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265部分

大明略-第265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住,干什么的?”,县衙门口站班衙役见到石成等人,立刻上前制止。

    “带我们见你们高知县,快”,石成的一名随从向左右衙役吩咐道。

    “嘿,问你们话呢?干什么的?我们知县大人,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平日里,站班衙役习惯了吆五喝六,见来人都是布衣百姓装束,又抖落起威风来。

    “我们是浙江布政司衙门的,你个狗眼看人低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知县也摆起架子来?”。

    说着,那随从不由分说上前,将站班衙役的衣领抓住:“误了我们大人的事儿,小心老子剁了你”。

    “是是是,小人有眼无珠,冒犯了各位大人”,站班衙役连连点头,哆哆嗦嗦的跑了进去。

    片刻之后,知县与县丞立刻迎了上来。

    “布政司衙门的各位大人有要紧差事,他们来县衙的事儿,不许说出去”。

    这个知县还算精明,看这架势,便猜出了大概,未等石成亮出身份,便吩咐左右衙役全部退下。

    有这个胆子的,除了锦衣卫,还有谁?

    “不知几位大人是?”,高知县与王县丞急忙将众人引进大堂。

    石成带了两名总旗,其余立刻守在门口。

    “锦衣卫北镇抚司奉旨办差,尔等还不快快走上前来?”,随行的总旗拿出令牌,底下二人急忙施礼。

    石成缓缓落座于一旁的木椅之上,随从为他倒上一杯茶水,而后稳稳立于一旁。

    “不知几位上差大人到鄙县,有何公干?”。

    高知县一脸笑意,低头哈腰道:‘需要下官做什么,尽管吩咐、尽管吩咐’。

    石成依旧品茶不语,倒是一旁的总旗站了出来:“高知县,我们想借你的大堂用用,顺便再审个人”。

    “尽管用,尽管用”,高知县趁机说道:“要不要再派几个衙役来?”。

    咳咳,石成咳嗽两声,不由的向门外瞟了一眼,言下之意:门口就站着锦衣卫的人,还要你的衙役作甚?

    “下官失言、下官失言”,高知县琢磨半天,额头不由的冒出一层热汗,与一旁的王县丞对视一番,二人皆不知该如何作答。

    一着急,倒把正事给忘了,高知县拍拍脑门,这才说了一句:‘不知上差大人,要审讯的是何人?若要缉拿人犯,我县衙的差役至少可以做个引路人’。

    “不用引路,我们要审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那总旗指着正目瞪口呆的王县丞,似笑非笑道:“就是你们县衙的县丞,王大人”。

    啊?这个

    高知县左右望望,欲言又止,双手抖落的不成样,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半句话。

    言多必失,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一言不慎,丢掉性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上差大人,卑职不知所犯何事?还请各位大人给条活路”。

    ‘噗通’一声,王县丞竟哭出声来:“卑职给各位上差磕头了,求求你们了”。

    怎么说也是八品,仅此一幕,就吓得方寸大乱,毫无体统。

    “来人”,那名总旗向门外喊了一声,同时,示意高知县坐到一旁:“高知县,你就在这儿看着吧,你这个知县,做的好啊”。

    两名北镇抚司的校尉走了进来,将瘫坐在地上的王县丞架了起来。

    “说吧,你是如何通倭的?都做了些什么?是受何人指使?”,石成漫不经心的问了起来。

    一旁的高知县大惊失色:县丞通倭,他这个知县岂能脱了干系?

    完了,完了,通倭是死罪,又是北镇抚司的人来查办,就是有三颗脑袋,也不够坎啊。

    “上差大人,这通倭是灭九族的大罪,卑职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断断不敢通倭啊”。

    王县丞抖成一团,磕头如捣蒜:“请大人明察、请大人明察”。

    这时,石成缓缓起身,冷冷的说道:“熊心豹子胆?我看你是黑心烂肺,倭贼祸乱沿海百姓,竟有你等禽兽不如之人,暗通贼寇,白白害了我多少将士的性命?”。

    王县丞连连求饶,对通倭之事却只字不提,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石成摆摆手,左右随从立刻准备动刑。

