炉,炉上一个铁丝网格,炉火旺旺、佐料洒下,烤肉好香。

    “大家随意,烤肉马上就好”。

    仲逸正忙着将手里的铁签子翻来覆去,不时洒一小撮佐料,炉上顿时冒起阵阵青烟,香味再次飘来。

    这位翰林院六品侍读,此刻已是满头大汗、忙的不亦乐乎,丫鬟香儿只得为他拿来一块汗巾,随意搭在肩上,俨然一个店小二模样。

    “这个烤肉,看着没什么,嚼一口,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小地瓜来到仲逸身边,一脸崇拜的模样:“仲大人,想不到你还会这一手,是有什么配方吗?”。

    呵呵,配方,当然有了:肉蔻、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姜粉

    磨成粉融合到一起,叫‘一口香料’,这是唐小丫特意买来做菜用的,结果仲逸照着买了一百盒,将外包装去掉,直接就塞到包里。

    看样子,够吃一阵子了,包装盒上的说明,已拍成照片,虽然没有比例,但至少可以搭配一下,以后还可自己研制。

    当初,仲逸并未在意,现在看他们吃的津津有味,足以说明此举十分明知。

    “这个烤肉嘛,讲究一个火候,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佐料要一层层的放,否则外层味重,里边反而无味了”。

    袁若筠向众人解释着‘奥妙’所在,不时提醒仲逸做这做那,却又不忘替他擦擦额头的热汗。

    这一幕,看的穆一虹简直心都烤焦了。

    当时,袁若筠来找她时,就有人说过:这位袁大小姐,可是堂堂礼部尚书的千金。

    这下好了,一个礼部尚书的千金,一个翰林院六品侍读,对这烤肉、佐料之事,忙的不亦乐乎、乐得尽在其中。

    难得一见啊。

    只是穆一虹那里想到:这位袁大小姐,正是喜欢这种无拘无束、新鲜中带点好玩的:这样的场面,这种吃法,在袁府是绝不会有的。

    图个新鲜呗,否则,就不好玩了。

    这些人当中,老姜头年纪最大,从进来之后,他只是打了声招呼,寒暄几句,而后便找了个僻静的位子坐了下来:一杯清茶,一盘水果,足够了。

    在老姜头看来,这多多少少是不合礼数的:从若一当铺而言,仲逸是他们的少东家,抛开若一当铺不说,仲逸是朝廷翰林院的六品侍读,平日都是与朝中文武打交道的。

    即便主仆间处的再好,也断断没有让仲大人‘下厨’,他们等着品尝的道理。

    平日里,他们也偶尔同桌吃饭,已十分难得,今日确实有些‘过了’。

    当然,若抛开这些礼数不说,老姜头却心里热热的:无论仲少东家,还是仲大人,都是最好的主人。

    在遇到他之前,老头几乎断定:这辈子,自己绝不会遇到这样的主家。

    院内众人说说笑笑,老姜头也跟着微微一笑:既然少东家喜欢,礼数不礼数的,就暂时放到一边,这里都不是外人,反正别人也不会知道。

    眼下最让老头犯愁的,还是仲逸昨日说起的那十家店铺:置办门店,又要上货,又要雇伙计,这么多银子呢,从何而来?

    况且,真正管事的‘少东家’都没有,如何经营。

    承蒙仲逸信任,老姜头管着若一当铺大大小小的事儿,他能看的出来,这位少东家心思不在当铺上,不在买卖上,也不在银子上。

    若真的开了十家店铺,根本就忙不过来啊。

    少东家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姜伯,来一串烤肉,我断言:你绝对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

