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517部分

大明略-第517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司的人离去后,附近的村民更加轻松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不必大惊小怪了,后山之事,也就那么回事而已。

    傍晚时分,村民们大多开始用晚饭,一些干活麻利的人家,已经放下碗筷,开始坐在一起说起闲话来,一副居家过日的温馨场面。

    西边那轮红日落下,最后一道红霞渐渐变得暗淡下来,月光还没有升起,天色有些诡异起来,迷迷糊糊间一丝的光明、不甚明朗的光明。

    后山密林中,一队人马沿山腰而上,穿过密林,直奔山上而去。从行动路线来看,应是熟门熟路,之前踩过点的那种。

    “兄弟们,据我们多日观察,这些人就在山上,今天土司的人去过后,他们必定松懈,今晚,我们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为首的是一名锦衣卫百户,他缓缓拔出长刀,向众人叮嘱道:“都说缅人好战,其手段之狠辣,老子就不信这个邪,我们兄弟此次受万岁之托,承蒙指挥使大人和镇抚使大人看的起,我们这次一定要干的漂亮”。

    关键时刻,在皇帝朱载垕看来:他还是信任锦衣卫。

    相比英勇千户所,锦衣卫的人出手更快,也便于指挥调度,平日里做惯了秘密的差事,这次也不例外,而且出手更快。

    月光渐渐升起,不过今晚注定是一个平静之夜,在寻常百姓看来,这淡淡的月光更是入眠的好时机,但对一心立功的锦衣卫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穿过密林,山上的路似乎更好走了些,那名百户早已看过地形,此刻他心中十拿九稳,只等那些人影的出现。

    ‘我们五人为一组,分三路而上,之后在山顶会和’。

    那名百户单手一挥,众人立刻分散开来,匆匆脚步间,道道刀光闪过,明晃晃的那种。

    人马才分开,走出不足百米的距离,只见一阵风起,风沙走石般的,众人不由用说做挡脸状,下意识后退几步。

    “杀,全部杀光”。

    一阵低沉的声音传来,霎时间草木异动,似笑非笑般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锦衣卫校尉立刻拔出兵器上前,试图靠在一起,不过终究还是晚了点。

    “大人,小心”。

    一名锦衣卫校尉大喊一声,一道身影快速来袭,他急忙用身体挡在前面。

    被用力一推,百户终于躲过一劫,但那名校尉已倒在地上,手中的刀柄还紧紧握着。

    ‘弟兄们,快撤’。

    见阵势不妙,那名百户急忙下令所有人后撤。

    ‘哈哈哈,撤?在这后山之上,岂有活着能回去的?’。

    又是那句非苦非笑的声音,低沉般的传来:“你们所有的人,一个也不留”。

    霎时间,锦衣卫的人立刻靠在一起,做好最后一搏。

    “好大的口气,这后山就不是我大明的天下了吗?”。

    众人抬头,却见一个声音传来,虽依旧不见人影,但明显已不再是之前按个阴阳怪气的低沉之音。

    ‘弟兄们,我们有救了,看准了,给我上’。

第804章 回马枪(下)() 
常言‘一山还比一山高,高中自有高中手’。

    ‘高手’而言,没有最厉害,只有更厉害。

    对锦衣卫来和缅人中这些隐藏在山中的高手来说,他们此刻最大的感受,就是方才那道一掠而过的身影:快,太快了。

    瑟瑟之夜,就在缅人头领再次发出一阵低沉声后,杀手们很快调整队形,而锦衣卫所有人已经做好最后一博、玩命的一博。

    那道身影再次略过,地面浮土飞扬,沙石滚动,如同地裂一般,仅是这难得一见的场面,便足以令人汗颜。

    “小心”。

    又是这么一句,两名缅人高手应声倒地,连半点反应都没有。

    缅人杀手中一阵惊慌,众人立刻调整队形,形成一堵墙、人墙。

    “弟兄们,上,冲开一条口子”。

    锦衣卫百户顿时反应过来:方才放话的是缅人首领,而他却并不在这些已经露面的杀手当中。

    虽不知道这突然相助的高手是谁?但锦衣卫的人能看得出来:这位高手绝非等闲之辈,但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恶意。

