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79部分

大明略-第479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多少有些遗憾,这一点来说,林大团与肖大可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有的时候,怕耽误别人,恰恰会为日后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没有看清当下形势。

    “仲大人,盐田的事儿已差不多了,制盐改进之法也进行的很顺利,我都向他们交代好了,这便腾出时间”。

    林大团似乎有意绕开自己家的那点事儿:“要要铁矿和铜矿,除凭借经验外,还要你那些图纸,就像是我们制盐的那些图纸一样”。

    让林大团痛下决心的便是答应仲逸去找铁矿、铜矿,这本不是他一个灶户该做的,弄不好是要被杀头的。

    在做灶户前,林大团也曾在铁矿、铜矿干过,后来因为出了事故,当地又遭了大灾,不少人只得迁移。死了不少人,户册也只得最终修订,最后林大团也就离开了他住处。

    原本他以为只有朝廷发现的矿便是真正的矿,若是朝廷没有开采,那便是那个地方没有矿,那怕是你脚底下踩着的是一个金矿、铜矿,你也会毫不犹豫的向地里撒上种子,而后等秋收一点粮食而已。

    连同盐矿他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自从认识了仲大人,尤其接触到仲大人手里的那些图纸后,林大团才猛地发现:原来我们自己也可以设法探矿找矿,至于如何开采,那就是其次了。

    想想也是,朝廷不也是派人一步步的丈量、探查,最后才得出的结论吗?

    而那些听说是有矿的地方经过一番挖土排水后,最后发现徒劳一场,而那些看似不毛之地,却有的时候就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虽然没有见到铜铁的那张图纸,但林大团依照盐矿的图纸来看,他觉得仲大人已经能掌握新矿的大致位置,剩下的就好找多了,至少目标和范围明确多了。

    然此事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也是林大团多次犹豫的缘故:私自探矿开矿是早被砍头的,这一点或许连小孩都明白。

    作为盐课提举司的提举,仲大人带着大伙筑盐田、开新矿,探索新的制盐之法,大家干的是有声有色,盐户们绝无二话,可如今说到这铁矿铜矿的事儿,就不得令人后退几步了。

    在一般人看来,若是开出新矿应是一件好事儿,但作为同样有资深之称的林大团看来,这却未必是好事儿:别的不说,一旦遇到一个心狠手辣管事儿的,那苦力们几乎要从此永远开启暗无天日的生活。

    最终的结果:要么干不动的时候出来,那也落个一身的病疾,要么就干脆死在里面。

    为此,林大团曾犹豫了很久,每晚辗转难眠,而最后下定决心的除了程默那番话之外,还有一个更有利的理由在支撑着他。

    ‘只要是仲大人牵头干这件事,我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若开出的新矿由仲大人监管,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这句话在林大团心中徘徊很久,他甚至是祈祷般的,虽然不懂什么朝廷规制,但灶户也早就听说仲大人来头不小,之前在那个叫做翰林院的地方,经常还能见到皇帝。

    说到皇帝,就不得不提一件事儿:仲大人与前后两位皇帝的交情,也是流传了很多种说法。

    再林大团看来,只要皇帝一句话,仲大人就可以管盐务,同样也就可以管铁矿、铜矿,那样的话,大伙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目前而言,只能默默的祈祷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了。

    “大团啊,你对当地的水土地形熟悉,我再为你派几个人,放手去干吧,有什么事儿,本官顶着”。

    见林大团一直不语,仲逸再次为他打气:“图纸我们自然是有的,只是还离不开你们这些经验丰富之人啊”。

第740章 就这么干(下)() 
夏日的阳光格外明媚,山道间绿树成荫、河面水波轻轻,清风徐来,倒也有几分凉爽的惬意。

    山道中,时有路人而过,大多是到田间劳作的,对干活人来说,只有顾好一年的收成,才能换来那片刻的悠闲自在。

    那怕到了冬日,山中再无成片的花红草绿、水面结了层层冰花,只要一年收成好,照样可以戴着厚厚的帽子、拖着重重的鞋袜来肆意玩耍一番。

    为何?就图一个心里踏实呗。若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何来那般酒桌前的谈笑风生?

