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刀锋 >

第42部分

最强刀锋-第42部分

小说: 最强刀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参战期间荣获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不要说在m9师,就是在s集团军也没人比柏卫国更耀眼。

    但他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虽然柏卫国担任过最基层的排长,可他在连一级却没有任何的任职经历。从级别上他虽然符合要求,但能否管理好一个连队却是个未知数。他的另一个缺点,是年纪太小。刚刚二十岁的他,能不能镇得住场这也是个问题。

    可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缺点!柏卫国最让人不能放心的,是他冲动的性格。

    在柏卫国的档案里,现在可还有着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没有撤销呢,虽然错误是在侦察大队期间犯的,可只要稍稍打听一下,就能打听到这个处分是因为柏卫国为了给高远报仇,夺回高远的遗体,不惜严重违反军纪而背上的。

    这不是冲动是什么?

    欣赏柏卫国的人可以用重情重义来解释柏卫国的这个行为,但从军队的角度来说,严守军纪,是每个军人必须做到的,没有人情可讲。柏卫国这样不顾军纪的冲动行为,他作为个人也许对部队造成的损害不大,可作为一支部队的军事主官,那可能造成的危害就大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师政委冯天纵在看到这份师侦察处的人选上报名单后,却力主让柏卫国来担任侦察连连长。

第62章 简志明的算计() 
促使政委冯天纵做出这个决定的因素有好几个。

    在m9师到达南疆前线后,在965高地战斗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柏卫国,在他的考虑中,是想树立为典型,为m9师争光的。但意外的是,在师里上报的柏卫国的荣誉称号被批准后,他的老领导高崇山的儿子高远来找找他,要把柏卫国借调去侦察大队。

    冯天纵在j集团军g6师副政委的职位上升任m9师政委的,之前他一直在j集团军。高崇山是他的老首长,高远更是他看着长大的。有这样的关系在,他很难开口拒绝高远的要求。

    于是,他想把柏卫国树为典型,参加英模报告团为m9师争光的打算,只能遗憾的放弃。

    而撤军前夕,让s集团军的军长和政委大光其火的n集团军发来商调函调柏卫国的事件,也同样促使他在心里对柏卫国的具体安置高度重视。

    剩下来的这个因素,倒是个私人因素了。

    前面也说到了,高远是冯天纵从小看着长大的,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于高远的牺牲,他自然也心痛异常。而柏卫国孤身闯入敌营,为高远血洗耻辱,最终把高远带回来的行为,他也是发自内心的赞赏柏卫国的有情有义,尽管柏卫国此举是严重违反战时纪律的。

    冯天纵属意柏卫国,但在征求其他人意见时,却遭到了师后勤部长应安澜的极力反对,师参谋长潘振海也对此颇有疑虑。这下,师政治部就有些委决不下了。

    最终由于冯天纵的坚持,还是在师党委会上,师长常元奎最终拍板,让柏卫国先以副连长身份到侦察连任职。在简志明转业后,视这段时间里,柏卫国的表现,再做决定是不是由他来担任连长。

    一个连长的位置,竟然要在师党委会上讨论,这也算是个极个别的特例了。

    接到命令的柏卫国背着行李,在向师政治部报道后,在干部处刘副处长的陪同下,前往侦察连报道。

    在侦察连连部,刘副处长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向连里的军官们介绍柏卫国时,画蛇添足的一句话,为柏卫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这是新调来的柏卫国同志,他将担任你们连的副连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考虑到简志明同志需要经常回去联系他的工作安置,所以,在简志明同志不在的期间,将由柏卫国同志来负责连里的全面工作。”

    刘副处长的这句话,直接就把柏卫国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按照部队惯例,连队里当连长或者指导员离开时,正常情况下,将由另一位主官临时担负起离开干部的职责,而不会指定一个副职来代理。也就是说,连长不在,连长的职责将由指导员临时代理的。

    加上侦察连现在原本就处在干部超编的情况之中。按照编制,侦察连的干部配备为九个人,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司务长加上四个排的排长。

