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84部分

大明略-第484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东西放到林梦昂手里,罗英笑道:“所以呀,这件东西我们就不收你的银子了”。

    林梦昂微微一愣,却见罗英又拿出一个包袱,一脸笑意道:“还有这些都是送给你们的”。

    这下他全明白了:阿姐是这里的东家,爹娘方才那番话一定是被他们看出来了,这是有意白送的节奏啊。

    “这可断断使不得,常言‘行有行规、店有店规’,莫说阿姐现在不在这里,就是她正在店中,也断断不能坏了规矩”。

    自幼就有个老实本分的老爹,林梦昂认真的想着:若是这样的话,别的本家亲戚来了怎么办?店里的掌柜还怎么记账?

    买卖不能这么做,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若是让穆一虹听到自己的阿姐有这番‘深明大义’,还用愁没有得力协助之人吗?

    “掌柜的,这么着吧,你的这些东西我们都买了,你看这些银子够不够?”。

    临出门时林大团就叮嘱过:一定要带够银子,不能给林家人丢脸,他的宝贝儿子倒是果真听话。

    ‘结算’完毕后,林梦昂来到店中,对爹娘低声附耳道:“听仲大人说,阿姐过些日子就回来云南,我们先走吧,你们看现在买卖多忙?要耽误我阿姐的生意了”。

    这么一说,林大团都不由的要笑了:这么大的店铺,东家竟然是自己的闺女,真是不敢想象。

    送走林家人后,罗英暗暗叹道:穆少东家如此干练,家人如此本份,真乃诚信堂之福、掌柜伙计之福。

    当然,这也是仲大人之福,没有他,就没有这一切

    陈府大院的大门终于是被打开,或许是陈覃实在憋不住了,这日便一大早的放出话来:该上街的上街,该出城的出城的,办完各自手里活儿,还可以在街上闲逛一个时辰,晚饭后再回府即可。

    管家就是最令人讨厌的家伙,他还不忘叮嘱一句:除了上街买东西的银子,剩下的花销皆有你们自己掏腰包,管你们上什么酒楼、点什么酒菜

    各人有各人的活计,陶朔的任务依旧上街为陈覃的小妾置办吃喝日常用度之物,他不用出城,时间自然宽裕很多。

    “还是不能直接到诚信堂,上街绕绕再说吧”。

    如今的陶朔已轻车熟路,出了大门便随意向路人搭讪几句,而后来到对面小摊前走去。

    ‘来一份羊血汤,一个干饼’。

    陶朔见四下无人盯着,这边向小贩说了一句:“陈覃今日让我们出门,自己却留在府上,不知又搞什么鬼,我待会儿去诚信堂找罗大哥,你设法告知仲大人”。

    那小贩点点头,提高嗓门道:“一碗羊血汤、一个干饼喽”,之后便微微一句:“放心吧,我马上就告诉仲大人”。

    这些天都呆在府上,陶朔还真需要这样的开胃之物,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通,之后便放下几个大钱转身离去。

    才走几步,却听到身后一阵吆喝声:“祖传膏药,专治百病,不好不要银子”。

    陶朔转过身望着他,却见那人看了他一眼后继续向前走去。

    ‘这是没有异常的表现’,想到这里,陶朔连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诚信堂的主顾依旧这么多,谁也不会留意才进进出出的那么一两个人。

    进到店里后陶朔转悠了两圈,这便直接来到隔壁的单间里。

    “仲大人,你怎么来了?”。

    见仲逸正与罗英坐在说着什么,陶朔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门口潜伏的那位兄弟简直太神速了,这才多少的时间,这么快就告诉仲大人了?

    若不是在街上,若不是自己还绕了几圈的话,陶朔都要怀疑门口这位兄弟的脚力,是不是也得了仲大人的真传?

