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61部分

大明略-第461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拥有这么一块地,田的主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道瞒不住了,肖大可干脆上前向仲逸解释道:“仲大人,这块地是陈老儿的地”。

    陈老是谁?

    这个问题,连同盐课提举司的副提举在内,也完全反应了过来。

    在场的,除了仲逸和程默,估计不知情的还有新来的同提举杨尽洺。

    “仲大人,这陈振老儿是原来的朝廷命官,在京城曾经做过户部侍郎,如今他告老还乡,也弄了不少地,这块便是”。

    肖大可只说了这么一句,而后自己便心里简直凉透了:大庭广众之下,这不是把仲大人架在火炉上烤吗?

    来大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城中这点事儿,仲逸也是知道一些,其中也就包括这位原先的户部侍郎陈覃。

    此次回京时,冯保还特意‘关照’过:大理府那点事儿,千万要留意这个原先的朝廷三品大员、户部侍郎陈覃。

    如今看来,这个冯保还不是一句客套之语。

    还真别说,早在初来大理时就曾去过陈府,只记得这个人还算不错。

    什么时候,这块地成了他陈覃的了?

    “仲大人,此事就发生在你去京城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陈府的人把临近几块都给买下来,平整后便是这么一大块儿,听说当时花了不少银子呢”。

    肖大可上前附耳一番,而后也同样解释道:“今日我们就是这么一说,再另择一处,就当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

    仲逸望望所有投向的目光,而后似笑非笑道:“你看看,这像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的吗?”。

    好吧,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要想收回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仲大人,要不?今天先到这里,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的地,打声招呼还是有必要的,其他的,日后再说”。

    程默毕竟是在京城翰林院呆过的,起码的‘门路架势’还是懂的。

    仲逸微微一笑,而后摇摇头道:‘不,陈大人既是朝廷原户部侍郎,想必自然也懂得何为的舍小家保大家?盐务事关重大,他自然能体谅,这是一个做臣子应有的度量嘛’。

    众人愕然,面面相视却又不知该说什么,还是林大团站了出来:“仲大人,你有所不知: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有度量的,都怪我多嘴”。

第710章 这块地动不得?(中)() 
离开盐井后,仲逸向肖大可家而去。

    这是肖大可奉其母‘之命’,再三邀请的。

    作为最忠心的跟班,程默自然是要同往的。

    令人意外的是,同提举杨尽洺也主动‘赴约’,这样便可能更快了解盐课衙门的差役与盐户们的实际情况。

    没过,肖大可家距离林大团家不远,也就是几里路的路程。

    作为刚从京城都察院前来云南大理赴任的同提举杨尽洺来说,他确实需要这样的机会与大伙儿拉近生活。

    仲逸自然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副提举姜军一起出的城,这样的场合自然少不了他的陪同。

    于是,盐课提举司不足十人的样子,随着肖大可与林大团向山村而去。

    一如之前,深知肖大可家这些年因为他娘亲的病疾耗掉不少银子,而林大团家本身也不富裕,仲逸这便吩咐程默快马加鞭回城买些酒肉吃食,足够他们两家吃一阵子了。

    天气不错,尤其道路两侧,简简单单的花红草绿,确能令人耳目一新。

    或在义中村多年,亦或是在凌云山长大的缘故,仲逸对山山水水景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莫名的一种亲切。

    这条路之前是走过的,只是那个时候天气还有点冷,随行也只有程默而已。

    “这些杂草要是雨水充足的话,长得该有多旺盛?若是在施点肥,是不是更好?”。

    仲逸这么一说,顺手指着山上还不是很绿的地方。

    林大团和肖大可相视一眼,不由的笑了:“仲大人,这些个都是野草,那里还要充足的水分,施肥什么的?随随便便就可以长得旺盛”。

    仲逸回过头来,不由的笑道:“既是这样,那何不在这里牧马放羊呢?白白浪费了这些草,也给你们损失不少‘荤菜’的机会?多余的卖掉,还可以换些银子嘛”。

    肖大可没有言语,林大团却傻傻一笑:“牧马放羊?若是数量太少的话不足以养家,可如果多的话,可没有那么多的本钱,搭建棚圈、买羊崽、马崽的,还得做草料”。

    这话说的没错,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本就是从来都不会有的事儿,只是没有那一粒粒的种子下地,岂会有秋日的硕果累累?

