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37部分

大明略-第437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你说的对,有贼”。

    另一人下意识点点头:盐课衙门灯光亮起,已经听到值守衙役们的喊叫声了。

    “听我的,兄弟,这可是盐课提举司衙门,咱们还是快走吧”。

    两个打更人终于清醒道:“若是明天那个衙门的人找我们,我们可什么都没有看见啊”。

    呵呵,恐怕倒是就不由的你了,这点常识都不懂

    “来人啊,将衙门大院给我团团围住,不得放过一只苍蝇”。

    盐课衙门大院里早已‘热闹一片’,不少人虽然搓着惺忪的双眼,但还是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了院子里。

    与此同时,他们已经穿好了差服,站的规规整整、一如当初办差时的阵型。

    这都是多次训练的结果——一等衙役的素质。

    “你们几个,到各个屋子再搜一遍,你们几个堵住大门,还有你们几个到后院看看”。

    同提举王核站在高处,一番部署、‘调度’,那气势俨然一个提举大人的架势。

    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也来到人群中间,而身为库大使的肖大可、副使的刘通等,早已站到了属于他们的位置。

    “王大人,这是怎么个说法啊,是不是应该请示一下仲大人才行啊?”。

    吏目蔡一书说这话的时候,王核看到: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朝他这边望来:这话说的对啊,本就是要请示仲大人的

    “是该请仲大人的,可是,仲大人在那里呢?”,王核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不由朝仲逸的房中望了一眼。

    大伙儿能看到的,只有那如月色一般的窗户而已

第672章 跟班怎么了?() 
月色下,盐课题举司衙门处惊不变,同提举王核一番“声势浩大”,众人依旧阵型不乱。

    才经历过之前的纵火案,如今这也是“经历过大世面”的,衙役们的阵脚就是提举大人的阵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这是兵法。也是日常、衙门的日常,众人的日常,仅此而已。

    同提举终究还是同提举,终究不是真提举,王核再怎么表现,也就是个二号的人物,甚至于不是仅仅受制于此于一人。

    安排了半天,底下的衙役们反应不太积极,也就是不拒绝、也不支持而已。

    甚至于有的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身上。

    盐课提举司衙门真的要变天了,若是谁再没有感觉,那简直就可以挖掉那双眼睛了。

    “是谁,是谁说的仲大人找不见了?”。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这一次,所有目光都投向一个“名不经传”之人,其“重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对同提举王核的眼光。

    程默个子不是很高,但形象瞬间高大了不少。

    “这是那里啊?仲大人还是不是提举大人了?提举大人还是不是说了算了?”。

    程默来到台上,丝毫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

    这架势,副提举姜军和吏目蔡一书简直都要双手赞成了。

    衙役们的反应相差太大,也是同样的“崇拜”中带点愕然的神情,有些精彩的感觉了。

    “程默,你是仲大人的随从不假,你是翰林院来的,兄弟们也无话可说,但是你终究是个跟班、仲大人的跟班而已”。

    同提举王核今晚一反常态,没有丝毫的退缩,普通当初提举大人不在时:我这个同提举,就是提举大人,谁能看我两眼?

    一副“谁能奈我何?”的架势,一点都不逊色,不是一般的“厉害”,颇有几分“唯我独尊”的意思。

    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二人相视一眼,而后微微上前,这不仅是看热闹的意思。

    提举衙门真的变天了,所有人再次明显看到这个态势了。

    “吆喝,这是要闹点事情了?”。

    程默虽无半点品阶,但打小在京城长大,翰林院的牌子也是天下皆知:老子也不是吃素的。

    身为同提举,王核也不是个善茬,这一晚,真的要变天了。

    “本官是朝廷从六品盐课提举司同提举,今晚盐课衙门发生窃案,本官有义务主持大局”。

    王核再次一句,从未半点妥协的意思。

    这一句,连同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都要开始为之一颤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窃案。

    程默后退一步,双手下意识紧握,本能的反应。

    这是“习武之人”的反应,从来都没有“来者不拒”的反应,多年的考验所致。

    吏目蔡一书准备上前,却被一旁的副提举姜军制止,一手搭在他的手上。

    不远处,一名一等衙役正匆匆赶来,很着急的样子。

    “启禀王大人,经兄弟们周密盘查,大院内没有发现窃贼,下一步当如何?请王大人训示”。

    这是一名二等衙役,经过了多次评选,还是二等衙役,之前还是三等。

    这一声,所有人都为之一颤,很有兴致的样子。

    王核立刻表态:“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搜?如实报来”。

    也不等其他人表态,那名二等衙役立秉道:“回王大人的话,还有仲大人的房间没有搜过”。

    未等众人回复,那衙役还是一句:“仲大人的房间一直没有亮灯,兄弟们不好说话”。

    常言“廋死的骆驼比马大”,说的不仅仅是钱财的事儿,有的时候还有其他的意思。

    在盐课提举司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同提举王核“伺候”走了几任提举大人,能做到如今的“不倒翁”,王核绝非浪得虚名。

    “刚子,你给我记着,今晚之后,有你好看”。

    程默终究不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身为侍读学士的跟班,就是这么任性。

    那衙役微微一征,再往往王核,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过了今晚,小的还是听程默大哥的,毕竟,你是仲大人的——跟班”。

    谁说王核没有心腹?眼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王核在盐课提举司衙门的威望,还远远没有被挫败。

    这就是常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做“人上人”,不是一句话能做到的。

    “王核,你会为今晚的事儿,后悔的”。

    程默自依然硬气,丝毫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跟班的角色:“你这是在查窃贼吗?兄弟们看看,这是在查窃贼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句,连同衙役在内,所有人都看的明白:这不是窃贼的事儿,是冲着仲大人来的。

