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09部分

大明略-第409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颇有意思的是,队形最前面带头的两位竟是库大使刘通、库副使肖大可。

    ‘咚咚’,齐整的脚步声响起,中间那二人被围成一团,简直羞愧难当。

    此刻,对他们二人而言,若是能与众人一起转圈跑,再多跑一会儿也行。

    “仲大人,跑半个时辰,是不是多了点?兄弟们平时都没有这么大的活动量,万一那个身体不适”。

    同提举王核大概是自己也站不住了,却再次做起好人来:“仲大人的威严,兄弟们都领教了,但毕竟,以后还要靠他们来做事啊”。

    仲逸呵呵一句:“正是因为要靠他们来做事,本官这才试试他们的能耐,咱们是盐课衙门,想想那些干活的苦力灶户,莫说这样的季节,夏日三伏,干活也不止两个时辰吧?”。

    王核尴尬一笑:“话是这么说,毕竟人各有别、那些灶户们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嘛”。

    仲逸笑道:“是啊,衙役们也是干这个嘛,连站一会儿、跑几步都不行,还怎么当差?盗贼有时候走的是崎岖山路,能追的上吗?”。

    王核苦笑:“仲大人说的是,说的是,下官倒忘了:仲大人曾带兵北御鞑靼、南下抗倭”。

    在这位同提举看来:仲大人这三把火是要烧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他当面下不了台。

    仲逸转身向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问道:“二位大人,你们如何,还能撑得住吗?”。

    姜军正值壮年,但蔡一书年纪稍长,虽然没有抱怨,但明显数次擦拭热汗。

    “仲大人,下官们能撑得住,不妨事”,二人毕恭毕敬道。

    这时,仲逸向程默吩咐道:“为各位大人搬椅子”。

    程默立刻领会,片刻之后,三把椅子来到面前,没有仲逸的。

    姜军与蔡一书相视一眼,而后又站立一旁。

    ‘蔡大人,这里面数你年长,就不要谦让了,王大人方才也说了‘人各有别’嘛,那值守、追讨的差事,也不是您的份内之事’。

    程默如此一说,蔡一书微微皱眉,稍顿片刻,他还是缓缓坐了下来。

    姜军冲他笑笑,再次站到一旁。

    王核望望身后的椅子,之后便将头甩了过去。

    程默闲来无事,干脆自己也加到队形当中,只因他服饰与所有人不同,步伐又是小碎步快跑,看上去颇为滑稽。

    时间慢慢移去,有人终究还是坚持不下来。

    仲逸早有吩咐:掉队的,站在圈圈中间,享受所有人的围观。

    ‘仲姝姐,你看那个程默,就是个打酱油的’,不远处的陶雯儿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小子是块好料,就是太聪明了些”。

    仲姝随意说了一句:如此灵活之人,岂会愿一直屈于做个杂役跟班,若是到了穆姑娘的诚信堂,一定能帮忙赚不少银子。

    陶雯儿扭过头,眼睛频频眨道:“那也不一定,若他吃喝不愁,还是呆在衙门好玩,尤其是跟着仲大哥这样有趣的人”。

    仲姝不由笑道:“你仲大哥,真的是个有趣的人吗?我怎么没有发现?”。

    一阵脸红,陶雯儿微微道:“你与仲大人青梅竹马都没看出来,我那全是胡说的”。

    末了,她又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不过,仲大人若是一本正经起来确实令人害怕,但确实大多时候很有趣呀,我真是这样认为的”。

