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95部分

大明略-第395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急忙起身制止,这才看到桌上的银子:这银子,足够摆几十桌这样的饭菜了。

    “老伯言重了,本官只是看你家中才遭遇不测,用银子的地方多,这才略表心意,不必多虑”。

    仲逸笑道:“本官是翰林院的,本有其他差事路过你们迁安县,这才顺便过来看看,多有打扰,就当是过路人的一点心意吧”。

    这三人瞪大了眼睛,似乎钉在了那里。

    良久之后,他们终于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位大人,连知县大人都能管得住,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大人啊,你可一定要为老汉做主啊,小儿死的太冤了”。

    马老汉干脆豁出去了,他此生还没有见过让知县害怕的人,他虽不知翰林院是干什么的,但从刚进门至今观察仲逸:这个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也与一般的‘大人’不一样。

    “老伯,你得总要让我把饭先吃了吧?否则那有力气替你做主啊?”。

    仲逸再次动起筷子来:“看看,饭菜一会就凉了”。

    马老汉再次犹豫,不过他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暖意:这个年轻人,绝对不会错的。

    再没见过世面,毕竟有五十多年的经历,马老汉之前也曾听过说书的讲故事:历史上,就有这么些与众不同之人,只是没想到他今日遇到了。

    小儿的离奇死亡也让马老汉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但一定不能再为了活着而害怕死。

    这似乎是一个很复杂的道理。

    “这位大人,老汉此生胆小怕事,今日就豁出去一把”。

    鼓足勇气后,马老汉终于坐了下来,只是他身后的两个妇人却不敢动半步。

    “一起坐吧,你们忘了,方才你们的知县大人都听我的,难道你们?”。

    仲逸笑道:“放心,没有本官的准许,不会有人来你们家,也不会有人开门的”。

    马老汉咬咬牙道:‘坐吧我们今日是遇到真青天了’。

    身子骨总得要扛下去,连日以来,马老汉一家为此事忧虑,是该进些食了。

    “嗯,厨艺不错,饭菜不错,一会儿还有那个汤,我要喝两碗”。

    窗外渐渐暗淡下来,月色升起,十足的乡村气息,令人陶醉,却又不免生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隔壁屋中的酒菜很快被干掉大半,程默带着托雅与喜子到院外的山坡上转转,马老汉的大儿子让自己女人收拾碗筷,自己则跟着走了出去。

    屋门口和大门口各留两名锦衣卫校尉,俨然一副守卫的姿态,另外二人则缓缓向院外山坡走去。

    如此夜色,如此月色,是否会有一场‘锦衣夜行’的好戏?

    “不知这位大人尊姓?老汉浅薄,不知大人所说的‘翰林院’是干什么的?”。

    饭后,马老汉终于能主动开口了:‘老汉唐突,不知大人,与我们永平府的知府大人大比,谁更高?’。

    仲逸结果马老汉小儿媳换过的茶水,微微笑道:“晚辈姓仲,至于翰林院,就是陪皇子、小王爷们读书写字;为朝廷起草文书、整编史册”。

    话未讲完,马老汉几乎要流泪了:“这么说,大人可以天天见到皇上、王爷了?这这有多大的”。

    若不是亲眼见仲逸之前的举止,连同知县大人的态度,老汉一定觉得这个年轻人在说大话、天大的笑话。

    “知府有从四品的,也有正四品的,本官只是从五品,品阶没有他们高”,仲逸一边劝说,一边补充一句。

    老汉一家岂能听的进去?常言‘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皇帝的呢?

    “苍天开眼啊,我小儿可以瞑目了”。

    马老汉哭诉道:“这都是祖宗显灵,苍天庇佑啊”。

    身后的两位妇人衣袖遮面,早已流泪。

    “我小儿绝不是被闹鬼而死,我一家人老实本分,从未做过一件伤天害理之事,平日里对四邻也是友好和睦,从未有亏欠人的”。

    马老汉坚定的说道:“苍天不会惩罚良善之人,此事定有蹊跷,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一番哭诉之后,马老汉一家终于讲出了事情原委

    仲逸心中暗暗一惊:照他们所说,马老汉的小儿,还有邻村那个小伙,就是被惊吓而死。

    正如当初在山崖边受到惊吓的马儿,最后才在慌乱之中滑下悬崖,都是人为的。

    显然,这个结果目前还是马老汉一家不能接受的,而作为断案之人,仲逸当然不能只给他们一个毫无意义的结论。

    凶手是谁?是如何让他们受到惊吓?

