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89部分

大明略-第389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仲逸那句话:我们这一群人确实有口福,在来辽东之前,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温馨的场面。

    ‘仲先生,我觉得该给书院起个名字,这样一来便于别人找路,二来咱们说起话来也不用老说‘书院、书院’的,弄得大家都不知道是那个书院了’。

    赖斌毕竟是读书出身,他对每个书院、每个学生,甚至于每个摆设物,都十分的重视。

    “赖先生,你还真别说,这个我早就想过了,可是人家仲先生说呢,越是这样不起名、反而越容易被人记住:比如说运来客栈、来喜客栈,远不如那门匾上直接写两字——客栈”。

    托雅放下酒杯,来到仲逸与赖斌中间,若有所思的说道:“要不,就这样吧,这家书院就叫第一书院、后面的分别就是第二书院、第三书院”。

    这时程默笑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简称‘一院’、‘二院’、三院”,等啥时候来个‘八院’,估计就要开到别的城中了,不过若是换了城池,接着从一院开始”。

    赖斌听完并未言语,只是低头开始喝酒:这个提议,要说不好吧,还有那么回事,要说好呢,总觉得那里怪怪的。

    “这个提议不错,我看行,就这么叫”。

    仲逸笑道:“不过,程默所说的那个简称‘一院’、‘二院’的就算了吧”。

    仲逸记得唐小丫似乎曾说过什么‘二院’、‘三院’的,可那都是医院,也就是这里药铺与郎中的结合,不妥、不妥。

    以仲逸这个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给书院起这么个名字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只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回到京城后,再‘另请高明’吧。

    ‘仲少东家’都表态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片刻之后,赖斌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对啊,不能死读书,如此叫既简单,又有规律,不错、不错。

    饭后,托雅与程默出了门,他们要去‘第二书院’和‘第三书院’看看,毕竟装修没有结束,还有不少杂事。

    书院中为赖斌准备了房屋,但仲逸借口必须要过一个月之后他才可以住进来,这一个月就算‘考验期’了。

    一个月的考验期,完全是仲逸想出来的,只因锦衣卫的石成等人要来书院议事,赖斌是个口无遮拦之人,总归是不便的。

    赖斌还要在酒楼呆一个月,这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事儿,掌柜的这点薄面还是愿意给的:若是那日自家孩子、侄子之类的要去书院,还得要靠他。

    人嘛,关系总是相互的,对掌柜的而言,赖斌能有个好一点的出路总归是不错的,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众人离去后就只剩仲逸一人:应付完这波,还得有另外一拨。

    对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石成来说,最近这些天的日子不错:城中铁匠铺、布行、药店都摸清了底子,城外那片密林也被紧紧盯住,连同衙门中暗通此事之人,也被安插在衙门的锦衣卫查出。

    万事开头难,一旦私自练兵、私铸兵器之事被重视起来,很快便有了接下来的眉目,随着秘查的深入,真相也渐渐大白。

    当然,这一切皆是因为有仲逸这位‘闲人’的帮忙,才能得以如此顺利,他本是来这里随便‘走走’、‘看看’的,没想到‘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秘查清楚后,仅凭这一百多锦衣卫是断断不行的。

    来的时候,石成虽说带了一个百户所,但人员皆已四散开来,有负责城门守卫的,也有城中打探的,还有衙门中、城外盯梢的,真正能用的,也就十人左右。

    辽东当地都司、卫司衙门的人,他总是有些不放心的,毕竟此事之所以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定是当地有人做内应。

    剿灭之时,朝廷的兵马还未到,恐怕就被泄露出去了。

    ‘实不相瞒,仲老弟,前些日子,我已经将这里的情形向京城禀明,说的就是调动兵马的事’。

    石成说道:“兵不在多,毕竟当地驻军可以大范围协助,但最先冲上去的,必须要足够可靠的人才行”。

    此事,仲逸又何曾没有想过?