    这个道理似乎很深奥,但无须去刻意领悟,真切的感受便是最好的解释。

    林大团家日子还算过的去,再有仲大人的慷慨相助,吃穿用度自然不用担忧,也真是因为此,他才得以有专注精力做眼下的事儿。

    很难想象,若是没有仲大人,他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林间鸟语花香,与林大团同行的还有程默、小灯笼。

    小灯笼也曾在铁铜矿上干过活儿,他便是前些日子盐课衙门招募的六十名有‘一技之长’者之一,手艺相当了得,只因他个子不好,又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看着像个灯笼,这个外号的小名也就流传开来。

    “我这个肚子可不是大鱼大肉吃起来的,我娘早就说过:我打小就是这个样子,喝凉水都长肉,还都长在肚子上了”。

    小灯笼逢人就是一番解释,他是个实在的人,仲逸已派人多方考验。

    小灯笼之前也是有顾虑的,同样像当初程默这样的角色,肖大可向他阐明其中厉害,最后总算是同意了。

    若说林大团在盐户中威望高的话,身为库大使的肖大可几乎在所有他认识人的当中皆有很高的威望,连同盐课衙门的衙役也在其中。

    而仲逸之前在众人中的口碑则是最后的说服力,再有肖大可的鼎力保障,小灯笼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听仲大人的准没错,还有大可兄弟,他在衙门做了这么多年,就是不考虑我,也会考虑他自己啊’。

    小灯笼的想法渐渐变得简单了许多:“我要干活,像一个人的一样的去做事,赚了银子给老娘看病,只有仲大人最放心”。

    一行三人,程默牵头,这位曾在京城天子脚下长大,在翰林做过多年杂役的‘能人’,自然让林大团和小灯笼十分钦佩。

    在他们眼里:程默是随仲大人从京城来到这里,如今仲大人不方便出面,他就代表着仲大人。

    “二位大哥,这接下来的活儿,就全靠你们两位了,我只负责我们所有的开销,若是要银子,要工具,保证全部齐活儿”。

    程默学会了仲逸的大方,而早已准备好的银两更是让信心满满:这种有钱人说话‘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真是太爽来。

    ‘程默兄弟辛苦,按照仲大人说的方位,我们还得半个时辰的路赶,到时就要细细查看一番了,干活儿的事儿,就让我们两个来吧’。

    林大团大打趣了一句:“若是有人问起来剩下的事儿,就交给你啦”。

    程默拍拍胸脯,一脸自信道:“那是自然,想当年我跟着仲大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鞑靼厉害吗?倭寇厉害吗?仲大人照办不误,就是这么厉害”。

    ‘那是那是,仲大人文武双全,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程默兄弟自然也是了不得了’。

    “对对对,还请程默兄弟快给我们讲讲当初抗倭的场景”。

    ‘哈哈哈’。

    常言‘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如今倒好,这三个男人在一起,戏台子还没搭起来,程默就开始‘登场’了。

    林中鸟儿一惊,却见是三个没有多少恶意的身影,拍拍翅膀后也就懒懒的呆在那里,继续享受着阳光下的清凉

    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至少眼下是热闹的。这个就很重要: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要过好当下,否则你就亏大了,时光不会再倒流嘛。

    “妈妈的,老子总要有一天将这个该死的管家给剁了”。

    在陈府做家丁的陶朔日子却过得不是很顺心,陈覃倒是没有什么事儿,但这个管家的屁事实在是太多了。

    说来也怪,自从那晚之后,陈覃就很少出去了,每日躲在院子里不是喝茶就是听曲,不时的自己还抚琴一番,别人听不太懂,但觉得他还是有些琴艺的。

    再有就是到院子里走动走动,一副吃了化不掉的样子,令人十分厌恶:好酒喝着,好饭菜都糟蹋了。

    可是,谁让人家是昔日的户部侍郎呢?