    尽管事发有些时日,马老汉的小儿已经下葬,但这个结果与仲逸之前的预想如出一辙。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正是为了迎合那个说法:马匹离奇死亡前后,必定闹鬼,而闹鬼就是因为没有做法事。

    同时,做法事还必须要做大法事,否则便镇不住‘小鬼’。

    如此一来,养马户们只能将各自的马匹卖给城中何家,那怕是冒着被朝廷查处的风险。

    何家的马匹却从来都是相安无事,这又再次印证了那个说法:他们做了法事,而且是大法事,故此不会闹鬼。

    不会闹鬼,马匹便不会离奇死亡。

    若是谁不信这个‘说法’,那便是‘自寻死路’,马老汉家小儿本来是去‘捉鬼’的,结果却离奇死亡。

    这里没有鬼怪,只有——人祸。

    “你再想想,你家男人出事之前,是否见过什么人?或者听过什么?有没有对你讲起过,是否发现异常之处?”。

    仲逸向马老汉的小儿媳问道:“此外,你家男人生前最常穿的衣衫、所用之物,家中是否还有?”。

    “仲大人有”。

    马老汉的小儿媳微微说道:“只是请仲大人,容民女慢慢说来”。

    窗外一片月色,微微夜风起、门前黄叶飘,原本安静的小林庄却因多名官差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这份‘热闹’,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只是为看热闹

第615章 听说而已() 
次日,迁安县衙。

    立着石狮子的大门口前,聚集了不少人。

    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要回京了,吕知县率县衙同僚相送,看样子是送出城门了。

    大街之上,仲逸与吕知县并排前行,身后有部分锦衣卫校尉,连同托雅、喜子等这两个十分醒目的随从,都跟在后面。

    说托雅与喜子格外引人瞩目,主要是因他们的着装,在一帮官差服饰中,不瞩目都不行。

    不过,此次他们二人确实出了不少的力,不虚此行。

    马背上的喜子与程默说着什么,二人不时的回头看看,似乎不愿离去的样子。

    吕知县的脸色看上去很差,偶尔与仲逸交流几句,之后便再次底下了头。

    仲大人要离开县衙回京,这个消息,在城中立刻传了开来。

    “这位翰林院的的侍读学士要走啦,吕知县,呵呵,再也没有人给他壮胆了”。

    ‘这位年轻的仲大人,还说是什么大的来头,现在看来不过如此嘛,城内城外的查了半天,最后不也就那么回事嘛,还是太年轻啊’。

    说这些话的,大多是之前曾被叫到县衙的药铺东家、掌柜、伙计之类,还有曾为马匹配过药的郎中们。

    这些人心中再明白不过:他们之所以被带到衙门,甚至还挨了板子,就是这个仲翰林的主意。

    现在仲逸要回京了,吕知县自然不会再将他们抓回县衙,岂能不大快人心?

    而那些算命先生依旧被关在牢中,这倒是令人有些意外,不过也有人从县衙里打听到消息:这位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走后不久,吕知县就会将他们放了。

    如此也好,没有了这些算命的,街上的各种说法也少了一些,至少没有人能分析清楚这些说法背后的‘玄机’,自然就少了许多兴趣。

    这个结果多少令人有点意外:当初城中不少人是等着看热闹的,看吕知县与何家的热闹,没想到半道杀出个程咬金,仲逸的突然回京,提前结束了这场好戏。

    县衙放出话来:马匹离奇死亡,还有发生在山崖边和小林庄的两桩命案,经过仲大人与知县大人的一番调查,最终得出结论,皆是意外,并非人为。

    也正是因为此,仲逸这位路过本县的翰林院侍读学士,才准备了回京。

    而城北那块才被腾出来要养马匹的养马场,如今依旧空着大多地方,前来送马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还是在观望:在观望县衙,也在观察何家,看看再说。

    天下之事,大多便在‘看看再说’中错过,或决定了。

    总之,没有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去做、没有很多的人去做,就不会有人跟风,更不会另辟蹊径、别出心裁。

    也好,如今这形势:仲大人要走,何家并未说话,知县大人下一步如何打算?