    之前所做的这一切,都要看最后的结果,没有一支精兵强将,一切都是泡影。

    仲逸安慰道:“石大哥放心,此事,或许朝廷早有安排,若我所料不错,也就这几日的时间,兵马就会到了”。

第605章 出兵() 
数日后,辽东都司衙门。

    “指挥使大人,朝廷的旨意现已宣读完毕,可以奉旨行事了”。

    说话的是一名传旨公公,宣读完旨意后,他轻轻咳嗽两声,眼神向四周眯了一下,而后便是面无表情。

    “快,快请各位从京城来的大人到里边歇息,饭菜早已备好,诸位请”。

    指挥使安排几名部署将一行人领了进去。

    众人刚离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镇抚使石成,便走了过来。

    “指挥使大人,按照旨意,你应该马上调兵,我们锦衣卫也会派出人马带路,城外有两处秘密据点、城内有很多处铁匠铺、药房、布行”。

    石成上前道:“每个现场必须要有锦衣卫的人看着,这也是旨意:务必一举拿下”。

    指挥使连连点头:“石大人放心,城门很快就会关闭,任何人不得外出,有你们的人已在各店铺外把守,不会有事的”。

    末了,他特意说道:“至于城外那两处秘密之地,还请锦衣卫的兄弟再等片刻,我们的人马很快就到,到时来个围剿”。

    这话没错,谁都能看的出来,仅凭锦衣卫一百多人的‘兵力’,显然是无法摧毁城外那两处密林。

    指挥使这是善意的提醒。

    石成笑道:“这一点请指挥使大人放心,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已经将其围住,他们自是插翅难逃,还请指挥使大人尽快调兵,如此才能万无一失啊”。

    英勇千户所?

    指挥使微微一愣,之后又轻松道:“哦,我就说嘛,原来朝廷派他们来了,这我就放心了”。

    这话说的,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所谓的真正可靠之人,就是英勇千户说的将士。

    有了这柄利刃,再有锦衣卫校尉的协助,无疑是最稳妥的。

    之所以用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出自两点:他们一直在京城,与这里任何人没有瓜葛,行动起来毫无压力。

    而英勇千户所的能战、擅战是有目共睹的。

    细细想来,这种事皇帝朱载垕当然会派英勇千户所的人来,虽有些意外,但绝对在情理之中。

    这两点,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石成笑道:“这都是万岁英明、高瞻远瞩,我们做臣子的就不必揣测了”。

    “是是是,石大人所言甚是、圣明不过万岁”。

    指挥使附和道:“我这就叫人去安排,马上就可以出发”。

    见指挥使身边两名部署欲离去,石成身后一名锦衣卫百户立刻上前制止道:“二位大人留步”。

    指挥使再次眉头一皱,不由的问了一句:“石大人,这是怎么个说法?”。

    都指挥司指挥使是正二品,仅从品阶而言,与兵部尚书是一样的,辽东又为军事重镇,这里的指挥使更是相当了得。

    在朝廷派英勇千户所来辽东之前,他这个二品指挥使大人一点消息都没有,如今自己的部署又被制止,多少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指挥使大人,二位大人,不必多虑,石某也是奉旨而行’。

    说着,石成掏出一道圣旨。

    按照旨意:指挥使身边的重要部署无论要去哪里,都应有锦衣卫的人跟着。

    至少,在此事彻底完结之前是这样的。

    ‘万岁的旨意,我们只有执行的份儿,指挥使大人与各位大人,你们说呢?’。

    石成继续道:“我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还辽东一个太平,再给朝廷一个交代,各位大人说呢?”。

    那是,那是

    不用说,身为北镇抚司的镇抚使,石成是在这里锦衣卫中品阶最高的,他自然是要‘陪同’指挥使大人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还是石大人所虑周祥’,指挥使笑着做出一个手势:“那咱们就请?”。

    辽东城外、向北的那处密林。

    英勇千户所谭辽:“弟兄们,打起精神来,辽东指挥司的兵马就快到,锦衣卫石大人也一同前来,到时我们一举将这片密林拿下”。

    如此一说,底下立刻有将士笑道:“千户大人,就对付这些人,还用得着他们嘛,只要千户大人一声令下,兄弟们一举拿下”。

    “对啊,相当初,咱们在漠北时,林大人与千户大人带着我们三百名兄弟、灭了敌军近三千的兵马,还有什么可说的?”。

    城外还有一处密林,带兵把守的正是英勇千户所的副千户周通。

    当他说出与谭辽同样的一番话后,底下的军士们依旧是那样的回答:何须别人动手,我们自己不就解决了吧?