    还有一块块的田地,耕地的耕牛,各种各样的农具,但若是因为一片树叶而失去整片森林,那真是太不划算了。

    像林大团这样想法的人,不仅仅是‘目光短浅’而畏畏缩缩,更因为一个很厉害的原因——现实。

    当年连吃饭都是问题时,那有那么多的想法?

    “若是本官给你们银子呢?所有搭建圈棚、买崽的银子,还有草料全部给你供应呢?”。

    勒住缰绳,马儿一阵嘶鸣,仲逸是认真的,他简单的说了一句:“肖大可,林大团,此事你们好好合计一番,之后给本官一个准信,到底能不能干?”。

    那二人急忙停下,却一时没了主意:这,不是又要让仲大人破费吗?

    ‘仲大人,就是银子够了,我们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啊,一家才有几口人?根本忙活不过来,总不能让我们盐课衙门的兄弟都上吧?’,这是肖大可说的。

    仲逸笑着指指林大团:“我们盐课衙门是不能做此事,但盐户们呢?一家人不够,大家伙儿聚在一起,不就够了吗?”。

    林大团还是面露难色道:“可是我们是盐户,这样做,朝廷准许吗?再说了,制盐的活儿都忙不过来呢”。

    倒也不全是无道理,只是觉得有些魄力不足呢?

    “此事,自有本官来想法子,先去吃饭吧”。

    一声皮鞭声,仲逸的马儿快速飞出,身后的人急忙追了上去,但还是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早在翰林院时,仲大人的骑术就广为流传,来大理后不少人认为言过其实,现在看来,却是‘实过其言’。

    不大会儿的功夫,肖大可家院外的木桩上,已拴上不少缰绳。肖母闻声而出,见了仲逸激动不已——这是救命恩人啊。

    林大团没有一同前来,他先要回家准备,稍后仲大人便要来他家。

    “大娘,我得要再向你解释一遍:您老的病是李太医医术高明所治,真的不管我的事儿啊”。

    连连致谢,仲逸只得推向不在这里的李时珍,但肖母那里能听得进去;‘李太医医术高、医德好,这自不用说,但没有仲大人安排,那里有老身的今天呢?’。

    这么一说,肖家人也立刻围了过来,连连笑道:‘娘啊,仲大人和李太医都是我们家的大恩人,现在仲大人来家了,你只顾着说话,仲大人还能用饭菜吗?’。

    这么一说,肖母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将仲逸拉到上座,而后自己缓缓向隔壁一屋走去,嘴里还喃喃道:‘孩儿他爹,咱们大可是个有福的孩子啊,遇到了仲大人这么好的人’。

    离开肖大可家大约也就是半个多时辰后,肖大可在这一带路熟,执意要将仲逸等送到林大团家。

    “仲大人,没想到你对咱们盐课衙门的兄弟如此关心,这一点,下官都自愧不如”。

    对于初次见此景的同提举杨尽洺来说,确实大开眼界。

    肖大可不假思索道:‘杨大人这话说的没错,若没有仲大人,兄弟们早就不想干了,那怕是去要饭’。

    此言所指便是之前的同提举王核,作为杨尽洺来说,他还是觉得有些小小的尴尬。

    是的,他是文博远的属下,都察院的御史,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不是确实应该做点什么呢?

