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80部分

大明略-第380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仲逸一阵咳嗽,他这才闭上嘴巴。

    ‘呵呵’,托雅轻轻一笑,不知是在笑仲逸,还是笑‘想当年’的程默。

    “回去,还嫌丢人不够啊?”。

    老陈头转身向托雅训斥起来,又是一脸的不悦。

    “不,就不回去,那里丢人啦?”。

    托雅嘟囔着:“我要读书,方才你也看到了,会读书写字,有什么不好?省的受那些人的气”。

    老陈头怒道:“方才题字是为店里买卖更好,你以为会读书写字,就不用受气了吗?不学骑术糊涂”。

    他是这么说,但托雅怎么也不会赞同。

    ‘老伯,方才之言,晚辈似乎不敢苟同’。

    话已至此,仲逸终于开口劝道:“读书是读书,与其他无关,骑术要学,但学这些,难道就是为了不再‘受气’吗?”。

    老陈头急忙转过身来,脸色瞬间缓和许多:“这位公子,你是本店的贵人,我们不与你争,这是我们的家事”。

    “这位公子,你会骑马吗?”。

    不知为何,托雅突然向仲逸问了一句。

    程默不假思索道:“呵呵,这话说的,我家公子的骑术,至今还未遇到一个对手”。

    托雅不容分说道:“要我学骑术可以,得要个师傅不是?就他了”。

第588章 你这人还不错() 
天蓝蓝、草青青,风吹草地见牛羊。

    天气真不错,策马扬鞭、迎风而上,绝对的一番享受。

    辽阳城外,一块硕大的草地上,仲逸与托雅并排骑行,之后是程默和老陈头的徒儿喜子。

    几名锦衣卫校尉只能远远跟在后面,算是赶路之人。

    好在这里视线足够好,放眼望去,足以看清仲逸的——行踪。

    “你的骑术,真的有那么好吗?”。

    女真人善骑射,这是众所周知的,托雅虽不太经常外出,但对程默说的仲逸‘超高’的骑术,还是表示怀疑。

    先入为主,初次见面,仲逸的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已经让她断定为:这是一个文人,一个十足的文人。

    早年间,托雅也随其父去过北直隶一带,对大明的读书人还是比较熟悉的,甚至还会模仿他们诵读一番诗词,也正是因为此,她才渐渐迷上读书。

    在她看来:仲逸几乎具备了一个读书人所有的条件,只是隐隐间,似乎又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劲。

    ‘是读书人,但不止是读书人那么简单’,这是托雅对仲逸的基本评价。

    “你一个外来之人,遇那些地痞却丝毫不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出一‘佳作’,最后又能自掏银子给他们一个台阶下,也为我们解了后顾之忧”。

    马背之上,托雅与仲逸保持着相同的节奏,不紧不慢道:“说你是商人,商人岂有自做这种亏本的买卖?说你是个书生,似乎却更懂江湖险恶,全然不像个书呆子”。

    仲逸不停的点头,就是不说一句话。

    ‘你是个官吧?’。

    沉默片刻,托雅终于下定结论:“你身上有一种不可压倒的权势所在,将那些地痞视作蝼蚁而已,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末了,她反问道:“你是个什么官?不过,肯定是文官吧?”。

    仲逸微微笑道:“那你觉得我是个什么官?什么文官?”。

    对大明的朝廷规制,托雅多少知道一些,她是一个喜欢瞎琢磨的人,看了几本书,也听过不少说书人的故事,对大多数事儿,算是个一知半解。

    “嗯,知县嘛,不应该是你这个年纪,太年轻了,御史之类的,也不太像,那要老成持重的”。

    托雅自言自语道:“不猜了、不猜了,反正是个官、文官,但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什么厉害的衙门”。