    仲姝竟无言以对:“若是这么说,倒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二人一阵窃笑

    “时辰到,各就各位”。

    时刻刚好,程默再次向院中喊了一声。

    这时,已落座的吏目蔡一书立刻起身而立,一如之前的站立笔直。

    不知何时,众人面前多了几桶清水,现在每人可以拿起木瓢喝一瓢了。

    不大会儿的功夫,众人再次回到原位,一如往常的安静、齐整。

    仲逸向吏目蔡一书点点头,他立刻上前而去。

    “大家都听好了,根据仲大人之命,我要在这里问大家十个问题,大家要一一作答”。

    蔡一书指着桌上的纸笔:“每个问题最多只能用一句话来回答,你们的名字都已排好,我就记录了”。

    “盐课提举司是干什么的?”。

    “五井盐矿一年产盐多少?”。

    “辖内有多少灶户?”。

    ‘每日早起第一件事做什么?’。

    ‘衙门内留守、衙门外执勤,有何要领?’。

    “何为三必做、五不做?”。

    一一作答,有人全部回答完毕,有人支支吾吾半天,有人三四五六不等。

    全部回答上来者站一侧,答对七题以上站一侧、掉队者站一侧

    之后,仲逸再次登台训话。

    “从今以后,诸位被分为三等:站立不语者、不掉队者、十题全对者为一等;站立不语者、不掉队者、答对七题以上者为二等;院中二人、受罚三人、掉队者暂不分等,日后再考,其余为三等”。

    仲逸大声说道:“各等每月评一次,一等者本官自掏银子每人赏银一两。若是有当地百姓、灶户检举不法,直接降为无等,日后再考”。

    “多谢仲大人”。

    声音喊得震天响,不过,大概都是一等者吧?

第637章 荒地见面(上)() 
秋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身子骨不好的人,还真抗不住,难免有个头痛发热的症状。

    正如库副使肖大可曾无意中说的那句话:“盐课提举司衙门,真的要变天了”。

    新提举仲大人上任,衙门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为之一新,新大门涂上新漆、新牌匾提上新字,门口的大石狮子也被擦拭的锃光瓦亮。

    衙役们换上新衣,配刀也是一水的‘新货’,门口值守、库内值守、执勤衙役全部为一等。

    等级虽不是品阶,但那份荣誉也是杠杠的,走起路来都觉得腰板硬了许多。

    除每人俸银不变外,仲逸再为每名一等衙役赏银一两,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衙役们再也没有人偷懒,更不会有人答不上问题、跑步还会掉队,简直丢死人了。

    见面就问:“下个月的评比一定要争取个一等啊到手的一等还是要保持住的”,这才是衙役们最大的话题。

    衙门为之一新,众人暗地里拼命使劲:要记得住、跑的快、不要偷懒、不要掉队,更不能被当地灶户和百姓检举。

    次日,仲逸再次传出话来:若是一年之内,每个月都能评为一等者,满一年再赏银十两,全部由他这位提举大人掏腰包。

    当然,日后评比增加考核的内容还会增加,远不止这些。

    好多人在欢喜之时,却隐隐担忧起来:若是仲大人走了,还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那日,程默向衙役们说了:“仲大人的目标就是让你们懂得一个道理:该拿的银子尽管可以拿,不该拿的一文钱都不拿”。

    众人细细品来,这句话言下之意:只要办差事办好了,才能让灶户们过得舒服,自己也才能舒服。

    不得不说,程默是个十足称职的‘跟班’,不少衙役竟一本正经的叫他‘程先生’。

    程先生?这不是仲大人的幕友角色、左膀右臂吗?