    “倒是也没有什么异常,陈覃参与贩卖私盐确有之,我在他的房间里也找到了一些证据”。

    陶朔细细将自己近期打听到的消息向仲逸禀告,他的语速很慢,生怕漏掉什么细节似的。

    关于陈覃私下参与盐务之事,早已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但说到铁证,还是极有这个必要的。

    依陈覃的身份,即便告老还乡,但毕竟是昔日的户部侍郎,要将他治罪,务必是要有足够让他锒铛入狱的铁证。黑金山是如此,参与盐务也是如此。

    ‘不过,还有一件事儿,不知道是否与黑金山或参与盐务有关,这是我无意中听到的’。

    末了,陶朔随口说了这么一句,却着实让仲逸暗暗吃了一惊

第749章 此人不可留() 
“那天夜晚,我本是没什么差事的,正与几个家丁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着,却听到门外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我这便留了个心眼,借口上茅房而出屋”。

    见仲逸如此看中此事,陶朔只得一字一句的向他细细禀来:“之后我便悄悄跟在管家身后,一直看他进了陈覃的房间,二人在说着什么,周围再无他人,想来是有什么重要之事,我这便凑了上去”。

    罗英见状,立刻上前道:“仲大人,外边人多,我出去看看,以防有人突然闯进来”。

    跟随仲逸多年,罗英这个分寸把握的极好:既不能出一丝差错,更不能节外生枝,需要他做什么,仲大人自然会吩咐的。

    陶朔继续道:“当时他们说了很多,我也听不大懂,不过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话,可是他们似乎提到了什么‘兵书’一事,还说是什么大买卖,一本万利,还不是银子的之类的话,甚是奇怪”。

    说到这里,陶朔不由的拍大腿道:“哎呀,当时我差点喊出声来:当初咱们在东南福建时,不就听倭贼说我大明有什么绝世兵书,并不愿意出黄金万两悬赏吗?”。

    想了半天,他重重点点头:我想起来了,那个倭贼头领叫什么平板大郎来着?

    果真还是这件事儿,仲逸没有想到到了这西南之地,还是躲不过去。

    这一番说的,多少有点程默向众人说书有些渲染气氛的意思,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陶朔这才急忙说道:“当然之后的,都是我的猜测,他们没有这么说,只是与当初东南福建时的场景,太相像了”。

    沉默许久,仲逸一直没有言语,只是不由的低头看着手上的茶杯,陶朔立刻有些惊慌,将水壶拿在手中却迟迟不敢上前眼看茶水就要凉了。

    “你再想想,当时他们说是何人传来的话?”。

    仲逸这么一问,突然起身,差点将茶水洒了出来。

    陶朔急忙放下茶壶,一五一十道:“这个倒是没说,不过,我听好像说是‘京城那边来的’,没错,是京城来的”。

    “还有没有说别的?”,仲逸问道。

    陶朔想了想,而后点点头:“是的,还是银子的事儿,很大一笔银子,他们说‘相比而言,弄那点私盐还干什么?风险那么大,还要到处疏通关系、人力物力的,开销那么大’,相反,兵书只要找到,就是一本万利,无非就是派些高手而已”。

    “这个陈覃,真是自掘坟墓,告老还乡还能尚且能度过余生,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仲逸立刻决定:陈覃此人,绝不能再留。否则,后患无穷。

    距离陶朔回府的时辰还有些早,但仲逸却吩咐他尽快回府,免得生出意外。

    “仲大人,依我看,那陈覃今天定是要见什么人的,没准就和这个兵书之事有关,若是再有什么消息,到了夜晚,可如何传出?”。

    陶朔知道,门口的小摊和来回游走的江湖郎中在夜晚是万万不能出现的。除此之外便是打更的,但那些人都在当地干了多年,随意换成诚信堂的人,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怀疑。

    仲逸却执意道:“你先回府,一切依旧即可,其余的事儿,我自会安排”。

    陶朔急忙应了一声,立刻抬脚就走,来到门口却又驻足转身道:“仲大人,不就是一本兵书嘛,为何他们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如此大费周折的?”。