    还真别说,勉强算是猜对了。

    “行啦,你见过那个文官会有闲心来这里陪你骑马?又会自告奋勇的为你家店铺题字呢?”。

    仲逸笑道:“我并非要做亏本的买卖,而是不在乎那些小钱,一旦做起大买卖来,是不会马虎的”。

    “驾”,一声皮鞭声。

    ‘那个做大买卖的,先追上本姑娘再说吧’,托雅快马而出,将仲逸甩在身后。

    仲逸无奈的摇摇头:是个有个性的女子,只是比起当初任性刁蛮的袁大小姐来说,已经算是很好应付了。

    毕竟身后有程默和锦衣卫的人,骑行速度不能太快,不过要超过这个才刚刚学会骑马的女子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骑马不再是为两军阵前厮杀时,风景与心情还是很重要的,显然,今日是个不错的选择

    “行啦、行啦、行啦,不比了,服了服了”。

    托雅好不容易追上仲逸后,彻底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力气。

    二人的骑术,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写文章是把好手、骑术过人,你还会什么绝活?”,托雅缓缓下马后,在斜坡一处草地上躺下,仰面朝天。

    仲逸将马儿拴好,轻轻拍拍双手,随意坐了下来。显然,他还是有些意犹未尽。

    “想不到你的骑术还算可以,至少,比我想的要好些”。

    仲逸笑道:“我没有什么绝活,只是会一些恰巧你不会的而已”。

    托雅懒懒的说道:“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骑术,只是不喜欢被人管着,看似处处有自由,却处处不自由,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看些诗书,那里边才是另外一个世界,自由自在的”。

    有托雅这样想法的,无论男女,应该还有不少人吧?

    女子能读书的少之又少,但往往有的时候,越是不让做什么便越想做什么,自古也有不少才女,也有不少女扮男装的,无非都是传统的偏见而已。

    男女有别,这个偏见,仲逸目前还无法得以改变,但他却据此能判断出:这里的年轻人有什么真正的想法?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除了骑射、牧马,就真的在没有其他的收成?

    食物的来源决定生存的方式,生存的方式又往往能影响到人的思维,很深的思维方式。

    在环境和习惯以外,连同父母、亲戚的影响外,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还是读书,当然,这需要一个好的引导。

    在此之前,仲逸早已下定决心: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改变别人远不如改变自己,敌人会有很多,但自己却只有一个。

    你战胜我、我战胜你,这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要战胜你,而你却无法战胜我,这就是我要的结果。

    身为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大明的臣子,仲逸来此处‘走走’、‘看看’,为的正是知己知彼。

    小看了这个差事,远比想象的艰难许多

    “哎,还没问你,你叫什么名字,来自何处?”。

    见仲逸在哪里发呆,托雅不由的转过头来,饶有兴趣道:“这个要讲实话吆”。

    “在下姓仲,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人”。

    仲逸指着远处的行人,向托雅说道:“该回去了吧?你爹爹一直叫喜子在后面跟着呢”。

    托雅循声望去,却见程默与喜子正说着什么,不由的仰头大笑。

    “你什么时候离开辽阳?能不能教我读书?”。

    托雅无暇理会身后,继续说道:“能看的出来,我爹爹还是比较听你的话,就劝劝他,读一天算一天吧,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请求哦”。

    不是一个人?

    她继续道:“我的几个好姐妹、兄长,都想学学,那怕是会写个书信什么的也好”。

    话未讲完,仲逸便起身回道:“承蒙姑娘信任,仲某在辽阳还住些日子,你所说的事儿——全答应啦”。

    “好,够爽快,今晚饭菜我请了,酒肉管够”。

第589章 无名书院(上)() 
连日以来,仲逸果真兑现他向托雅的承诺:一直呆在辽阳城中,还开起了书院。

    此事是多人共同促使的结果:托雅最先提议,后来仲逸觉得可行,便找到当地衙门,一通解释之后自然得到准许。

    开书院所需要的费用由他自己解决。这对于实力雄厚的‘仲少东家’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说是书院,其实也就是城中一处不错的庭院,十分的敞亮、才装修不久,可直接使用。

