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28部分

大明略-第328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后者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若是戎一昶找不到了,还要奏请朝廷重新指派主将,此事,一刻不得耽误。

    “林将军,找人的事儿,我已吩咐属下去办,想必很快就有回话”。

    南栖原当着众人的面表态:“莫说是戎将军,就是一个无名无姓之辈,那怕上天入地,也没有我们锦衣卫找不到的”。

    “是是是这话说的没错”,台下一阵嘀咕,众人虽对锦衣卫颇有微词,但潜伏盯梢、找人这样的差事,确实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那么,再说说,如何上折子的事儿”。

    林宗武如此一说,看看台下将领的反应,再看看身边的南栖原。

    这些人对戎一昶的态度,也就首先体现在对朝廷上奏这件事上。

    这个,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

    当然,还有的人在观望,观望戎一昶的结果

    “报”。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门外传来锦衣卫校尉的禀告声,南栖原吩咐:进来说话。

    “启禀大人,我们在东北方向那片胡杨林中发现了戎将军,连同他身边的随从,身上中箭多处,全部身亡”。

    那名锦衣卫校尉说道:“由于那片胡杨林距离中军大营较远,知道戎将军行踪的人不多,不少人还以为他在营帐中呢,所以昨晚并未立刻找寻”。

    这么一说,问题来了,而且是很多的问题

    林宗武首先开口道:“戎将军为何要去那片胡杨林呢?”。

    负责探查的锦衣卫校尉望望南栖原,略作思索状:“那片胡杨林在东北方向,也是鞑靼撤退的毕经之路,或是戎将军带人去查看地形,应对后退的敌军?”。

    这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也似乎有一定的分歧,台下众将领,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正是这种说法的最好诠释。

    仲逸进而问道:“既是为探查敌军后撤之路,为何戎将军要亲自去呢?且只带了区区不足十名随从?”。

    “这个?”,锦衣卫校尉再次思索一番,台下众人顿时安静许多,纷纷将目光投上前来。

    显然,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心中所想,被仲逸提了出来,众人皆拭目以待。

    “这个,昨晚粮仓一带发现敌军,后来,中军营帐附近也有敌军,但加起来也就五千左右,而我们有两万之余的兵力,从当时战况来看,我们是必赢的,而结果也是如此,敌军折损四千之余”。

    众目睽睽之下,那名锦衣卫校尉继续道:‘这一层,戎将军自然也能看的出来,故此,他只带了亲信随从前去查看,结果,还是遇到了后来撤退的敌军’。

    这么一说,底下嘀咕的声音小了许多,之前摇头的人,也渐渐变成微微点头。

    显然,戎一昶是被锦衣卫的人发现,当时负责寻人的,还有其他千户所的军士,现场大家看的清清楚楚。

    关于戎一昶之死,方才这位锦衣卫校尉说的,正是他们一起办理此事所有人的看法,之前他们就曾议论过。

    想必,这个看法,很快就会成为大多数人一致的看法。

    见众人沉默不语,这时,林宗武缓缓上前,叹口气道:“哎,都怪我,只想着为戎将军安全所虑,两军阵前对峙、冲锋陷阵之时,没有请他一同前往,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当时戎一昶要当缩头乌龟,身为主将,借故躲在营帐中。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晓的。

    点将后,林宗武率领众人出击,戎一昶根本就没有动。

    “林大人,仲大人,还有件事儿,不得不说,但此事事关重大,是否由下官单独向诸位禀奏,还是”。

    良久之后,南栖原从那名锦衣卫校尉手中接过一个小包袱,来到林宗武与仲逸面前。

    戎一昶不明身亡,目前军中要拿事的,只能是副将林宗武。

    至于仲逸嘛,他是一个监军,什么事都不管,但什么事儿也可过问一下。

    “说,这里都是一同奔赴沙场的生死兄弟,有什么不能说的?”,林宗武做出一个姿势,所有将领纷纷上前。

    南栖原也不在回避,他高高举起包袱说道:“据查,戎一昶与敌军主将阿帖木儿早有勾结,这里有书信为证,他们相互谈条件,损害我大明利益,为自己博取富贵”。

    “啊”,台下一阵唏嘘之声,林宗武与仲逸对视一眼,并未多言。

    在此之前,南栖原已得到林宗武的准许,将戎一昶部分心腹抓捕,对于戎一昶的罪证,很快就有一个书面指正,只是时间安排的问题: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戎一昶染指军备造假之事,与敌军相互勾结。此外,还有其他朝廷命官深陷此事,有历次分赃为证。那个叫戎生的奸细,就是戎一昶所派”。

