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16部分

大明略-第316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了。

    此事来的有些突然,连同今日北传来议事,仲逸之前都是毫无准备的。

    不过,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心里还真想到一人。

    “万岁,微臣倒是有个人选,或许正合适,此人之前也在后军都督府,而且从军多年,足以胜任这支两万之余兵力的主将”。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一字一句道:“此人,就是原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

    戎一昶?

    略顿片刻,众人神色复杂不解:戎一昶之前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不假,但因为严磬之事,如今他已被降为正二品,这合适吗?

    众所周知,当初在东南抗倭时,原兵部郎中严磬被倭贼乱刀砍死,临死之前,他身上留有一份罪状,说的是染指军备之人,其中就有戎一昶的名字。

    后来朝廷核查,并未发现戎一昶确凿证据,但毕竟此事牵扯到他,后来决定:戎一昶由之前的从一品降为正二品,继续留在军中。

    众人心中的疑虑,仲逸自然是知道的。

    “圣上,戎将军虽然在严磬之事中有牵连,但也是经过朝廷查证的,查证的结果是:他只是监管不严,并未深陷其中。都指挥使也是正二品,算起来,他作为主将,还是够格的”。

    仲逸继续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戎将军此次能将功补过,反倒是一桩美事”。

    这话说的,该有多么的勉强?

    “是是是,仲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顿时,底下已有几个附议的声音。

    仲逸敏锐的察觉道:赞同此事的,没有徐阶、高拱、张居正,只有户部、兵部、都督府的几位。

    这些人,就是漏网之鱼。

    仲逸心中再清楚不过:严磬之前投靠的是严氏,后来因为利益使然,严世蕃对他不予理睬,严磬便投靠了戎一昶。

    对兵器、战马等军备动过手脚的,岂能少的了戎一昶?

    只是不知为何,在朝廷查处之时,戎一昶却并未获罪,最后只落个监管不利的由头,从一品降为正二品,不痛不痒的。

    足见此人能量之大,隐藏之深,人脉之广。

    而再看看眼前赞同戎一昶为主将的人,便不难看出:戎一昶的背后,还有不少人与他站在同一条船上。

    很明显,这些人与戎一昶有所勾结,只是仲逸不说,他们也不说,能让戎一昶为主将,一旦立功,他过去的劣迹将全部抹掉,没准还能升个一级半级的。

    反之,即便打了败仗,也由戚继光来收拾残局,他戎一昶至少也能落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结果。

    这如意算盘打得够精,简直是要起死回生。

    “既然大家均无异议,那就由戎一昶为北征主将,率兵两万,北御鞑靼”。

    朱载垕说道:“此外,是不是还要斟酌几个人选?”。

    唏嘘,底下再次传来一阵异动。

    顿时,仲逸真正来了精神:这才是关键所在。

    你以为,这一仗,真能靠戎一昶吗?

    错啦

    不用说,再斟酌的人选,还有副将、监军等。

    对一般战事而言,这些人选已不重要,甚至说不必拿到这里来议,但之前在东南抗倭时,朱厚熜曾先后派出锦衣卫、英勇千户所、监军等各司其职。

    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人有用的,而且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军中之事,还是要靠战事来解决,而开战之时,各种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此次北征也不例外:谁真正主战,谁真正怯战,军备之事,情报之事,奖罚之事

    单从战事而言,如此多虑反而不好,但从帝王之术而言,朱载垕正好可借此机会考验众人。

    主将以外的人选,仲逸是不能再主动举荐了,看看再说吧。

    看看就看看,对其他人而言,他们也不多言。

    这个道理很简单:像锦衣卫这样的衙门,是可以随便举荐的吗?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同样负有特殊的使命,除了皇帝,谁可以决定?

