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275部分

大明略-第275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迷惑倭贼,浙江留守的兵力依旧用戚继光的旗号,驻军大小军营原地不动,日常巡视不变,换防交替规则不变,留守海岸一带的战船、火炮不变。

    与此同时,左军都督府佥事、兵部侍郎继续留在浙江办差,连同即将到来的吏部、户部、刑部、都察院,派来联合督办兵器军需事宜的人,全部在浙江督办。

    左都御史、监军文博远继续同样留下,只是身为监军随从协理的仲逸,同样要去福建沿海一带了。

    同样,作为所有人当中最为特殊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虽要南下福建,但无需与众人同行,具体日程由他自己把握。

    至此,连日以来,浙江上演的热闹大戏,在石碣山一把大火和南北两处全歼登岸的倭贼后,随着一次校场兵器、护甲比试与兵部郎中严磬不明身亡,而暂告终结。

    留下的,只有看不穿、猜不透的玄机。

    南下,南下,继续抗倭,歼灭所有来犯之敌,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无敌寇来犯。

    这是所有将士的心声。

    临行之前,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找到仲逸,告诉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罗龙文已被抓到。

    “朝廷可否有旨意?将罗龙文带到京城,还是留在浙江?亦或一同带到福建?”。

    仲逸有些迫不及待,他特意向石成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请石大哥务必给个准话’。

    仲老弟这是怎么了?如此一本正经,都有些不适了。

    石成笑道:‘旨意倒是有,不过不是给罗龙文的。再说了,总不至于抓住一个通倭的,就送到京城。路上万一出了意外怎办?再说,我的人手也不够啊’。

    仲逸还是有些似懂非懂,他要听具体的。

    “好吧,我有临机处置之权,直到新的旨意到来,再将嫌疑之人一并押到京城”。

    石成一字一句道:“办案之事你懂得,有时候就像钓鱼,钓到一条,还要靠它来引出更大的鱼来”。

    仲逸这下听懂了:“也就是说,你可以先押着这个罗龙文,直到新的旨意下来之前,除了锦衣卫的人,谁也不可过问”。

    “是的,我的仲老弟,堂堂翰林院的侍读,理解能力为何变得这么差?”。

    石成低头看着仲逸的左脚,不由得嘟囔了一句:‘不是说你受伤的是左脚吗?难不成把脑子摔坏了?’。

    若换到平日,二人一番玩笑是在所难免的,不过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仲逸还真玩笑不起来。

    “石大哥,那我可以见他吗?”,仲逸不由的盘算着:若不亲自审讯罗龙文,定难结我心头之恨。

    石成脱口而出:“按理说,是不能的”。

    不过,他很快笑出声来:“当然,你仲大人例外,别的不说,这个人能抓住,还是你的功劳呢”。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一切,就要看石成特意安排了。

    二人说笑一番,差点将正事忘了,石成摸摸脑袋,不由的朝门外望望,看到的自然是他那可靠的属下,正在门口左右把守。

    ‘你说关于这个罗龙文的罪证,你有十箩筐,快说说,都有哪些?’。

    石成继续道:“我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箩筐就行,但必须要与通倭有关,最好是与严士蕃有关的”。

    这番话,终于算是将仲逸给说‘醒’了。

    严士樊设计陷害原锦衣卫经历沈炼一事,仲逸自然是知道的。

    而沈炼与石成的交情颇深,这在锦衣卫也不是什么秘密,与锦衣卫接触这么多次,岂能不知?

    “石大哥,为何要钻牛角尖呢?”。

    仲逸用他一贯的口吻说道:“我们的目的是对付严士蕃,我那些罪证既可指向罗龙文,又可指向严士蕃,通倭的有,通倭以外的也有,殊途同归吗嘛”。

    “哦,我明白了”,石成恍然大悟道:‘原来,这个罗龙文与你有仇啊?’。

    仲逸是捐纳入仕,这不是什么秘密,若一当铺的事儿,也只是防着罗龙文和严士蕃,如今他已与店铺撇清关系,也没有担心的必要。

    仲逸淡然一句:“仇,倒算不上,不过当初在入仕前,我也做过买卖,就是此人从中作祟、欺人太甚,我恨不得扒了他的皮”。

    话音未落,石成便朝门外走去,仲逸急忙叫住他:“话还没说完呢,你干嘛去?”。

    石成很平静的回了一句:“你不是说扒他一层皮吗?这有何难?我现在就敲碎他一根骨头”。

    仲逸一脸的崇拜加感激,他不由的定定神,急忙上前制止道:“你误会啦,此事非同小可,要从长计议,眼下要去福建备战,我们有的是时间”