    不光如此,就连家丁们外出上街的机会都少了很多,大家整日都窝在这个院子里,都快要闷死了,好在院子足够大,房间足够赌,否则与坐牢无异,

    没事就得找事儿,不然的话,好像别人觉得你的银子挣得太容易了,陶朔之前不懂这个,现在真真切切明白了。

    客堂里,管家正向家丁们讲解着茶艺,面前摆了很多茶杯,大小不一,桌上一大壶开水,两个大茶壶灌的满满的。

    家丁们嘀咕:真他么闲的蛋疼,这么好的天,睡会儿午觉能死啊?实在不行,几个人在后院里打会儿牌,或者说说趣闻轶事,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就不让人闲下来,要么怎么叫下人、下苦人呢?好像没有点事儿做,就不能活下来的似的。

    “这么多茶水,喝死你,该死的管家”,见一旁的家丁嘀咕着,陶朔也加入他们的战队,开始一起鄙视这个没事找事儿的管家。

    “嘀咕什么呢?陶朔,你上来,向大伙儿讲讲,这一泡该怎么泡?”,管家向陶朔这边望望,直接点名让他上来。

    “怎么泡?泡死你个老不死的”,家丁们这样说着,似乎不这样说就没有多少乐趣似的。

    陶朔还真懂茶艺,早在东南福建时,他就向茶农学过,尤其他的阿妹陶雯儿更是深谙此道,向他传授过不少呢?跟了仲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文官的爱好吗,有事没事的,岂能少的了一杯好茶呢?

    众目睽睽之下,陶朔上前端起一杯茶便一饮而尽:“还一泡怎么泡?直接喝就行了,有什么关系呢?”。

    “哈哈哈,陶朔兄弟说的对,有什么区别呢?”,家丁们纷纷附和着。

    管家一脸怒色道:你们这一个个的,不学点好?知道我们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陈府,来的人非贵即富,不懂点茶艺,说的过去吗?

    ‘那你还是向丫鬟们说去吧’。

    陶朔放下茶杯,向管家笑道:“看看,这么个大老爷们,翘起个兰花指,像样子吗?”。

    “哈哈哈”底下又是一阵窃笑,气的管家几乎要打转转了。

    家丁们对管家如此,绝非无缘无故,近日府里有一种说法:老爷想要打发这个管家,他那个做小妾的亲戚怕是也自身难保了,眼下正愁没个由头呢?

    陶朔向大伙儿说了:“我们得要找个理由啊,让他什么也办不好,最后灰溜溜的滚蛋”。

    平日里受惯了这个老头儿的气,大伙儿岂能不支持陶朔的这番‘好意’?

    当然,那些管家的心腹不包括在内。但此事一出,到底是忠于陈覃还是管家,渐渐的就明朗起来了

第741章 没有不能赌的() 
话说陶朔等人正在管家的‘教导’下学着茶艺,却听有人来传话:陈覃今天要外出,晚上也不回府,府里一切事务由管家看着办。

    表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实则屁事都没有:陈覃都不在,几乎所有人是‘下人’,能有什么事儿?

    管家想拿鸡毛当令箭,但这些家丁却似乎对此颇不上心,就拿眼下这学茶艺的事,简直就是当笑话来看。

    那怕是伺候人的差事,也能分多种,为何让我们做这端茶倒水的活儿?

    要说在陈府做事待遇还是不错的,但这些人大多拖家带口的,至少还有上有爹娘要照顾,需要银子的地方多着呢,谁会有事没事的买这些茶具、茶叶?

    对一个只思温饱之人来说,那上好的茶具和清茶,似乎离他们还远,既费银子又费时间,谁会去做呢?

    显然,家丁们这种抵触更来自对管家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陈覃的那个小妾或许就要被休掉了,那么与她沾亲带故的管家也就跟着倒霉了。

    这么多年了,老爷对管家时有不满,这一点大伙儿都是知道的,但从来没听说过要将他扫地出门,这次却不一样。

    “你们也不想想,那乔二是什么人?他跟了老爷也有些年头了吧?不是照样被打发走?”。

    陶朔是这样说的,大伙儿不知道乔二的等人为何无故失踪,但事实就摆在面前,不由的你不信。

    关于此事,他还有自己的解释:“这叫什么?这叫敲山震虎,也可以说是杀鸡给猴看”。

    而之前一直跟着管家的两个‘跟屁虫’也同样没了踪影,陶朔则更有他的说法:‘这叫什么?这叫就剪掉你的羽翼,先从身边人下手’。

    好吧,若是一直在这陈府呆下去,恐怕陶朔渲染气氛的本事与程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