    朱载垕自然看出众人的心思,他简单的停顿了一会儿,心中早已有数:“副将,就由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佥事林宗武担任,连同之前的英勇千户所全体将士,皆参与此次北征”。

    朱载垕说道:“先皇曾说过:英勇千户所是军中一柄利刃,只有真正的战事才能打造出来,仅仅靠练兵是不行的,林宗武之前一直统领这个千户所,此次北征,自然能派上用场”。

    其实,不用朱载垕补充这句,仲逸已几乎可以断定:这是朱厚熜之前向朱载垕叮嘱过的。

    怪不得朱载垕继位后,将英勇千户所归于京卫指挥使司,除了拱卫京城外,关键时刻,还是会用到他们。

    而且,在关键时刻,师兄还可以统领这支人马。

    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英勇千户所的忠勇已无须再疑,剩下的就是看怎么用了。

    不过,仲逸据此也判断:英勇千户所的人数,或许也就这一千多人了,如此既可行动迅捷,更便于调遣,执行特殊任务最合适不过。

    若是再多,该引起猜疑了。

    这个结果,还算圆满。

    “至于监军嘛,之前大多都是御史或宦官担任,此次,我们就破个例”。

    新君新气象,朱载垕向仲逸笑道:“监军就是记录战事情况,督导奖罚、功过,就由你这个翰林院侍读学士去吧”。

    还是那句话:翰林院是皇帝幕僚之一,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可去可不去的差事,就看皇帝怎么说了。

    越是如此,其他人越无话可说,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嘛。

    “此外,锦衣卫北镇抚司也派一个百户所随行,多打探当地军情、民情,以便用于战事,此事不要公开,就此打住”。

    朱载垕笑道:“顺便,还可以保护仲学士的安全,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两次上战场,谁说文人只能提笔了?”。

    哈哈哈

    众人一阵笑声,是因为这件事儿终于敲定了。

    据此,众人缓缓退去,按照皇帝的旨意部署安排。

    顿时,屋中只剩仲逸与朱载垕二人。

    “仲学士,此刻再无旁人,坐下说”。

    朱载垕也放松身姿,长长舒口气,一脸的轻松。

    这场面,如同当初在裕王府,二人就随意这么说说、聊聊。有交情终究还是不一样。

    常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是很有道理的。

    “此次北征,你虽是监军,但可参与军中议事,连同戎一昶、林宗武等,要周密部署战事,争取一个大胜仗,朕等着你们的捷报”。

    朱载垕平静的说道:“林宗武,你们应该不陌生,当初东南抗倭时,就曾一起共过事,至于戎一昶嘛,朕总归还是有些不放心”。

    仲逸眉头微微一皱,急忙起身而来,微微的说了一句:“都是微臣草率,才举荐了他,才令陛下为难”。

    朱载垕摇摇头:“这个与你无关”。

    皇帝自然有皇帝的考虑,在他看来:当初兵器、战马等军备被人动了手脚,此事,还未结束,如此也好,若这个戎一昶真与此事有关,也好借此机会考验一番,连同他身边之人。

    不谋而合是有条件的:在仲逸看来,这是将戎一昶诱出京城的绝佳机会。

    皆大欢喜的结果。

    看来,戎一昶此次是毫无意外的要做这个‘主将’了。

    当然,毫无意外,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军中。

    “锦衣卫的人,你可差遣,但他们另有自己的差事,你也不必多问”。

    朱载垕如同嘱咐家常一般,向仲逸一一安排:“这是锦衣卫的特殊使命,想必就不用朕多说什么了吧?”。

    仲逸重重点点头:“微臣明白,此次北征,定当小心行事、不负圣恩”。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议定,仲逸正欲起身告辞,谁知这时朱载垕却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当然,难得去一次北方,又是鞑靼出没的地方,所到之处,要多走走、看看,如同当初在东南抗倭时,巧妙利用地形。

    寥寥数语,看似平淡,而仲逸心中还是有个不小的波澜。

    出了院子,他心事重重的向翰林院走去。

    “到处走走、看看?这不是朱厚熜当初说的‘逍遥王’吗?”。

    仲逸细细琢磨着朱载垕方才的那番话,心里犯了嘀咕:难道,朱厚熜向朱载垕说过什么?

    那么,免死铁券、无名无实的逍遥王呢?