    但侦察连实际的干部配备已经达到了十个人,现在他们有五个排职干部。如果柏卫国不来,那么在简志明转业后,原来的副连长梁鸿云或者副指导员陶正治两人中,其中之一升任连长,就能空出个副连的职位,那么五个排职干部里,就有希望也升上去一个。

    这样一来,连里所有的干部就都有了职位,还有至少两个可以获得升迁。

    但是,柏卫国的到来,干部处的副处长在言语中,还特意强调了在简志明不在时,要由柏卫国临时负全责。这不仅让原来皆大欢喜的方案泡了汤,甚至柏卫国还堵住了至少两个人的升职希望。这怎么可能让原来侦察连的干部们满意?

    而尤为让这些干部们不服气的是,全连原有的十名干部,个个的资历都比柏卫国老!

    没错,柏卫国与他们相比,现在确实是战功赫赫。作为一个师里的人,特别还是驻扎在师部一起的他们,当然都听说过柏卫国,也知道他的事迹。可他们觉得,这是因为柏卫国运气足够好,被借调去了侦察大队的缘故。

    而他们的部队,却只能在师部当警卫,并没有像柏卫国这样的上战场的机会。不然的话,他们难道会比不上一个半大的小子?

    “非常感谢上级首长对侦察连工作的大力支持!既然柏副连长到任了,那我明天就回去,连里的工作,就劳烦吕指导员和柏副连长多操心了。”

    听到刘副处长这么说,简志明心里很有些不高兴,但他马上就理解了上级首长们这样安排的意图。

    首长们这是想让自己对柏卫国进行一个“扶帮带”,扶上马送一程,好让柏卫国能在自己转业走人后,顺利的接手侦察连的工作。

    可理解归理解,他心里却很抵触,并不想做这个“扶帮带”的工作。

    对于连长人选,之前师侦察处处长姜成龙曾经征求过他的意见,当时他就推荐了副连长梁鸿云。

    他一是考虑到连里干部超编,希望能就地提拔,二是他打心底里,看好副连长梁鸿云。在以往的工作中,梁鸿云和他配合的相当不错,他是由衷的希望是梁鸿云接他的班。

    当时,姜成龙也答应会尽量考虑他的意见,却不曾想,突然就调来个柏卫国。

    在他对刘副处长说的这番话里,就暗含了二层意思。他不会帮带柏卫国,他要回去落实他转业后的工作;在他走后,连里的工作也是指明要指导员吕景曜来负责。

    他在说在需要多操心的人的排列顺序上,吕景曜排在了柏卫国之前,这也算是他变相对上级空降柏卫国来侦察连的抗议。

    同时,简志明还存了点侥幸的心思。距离他转业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他希望能在这四个月里,利用他的个人威信树立起来的,对侦察连的干部战士们的影响力,来压制住柏卫国。

    他相信,虽然他撂了挑子,只要指导员吕景曜和梁鸿云他们不配合,柏卫国就绝对会在侦察连里处处碰壁。而且,柏卫国还得哑巴吃黄连,有苦也没处诉。

第63章 不受欢迎的柏卫国() 
在简志明看来,工作无法开展,就只能证明柏卫国的无能。

    向上级反映其他干部不配合吗?那样不但会把他摆到其他干部的对立面上,也会让上级看轻他的工作能力。简志明相信,柏卫国不会想不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而去告状。

    相反,作为一名即将卸任的连长,只要柏卫国在连里无法做出成绩,他就可以在卸任前,堂而皇之的去向上级反映柏卫国的能力不足。因而使上级领导们,在下达最终的任职命令时,能改变主意,最终任命梁鸿云为连长。

    简志明这样的算计,他自己认为是正常的。他和柏卫国又不熟,也没有什么交情,帮人不帮理,他不帮梁鸿云帮谁?况且,毕竟柏卫国还年轻,在军官服役条例里,连长任职的上限年龄可是三十五岁,柏卫国还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呢。

    刘副处长作为常年混迹在师政治部干部处的人,他当然听懂了简志明话里隐含的意思。但他故意装作没听懂,对简志明的话不置可否,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指导员吕景曜。

