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刀锋 >

第101部分

最强刀锋-第101部分

小说: 最强刀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抛开这份预案么?我们都从战场上下来的。大家都清楚,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种突发状况层出不穷,敌人那里会按照我们的设想行动?”

    柏卫国提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问题。

    (未完待续。)

第一八四节 演习第三方() 
“卫国,你可不能瞎折腾,这可不是小事。演习预案已经发下来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举行演习了。在这时候,你说不按预案演习?那那些参加演习的部队,按照预案做的针对性训练岂不是都白做了?演习导演部的评判标准让他们如何确定?演习部队红军蓝军之间遭遇,如何确定胜负?这些可都是问题。

    特别是,我们是配属红军一方的,属于要最终获得胜利的一方,走个过场就能取得成绩,你有何必去多事?”

    教导员江春山被柏卫国提的这个问题吓了一跳,急忙出声阻止道。

    “我们这支部队的组建,就是基于真正的实战标准训练的,搞这样的过场,有意义吗?特别是,我们按照这个预案执行,能体现出我们一年来的训练成果么?如果,我们这支部队,组建训练了一年,结果,我们起得作用也就是普通的侦察连的作用。那我们现在都在做什么?教导员你和老鬼来这里做什么?至少,我当初在设计组建这支部队的方案时,我们这支部队不应该是这样使用的。”

    柏卫国在听了江春山的话后,有些犹豫,不过他很快就在心里否决的江春山的说法。组建特勤大队的目的,并不是把这支部队当普通的侦察兵用的。要是单纯的当侦察兵用,也不用组建特勤大队,到随便那个师的师属侦察连或侦察营去就行了。

    事实上,柏卫国的这种想法,在目前环境下,确实是有些理想化了。军区演习导演部同意了突击中队参与演习,但还真的只能把他们当普通的侦察兵使用。

    设计个斩首行动吗?那一旦突击中队完成了斩首任务,红军一方,或者蓝军一方的司令部被端掉,导致指挥系统瘫痪,下属部队失去指挥成为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那这个演习还怎么继续进行下去?精心组织,作为首长们的成绩的演习,就这样草草收场?这显然违背了举行这场演习的初衷。

    除非是突击中队作为蓝方,独自对抗其他所有的演习部队。可这样一来,好多训练科目就无法演练和检验了。这场演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此时的柏卫国当然不会想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他毕竟才二十三岁,刚刚提升为少校,算是一只脚刚勉强踩进了中级军官的门槛,眼睛里看到的还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里会想到别的?

    而江春山、聂风海他们也被柏卫国这么一说,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柏卫国把他们从n集团军挖过来,确实不是让他们来整一支普通的侦察兵部队的。

    “可你就不担心犯了众怒吗?”

    纠结了半天,江春山还是试图尽最后的努力来阻止柏卫国,大多数时候,创新都是要冒风险的,很容易就会被领导们看成是爱出风头和不稳重。

    “嗯,你说的那几点,我刚才也想了下。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也不提改什么预案,只向首长们要求,我们既不隶属红军,也不隶属蓝军,我们做第三方。其它部队让他们按照预案去演习,我们作为第三方独自行动,既打红军也打蓝军,算是为他们双方都增加点变数。这样总不会再得罪他们了吧?”

    对于江春山的再次提醒,柏卫国终于感到了一点事情的严重性。众怒难犯,大范围得罪人的事确实不能做。而且,如果后果真的这样严重的话,他去找冯天纵做汇报,想必冯天纵也不会答应他。于是,他想到了这个第三方的主意。

    作为实战演习,在部队拉动的同时,指挥系统,后勤补给,部队开进等演练过程中,基本的警戒护卫等措施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突击中队可以拿红蓝双方的部队来试手,对他们的后勤系统,指挥系统等有价值目标进行无差别攻击,算是他们为这些参演部队增加一些难度好了。

    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他们要作为第三方秘密行动,不仅解决了如何演练他们现在训练的科目,把他们这一年的训练成果如实展现在首长眼里,也能避免得罪大多数。

    “哈,这倒感情好,这样一来,导演部发给我们的这份预案,倒成了我们手上现成的情报资料了,不管红蓝双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了。”

    聂风海拍了拍手边导演部下发的演习预案,赞同了柏卫国的这个意见。

    “别想得美,导演部要是真的同意了我们这个意见,你手上的这份预案肯定要作废。演习双方的检验科目不会改,可改一下时间,部队集结地点,行军路线之类的还是很简单的吧。既然要检验体现我们的训练成果,怎么可能向我们提供这样明确的情报?”