    锦衣卫绝非浪得虚名,眼下形势渐渐明朗:未露面的缅人首领应交给更高的——高手来对付,而这些已经露面的杀手,就交给他们来应对吧。

    心照不宣,仲逸见锦衣卫的人立刻与缅人交上手,他便再次飞速而上,直奔方才发出声响的之处,为的就是将这些人的头领一举拿下。

    “嗖嗖”一阵瑟瑟之声,风吹而动,刀光闪过,林中突然异动,仲逸急忙后撤,借大树一木枝飞出十余米,还未落稳之际,却见林中那道身影立刻追了上来。

    无疑,此人便是这些缅人当中的首领,那个高手中的高手。

    ‘好厉害的轻功’。

    论起轻功,这么多年来,自从下了凌云山,只有当初欺骗师兄林宗武,为夺兵书的无风才有如此身手。

    记得卫叔叔当初说过:无风的瞬间转移之术是厉害,但只限于眼前,一旦拉开距离,自然不是仲逸的对手。

    时至今日,仲逸再次暗暗吃惊:此人的轻功相当了得,决不在他之下。

    师父凌云子当初在传授轻功、剑术时,对仲启、仲姝、仲逸皆是同样的方法,只是武学犹如做学问,同样的先生也会教出不一样的学生,这其中正因每个人的悟性不同。

    因悟性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不同的高度:其结果便是林宗武的剑术最高,仲逸的轻功最高,仲姝的易容术最高。

    曾有一次,师兄林宗武玩笑道:“若是他与师父比起剑术,或师弟与师父比起轻功,又或师父与师妹比起易容术,该是什么的结果?”。

    这句话引得他们三人一阵沉思:状元郎的先生不一定曾经是状元,若果真是那样的话,只能是学生永远不如先生,长期下去,怕是退步的不像样了。

    这样的假设,仲逸从来都未曾想过:在他看来:师父凌云子亦师亦父,仅是境界一层,他们师兄妹三人合起来,也不可相比拟。

    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师父永远是师父,弟子永远是弟子,与成败无关、输赢无关,此乃天道,不可违。

    师父曾说过,据他所见所闻,能超过他轻功者,天下不足三人。由此可见,仅是轻功而言,师父凌云子是何等境界?

    师父特意叮嘱:一旦遇到这样的人,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并设法上山禀报。

    当然,后来师父凌云子也终究没有说出那三个人的名字,只是反复叮嘱他们三人:遇到剑术相当者可比轻功,林宗武便是这种;而遇到轻功相当者可比剑术,仲逸便是此类。

    至于易容术,林宗武与仲逸未曾学过,但按照师父之意,他们自然能明白该怎么做。

    双脚还未落稳之际,仲逸只得再次借力移位,那缅人首领稍作迟疑,还是没有追了上来。

    仲逸稍稍顿顿神,这才不由的想起多日前解救木木花时,在石洞口遇到的那两个轻功高手。

    那二人身手确实了得,但毕竟还未入了仲逸的法眼,只是现在看来,这两个的角色,也就是此刻正在林中与锦衣卫对决的高手吧?

    “不知阁下是何来路?能否报上姓名?”。

    说话的是缅人首领,他似乎也看出了仲逸的轻功相当了得,按照阵前对决长久以来的惯例,这么一问也并无不妥之处。

    仲逸再次想起师父的话:若是遇到比自己更厉害的角色,设法上凌云山告知师父。

    自报家门嘛,正是求之不得。

    “未曾谋面,听音而闻,想必阁下是前辈,晚辈乃无名之辈,还请前辈赐教”,言语间,仲逸已缓缓拔出那柄长剑。

    眼前之人轻功了得自不用说的,虽仲逸的剑术无法与师兄想比,但也绝非浪得虚名。

    轻功尚且打个平手,那么剑术呢?

    “听公子所言,年纪太轻,如此年轻却轻功如此了得,倒是老夫孤陋寡闻了”。

    月光下,那缅人首领阴阴一笑,突然冷冷道:“不过,这也不重要了,无论你的名号有多大,过了今晚”。

    仲逸瞬间拔出长剑,眼前杀气早四起。

    师父所说的那三个高手,难道还有缅人吗?

    那三人,只是轻功在凌云子之上,其他方面自然不可相提并论,而超过仲逸的,恐怕最起码也在十人之上吧?

