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60部分

大明略-第60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晓此事,那师兄遵从便是,只是你我才见面,又要分开”。

    原本想着再次见面时将仲姝带到自己身边,可眼下刚遇这莱州湾剿倭之事,况且自己作为龙王山四十死士之首,军营行踪不定、风餐露宿,带着仲姝确实不适,宗武只得将这个念头打消。

    看来师妹只能跟着仲逸了。

    这时,凌云子对宗武道:“今日天气不错,你在济南府多年,对这里自是熟悉,一会带姝儿与洛儿一家到街上转转,顺便买些东西给二老”。

    随后他叮嘱道:“逸儿留下”。

    宗武望望陆本佑,立刻明白其中之理:这正是陆老爷子的意思,他们对师父有话要说。

    宗武与仲姝立刻齐声道:“弟子告退”。

    宋家夫妇听说要到济南府城中转悠,立刻欣然答应,宋洛儿见爹娘兴致颇高,自然要作陪,只是她心中同样明白其中之理。

    陆文氏急忙为洛儿备好银两:“街上看到什么喜好之物,买来便是,我叔父已在门口备好马车,路上当心”,继而,她转身向宋博仁夫妇道:“亲家尽管去,我这就准备饭菜,午后回来便是”。

    洛儿一家随宗武与仲姝上街而去,陆岑夫妇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恭恭敬敬回到屋里,见凌云子后便跪拜道:“恩公在上,请受晚辈一拜”。

    凌云子急忙摆摆手:“不可,不可,逸儿与老夫有师徒之缘,此乃机缘,并非人力刻意为之,二位快快请起”。

    一旁的陆本佑却微微笑道:“受的,受的,先生与我年纪相仿,逸儿在凌云山长大,承蒙先生抚养、教诲,既为逸儿的恩人,便是我陆家的恩人,说起对逸儿的照顾,我们惭愧啊”。

    凌云子见状不知是好,一直低头不语的仲逸只得上前道:“我有陆家血脉,自是陆家人,当年之事并非我陆家所愿,祖父与爹娘万不可自责。师父救命、养育、教诲之恩永生难忘,你们都是逸儿的长辈,亦是家人”。

    这时,陆文氏望望陆本佑,再看看平日里言语甚少的陆岑,她只得开口道:“逸儿说的对,恩公就是我们家人,大恩大德不知如何报答,我逸儿定能向孝敬他祖父、爹娘一样孝敬恩公”。

    陆文氏一片热心,却不知如何表达,只得微微道:“恩公若是觉得凌云山多有不便,我们便在济南城中为您置办一处宅院,正好武儿也在卫司,如此你们见面也方便些”。

    凌云子望望陆本佑,而后二人哈哈大笑起来,一旁的陆岑夫妇却不解其中之意,片刻之后只听到:“陆老爷好福气啊,儿孝媳惠、知恩图报,当初逸儿为了给凌云山“报信”,差点毁掉双脚,他亦是如此忠厚,果真是陆家人,可敬、可赞啊”。

    陆文氏似乎还未听的其中之意,陆本佑却笑道:“好了,好了,此事莫要再提,先生当初收留逸儿,并非为了图你们的回报,既有师徒之缘,当是我陆家之福,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否则就生分了”。

    陆岑夫妇总算是明白了,二人向凌云子三拜之后便缓缓起身,陆文氏虽无凌云山的境界,但公爹陆本佑的话还是听懂了。

    妇道人家,深表言谢之词尚可,决断家中大事则未必。陆文氏有礼有节,自知其中之理,她见事情都已说开,便向凌云子告辞,来到厨房中系起围裙,开始为众人张罗饭菜去了。

    片刻之后,一阵快速而又规律的切菜声传来,之后便是浓浓的香气四溢

    虽是忙了些,人也比往日里多了许多,但仲逸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欢喜之情,院中所有的人皆是自己的家人,若是他日师兄与师姐的爹娘找到,一家也得以团聚,所有的人聚在一起,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这时,凌云子对仲逸道:“最近济南一带倭患甚严,方才你师兄所言你何不细细考虑一番?”。

    仲逸抬头望着祖父与师父,凌云子见陆本佑点点头,他便继续道:“我与你祖父商议过了,你既来到济南府,眼下又遇到倭寇来犯,何不去卫司?既能帮你师兄,也能看看你究竟有无退敌之策?倭贼猖獗多年,若要退敌,先要知敌,知己知彼嘛”。