    托雅找到这个地方,仲逸决定:就选它了。

    这家庭院的主人原本是个富商,后来因为做买卖赔了钱,如今正急需现银便想到了卖宅院,告示贴出去后一直没有敢接:庭院倒是不错,不过,这价钱也确实贵了点。

    对于一向出手大方的仲逸来说,这桩买卖自然很快能达成。

    尤其得到官府的准许后,就连卖家都主动愿意再降点价钱,就当是为书院做贡献了。

    官府准许,自是因为仲逸此次是奉了圣旨而来,而且他同样有‘临机专断’之权。

    万事俱备,仲逸找人将屋里院里收拾一番,重新布置:摆上花草、挂上字画,还有木椅木凳、茶具书柜等。

    至于书籍,只能临时收集,有多少算多少。

    有托雅这个得力的帮手,庭院很快也就变成了——书院。

    是书院,只有两个字的名字——书院,前面没有再冠以其他名号,是人人可以来、随时可以来的书院。

    这日午后,书院正式开门。

    怎么说,这也是个新鲜事儿,门前还是有不少人前来围观。

    负责门口迎接并回答疑问的是程默,托雅特意让喜子过来帮忙,这小子嗓门高、口才好,正合适。

    此外,书院中有十名‘伙计’,全部是锦衣卫的人。只是现在看来,他们个个都是毕恭毕敬的‘布衣苦力’而已。

    与程默和喜子一块的,门口就站着两个这样的‘苦力’。

    “这个地方,真的可以学会读书写字?”。

    “这个地方,真的不收银子?”。

    “这个地方,真的连女的都收?”。

    “这个地方,就叫书院?有先生吗?先生厉害吗?都读了些什么书,就敢来这里开书院?”。

    懂行的、外行的、一知半解的;读过书的、没读过书的、似读非读的;看热闹、看新鲜的、权当打发时间的,什么人都有

    在辽阳城里竟然开起了书院,这本身就是一件足以令人意外的——大事,众人如此反应强烈,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就是书院,怎么了?连衙门都准许了,是不是?”。

    一块高台之上,程默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有话要说:“本来衙门要来人一起挂匾的,但我家公子不许,也就罢了”。

    “哦,你家公子是什么人?这么大的架子?”,众人或许无法相信:只要仲逸几句话,片刻的功夫,这里就会来十个八个的朝廷命官来。

    自不量力的人,往往总是认为别人也在自不量力,那怕人家是有真实力的。

    “大伙,听我说,听我说”。

    人群中再次吵杂起来,程默实在懒得再提高嗓门,只得请喜子来帮忙。

    “大伙听好了,本书院收学生:年纪不限、男女不限、行业不限,一分银子也不收,不管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写过字。都可以从零开始学起”。

    喜子用他一贯店小二的吆喝声道:“快来啊,这么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呢?就差要管饭了”。

    这么一说,人群中一阵异动,有人下意识望着远处的墙根:这么说来,倒是个乞丐的好去处。

    “哎,我都不稀说你,看看那破嘴,一会儿就漏风了”。

    程默一把将喜子拉过来,低声嘀咕道:“读书,知道吗?你怎么还扯到‘管饭’上来了?能不能不要就想着吃的?”。

    “口误、口误”,喜子轻轻在自己脸上拍拍:‘看我这张破嘴,又要说错话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到底管不管饭?管得话,我们晚上就不走了”,人群中,还是有人惦记着这事儿。

    程默向左右两侧的锦衣卫校尉递个眼色。

    ‘这里是书院,想学文识字的,欢迎。要来胡闹的,只能请到衙门了’。

    锦衣卫的这位兄弟大概是平日里凶惯了,这已经算是很平易近人了:“我们这书院,可是衙门里的官老爷准许的,呵呵”。

    这话说的,不服不行。

    “让开,让开,我们要进去报名了”。

    闻声而动,众人腾出一条道来,只见一群年轻人走了进去,说说笑笑的样子。

    ‘我们是找托雅姐的’。

    这么一说,不少人终于不再抱着起哄的心看待书院,之前老陈头的城根面馆前那副字画,也是广为流传。

    当时仲逸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本领,也绝不是盖的。

    既然连托雅要好的四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