    众目睽睽之下,南栖原郑重其事道:“以我看,这个戎一昶恰恰知道阿帖木儿不会被杀死,所以才在他必经之路上候着,或是二人另有什么勾当要谈,或是被当做伏兵而误杀”。

    哦,这个说法,才是最为贴切的

第503章 新上任(上)() 
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若那个山寨缺了寨主,其他人也会说‘山寨不可一日无主’,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戎一昶死于乱箭之下,副将林宗武、监军仲逸、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已分别向朝廷上奏,禀明当晚发生的事儿,也对戎一昶之死做了各自的推断。

    其他将领,千户以上的武职,也联名上折,详细说出各自在当晚都在干什么,并对戎一昶之死做了推测。

    同时,众人也会尽量撇清与这位短命主将的关系,就怕牵扯到自身。

    戎一昶涉嫌两宗罪:私通敌军将领、变相谈交易;染指兵器军备造假,且为主使,在此案中起关键作用。

    有了这两宗罪,无论戎一昶之前是何职务,无论他动过多少心思,结果都是死路一条,而且永不得翻身。

    一个自己贸然去东北方向的胡杨林,要么是与阿帖木儿谈什么新的交易,要么是被敌军当做伏兵而误杀。

    这,将是戎一昶死法的最好解释。

    好好的,身为一个主将,半夜到胡杨林做什么?而且仅仅带了自己的几名心腹,不是心中有鬼,又是什么?

    或许,待戎一昶与阿帖木儿来往书信核实,以及他昔日的属下供出关于兵器军备造假、以此来敛财的罪证后,戎一昶真正的死因,已经不怎么重要了。

    在皇帝朱载垕看来:即便戎一昶如今能活过来,那也应该再将他千刀万剐、死一百次不足惜。

    罪该万死之人已离去,然而北方的战事却远未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对朝廷派往北方作战的将士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为他们另觅一名主将。

    这事儿,可不能再马虎了。

    或者说,从现在看来,皇帝对之前戎一昶的任免,压根就没有指望他能打胜仗,将此人架在火炉之上烤,才是真的。

    只是没有想到,戎一昶这么不经烤,还未真正决战,就原形毕露、不打自招了。

    京城、朝堂。

    皇帝朱载垕召集众臣,商讨的正是关于北征之事。

    在此之前,朱载垕已派出锦衣卫从都督府、兵部、户部带走不少朝廷命官,有正二品的都督佥事、三品的侍郎、五品的郎中,还有六品的主事

    被抓之人所涉罪名,无一例外:皆是因对军中兵器、战甲、战马动过心思之人,或从中牟利、或提供便利、或官商互通等等

    北镇抚司有自己的诏狱,不同与刑部,办事效率快很多,也果断许多:一声令下,又是多少人头落地?

    至此,原兵部郎中严磬在东南沿海被倭贼砍死之时,身上留下的那份罪状中牵扯的朝廷命官,无论文武,无论大小,无论京城的,还是外任的,终于一一落实了。

    说到北征的主将人选,朱载垕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相信这也是朝中大多说人同样想到的。

    后来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还是先不派他前往。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取决与两个方面考虑:此次与鞑靼决战,并未真正要拼光家底、你死我活,而是为下一步的和谈赚取筹码,赢得主动权而已。

    此外,一旦双方陷入僵局,或战事蔓延,双方不得不各自增兵助战时,那个时候再派戚继光挂帅,也不失为一步更为稳妥的部署。

    像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良将,永远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况且戚继光如今奉朝廷之命,正在蓟州一带训练士兵,不宜轻易走开,这些兵卒,日后定能派上大用场,而一切还是要从训练开始。