    末了,陆本佑道:“等济南府的倭贼剿灭之后,你再去京城也不耽误啊,正好一家人可多呆一段时日”。

第84章 助军剿倭(上)() 
济南卫指挥使司,宗武正带着仲逸前去拜见林啸义。

    二人刚至门口却听到里边传来一阵叫骂声:“再探,再探,要是还找不到倭贼主力的藏身之地,就不要回来见老子了”。

    原本在莱州湾腹地青州一带,刚刚取得龙王山捷报的林啸义准备趁热打铁继续找寻倭贼主力,而后将其一举消灭,谁知朝廷传话来:请指挥使大人来卫司领旨,各处驻军与守备原地不动。

    林啸义只得快马加鞭赶到,宗武这才有了与仲逸等相聚的机会。朝廷除了对龙王山的四十死士给予封赏外,还增派了兵马、钱粮,但同时给了剿贼期限,若逾期还未将贼寇剿灭,林啸义乌纱难保。

    关于对宗武等四十人的行赏倒是颇为丰厚,但必须要等所有的贼寇剿灭,朝廷收到大捷报之后才予以一一兑现。

    换句话说,若此次剿倭无法得以全胜,或许龙王山的冒险将只是一场口头的表彰而已。

    林啸义明白:此举乃朝廷对有功将士的激励,但同时也是暗示他们要尽快彻底解决这批倭贼,若是连主力都未找到,何谈大加封赏?

    宗武已从林啸义的随从处听的此消息,以林啸义的脾气秉性,他很快便返回青州,不找到敌寇,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几名随从围在林啸义身边,却是个个没了主意。有人提出将那俘虏的倭寇小头目游街示众,以此来激怒其他倭贼,但游了数十遍都未见到一人前来相救,最终一名头领不堪折磨竟咬舌自尽。

    后来有人提出派兵逐一搜查,但如此高山深沟,来来回回折腾,结果斩杀之人皆是些留下作为诱饵的小喽楼,此时又是春末夏初时节,树木荒草茂密,随处可做掩护,倭贼又大多在晚间行动,藏身之地多了去了。

    还有人建议有意留出一处缺口,而后在沿海停驻数只商船,军士化作商贩,在岸边反复装货卸货,等倭贼前来夺船之际,便一举拿下,此叫请君入瓮。

    可熟料这些倭贼精明异常,自知沿海一带布防甚严,尤其可下海登船之处更是险中之险。于是他们便远远躲在内陆腹地一带流窜,那里会上那船只?何来得请君入瓮?

    一时没了主意,林啸义只得不断派人搜索刺探,此事事关重大,做卫司的指挥使以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无形袭来,原本就没有多少耐心的他,近日脾气变得异常火爆。

    而指挥使属下大多胆战心惊、生怕一句话说不对便触怒林啸义,如当初在直隶抓捕十流寇时的知府知州等,面对左布政使吴绍然那般不知所措。

    见宗武门外来报,林啸义微微点头示意他进来,不知凌云子到了济南,宗武只说他去见个故人,半日便回。

    虽说如今这位指挥使大人几乎见人就骂,但毕竟宗武在龙王山为他夺得一些颜面,下次冲锋涉险之时还需要这样忠勇可嘉之人,这才没有给他甩脸子。

    林宗武看周围几张惶恐的脸庞便知大概,他只得硬着头皮简单的向林啸义说了仲逸的来意。

    “呵呵,这次可不是弄只小蓝鸟这么简单”,林啸义不以为然道:“若是净弄些糊弄人的把戏,还是算了吧”。

    宗武刚欲开口,却听见门外传来师弟的声音:“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千军万马不可怕,两军阵前,若是乱了自家阵脚,那便是神仙也救不了”。

    寻声而去,一名随从立刻上前怒道:“你是何人?敢来我卫司撒野,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指挥使大人岂是你可随意评头论足的?”。

    仲逸不慌不忙,悠悠然道:“你又是何人?眼下正逢剿倭重任,耽误了指挥使大人的前程,你该当何罪?”。

    那人又欲上前理会,却被林啸义狠狠瞪了一眼,只得乖乖后退几步,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林啸义细细打量仲逸一番,而后淡淡道:“果真是你?不过今日本官心情不爽,没有上次那般耐心,不要卖关子,有什么话快说”。

    仲逸缓缓上前道:“非在下卖关子,其实真正的退敌之计大人心中早有部署,大人既能做到这卫司的指挥使,想必自有过人之处。

    如今这天气越来越热,难免有些火气。或许是大人连日以来操劳军务,一时疏忽而已,如能静下心来细想一番,定能有破敌之策。”

    如此一说,倒让林啸义不知如何是好?他心中一阵嘀咕:这小子果真会说话,明明是要向我献策,硬是说成我林啸义早就成竹在胸,如此,若能破敌,岂不是我林啸义一人之功?