    能看的出来,仲逸对此事的反应有些异常,陶朔能察觉到这丝异常,但又不能开口相问,只得问了这么一句。

    仲逸这才低头看着手里的茶杯,事出突然,离开北漠和东南后,确实没有什么事儿能让他大吃一惊。

    “你也不想想,当初是倭贼的头领要这部兵书,而这本就是属于我们大明的,其值何止金银可比,为何要落入贼人之手呢?”。

    仲逸上前拍拍陶朔的肩膀笑道:“你是从东南福建来的,当地百姓受了倭贼多少欺凌?他们如此大手笔,其中之意再明白不过”。

    如此一说,陶朔终于明白了:“仲大人,我记住了:那怕是这部兵书被匿入我大明的密林、葬入大海,也绝不能落到倭贼手里”。

    末了,他又发一番豪言壮语:“同理,若是我大明有什么人为了得到银子,而昧着良心将此物交给贼人,我也定然不会饶过他”。

    陶朔满意的离去,甚至都忘了向罗英打声招呼,这终究还是个孩子啊

    仲逸再次回到木椅之上,微微闭上眼睛,似乎有些疲惫。他手中捏着的是陶朔誊写陈覃与一些人往来的信件,事关贩卖私盐

    而黑金山私开铜矿之事,仲姝早有所部署,若将那个陈崔九的人抓起来,再有其他陈府与黑金山往来的人佐证,陈覃定然无法脱开干系。

    当然,这都是他之前的计划,甚至于黑金山得来的银子最终去了那里?而与陈覃往来的还有那些人?都尚待查明。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文博远曾说过一句话:“若非偷窃、杀人行凶之事,倒是可以先缓一缓,那样的话,反而能得到更意外的收获,断案之事,要切记”。

    如今这情形再明白不过:黑金山依旧在那里开着,陈覃贩卖私盐既成事实,而他只是以为自己的家丁中有人吃里扒外,跟随他这么多年,知道的也确实有些多了,只需清理一番而已。

    至于所谓的锦衣卫,陈覃自然不会不知,只是他细细将府里的人想了无数遍,还是觉得不大可能,而作为一个告老还乡之人,应该不会有此‘殊荣’的。

    而最让他放心的,依旧还是他那句‘京城那边来的人’,在陈覃看来:即便真有锦衣卫监视,那也有京城的人想法周旋。

    否则,要死大家一起死。

    都这把年纪了,陈覃觉得京城那些人比他更着急,想办法的事儿,也就交给他了。

    况且,锦衣卫就真的是铁板一块吗?

    当初洪武帝在时,尚且不敢说此话,更何况现在呢?锦衣卫的指挥使,不也有曲解圣意的吗?

    “不,如今不能再给此人喘息的机会了”。

    仲逸猛地起身,眼神中不再有一丝的犹豫:“此人罪恶深重,是该有个了结了”。

第750章 敢挡我路?() 
话说陶朔从诚信堂大理分店离去后,仲逸再次叫来罗英,特意向他交代一番,之后便回了盐课衙门。

    相比而言,罗英跟随仲逸的时间最长,也最能领会他的用意,至少在这几人中是如此。从当初在蠡县县衙时,他就习惯了听从‘仲先生’的差遣。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都没变。

    从盐田赶回来的肖大可见到仲逸后,立刻上前将林大团和小灯笼被抓上山的情景禀明,仲逸细细听了一遍,如今这二人已安然回家,他们便说到了接下来探矿之事。

    “那些山匪们只是无意中遇到大可与小灯笼的,并不知道他们的所为何事,不过说到此事”。

    肖大可直言道:“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还要继续派人前去那里吗?若再去之前那个地方,万一再次被那些山匪发现,恐怕他们就要生疑了”。

    说起的就是那伙山匪,为首的头领之所以称林大团为岳丈,就是因为当年他们夫妇到处打听女儿下落时,那头领得知此事后便自告奋勇的说‘若是他找到了穆一虹,便要做他的女婿’。

    这事儿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儿,最后竟成了‘二人指腹为婚’的说法,后来林大团一家离开之前住的地方,他们也不再随意打听女儿的下落,这种说法也就渐渐的无人知晓,自然无从谈起。

    谁知山不转水转,为了躲避衙门的围剿,那山匪的头领带人一路躲避,但每个落脚的地方都不得久长,最后竟逃到了这云南偏远之地。

    真是冤家路窄,没到到时隔这么多年后,竟然又被林大团遇到了。

    说来也怪,这个山寨大当家当初自所以如此做,竟是因为林大团向别人描述自己闺女时所画出的画像,说是画像太美,本人更是美不可言,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此事经林大团夫妇述说,当时仲逸在山寨时也听的真切,若是没有兵书的事儿横插了这么一档子,或许还可以后缓一缓。

    现如今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