    一直没发表意见的刘明远插话道。

    “对,明远说的没错,导演部不会向我们提供这类情报,需要我们自己去侦察获取。”

    柏卫国同意刘明远的看法。

    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柏卫国起了个大早,天蒙蒙亮就开车直奔陆军学院。他要找政委冯天纵,把他的想法向冯天纵做个汇报,争取得到冯天纵的支持。

    “这是你们的一致意见吗?”

    听了柏卫国的汇报,冯天纵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作为特勤大队的上级之一,他当然也希望特勤大队能在演习中表现出他们独有的特点。这当中虽然还涉及到有些细节问题的具体处理,但柏卫国的这个想法绝对是建设性的。

    “嗯,我们在经过共同讨论后,得出的这个意见。”

    柏卫国没有把这个意见据为己有,而是把功劳分给了大伙。

    “没有形成文字报告吧?行了,你回去吧,我会根据你的意思起草一份报告上报到军区司令部的。到时,我会亲自去向首长们做专门的汇报。”

    看到柏卫国在整个汇报过程中,并没有拿出书面报告,冯天纵直接把这个活揽了下来,他决定不用秘书,自己亲自起草这份报告。目的就是通过起草报告的过程中,把问题想得更细致些。

    (未完待续。)

第一八五节 半个小队() 
冯天纵这样不遗余力的帮柏卫国,根本原因还是在女儿冯婉秋这里。昨天女儿送柏卫国回来后,手上攥着根粗大了银项链,一脸的甜蜜喜悦。他和老伴游晓琴都不用问就明白,女儿和柏卫国之间的关系,有了重大的突破,没准女儿手上的那根银链,就是她们之间的定情信物。对于这样的结果,老夫妻俩个显然乐见其成。

    其次就是对柏卫国昨天刚刚回到部队,今天一早就来学院提出了新的建设性建议,说明他回去后立即就投入了工作。对这样勤恳的部下不照顾,那还去照顾谁?

    当然,这两种作用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没有冯婉秋的这层关系,整个部队上勤勤恳恳的干部战士多了去了,他都要照顾,照顾得过来吗?可同时,柏卫国要是不争气没能力,他就算想照顾,也会有些无从着手的困扰。那象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这么简单。

    柏卫国离开冯天纵办公室,没有停留,立刻就驱车往回赶。既然冯天纵也认为他的想法可行,他自然要第一时间赶回去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等他再次回到驻地,他才哑然发现,部队的驻地已经大变样了。昨天晚上,他回来时,得知他回来的江春山、聂风海他们都在大门口等着他,随后他就被直接带到了中队部。早上离开时,天还蒙蒙亮,他也没太注意。此刻回来,他才注意到,整个营区已经和他一年前离开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一年前离开时,整个营区除开山洞库房门口的几座值班房之外,只有两三栋小平房。集训队的驻扎区,全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现在顺着山势,已经建起了十几栋两层或是三层的营房。营房坐落在山间,并在外墙和屋顶拉起了伪装网,掩映在树丛里,不仔细看开真的不太容易察觉。

    倒是在中队部,楼前开辟了一块小广场,边上还有一栋大楼在施工,看样子,是幢五层的办公楼。倒是原来被推平的训练场被种上了草皮,除开那些战术训练设施,已经没有了原本训练场该有的那份肃然。

    “山上怎么建了那么多房子?我们自己住,有两三栋楼就全住下了。难道整个大队都要搬过来?”