    早就听闻仲逸曾在蠡县衙门做过当时知县樊文予的幕友,也被所有人称呼一声‘仲先生’。

    ‘不妥、不妥,谁若是再敢叫程先生,别怪我翻脸不认账,千万记住啦’。

    程默笑着对衙役们说道:“赏脸的叫声小哥,年纪大的叫小默子就行”。

    好小子,不愧是翰林院出来的,连这都能想到。

    大多人欢喜,至少也充满了希望,不过任何事总很难做到让所有人满意,真是几人欢喜几人忧。

    这几日,最闷闷不乐的就是库大使刘通,他只因答不上四道题和差点掉队被降为二等,而身为库副使的肖大可却是一等中的一等。

    太没面子了,莫说大可,就连刘通手下的衙役都有一等的,虽说他还是库大使,不少人还得听他的,但总觉得膈应的慌。

    这是为何?人嘛,总归是要面子的。

    为此,刘通曾找过同提举的王核唠叨过几次,但王核却默默回了一句:我有什么办法?若是让本官练那么一套下来,连个三等都不是。

    刘通渐渐转悲为喜:“这次仲大人十足为自己长了面子,但让王大人却丢了不少威严,提举衙门毕竟还是有一套规矩的、很老的规矩”。

    “不得不承认,这位仲大人也是很厉害的角色,谈笑间便将兄弟们原有的阵型打乱,而且那些一等者大多都不是我们的人,也就不是王大人的人,以后就更与我们不是一条心了”。

    刘通私下里与他的心腹衙役说道:“这下有好戏看了,一个是提举仲大人,一个是同提举王大人,一个是初来乍到、一个根深蒂固,各有各的人马,各有各的办法,骑驴看账本”。

    “刘头儿,那你说我们到底是听仲大人的,还是听王大人的?”。

    一名衙役向刘通问道:“尤其是当面,二位大人意见不一致时,听谁的?”。

    刘通骂骂咧咧道:“这还要说?都他么这几年的饭白吃了,当然是听王大人的,看看你们几个:三个二等,其余都是三等,那些一等的,也不是我们的人”。

    这时,一个高高的瘦猴衙役笑道:“刘头儿,我觉得王大人不是仲大人的对手,兄弟们要不弃暗投明算了”。

    刘通立刻起身怒道:“强龙还压不过地头蛇呢,这才那跟那跟呢?前面几个提举大人刚来时不也很牛气吗?现在呢,还不都滚蛋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点头:“就听刘头儿的,准不会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胜败,有胜败的地方就有手段,否则你就会——败。

    这日午后,仲逸带着同提举王核、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等再次召集众人来到衙门大院,有要事相商。

    人马到齐后,程默向领头的库大使刘通、库副使肖大可说了一句:“出发,到盐井”。

    片刻的功夫,一队人马缓缓出了提举司衙门。

    再回头看看门口守卫的两个一等衙役,站的那叫一个笔直、有伸儿。

    来此多日,仲逸初次到盐井,这也是他在云南的崭新开始

    根据之前的部署,所有灶户全部聚集在此,等待面见这位新来的盐课提举司提举仲大人。

    最先开口的还是库副使肖大可,他与这些人关系打的比较熟,平日里只是管不了事儿而已。

    ‘大可,仲大人呢?我们可都等着他呢’。

    为首的一个一名男子,近四旬的年纪,名叫林大团,应该是这些灶户中的头头,至少是德高望重的那种。

    大可笑道:“大团呀,都说你眼尖手巧,怎么连这个都看不出来?”。

    他用手指着前方的一个土坡,一身布衣的仲逸正在吏目蔡一书的查看地形,腿上已沾满泥土。

    ‘那位就是仲大人?这么年轻啊这也太’。

    这些天,灶户们一直未去提举衙门,而仲逸忙着整顿衙门,也没肩上面。

    林大团都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去看看这位新来的仲大人。

    ‘完了这么小的年纪,盐课提举司这摊子事儿,能抗得过来吗?’。

    这话是林大团心中默默嘀咕,多年的饱经风霜,还是从他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失望与无奈。

    “大团,管注你那张破嘴,这位仲大人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看来肖大可与林大团确实够熟,私下还不忘叮嘱他一句:“你们的事儿,还得要靠仲大人,不过,现在先不要着急”。

    林大团点点头,见不远处的程默正领着仲大人一行走了过来。

    “兄弟们,新来的提举仲大人来了,大家快去迎接”。

第638章 荒地见面(中)() 
午后的日光不错,随着秋季来临,这样的天气越来越少。

    一块硕大的荒地,看上去还算平整,上面是一堆杂草,沿着土坡而上便是一排大树、树荫成片的样子。

    左右衙役分开,个个站立笔直,中间是仲逸率同僚而立。

    程默在中间,俨然一个传话的角色。

    这架势,灶户们看的有些不适,仅是衙役们的站姿,足够眼前一亮。

    “诸位兄弟叔伯,我们仲大人初来盐课提举司,近日忙于衙门事务,今天特意来看望大家”。

    程默大声说道:“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尽管说,仲大人有的是耐心”。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默默低下头,瞄瞄左右的人,微微摇摇头,最后将目光落在地面荒草上。

    树荫下的王核立刻上前怒道:“你们都没听见吗?仲大人能特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