    看看再说也好

    与此同时,县衙一早就出了公告:从今日起,午后城门开一个时辰,若是有外出与进城的,必须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

    当然,无论进出,门口的守卫盘查依旧,绝不会轻易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据此,不少人猜测:吕知县还会继续将这个案子查下去,只是恐怕要拖得时间长一点了。

    对城中百姓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又可以进出了,不少人听到公告后,立刻回家收拾一番,老早就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

    不少人眼巴巴的看着城门的方向,就等那扇大门缓缓推开哪一刻。

    若无意外,等仲逸一行离开城、吕知县回到县衙后,城门就会被完全打开,大伙儿也就进出随意了些。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仲大人,各位大人一路顺风,下官就送到这里’。

    出了城门,不少人围观起来,吕知县将仲逸再送出三里地,最后拜道:“以后若是仲大人路过鄙县,一定要来县衙喝杯热茶啊”。

    仲逸挥挥手,轻轻说了一句:“知道啦,吕知县请回吧”。

    城门已经被打开,但目前还不允许出城,门口聚集不少人,像是都来‘欢送’这位朝廷翰林院侍读学士的。

    这一点,多少还是让吕知县有几分颜面的。

    城外一片小树林中,仲逸带着随从一行向京城方向而去,缓缓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知县大人,连朝廷的仲大人都走了,那案子还是否继续查下去?”。

    来到门口,众人向吕知县问询起来:“发生命案那家的年轻人,到底是不是被闹鬼吓死的?还有悬崖边上,马儿真的是失足的吗?”。

    说话的几个人都是城中比较爱热闹的,与衙门的人较熟,不像城外的百姓那样惧怕知县,他们继续问道:“知县大人,城北那块地,听说县衙准备做养马场,能不能再提供一点草料什么的”。

    吕知县有些生气,他刚准备上轿却又缓缓收住脚步,当着众人的面说道:“你们问本县,让本县问谁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若是无端惹出事儿来,我县衙大牢还是能关的下的”。

    吕知县这么一说,一旁的捕头挥挥手,门口的衙役上前一番训斥,终于不再有人大声说话,看着吕知县的轿子缓缓离去、连同他身后的衙役也跟了上去,众人这才又开始议论起来。

    “听说了吗?仲大人与知县大人昨天去山崖边,还到山崖下去查看了,听说发现了一些线索,好像是有两匹马,就是当初滑落下山崖的马儿”。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仲大人在小林庄马老汉家用过晚饭,听马老汉的小儿媳说,他的男人临死之前,见过那谁谁谁来着”。

    “大家再看看,若是城北那块县衙养马的地方不闹鬼的话,我们倒是可以试试将马送到那里的养马场”。

    众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也有明眼人能看的出来:“那个朝廷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只是路过本县,初步调查一番已不错了,他走之后,剩下的就交给了吕知县”。

    呵呵,凭吕知县一人之力与城中何家斗?相当吃力啊。

    就这么正说着,见前面一阵异动,衙役们再次上前来。

    有人喊了一句:“城门开啦,大家可以出城了”。

第616章 ‘闹鬼’(上)() 
数日后,才刚刚消停几天的迁安县城,又开始热闹起来。

    原本以为朝廷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离去后,吕知县不会再闹出什么大的动静,却不想还是‘惊喜不断’。

    对喜欢看热闹之人,尤其城中那些药铺的东家、掌柜、伙计,还有郎中来说,还真是有福了。

    这首先要说的,是城北县衙专门用来养马的那块地,也就是新的养马场。

    前几日,突然有不少人牵着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