    也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事后再向师父禀报了。

    “看剑”,那缅人首领所使兵器,也正是长剑。

    利剑凌风旋转,二人再次回到原位,仲逸猛地将剑柄抛出,那缅人高手立刻收回长剑。

    只听‘哐当’一声,那剑鞘便坠入杂草丛中。

    “看剑”,仲逸抓住那缅人首领分神之际,果断出击,却不料那人顺势向后掠去,速度之快、快的惊人。

    “小心”。

    二人交手之际,却听一声叫喊,仲逸双脚才沾地,急忙再次腾空而起,一阵‘嗖嗖’之声,大树杆上几枚银镖深深嵌入。

    “使暗器,够阴的”。

第805章 迟来的圣旨() 
次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地,皆是生机勃勃。

    山水之色、忙碌之人依旧,如同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腥风血雨之后便是相安无事,如今的小后山,除了结伴而来耕农们的说笑声,偶尔也会夹杂着一两声牛羊的叫声。

    昨晚一夜激战,仲逸与仲姝双剑合并,那缅人首领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身手

    其他所谓的高手也被锦衣卫的人各个击破,这本就是在情理之中。

    要说遗憾,多多少少还是有的:锦衣卫所有的人,至今都不知道突然对他们出手相助的两位高手到底是什么来头?

    最后,连个答谢的机会都没有。

    大概,他们更不曾想到:在这两名高手当中,还有一名女子吧?

    而那缅人首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仲逸与仲姝如何向师父禀明?

    到时回了凌云山,只能如实禀告‘事发经过’了

    经此一战,皇帝布局的‘回马枪’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奉旨的锦衣卫也终于可以再次换上官服,出现在大理城门口。

    得到这个消息后,身为大理知府的姜飞越简直欣喜若狂。惦记着自己的在此次查办怒江驿站被劫一案中的功劳,一直苦苦等着封赏,岂会有不热情接待的道理?

    “快快快,将本官那件最新、最干净的官服拿来”。

    在仆人的伺候下,姜飞越正小心翼翼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衣衫穿在身上,不时的不忘叮嘱一句:“小心点,还有靴子,这可是一次都没有穿过啊”。

    捯饬了一番,总算觉得颜面陡增,姜飞越满意的点点头,匆匆出了门,立刻就上了轿子。

    似乎觉得那里不合适,或是速度太慢的缘故,又似乎觉得自己这外任知府在钦差面前那有坐轿的道理?

    钻进半个身子,姜飞越立刻从轿子里出来,硬生生的上了一匹高头大马。

    “知府大人,用不用去盐课提举司,向仲大人禀报一声?”。

    知府衙门的属官问了一句,不由的紧紧抓住缰绳,就怕马儿一个受惊瞬间奔出去,再把这位知府大人的腰给闪了。

    姜飞越有些焦急的望着城门方向,此刻他哪里还有心思管什么盐课提举司的仲大人:“禀报什么?既然朝廷给仲大人有旨意,想必他早已知晓,我们在城门口一起迎接钦差,岂不是更好?”。

    ‘噔噔噔’,才走出去几步,他又立刻调转马头吩咐道:“本官再次告诉你们:出入衙门之人都不得阻拦,还有还有门口的小摊,也不许轰走,听到没有?”。

    衙役们一个响亮的应答,他们的知府大人已飞出数十米,只是他未曾注意道:知府衙门口的那些小摊主,大多是生面孔,大多人他压根都从来见过一面

    自作聪明之人,往往得到一个很出乎意料的结果——被啪啪打脸。姜非越还真是算错了,仲逸确实接到了旨意,但他还真没有那般献殷勤去城外迎接传旨人。

    盐课提举司衙门,无论身为从五品的提举仲逸,还是同提举杨尽洺、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库大使肖大可,甚至于普通衙役,皆一如既往:操练之后,各司其职,不少人还要忙着去盐田督促,眼下也正是制盐的好时机。

    忙,并非就一定会出成果,得要有效果才行。

    身为灶户(盐户)头领的林大团,最近可说的忙上加忙,不过他却乐在其中,女儿穆一虹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林梦语,只是户册所改颇为繁琐,只能暂时这么叫着,日后再做调整吧。

    对仲逸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