    就冲着一点,也应该听听他到底有何良策?

    上次对付都督府的张和,虽是一只小蓝鸟、一个算命先生,但毕竟是成功救出宗武,况且同为凌云子的徒儿,岂有不见的道理?

    “出去,你们都出去”,林啸义摆摆手道:“宗武与那个叫什么”。

    宗武急忙上前道:“仲逸”。

    “对,宗武与仲逸留下”,林啸义补充道。

    宗武向仲逸递个眼色,仲逸却依旧不紧不慢,他缓缓落座道:“此次剿灭倭贼不同于上次直隶抓捕的那十流寇,那区区十人一直不露面,我们便不得而知。

    而这些倭贼却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出现之时莫说指挥使的兵马,就连当地百姓或许也能看见。消失之时,莫说当地百姓,就是指挥使的人马也踪影难觅”。

    林啸义轻轻咳嗽一身,并不言语,脸上的怒色并未减去多少,这幅表情分明就是在说:这不是废话吗?

    仲逸并不理会,而是继续道:“眼下春末夏初,天日逐渐热起来,这些草木虽可遮身,但不可解渴,庄家要生长,靠的是土壤、肥料、阳光,还有”。

    “还有水,你是说水源?”,宗武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他们隐匿之时可随身带着干粮吃食,随便凑合几日不是问题,宰牛宰羊更可随地取食,可这饮水须在水源一带就近取用,总不至于每人背着一袋清水行走吧?

第85章 助军剿倭(中)() 
话落之际,宗武继续道:“况且倭贼即便随身携带水具,也得不断补给换取新水,否则便是那不能饮用之水,这一切都绕不开‘水源’二字”。

    林啸义却对仲逸微微笑道:“这位小兄弟,你不是我卫司之人,可以问问你兄长,我们在河流溪谷一带不知搜了多少遍,连个鬼影都未曾见到”。

    如此一说,宗武倒犯了难,当初确实在河流一带搜查过,不过皆是空手而归,若是按照师弟所言,或许只能在水源一带布防了。

    “指挥使大人,我们当初只是在河流溪谷一带搜过,而后便撤掉人马在关卡一带布防,若那倭贼只是取水,待我们撤走或趁着夜色完全可以做到,我们是不是可以顺着河流一直守下去?”。

    “守下去?这大河小溪的,我们沿路守下去?何来那么多的人马?你以为这卫司是五军都督府了?”,林啸义也不必避讳,宗武是他信得过的人,只是这个主意他实难接受。

    仲逸微微摇头道:“不不不,指挥使请想想,若我们是那贼寇,会选择在何处藏身而终不被察觉?”。

    如此一说,倒提醒到宗武:“我想那倭贼,靠近沿海一带不敢去,太危险,也太明显。太靠内陆也敢去,陷的太深,即便是有了机会也不容易脱身”。

    “至于别的去处?”,宗武恍然大悟道:“莫非他们就在军营驻扎地附近?”。

    仲逸起身道:‘师兄所言甚是,所谓越是危险之地往往反而是安全之地,况且他们对我卫司的人马了如指掌,如此我们才会次次落空,上次龙王山便是最好的证明,他们这是在试探’。

    至此,林啸义总算是听出些眉目,一直紧皱的双眉终于缓缓舒开:“如此说来,我们只需在军营附近一带搜索即可,若是他们惧怕下山取水暴露,想必藏身之地定有水源”。

    之后,林啸义与宗武异口同声道:“泉水,一定是山上有泉水,他们这才没有下山取水”。

    “来人,给老子备马”,林啸义立刻令道:“即可就出发,马上前去军营”。

    见仲逸还楞在一旁,宗武急忙请示林啸义,谁知他爽笑道:“一起走吧?到了军营才知道你说的对不对”。

    片刻之后,各人战马皆已备好,林啸义只带数名随从,众人一路快马加鞭,直奔军营驻地。

    初涉军中之事,仲逸内心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