    “人家都说我们锦衣卫屈打成招、滥用私刑,今日,咱们就换个审法,什么皮鞭呀、夹棍之类的,就不用了吧?”。

    王县丞正欲准备磕头道谢,谁知石成又轻轻补了一句:“直接去掉一只手吧”。

    “别别别,上差大人息怒,卑职这就说,这就说”。

    王县丞拼命挣脱,几乎要跪到石成面前:“卑职瞎了眼,得了那倭贼的金银,该死、该死”。

    果真是个软骨头。

    石成缓缓转过身去,不在言语,他身后的总旗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说,除你之外,还有何人通倭,你又是受了谁的指示?”。

    此言一出,堂下的王县丞立刻被摁在地上,左手被重重压在地上,一柄短刀瞬间靠了上去。

    “我说,我说,我把知道的,都告诉诸位上差大人”王县丞几乎快要窒息了。

    签字、画押,不大会的功夫,皆已办妥。

    “上差大人,卑职家中有两件玉花瓶,皆是上品中的上品”,王县丞贼心不死,一脸媚笑道:“卑职无福享用,还请上差大人品鉴一番”。

    话未讲完,石成突然转过身来,不紧不慢的说道:“王县丞,你大概不知道,我大明将士与倭贼交战负伤后,是什么滋味吧?”。

    “去手”。

    啊

第410章 有来无回() 
石碣山的倭贼被剿灭后,戚继光抽调五千人马继续在里海、山林一带打探残留贼寇,其余兵力皆在海岸线一带部署,以防再有倭贼偷袭。

    “海岸线一带,还要加强打探,尤其南北纵线,务必要延长布防范围”,戚继光吩咐下去:‘提审被俘的倭贼,该用刑的用刑,冥顽不化者,格杀勿论’。

    军中用刑,自然不比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手段,只是对于倭贼,也不用讲那么多规矩、条条框框,审起来倒也干脆。

    林宗武亲自参与审讯,只因那晚在石碣山上时,并未听到倭贼说出他们下一步的计划,这才要连连加急审讯。

    可如今审来审去,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大多倭贼嘴里吐不出半个字,更有甚者,咬舌、撞梁自尽,即便有肯松口的,说的也只是众人皆已知晓的军情,并无多少价值。

    就目前来看,或许这些倭贼真的不知情,越是秘密之事,知道的人就越少,这也在情理之中。

    朝廷来了旨意,浙江布政司再次筹集粮草,经过一番部署,抗倭将士的粮饷终于有了着落,军心也就渐渐稳了下来。

    催促督办粮草的旨意到达浙江数日后,专司查办兵器装备的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景渊、兵部王侍郎等人已悉数抵达。