第429章 锦衣卫的感觉() 
数日后,戚家军在戚继光的率领下,一路从浙江南下福建。

    英勇千户所全体将士,以林宗武为首,随军同行。

    当此之时,海上依旧有小股倭贼作乱,不宜走水路,兵马辎重更是不小的周折,装船、卸船绝非易事。

    沿路当地衙门,已分头派出衙役清理大军所经之路,所用的理由无非是要抓捕盗贼,方便办案,剿匪之类,这才清理闲杂人等的理由。

    此时,时节快至中秋,天气尚可,莫说出行,就是游玩一番,也未尝不可。

    补给充足,沿路更无闲杂人等,戚继光的行军速度自然不会慢,福建境内已做好迎接准备,援军与当地驻军很快便可以会和。

    因前些日子不慎‘摔伤’左脚的翰林院侍读仲逸,被特殊照顾:他可以继续在浙江‘修养’些时日,之后再南下福建。

    晚些就晚些,反正他只是个参军的随从协理。早到晚到几日,与战事干系不大。

    当然,按照新的旨意,真正的监军、右都御史文博远,看样子是不会离开浙江了。

    出了浙江,虽说受监军之托,仲逸暂行部分监军之事,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到了福建,他就是真正的‘监军’。

    如此部署,不由的引来一番议论。

    有人说,这是皇帝有意将仲逸推到监军的位置。

    只是监军一职需要德高望重,至少有一定的资历才可胜任,且大明以来,该职大多为御史、宦官之类的人担任。

    显然,仲逸这个小小的六品翰林,无论资历、品阶,都还差些火候,这才有了监军协理一说。

    既是协理,要求就简单多了,翰林院本就是皇帝的口笔,随行记录,抗倭之事牵扯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记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皇帝意志的,翰林院无可厚非。

    这样的说法,绝非随意一说,有先例。

    而且,还不止一次。

    当初,保定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尽管有人闹到都察院,但毕竟是一桩普通的命杀案,至少在当时来说,是这样的。

    正是基于多重考虑因素,当时还是翰林院编修的仲逸,既不是三法司的人,更没有钦差的头衔,只是负责此案前期的督办。

    讲白了,就是一个前期调查,最后还是要交给三法司。

    即便如此,朱厚熜还是派了一个刑部主事的樊文予、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石成,竟然是他的协理。

    后来,与逼近京城的鞑靼军谈判,去大同核查仇鸾怯战一事,同样因为仲逸的资历不够,最后才想出了个钦差副使的头衔。

    这个就有意思了,既然是钦差副使,那钦差正使呢?

    不用说,所有的差事,还得他这个副使来做,而且,同样有锦衣卫的人协助。

    此次南下抗倭战事,作为监军协理的仲逸,似乎又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种感觉,连别人都感受到了。

    想必办完这里的差事,再回京城后,类似的说法,就更多了。

    先不管这些啦

    “仲大人,前面是一个小县城,天色已晚,看样子,我们要在这里歇息了”。

    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指着前面一座小城,向仲逸说道:“相比戚将军的兵马,我们已经落后好几天了”。

    仲逸稳稳落座于马背之上,见石成于此一说,他只是微微回了一句:“也好,一切听从从石大人安排”。

    进城

    夜色降临,街上行人依旧,这个时间点,最热闹的莫过于酒楼、客栈、花楼之类。

    吃吃喝喝玩玩,这便是很多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儿。

    人群中,一队布衣穿着之人前行,他们步伐稳健、行动有序,细细看来,绝非等闲之辈。

    “大人,都准备好了,我们可直接前往”。

    一名锦衣卫校尉上前向石成禀报几句,而后低头拉起缰绳,众人立刻跟了上去。

    一水客栈?

