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93部分

大明略-第93部分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自然无须特意向孙管事安排什么,随意客套几句也就是,多说也无益。

    “少东家,在下有一事不明”,孙管事凑上前来:“一直都是少东家在打理店里的生意,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老东家?当铺琐事杂烦,没有多年的经历是万万开不得,少东家年纪轻轻,如何能做的了?”。

    果真如石林院老庞头所言,当初自己开当铺时唯独忽略了这一点,只想着与袁若筠搭伙,那个比自己还年轻的真东家,总不能担当此任吧?

    这孙管事,人矮眼睛小,心眼可真不少。不过这等小事,岂能难得住他这个“少东家”?

    “老东家年事已高,也懒得管这些闲事”,仲逸不以为然道:“明日他老人家恰好来店里,你们一见便可”。

    孙管事急忙点点头:“如此甚好,甚好,倒是在下还有些生意上的事请教于老东家”。

    孙管家不明事理,罗英心中却急了起来:“这若一当铺何时还有个老东家,仲大哥如此轻松的答应,明日上那里去找这么个人来?”。

    至于老姜头,他对此事却没有那么上心,在他看来:不管是老东家还是少东家,只要管好当铺就行,又不是与人家结亲成婚,干嘛打听的那么仔细?

    这个孙管事还真是管事的,事儿可真多。

    仲逸随便这么一说,再向老姜头交代几句便走出门外,罗英一时不解,急忙追了上来。

    “仲大哥,我们这店里何时来了个老东家?听说姓罗的背后是严家,要与他们斗,可不能随意应付才是”,罗英只知道罗龙文强行盘下店铺,仲逸与他争斗自然无可厚非。

    只是这罗龙文,以及兵部的严磬与陆家庄之事等,罗英是全然不知。单说眼下为老东家之事担忧,如此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罗英兄弟不必多虑”,仲逸凑上前去,向他附耳几句:“明日,你这样”。

    “好好,如此甚好”,罗英眉头渐渐展开,脸上露出笑意,频频点头道:“仲大哥放心,兄弟保证把戏做足了”。

    二人如此说好,仲逸正欲离去,却见袁若筠从当铺走了过来。

    坏事了,这位小祖宗可不好惹,仲逸有些发难:“这孙管家的事,可如何向她解释?”。

    “怎么回事?我刚进了趟当铺,听老姜头说来了个什么孙管事?”,袁若筠一身男装,好在他是众人眼中的许公子,不然真的要将他这个真东家的身份抖落出来了。

    “是这样的,你我只是偶尔去当铺看看,说会儿话或者一盏茶的功夫,剩下的事也就是罗英与老姜头看着”,仲逸一脸难色道:“罗英是我带来的,自然靠得住,老姜头办事稳妥,也不劳费心,可罗英大字不识几个,老姜头又是忙着估价,又是记账,如何忙的过来?”。

    如此一说,袁若筠便不再理会:“原来是这样?那就找一个管事的帮忙打理呗,小事一桩,你做主便是”。

    仲逸笑着:“如此甚好,只是还烦劳你这位真东家一如往常,万不可将你我合伙之事说出,在外人眼里,若一当铺东家只有我一人”。

    “好,听师父的便是”,袁若筠早已无心说这当铺杂事,她微微将头一扬:“走,我带你去个地方,保证好玩儿”。

第138章 耳边响起驼铃声() 
若一当铺临街一个茶馆中,才进了包房,袁若筠便自豪的向仲逸炫耀起来:“既然师父要入仕,筠儿便给你寻个机会,晚饭约了几个人,只是还得要换身女儿装来”。

    “换装?”仲逸不解道:“到底请了些什么人?还用的着你袁大小姐亲自换装?”。

    闻听此言,袁若筠便猜出大概:准是自己平日里贪玩儿没个正经,师父这次又不相信了。

    “你听好了,为了师父的前程,筠儿这次不是开玩笑的”,袁若筠扳起指头,口中念念有词:“吏部郎中的公子、刑部侍郎的大小姐,还有都察院副都御使的侄子、大理寺卿的外甥女”。

    果真是大户人家,这平常交往之人皆是官宦之后,想必在这些人的口中,也会向别人说起,他们的朋友中有一个“礼部侍郎家的大小姐”。

    “你这不是胡闹吗?”,仲逸气不打一处来:“早就对你说过,不要插手此事,你当这是过家家?莫说是我还没有做官,即便真的做了,你叫这些人干什么?人家认得你袁大小姐,又有谁认得我?”。