    柏卫国在中队部楼前停好车,拉着听到响动迎出来的江春山问道。

    “那里啊,这栋在建的大楼才是我们的队部大楼,咱们现在这栋楼等我们搬出去就要拆了,这一块要留给新组建的直升机中队。当初规划的时候,还没考虑会配属直升机中队。可现在配属了,按这里的地形,也只有这栋楼后面这个位置,合适修直升机洞库,加上这块操场是最合适做停机坪的地方。只好拆掉这栋楼了。

    其它多修的几栋楼,一部分是为以后集训学员修的,一部分是给卫生队、军犬队和后勤中队分部。还有两栋楼名义上是给情报中队和通讯中队的,不过他们和大队那些人,谁愿意来这山沟里啊,在学院里待着各种条件和这里比起来好太多了。”

    柏卫国刚刚回来复职,很多情况都还不知道,作为教导员江春山和代理中队长聂风海本应该第一时间把这些情况对柏卫国做个介绍。可昨天柏卫国一回来,就把话题扯到了即将开始的演习上,他们也就没时间做介绍。趁现在柏卫国问起,江春山也不等聂风海到场,直接就把大致情况说了说。

    “哈,直升机中队也批下来了?不错不错,有那么点意思了。我们大约是陆军部队里,第一个配属直升机的部队了吧?这下,我的兵可算是长翅膀了。这样的话,训练大纲里,是不是要加上直升机索降训练?”

    这是柏卫国今天听到的第二个好消息。在他当初的突击队组建方案里,这是他最没把握的提议。按他的想法,这个提议很难获得批准,这毕竟是跨军种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军区空军派一名军官来突击队,负责和空军方面协调飞机使用。没想到,现在竟然就获准组建直升机中队了。

    “不是第一,是第四。n集团军、o集团军和t集团军他们在去年就获准配属组建了陆航大队。不过,在咱们西北军区,我们是第一个。”

    江春山的这个纠正倒没有笑话柏卫国的意思,这一年里,柏卫国人在国外,对国内的事情不知道是很正常的。

    “行了,这些情况我知道了。我们昨天商量的事,得到了学院首长的肯定,我估摸着过几天,新的命令就要下达。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了。对了,我的小队有没有组织起来?谁带队呢?”

    柏卫国一面向江春山通报他今天的收获,随即问起他另一个关心的问题。

    在柏卫国对突击中队的设计里,打乱了部队传统的连排编制,以一个个的行动小队替代了以往的班排。包括他自己在内,中队所有的主要干部,都要亲自带领一支行动小队,包括教导员江春山。

    按照他事先的计划,每个行动小队将由十八人组成。这样的编组,既保留了我军传统的三人战斗小组的传统,又最大限度的灵活使用兵力。十八人的行动小队,既可以分成两个九人小组,又可以分成三个六人小组。如情况特殊,还能直接分散成六个三人战斗小组。在战术组织上,确保灵活机动。

    “呃,你的小队现在只有半个小队,高炀带着呢。”

    听柏卫国问到这个问题,江春山不由的嘴上打了个磕绊。

    突击中队现在连柏卫国在内,在集训选拔结束后,连柏卫国挖来担任教官的人一起,入选人员一共一百三十五人。在组建了七个十八人行动小队后,还剩下九个人的名额,不够一个小队的人数。

    由于柏卫国不在,江春山和聂风海商量了一下,干脆就把这个半个小队归到了柏卫国名下。因为,在他们看来,柏卫国更多的是要担负指挥的责任,小队人数不齐就不齐吧,反正轮到他亲自出任务的机会不会很多。

    (未完待续。)

第一八六节 戏没法演了() 
按照聂风海和江春山商定的方案,七个整编的小队分别由江春山、聂风海、董文敏、谢信然、林才英、高炀、刘明远各带一支,余下的半个小队留给柏卫国带领。

    这个方案一宣布,当时就引起了高炀的不满,在他看来,这半个小队让教导员江春山带还差不多,毕竟相比之下,江春山算是政工干部,在军事能力上要弱一些。可江春山并不这样想。这支部队不同于其他部队,军事能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