    “仲大人,不知方才盐户所说,原户部侍郎陈覃占地一事,若是有人阻挠,该如何?”。

    早在翰林院时,杨尽洺就听过这个人,他似乎一点都不乐观:“若他就是没有那个胸怀和气量的人,就是占着不放呢?”。

    似乎因都察院,亦或文博远和樊文予的缘故,仲逸对昔日的御史本就有几分好感:“那,依杨大人之见,是否有什么新的主意?”。

    杨尽洺还真不是个怕事儿的:“如果他能腾出那块地便罢,若是他从中作梗,就查查他总共占了多少地?若违背朝廷规制,就联名都察院的御史——参他”。

    很明显,这位御史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第711章 这块地动不得?(下)() 
林大团的家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从院外来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进了院子,就能明显感觉到那种莫名的压抑。

    “仲大人来了?快里边请”,说话的是林大团的女人,之前她是见过仲逸的,与肖大可家人一样,他们对仲大人是格外感谢的、发自肺腑那种。

    别的不说,若是没有仲大人,怕是有多少盐户家——真的要揭不开锅了。

    “大团,你家里到底有什么事儿,若是本官能解决的话,你尽管可以开口”。

    仲逸上次就想问这句来着,只是因为突发意外,被衙役们叫了回了盐课衙门。

    “哎仲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家苦啊”,林大团的女人长长叹口气,就这么说了一句,还是不由的望着林大团。

    “说什么说?还嫌给仲大人添乱添的山吗?”,林大团一脸的不悦:“你看看,来咱们家,仲大人的脚还没有站稳呢”。

    盐课衙门里的事儿林大团的家人不知,但林大团听了不少,仅是即将开始的计划,还有原户部侍郎陈覃占的那块地,就够忙活一阵子了。

    真不能再给仲大人添麻烦了,再说林大团家的问题由来已久,即便是仲大人也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给仲大人添乱了,民女只是随口说说,请大人恕罪”。

    林大团的女人说了这么一句,立刻将饭菜端了上来,虽说是农家饭,但做的却十分别致,是个用心人。

    “仲大人,既然是这样,那回头问问肖大可、或其他盐户不就知道了?”。

    程默见状便向仲逸说道:“院子里景色不错,天快黑了,我们顺便看看景儿,这里与京城可是大不相同啊”。

    仲逸双眉微微一皱,倒是想起上次好像问过肖大可,但这小子支支吾吾的,好像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这次是要好好问问了。

    程默的提议确实不错,难得来一趟,就再看看山村风光吧。

    “大团啊,看不出来,你还会打铁啊”,副提举姜军也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顺手拿起一副铁具,开起来了玩笑。

    这么一说,林大团更惆怅了:“哎,姜大人有所不知,小民之前是专门铸铁的,只是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变故,这才”。

    紧接着,这小子又是一阵长叹。

    这模样,简直就吃了三天三夜的苦瓜,一肚子的苦水状。

    这么一说,仲逸也似乎也来了兴致:没想到林大团还有这个本事,这些铁具做工精细,根本不是一般工匠的水平。

    此次回京,仲逸还特意让老姜头约了几个工匠,铁匠铜匠,其中的门门道道还真是了解一点,哪怕也皮毛,也不是纯粹的门外汉。

    程默却是个纯粹的门外汉,他拿起一把菜刀就问林大团:“能不能给我打一把刀?要很锋利那种”。

    林大团终于苦笑道:“程默兄弟啊,这锋利还不只是打造的技术,还要看铁料的品质了,同样的技术不同的原料,打造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啊”。

    程默还想说什么,却被仲逸制止道:“你一个小小的跟班,用刀干什么?还要锋利的,快歇歇吧”。

    关于程默是“高手”的传说,盐课衙门是知道一些的,仲逸这么一说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副提举姜军笑着说了一句:“大团啊,你还有什么别的杰作吗?”。

    也就这么一句,程默要打刀的想法也就那么回事了。

    说着众人便再次围着打好的铁具前,都是林大团亲自打好的。

    看了一会儿,大家说说笑笑,林大团的眉宇间终于好了很多,气氛总算缓和了下来。

    这顿饭吃的还算凑合,至少仲逸觉得:无论肖大可还是林大团家,都不虚此行。

    饭后上了茶水,林家人一年不怎么喝茶,这还是上次专门为招待仲逸而准备的。

    闲聊几句,也是时候该回盐课衙门了。

    “其实啊,咱们云南有铁矿,只是没有好工具技术,开采不出来”。

    闲聊归闲聊,林大团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