    袁若筠依旧嬉皮笑脸强词夺理:“这有何难?一回生二回熟嘛,这些都是些仗义的人,很好处的”。

    仲逸笑道:“你若是再胡闹,我便不认你这个徒儿,且将你女扮男装之事告知于你的朋友,与你开当铺的事告知你爹爹”。

    如此一说,袁若筠有些急了:“师父干嘛生这么大的气?你若都告知了,对你有什么好处?莫说别的,单说这当铺,要是让我爹爹知道了,你还能开的下去吗?”。

    “我有何可怕的?大不了回山东济南府祖籍便是”,仲逸不以为然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可不像你袁大小姐,本来就一无所有”。

    如此这么一说,袁若筠倒确实有些害怕起来,别看平日里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但说到正事,她还是打心眼里对这位年轻的师父有几分忌惮。

    “既然如此,筠儿不管便是”,袁若筠的语气立刻缓和了下来,只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又嘟囔了一句:“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没趣,一点都不好玩儿”。

    二人稍坐一会儿,仲逸便唤来店家结账,袁若筠急忙跟在后面:“既然不去赴宴,那今日你去那都带着我,一个人闷的慌”。

    仲逸连连摇头:“带着你作甚?我要回家,你快回去吧,免得令尊大人又担心”。

    袁若筠喜出望外,一脸欢喜的样子:“对啊,还没去过你们住的地方,如此岂不是正好?一块看看阿姐,我爹那边你不必担心,晚饭之前不会回来”。

    执拗不过,仲逸只得答应了她的请求,反正师姐闲来无事,也好与她一块说说话,权当是解闷了。

    二人随意走在大街之上,袁若筠左看看右望望,在她眼里,似乎永远有看不完的景儿,处处都是稀罕的好玩之物,可只要盯着某处细细看一会便立刻没了兴趣,继续寻觅下一处场景了。

    三分钟的热情

    一阵驼铃声随风而来,放眼望去,一只驼队迎面而来,每只骆驼左右搭着两只箱子,上面一个大大的“药”字不难看出里边装的是中药材,看这架势确实是个不小的量,足可以为几家药铺铺货。

    牵驼之人服饰与京城众人稍有差异,加之常年风吹日晒所致,肤色黝黑或灰黄了些,如此一番景致,确实有些格格不入。

    “好大的骆驼,这个铃铛真好玩儿”,物以稀为贵,平日里见过马队、牛群,眼前的这幅景象倒是让袁若筠大开眼界。

    “师父什么时候带筠儿去乌斯藏、朵甘等西北诸司,那里一定很好玩儿”,袁若筠的玩性又起,仅是几只骆驼与铃铛就能让她浮想联翩。

    西北诸司各地常年大多缺雨多旱,其中不乏一些高山沙漠之处,加之地势高、砂石遍地,如此地形虽不利于农耕,但却生出了一些特有的药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药材而言,自然也例外。诸如枸杞、沙棘、手掌参、花红、虫草等药材,确实得益于这样的水土。

    当地药商不远千里将此运来京城,虽长途跋涉、费心费力了些,但总归是为了赚些个差价银子,既鼓了自己的腰包,也能为远在京城的病人多了几个难得的药方子,也算是功德一件。

    换做平时,仲逸对这样的场面自然不会留心,莫说是没有做生意,就是如今做了当铺的买卖,也不至于对这药材感起兴趣来。

    只是上次在石林院听林大与小刀说起关于药铺之事后,就难免要留心起来。

    仲逸想着:若是这队人马去了若一当铺隔壁的回春药铺,那剩下的事就交给罗英了。

    “掌柜的,西北的药到了”,刘小二望着门外,朝柜台喊了一声。

    若一当铺隔壁药铺门口,驼队缓缓停了下来,只有那偶尔摇摇晃晃的驼铃还发出几阵声响。

    刘小儿开门迎接,却并不上前帮忙,吴郎中依旧在那里坐堂,只有药铺掌柜急忙迎了上去,带驼队为首之人是个中年汉子,他与掌柜寒暄几句便立刻吩咐随行之人将药箱卸下,再搬到药铺后院。