    作为随从的都督府经历司刘经历、兵部郎中严磬等人,也一同前来。

    浙江布政司各州府县顿时热闹起来:倭贼来访,戚继光率部抗倭,前些日子,英勇千户所,林宗武一把大火烧了石碣山的倭贼,锦衣卫北镇抚司石成,又活生生断了王县丞一只手。

    林宗武所率的千户所是为军中助战,石成的锦衣卫北镇抚则是为了查处通倭之人,而左军都督府和兵部是为查处军需、粮饷之事

    此外,浙江都司衙门、布政司衙门、按察司衙门,各路人马几乎都来到,各路人马各有所属,大多没有直接隶属关系,谁也管不了谁。

    此刻,若是搭起戏台,唱一出‘十面埋伏’,一定精彩的不得了。

    “景大人、王大人,二位从京城远到而来,奈何戚某军务在身,有失远迎啊”。

    见过朝廷旨意,一阵施礼寒暄之后,戚继光便摒弃左右,说起眼下的战事来。

    景渊、王侍郎,这两位可怠慢不得,他们身后是左军都督府和兵部,这两个衙门绝不容小觑。

    别的不说,景渊等人此次南下,还带来了点见面礼:一是粮饷,一是兵器装备,正好可解燃眉之急。

    “戚将军,我二人此次前来,是奉旨查案,多有叨扰,还请将士们不要见怪啊”。

    都督府佥事景渊笑道:‘我们也希望尽快结案,一来可回京复命,二来也让将士们放开手脚抗击倭贼,可谓一举两得啊’。

    “好说,好说”。

    兵部王侍郎不忘叮嘱一番:‘此次我们本为查案,但对军中将士只说受朝廷委派例行公事,督促军中事务而已,如此,也好安定军心’。

    戚继光连连点头:“对对对,二人大人所虑甚是,本将这便安顿下去,需要将士们配合的,就说是都督府和兵部例行军务,其他的绝不多说”。

    向门口喊了一声,传主要将领商议此事。

    众人见面后,又是一阵施礼寒暄,说起来大家都不是外人,什么上差、下官的,只是都督府和兵部的人,难得一见啊。

    “这位是都督府经历司刘大人、还有,兵部严郎中,接下来这些日子里,他们二人少不了要问询一些军中事务,你等务必要全力配合”。

    戚继光特意提到这随从二人,因景渊与王侍郎身份特殊,有些场合不必露面,大多事务还是要靠这严磬等人办理,交代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从京城派来的英勇千户所正千户,林宗武自然少不了被介绍一番。

    说来说去,大家很快便熟悉了,只是品阶不同,高低有序,即便是说笑,也要差不多才行。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千户吧?当年鞑靼直逼京城时,英勇千户所将士们个个以一当十,歼灭敌军近万人,大展我军威啊”。

    久在兵部,严磬当然对林宗武不陌生,在京城没见过几次面,在这里倒是遇到了。

    严磬如此一说,绝非随意寒暄。

    此人心机颇深,做事难觅痕迹,他早已看的出来:林宗武所率之部是皇帝亲自安排,它日回京问起战事,林宗武必定有单独面圣的机会。

    虽为协办,但严磬同样希望借此次南下江浙的机会,在皇帝面前讨个封赏,如此一来,林宗武对自己的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严大人过奖了,恕末将眼拙,不知阁下是否就是兵部郎中严磬?严大人?”。

    林宗武早就听师弟仲逸说起过这个名字:此人,正是当年背后操纵陆家庄血案主谋之一,与师弟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此一问,倒是令严磬有些意外,初次见面不避名讳,是有些不同寻常,好在这里是军营,对这些丘八们来说,上阵杀敌才是正事,至于那些繁文冗节、客套礼数,倒是其次的了。

    “哈哈哈”,严磬笑了起来,他也不再计较斯文,随意说道:“这还有假?兵部郎中当中,严姓的就我一人,正是严磬”。

    宗武双眼瞬间一闪,而后立刻收起,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不紧不慢道:“严大人既然来了浙江,就不要着急回去。久在京城,难得外出,当好好转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

    严磬脸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又突然笑道:“对对对,林千户所言甚是,差事当紧,严某也就忙里偷闲,算是公私兼顾了,哈哈哈”。

    呵呵,林宗武又是一阵寒暄,心中却不由暗暗笑道:“姓严的,既然来了,就不要回去了”。

    一番交代之后,戚继光回了营帐,新到的兵器、装备,还有粮饷需要细细盯着才行,一旦出了差错,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严大人,你初来军中,对这里的情况不甚明了,就由末将带你四处看看,如何?”。

    宗武笑道:“将士们可都等着诸位大人前来查看啊”。

    这时,一旁的景渊和王侍郎不由点点头:‘也好,既然你们与诸位将军都熟悉了,也不妨到军中走走、看看,也好办差’

    “好好好”,严磬连连点头:“林千户请,各位大人请”。

第411章 不只为买卖() 
京城、若一当铺。

    “各位高邻,大家过来看啊,从即日起,我们若一当铺,正式更名为‘诚信堂’”。

    若一当铺的牌匾被换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硕大的新门匾,上面三个大字清晰看见:诚信堂。

    周围的邻居早早围了过来,连同赶路之人,都聚在这里看热闹,小地瓜吩咐人将牌匾小心翼翼安好,老姜头从铺里走了出来,站到一块厚厚的木台上。

    “诸位四邻、走过路过的客官们,我诚信堂经营三项:一为当铺、一为玉石瓷器店、一为杂货店。此为总店,目前,城中还有十家店铺正在装修,不日便可开门经营”。

    咳咳,小地瓜见众人安静下来,老姜头便大声说道:“诚信堂,以诚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