    关于提举大人和同提举大人的那点事儿,盐课衙门的人都知道一些:由来已久的矛盾再次升级,王核这个位置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就当我们是吃瓜的闲人,你们的那点事儿,暂时还轮不到我们身上”。

    最苦的就是衙役,押宝押不得。但不押又不行,尤其多数一等衙役,他们本是要说句公道话的,但看眼前的架势,也不敢再多言半句了。

    身为盐课提举司的同提举,王核绝对是打了鸡血的节奏,不是一般的兴奋。

    “程默,本官忍你很久了,不管你是京城翰林院的,还是昔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跟班,翰林院的杂役也是如此”。

    王核说的很清楚,一字一句的节奏:“今晚。本官不吃那一套了,仲大人的房间,必须要搜”。

    末了,他补充一句:“本官要为盐课提举司衙门主持公道,也希望仲大人一身清白,若是窃贼不在仲大人的房间,本官绝无二话”。

    这话说的,就差要将话挑明了:仲大人的房间,不仅仅是窃贼的事儿

    这是一个套路的世界,没有第二种可能的可能。

    程默也不是吃素的:“王核,你这是冲窃贼来的吗?这里都没有外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何必藏着掖着?”。

    吏目蔡一书再次上前,这次身为副提举的姜军终于不再制止他了。

    毕竟是有品阶的,哪怕是从九品的吏目,也该站出来说句话了。

    “王大人,按理说,下官是不能说这个话的,但事已至此,为了盐课提举司衙门,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蔡一书隐忍多年,自从仲逸来后。他也不是之前的吏目蔡一书了。

    盐课提举司衙门的天,真的要变了。

    “你还知道自己是‘下官”了,本官就说句托大的话。朝廷给的品阶,比你大,大的许多”。

    王核今晚是铁定了心思,没有半点之前的风格。

    “吏部就说了,朝廷的规制不变:今晚就是本官说了算”。

    王核挥挥手,那名二等衙役立刻后退,但依旧一副随时待命的架势。

    程默刚要言语,副提举姜军也开口了:“王大人。你有什么话,何不挑明了呢?兄弟们都是粗人,为何要这般文绉绉的”。

    一直没有言语的库大使肖大可、副使刘通也站不住了。

    脚踩两只船,总有你难受的时候

第673章 看到了什么(上)() 
“王核,你有准,我会记住你、记住今晚的事儿”。

    程默说了一句,脚步又向前迈出一步:“兄弟们,请大家记住四个字——来日方长”。

    “好,程默兄弟说的好,我也记住了,就今晚”。

    一直没有言语的库大使肖大可终于站了出来,声音足够的高,每个人都能听的见:“在场的每个兄弟都记住了?”。

    “记住啦,都听大可的”。

    威望这东西,终究不一样,肖大可的“兄弟”,不止一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肖大可就是肖大可,他的“境界”,绝不是仅仅从库副使升为库大使。

    表态毫不犹豫,直接站出来的,都是真兄弟。

    “我肚子痛”。

    墙头草,两边倒,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库副使刘通“察言观色”的本事,也绝非浪得虚名。

    早在今晚这‘唇枪舌剑’开始时,他就一直在思摩着:到底该站在那一边?

    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不表态。

    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就目前而言,并未看出那一方谁高谁低?王核显然是有所准备的,一旦让他所谓的计划能够得逞,那便是这位同提举大人要胜过提举大人了。

    仲逸也不是好惹的,莫说他们这些在场的人不知道他在翰林院的经历,自从他来到盐课提举司衙门后,大家看的可是一清二楚:仲大人,更不简单。

    话说自己肚子痛的刘通,在众人眼皮底下,极不‘舒服’的退了出去,有人看着他笑,有人眼神中皆是不屑之情。

    至于他为何要离去的原因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有的时候,茅房也是个很不错的‘避难所’:舒舒服服蹲在上面,任它外边‘风吹雨打’都不怕。

    若不出什么意外,刘通在茅房的时间,应该在王核与仲逸‘对决’之后、甚至于确定二人‘胜负’,才能出来。

    到那个时候,他那‘肚子痛’的毛病,也自然就好了。

    “算老子瞎了眼,你小子以后连这个库副使,也别做了”,望着刘通急急忙忙的背影,王核再次开始骂骂咧咧开来,那种隐隐的失望感,夹杂着‘养你不如养条狗’的意思。

    “王大人,今晚之事,你可想好了?在这里,除了听提举大人的,我们再无其他选择,这是规矩”。

    副提举姜军知道:王核今晚这一步迈出去,他这个同提举在盐课衙门的地位,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要么,一如之前同提举就是提举的意思,要么,从此以后就没有这位‘王姓’的同提举了。

    怎么说也算是在同一条船上,同提举的前途,还是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副提举大人的。

    从这一点来说,身为吏目的蔡一书,也是一样的心思的。

    无论谁倒霉,首先还是要看自己是否因此受到影响,这是最起码的,在衙门一样、在那里也一样。

    “规矩?在我们云南,那规矩多了去了,不知姜大人和蔡大人说的是那个规矩?”。

    王核单手一挥,身后几名衙役走上前来,不容分说,其他衙役那怕是无动于衷,也无法阻止他这些人向仲逸的房中走去。

    身后的蔡一书大声回了一句:“下官说的是大明朝、朝廷的规矩”。

    片刻之后,人群中又有几名衙役跟了上去。

    权衡一番‘利害’关系后,有些人还是选择了同提举王核。

    该来的终究会来,副提举姜军和吏目蔡一书也缓缓向前而去,各自也有各自的随从:房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进去之后,才能知道究竟。

    库大使肖大可向左右几名衙役嘀咕几句,那几人匆匆离去,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