    说到当初在东南抗倭的战事,仲逸利用大水库、东桥、凤凰山、乌龙岭的地形,成功歼敌数万,此事,已过去有近半年的光景。

    此刻,朱载垕如此清晰的点到这件事,或是无心,也或另有深意。

    哎,懒得去琢磨,还是想想如何对付鞑靼吧

第489章 如此扎营() 
春季真的来了,即便北漠一带,也整日可见艳阳高照、春意盎然,并无呼呼北风。

    经过连日以来多方部署,两万之余的北征军已一路北上,不紧不慢,有序推进,已如期抵达。

    前方有当地驻军,看样子恭候多时了。

    一名军士前来禀报:“是否继续前行?”。

    主将戎一昶点点头,副将林宗武、参军仲逸、随军锦衣卫百户南栖原,皆纷纷下马。

    看来,是要就近选择地形扎营驻军了。

    这是戎一昶初次外出领军作战,他之前也离开京城北上或南下,不过那都是作为协助或随从之人,与此次情景大不一样。

    驻军大营很快搭建好,这还得归功于当地驻军,在北征大军到来之前,他们已完成前期准备,眼下只是根据戎一昶的吩咐:重新调整一番而已。

    调整,说白了就是指指点点,也是戎一昶耍耍威风的机会。

    当地驻军早就接到旨意,对此次军中将士及随行人员的情况,也早已熟悉。

    主营帐当然要归于戎一昶,这是他部署战事,与众人议事的地方,北征的这批将士,军令将从这里发出。

    毫无疑问,副将林宗武、监军仲逸、随军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各自有独立的营帐,既可用于作息,也可临时待人接物,算是不错的待遇。

    “来人,传千户以上的到营中议事”。

    一切就绪,戎一昶吩咐随从,他还补充一句:“还有参军仲学士、锦衣卫南百户”。

    “得令”,传令军士立刻领命而去。

    两万之余的兵力,得有二十名左右千户级的人物,外加其他将领、随军之人,好大一个场面。

    或许,这也就是戎一昶要的效果。

    片刻之后,众人全部到位。

    戎一昶清清嗓子,开始“训话”。

    “诸位,本将已亲自查看过,北漠一带地势平坦,周围也比较空旷,好在我们驻军之地还有山石相托,不至于敌军横扫过来”。

    戎一昶觉得不过瘾,干脆指着地图向众人说道:“本将觉得,所有将士应驻扎在山下,且要分散开来,彼此间形成犄角之势,一旦遇有敌情,可相互增援”。

    众人对此不解,纷纷望着对方,却无一人站出来说话。

    这些将领当中,大多是临时从各地抽调的佼佼者,真正来自后军都督府的没有几个。

    换句话说,戎一昶的心腹,除两三名千户外,再无他的旧部。

    “戎将军,不知你所说的分开驻扎,是怎么分开法?分为多少处?三处?五处?”。

    说话的是林宗武,身为副将,他是可以说话,也理应说话。

    对付戎一昶,之前,林宗武早就有灭此人的打算,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岂能放过?

    当知道是戎一昶要北征时,林宗武心中那种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而戎一昶也早已从吴风那里知道了林宗武的真实身份——仲云寒、也就是凌云子的大弟子。

    此刻,二人也就是心照不宣。毕竟都是有品阶的人,而且品阶还不低,不到最后一刻,还不到翻脸的时候。

    这么一说,众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戎一昶,这确实是个问题。

    “就分为十部吧,每两个千户所为一部,大家分十部驻扎,如此鞑靼军便无法从任何一处偷袭”。

    戎一昶说的很清楚:“这是本将深思熟虑过的,诸位觉得如何?”?

    呵呵,咳咳,哦哦,嗯嗯

    众人纷纷用表情表态,就是不说话。

    林宗武心中暗暗骂道:“傻x,从京城来北漠,是打仗的,不是防守的,即便真是防守,分兵十处,还选地势低处,简直”。

    相信,这也是其他将领心中之想。

    仲逸轻轻抬眼,示意师兄不要多言,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别人。

    再看看戎一昶,他一脸的自信,毫无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