    “去,把马牵到后院,所有的人,吃住,都在这家客栈了”,石成身后一名随从百户向众人喊了这么一句,大家立刻开始忙活起来。

    微微灯光下,仲逸不由打量着眼前的这家客栈:两层的格局,每层看上去也就是十几间屋子的样子,相比各个城中大大小小的可客栈。

    这个一水客栈,既算不得高档之类,但也绝非那种简易小店。

    进了大门,可以看到一楼一个宽敞的大厅,对门一侧一个柜台,大厅中摆着成套的桌椅,有人正在用着酒菜。

    看上去,真的很普通,一种来自客栈熟悉的感觉。

    “不用看了,都是自己人,这里名义上客栈,实际是我们锦衣卫兄弟开的,暗哨,负责打探这一带的消息”。

    石成拍拍仲逸的肩膀,一脸的轻松:“咱们上二楼,有个很不错的包间,好好喝几杯”。

    “兄弟们,该喝的喝,该盯梢的盯梢,到了下一处,轮着喝”,石成摆摆手,与仲逸缓缓上了楼梯。

    一楼一个特殊布置的房间中,一个狼狈的身影,被锦衣卫的校尉带了进去。

    “石大哥,咱们说好的,我可以见罗龙文,而且你还不能派人盯着,只要在锦衣卫的控制范围内,我随时可以去”。

    仲逸无心饭菜,眼下已离开浙江,正在去福建的路上。

    不用看,客栈里不会有左军都督府佥事、兵部侍郎,更无都司、卫司衙门的人。

    连同可爱的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老头儿,此刻,恐怕也正在浙江的大营中用着晚饭吧?

    酒菜很快端了上来,简单的两荤两素,一盆热汤。

    看上去再普通不过,只是两壶包装不错的老酒,绝对是十足的好东西。

    石成淡然一笑:“这有何难?楼下便是,只要你不嫌累,审多晚都行,我的人绝不会进屋盯着,此处里里外外都是锦衣卫的兄弟,他还能跑了不成?”。

    “饭菜倒无所谓,不过这两壶酒,是绝对要干了”。

    “咚、咚”两声,石成已将酒壶放到二人面前。

    端起酒碗,二话不说,仲逸打开盖子,满满斟了一碗。

    “痛快,什么也不说了,干”。

    仲逸知道石成海量,就这种小酒壶,他一个人能来仨。自己即便是发挥到最佳状态,也不一定是这位锦衣卫千户的对手。

    这酒喝的,简直就是要增添几分锦衣卫动刑前的感觉嘛。

第430章 肺都咳出来了() 
茶余饭后,再闲聊一会儿,该回家的大多已回家,街上行人渐渐少了起来。

    除那些只有晚上才热闹起来的地方,大多人家的窗户上已是一片月色。

    夜有些深了。

    秋之夜,夜风来袭,难免丝丝凉意。

    除各个方位的暗哨外,锦衣卫的人大多喝的差不多了。

    身为千户的石成,与仲逸对饮一番后,自己又勉强加了几碗,总算是尽兴了。

    此刻,他已倒在二楼那间单独的房间中,呼呼大睡了。

    “默大哥,你先歇息,我还有些事要处理”。

    仲逸见程默端着一个木盆,上面冒着阵阵热气。

    程默微微打个哈欠,嘴里却振振有词道:‘仲大人不歇息,我也不歇息,反正现在精神的很’。

    无奈的摇摇头,仲逸从桌上取来一张图纸递给他:“这是倭寇用的倭刀、战船,你好好合计合计,争取弄出一套比他们更厉害的来”。

    “好,这个好,总算有事可做”,程默若获至宝:“仲大人有事尽管忙,我今晚不歇了”。

    “仲大人,这边请”。

    一楼走道中,灯光有些昏暗,两名锦衣卫校尉左右站立。

    见仲逸走了过来,其中一人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我们千户大人说了,仲大人可随意进出,我们在外边守着便是”。

    “为这里添几盏灯,连同房间中,可好?”。

    仲逸顿顿神,环视左右,不由感觉一阵凉意,他微微笑道:“我这人,怕黑,文人嘛”。

    一名锦衣卫总旗单手一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