    “柏副连长是全师闻名的战斗英雄,上级首长派他来我们连,是对我们连工作的支持,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配合柏副连长的工作。”

    吕景曜显然不像简志明那样的直肠子,他没接简志明的话头,而是明确表态会支持柏卫国的工作。这才让刘副处长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小弟初来乍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请各位老大哥多多支持。”

    轮到柏卫国表态了,尽管柏卫国感觉到了在场的大部分军官都不很友好,但他还是把姿态放低。

    在侦察大队时一中队代理一排长时,李荣浩当时的不配合和对他莫名其妙的敌意,他一开始也不理解。事后他才知道,李荣浩误会他要占宗智俊的位置。

    那么现在,连里的干部们表现出来的敌意又是为什么呢?会不会他又遇到了与侦察大队时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呢?有了在侦察大队时的教训,柏卫国决定先放低姿态,等找到原因,再来考虑该怎样化解这种不友好。

    再接下来,梁鸿云、陶正治和剩下来的排长们的表态就没什么营养了,无非都是些服从领导安排之类的场面话,尽管他们心里不舒服,但当着主管干部工作的刘副处长,谁也不会傻得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他们在知道简志明打了转业报告,并向上级建议连长人选就地提拔后,三个副连和五个排级之间,都憋着股劲暗地里竞争呢。

    在部队里,副连升正连,正排升副连这两级的晋升,只要没犯大错误,基本上都能升上去,无非是熬年限和资历的事。眼下有机会能提前得到晋升,大家当然都想抢这个机会。

    按照条例,正排升副连,需要任期满三年,正常情况下,是很难获得提前晋升的。军队的职位像个宝塔,越往上职位越少,各级军官都有最高年龄界限的限制,能提前得到晋升,就意味着他们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升迁机会。

    一般情况下,除非像柏卫国这样,获得过荣誉称号或者立过一等功以上的军功,才能提前得到晋升。

    柏卫国的到来,让他们之前的努力全部都泡了汤,他们心里没有怨言那才是咄咄怪事。这无关工作,也无关什么觉悟。在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在心里打自己的小算盘。

    刚满二十岁的柏卫国那里会想到,他刚调来师属侦察连,就已经在无形中得罪了几乎连里所有的干部?

    欢迎会结束了,刘副处长连饭也留下来吃,就匆匆回师政治部去复命去了。指导员吕景曜叫来通讯员邱宜民,帮助柏卫国去安顿宿舍和内务。

    “老吕,咱俩搭班子也两年多了吧?你了解我的脾气,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你还能像以往那样配合我。”

    会议一结束,简志明就把吕景曜拉到了连队的操场上,递了根烟给吕景曜后,开门见山的说道。在刚才的会议上,吕景曜的话,让他有些心里没底。

    若是吕景曜真像他会议上说的那样,在他请假回家后,主动去配合柏卫国工作,那他的撂挑子的举动就有些失策了。现在,他迫切的需要知道吕景曜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好决定他接下来最终该怎么办。

    “以前,我是怎么做的,接下去我还是怎么做。”

    吕景曜并没有正面回应简志明的要求。侦查连谁来当连长,对吕景曜来说很是无所谓。不管最后是柏卫国还是梁鸿云来接任连长,他都可以接受。

    对吕景曜来说,他来侦察连当指导员已经两年多了,有了这次南疆参战的经历,或许明年他就会获得晋升。所以对他来说,非常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去树立一个敌人。

    柏卫国来侦察连当连长,他的背后是谁在支持他,吕景曜还不清楚。但梁鸿云的舅舅是师后勤部部长应安澜。他却是知道的。

    所以,搞政工的他,很自然的认为,师里的首长里,绝对有人在支持柏卫国。而且,这个人的地位不会比应安澜逊色。不然的话,梁鸿云没理由在这次的竞争中落入下风。

    两个背后都有背景的人在争夺连长的职位,其中之一的人,背后的支持者是谁他还不知道,他要是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