    罗英早就站到当铺门口看着眼前一幕,原本想着上前“帮忙”一番,可见那打杂的刘小二都动也不动一下,他一个邻家伙计只得装作去对面的茶馆打壶水,磨磨蹭蹭的一直看着这些人,最后将一只只的大箱子全部搬了进去。

    罗英满心疑惑的回到当铺,当铺里没有什么客人,他干脆拿起扫帚回到里屋包房,也无心打扫,干脆关起门来,自己琢磨起来:“到底是些什么名贵药材?连药铺的刘小二都碰不得?”。

    当初仲逸吩咐罗英盯着药铺,多向刘小二打听一些消息,至于其它的他并不知情,起初还对仲逸这个决定心存疑惑:一个药铺有什么可盯得?难不成除了若一当铺,仲大哥还想开家药铺不成?

    不过从今日的情形来看,这药铺确实有些怪异,罗英有些兴奋起来:“看样子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仲大哥吩咐的准没错”。

    如此几番思量,一直到店铺快打烊时,罗英才来到药铺找刘小二。

    “罗英兄弟,你来干什么?莫非是那腹痛又发作了?”,正在打扫桌椅的刘小二冲罗英说道:“如今都打烊了,掌柜和坐堂吴郎中都走了,我可不会开方子啊”。

    罗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四下随意打量一番,见这里并无异常,他没好气的对刘小二道:“你就不会盼兄弟个好?承蒙吴郎中关照,服了药后,就再未腹痛过”。

    罗英见铺里不见箱子的踪影,他便捂着肚子道:“我先去趟茅房,一会忙完,晚上一起喝酒,我请”。

    来到后院,罗英四下张望,并不见人影,他知道后院的小屋,透过窗口向里望去。

    果然,数只大箱子正稳稳当当的堆在那里。

第139章 老东家() 
晚饭时分,京城西街老坛酒楼。

    罗英正与回春药铺的刘小二人等人饮酒说笑,为免于生疑,他干脆将隔壁布行的小亮子、对街茶馆的黑墩儿一起叫来,都为左邻右舍,吃吃喝喝,今晚又可快活一番了。

    难得来这里放开了吃喝,这家酒楼饭菜相当了得,尤其是独特的酱黄瓜与卤肘子,色香味俱全,再配上霸道的老酒。劳累一天,三五友人相聚谈笑,简直是神仙般的享受。

    罗英之所以选这家酒楼,自然是显出自己的诚意,只是除了因为酒醇菜香外,还有一个原因:此处距离街中心较远,位置又较偏了些,所以价钱也就能省了许多。

    果真是干一行像一行,自从来京城跟着仲逸开当铺后,做买卖的本事没学会,罗英这精打细算的技巧倒是掌握了不少。

    短短一会的功夫,四只大肘子,大盘酱黄瓜被一扫而光,半坛老酒下去,这帮人都是些能吃能喝的主儿,接下来一壶酒是打不住的。

    “小二兄弟,白日里我们见西北的驼队送来不少药材过来,可这一个下午也没见你忙活,你该不会是偷懒吧?”,罗英见众人喝的差不多了,便随意开口闲聊起来,话题却是依旧放在这药铺之中。

    啧啧,刘小二再饮完一杯,他撇撇嘴巴,不以为然的望着罗英:“偷懒?你我四人都与各自的东家沾亲带故,岂有偷懒的道理?只是你们有所不知,我们药铺的规矩是:各地刚送来的药材都要经人查验之后才入铺,之后再磨碎、称斤、归类,这才可以用之”。

    布行的小亮子为他再添一碗酒,微微点头应着:“这倒也是,我们布行也是如此,成卷的布匹须要经逐一查验,其中难免有脱线、掉浆、褪色之处,应好好看看,之后才可做成衣”。

    罗英急忙与他碰杯,看来布行的这小子醉的差不多了,连重点话都听不出来了。

    四人中,黑墩儿的酒量最好,也最是粗心大意,他这人最不喜细活,平日里烧水放茶没少犯错,好在生的嘴皮子溜、能说会道,由于东家是亲戚,这才日复一日的干了下来。

    此刻,黑墩儿正用他一贯的口吻说着此事:“就你们能,还查验个屁啊,实话告诉你,去年的茶与前年的茶,去年八月的茶与六月的茶,倒进壶里,你能品的出来吗?除了那文人墨客、好茶之人,一般人知道个甚?”。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放下茶碗,用异样的目光望着黑墩儿,那神情分明是在说:‘难道你平日里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