    众人议论许久,觉得还是从现任武职中挑选一人为帅,主持此次北征战事最为合适。

    按理说,临时出战指挥的最高武职,一般情况下,朝廷会临时委派总兵官一职,作为协调指挥各路人马的将军,战事结束后,再回到原职,并交回印信。

    此举有不少先例,如之前被仲逸查处最后忧惧而死的大同总兵仇鸾,还有去年在东南沿海抗倭时,负责福建军务的福州总兵官俞大猷等。

    然而总兵官这种级别的人,往往要德高望重,尤其是要看一定的资历,且统兵的数量起码也要数万,甚至更多。

    若从这个角度来说,朝廷派往北漠的区区两万兵力,似乎没有必要派这样一个总兵官前去:这支兵马,真正意义上说,实际就是北征的先遣军。

    既是先遣军,无须派一个像戚继光这样的将军,一般资历就可以,但不能忽视军功。

    当然,作为主将,务必要忠勇、善谋,像戎一昶那样的废物,是绝不会再有了。

    大致如此,经过一番商议,关于北征将军一事,朝廷的旨意渐渐也就明确了。

    数日后,北漠,朝廷来了旨意,众将领前来接旨。

    结果正如大家所料:北征军由副将林宗武节制,监军仲逸、随军南栖原,其他将领等,各司其职,继续与鞑靼的战事。

    当然,除监军与锦衣卫百户外,其他职务,林宗武是有权任免、调整的,这是权宜之计。

    林宗武掌管大局,这并不意外:他本人已与鞑靼交战数次,连同东南倭贼,每次皆有战果,在这些人当中他的军功最大,无人不服。

    当然,唯一有些非议的,恐怕就是他的年纪与资历,但军中不同于朝中,想当年霍去病才十几岁的年纪便统兵御敌,二十出头便做到了大司马、何其威风?

    有的时候,拳头就是真理、刀枪就是道理,不服就打,胜败定论,不服不行。

    更何况,林宗武只是暂领主将一职,品佚职务并未改变,想当年,他率三百人的敢死队,斩杀敌军两千余人,最后只有七人生还

    试问,还有谁不服?

    据此,从军以来,继英勇千户所之后,林宗武终于迎来第二次独挡一面的机会,而且是近两万的兵马。

    常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点兵点将,尤其还有戎一昶的心腹,决不可再让其掌兵。

    一套新军规军令也即将下达,就连平日里将士们换防、吃饭、休息的制度,皆要有所调整。

    北漠,驻军大营,要变天了

第504章 新上任(中)() 
驻军大营,帐内议事。

    林宗武开始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任命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为先锋,其他千户、百户,皆有所调整,都是些能打、敢打的将领。

    除英勇千户所外,林宗武与其他将士之前并无任何交集,故此不存在任人唯亲之说。

    此番任命,根据各人之前的军功、战绩说话,尤其参加过北征鞑靼、南抗倭贼的将士,重点提拔。

    任命官吏最终还要取决于朝廷,战前作为权宜之计,战后还要予以追认,若为将者没有此权,是很难真正掌兵的。

    从军行伍之人,那怕是普通的军士,要想出人头地,那还得要靠军功说话,若此次北征立了大功,莫说新官职会得到朝廷的承认,或许还会更升一步。

    连升三级,也是有的。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若真正论功行赏,拳头才是硬道理。

    与其他将领相同,仲逸与南栖原所辖事务,也有所调整。

    监军仲逸正式参与军中议事,包括任何事务,连同奖罚、功过,甚至于军纪的遵守与否等,均有所涉及。

    这些皆是皇帝在京城时,早有叮嘱或监军原本的差事职责,别人也无从通过这些来判断:林宗武与仲逸二人的特殊关系。

    有此职权,他们见面的机会,也就多起来,方便了许多。

    锦衣卫百户南栖原负责情报的收取、探查,以及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