    小地瓜拿着几串肉,端着一杯酒,来到老姜头面前。

    自从来到若一当铺后,二人处的不错,小地瓜整天嚷着要拜他为师,老姜头却连连摇头,但只要有空闲时间,还是给他讲一些当铺经营之道、当物估价技巧等。

    照这样下去,师徒名分只是迟早的事儿。

    “姜伯,你有没有发现?这位袁大小姐,与偶尔来咱们店里的许公子,怎么这么像呢?”。

    小地瓜压低声音:‘许公子,就是咱们少东家的表弟’。

    才准备尝一口烤肉,一听此言,老姜头立刻急了:“休要胡说,一个公子,怎么会像大小姐呢?”。

    脸一沉,老头干脆将烤肉扔下:“不吃了,人上年纪,牙口不好”。

    小地瓜急忙端起酒杯赔罪,都恨不得拍自己一个耳光:这破嘴,没个把门的

    “来来来,大家都过来,有事要说”。

    总算烤完了,仲逸来到长桌前,端起一杯热酒,向众人说道:“今日,大家难得一聚,先祝穆姑娘乔迁之喜”。

    “谢谢诸位,谢谢”,穆一虹急忙与众人碰杯,小地瓜忙着与丫鬟香儿碰杯。

    “此外,还有一事,要向大家提前知会一声”。

    仲逸再次举杯,小地瓜急忙走了过来,瞬间一本正经起来。

    能看的出来,仲大人真有事儿。

    “姜伯,小地瓜”。

    仲逸示意他们二人上前:“思来想去,十家店铺太大,我还是为你们找了一位‘少东家’,这位少东家,绝对比我这个少东家强百倍、千倍”。

    少东家?

    穆逸虹有些始料未及,却见老姜头和小地瓜已走了过来,二人恭恭敬敬道:“见过少东家”。

第392章 大喜之事(上)() 
午后,穆家小院。

    饭后,老姜头回了若一当铺,小弟瓜则上街去看新门店。

    如今,连穆一虹这个‘少东家’都找好了,看来,十个店铺、三项经营之事,是板上钉钉了。

    此事,仲逸已向师姐说过,仲姝虽不懂经营之道,但听完之后也觉得可行。

    至于所需的大笔银子,则要等她看完电子版资料之后,再做决定。

    袁若筠只听仲逸说个大概,便立刻同意。

    在她看来,店铺多了,好玩的地方也就多了,至于银子嘛,能多赚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这位袁大小姐当即表态:她可以出一笔银子,除了若一当铺给的本钱和红利外,还可以拿出一笔。

    而仲逸则当面拒绝:上次若一当铺几乎全是她一人之力,这次绝不会再如此‘做买卖’。

    当然,袁若筠虽出手大方,但毕竟有袁炜在,不得胡来。在京城买十处店铺,无论地段,无论装修,还有上货、补货,这些银子还是不够。

    倒是穆一虹,她这么多年积攒下的银子绝不是小数,且所有银子他一人可全力支配,无须请示他人。

    之所以请穆一虹来做‘少东家’,既是因为这些银子,也不全是因为它。

    穆一虹在江浙杭州一带长大,她那姓穆的养父还算个读书人,只是后来迷上赌钱,无奈之下才来到佟柱的府上,帮忙做些写写算算的杂事,因其祖上与佟家有些交情,他的待遇还算不错。

    见到穆一虹后,佟柱觉得她相貌非凡、聪明伶俐,于是决定收养,佟家掏钱教她读书写字,琴棋书画也就渐渐精通起来。

    江浙一带富足,商人多了,买卖也就多了。佟柱在杭州一带颇为有名,除药材外,还有瓷器、茶叶等买卖,生意做的非常大。

    穆一虹耳濡目染,学会不少经营技巧,这便是她初步接触到的生意。

    佟柱有意培养穆一虹,她接触的富家、官家弟子多了,对人情世故自然深有体会,身边无至亲,也就养成她独立、独断的习惯。

    这么多年下来,穆一虹积攒了一大笔银子,身价骤增的背后,是她更能体会赚钱经营之道。

    仲逸打算新开十家店铺,当铺一项,有老姜头打理,出售贵重鉴赏之物,主要在于玉石、瓷器等质地、品相和做工。

    这些,同样有老姜头,还有他多年的老友伙计,只要有好东西,雕刻手艺高,生意并不难。

    杂货铺的经营,如同超市一,地方选好、货物铺满,有人照看就行。

    作为十家店铺的少东家,穆一虹主要负责所有账目、收支,还有老姜头、罗英、小地瓜协助,以她多年历练的本事,足以胜任。

    小院中,袁若筠正与丫鬟莺儿试着烤菜蔬,佐料放多了,压根都入不了口,她只得嚷嚷着重新再来。

    客堂中,仲逸、仲姝正与穆一虹说着店铺的事儿。

    “仲大人,承蒙你看的起,让我做少东家,我穆一虹不缺金银,但人活一世,总得要找个事儿做。抚琴唱曲非长久之计,如今,也不能在小院中度过一生”。

    穆一虹看的明白:“既是仲大人一片苦心,这个少东家,虹儿我做了”。

    这个结果,仲逸并不意外,通过前几次的接触,穆一虹似乎早有此意,只是苦于一个女子,有些事情也不好开头。

    对于她来说,缺的从来都不是金银,而是一种归属,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