    副千户周通上前道:“弟兄们放心,谭千户已经派人到城门口盯着了,若是兵马到了,我们立刻就动手”。

    如此一手,底下将士纷纷响应:“哈哈,大好了”。

    辽阳城、城中。

    城门还没有关上,不过所有人都习惯了城门口的守卫,并没有发现:盘查更严密了,而且渐渐的‘只能进、不能出’。

    城中街上行人依旧,各家店铺十分热闹,夏末初秋之际,刚刚过午后还是有些热的,茶馆的生意自然不会太差、连同一些小酒馆,还是有不少闲人坐在那里。

    喝喝茶、嗑嗑瓜子,三五熟人围桌围坐,说笑一番,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神仙般的日子。

    最热闹的还是那些铁匠铺、布行、药铺,各店已经习惯了往日的人来人往。

    “叮叮当当”,铁匠铺前依旧一阵击打铁器的声音,那光着膀子的汉子们个个汗流浃背,偶尔端起一大木勺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俨然一副‘豪饮’之状。

    药铺中人来人往,不少人只是拿着方子开药,还有人干脆向坐堂郎中说一番病情,而后对症下药。柜台前掌柜模样的人不停的扒拉着算盘,想想今日的收入,那是相当的惊人。

    相比而言,布行则安静了一些,来这里无非是挑些好一点的料子,若是有量身定做的,可以直接上二楼,楼上有茶水、有点心,也是个很不错的去处。

    众人丝毫没有注意到:各家店铺前,都会有几名‘布衣’锦衣卫,随意在那里懒懒的‘忙着’什么,活脱脱一个‘闲人’。

    城中类似的闲人很多,尤其锦衣卫盯梢经验丰富、善于乔庄,绝不会别人察觉

    大约半个时辰后,城中终于有了动静:出城的兵马正从街道上匆匆穿过,而剩余的兵马留在城中,专门对付各家店铺。

    兵马出城后,负责城门守卫的锦衣卫百户令道:“关上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片刻之后,分别把守城外两处密林的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副千户周通立刻收到消息:“都司衙门的兵马已经出城了,马上就到”。

第606章 热闹之后() 
数日后的一个上午,辽阳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最为明显的,莫过于紧闭的城门,突然被打开,且出行方便了些,只是简单的一番盘查,一如前往。

    城中有好事之人,实在闲来无事,干脆排队出城,城外呆了一会儿,又进城了,果真简单了许多。

    此刻,距离下一个饭点尚早,但不少茶馆、小酒馆,甚至大酒楼都坐了不少人。

    大家不点饭菜,只叫一些茶水、点心,实在贪杯之人,也是可以点上一壶小酒的。

    这个时候,城中一片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简直热闹的不行。

    ‘听说了吗?那日城外两处密林发生过激战,那场面、简直了,都司衙门的兵马将两处密林全部给剿灭了,连只兔子都没放过’。

    “说的这是哪里话?什么都司衙门的兵马,我听我那在衙门当差的兄弟说,朝廷派了个叫什么千户所的,哦,对了,是英勇千户所,那才叫厉害,个个身手不凡”。

    ‘英勇千户所嘛,我之前是听过的,当年在漠北,只有三百人的敢死队,硬是灭了鞑靼三千多的兵马,厉害啊’。

    “真是没想到,城内最大的那几家药铺、布行都是为铁匠铺做掩护的,这铁匠铺的胆子真大,竟敢私自铸造兵器,还秘密将兵器运出城”。

    但凡遇到大事,尤其大事结束后,当地的人们难免热闹一番,茶余饭后的话题,热闹一阵子是很正常的,在哪儿都一样。

    每到关键之处,掌柜总会向店小二使个眼色,机灵的伙计也会拎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