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刀锋 >

第53部分

最强刀锋-第53部分

小说: 最强刀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后来,柏卫国的功越立越多,可那都算在了n集团军的侦察大队头上。对s集团军来说,这事是在没什么光彩的,自家的人跑去帮别人家立功,这是自己不够重视还是怎么了?

    在战时,西北军区发往军区所属各部队的战报中,除了最初攻克965高地时刊登过前线涌现出柏卫国这样一个战斗英雄外。在其后的战报中,几乎就再也没有提到过他。

    柏卫国回归s集团军后,在处理简志明事件中,虽然也立下大功,可这事又是需要捂盖子不便公开的事,这样柏卫国的功劳自然也没人提及。

    这样一来,柏卫国在陆军学院,除了学院高层领导对他的履历还算大致清楚外,竟然就没什么人知道他是个南疆的战斗英雄,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提拔是因为他的战功,而不是靠裙带关系。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柏卫国竟然鬼使神差般的走到了办公楼四楼冯婉秋的办公室门外。在潜意识中,柏卫国想找个人来倾诉一下他的苦闷。来到陆军学院后,似乎和他交集最多的人,就只有冯婉秋。

    不顾通讯指挥系教研室里人们异样的眼光,柏卫国叫出了冯婉秋,向学院的操场走去。奇怪的是,当和冯婉秋走在一起,柏卫国满肚子想说的话,竟然有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了。他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说,别人在传我俩在谈对象不是。

    关于柏卫国的种种传言,冯婉秋其实是知道的。但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她并没有否认,也没去辩解。她自己给自己的理由,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次闹的沸沸扬扬的授衔风波,她当然也知道。不过,作为同样是当事人的她,觉得也无从辩白。既然军区派了调查组,那就让调查组出结论好了。而且,她也是要转文职的人,别人也攻击不到她。可看着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的柏卫国,冯婉秋突然感到一种怜惜的心情涌上心头。

    “刚才,调查组找我去谈话了,他们问我和你之间的关系。你是冯政委的女儿?”

    柏卫国终于开了口,问的却是个他自己已经从调查组那里确认了的问题。

    “怎么,你不知道?那你怎么解释的?”

    冯婉秋实在没想到,柏卫国竟然不知道她是冯天纵的女儿,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她关心的显然不是这个。既然调查组问到柏卫国,那么问题就肯定和那个传言有关系了。这才是她心里隐隐期盼的答案,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反问出口后,她竟然有些脸红,又有些后悔。

    “我告诉他们,你是我的英语老师啊!”

    柏卫国没有看冯婉秋,自然察觉不到冯婉秋脸上的变化,他自顾自的回答道。

    听到柏卫国这样的回答,冯婉秋心里隐隐觉得有些失落。通过这段时间教柏卫国英语,看到柏卫国刻苦学习的样子,和英语学习上快速的进步,她对柏卫国的好感越来越多。

    这本就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当年,许多的大学女学生不顾家人的反对,投入那些伤残英雄的怀抱就是最好的证明。何况柏卫国这样一个毫发无损的从战场上下来的,又年纪轻轻就受到上级首长的垂青,军内前途一片光明的俊杰,自然不可避免的让她产生一种爱慕之情。

    可柏卫国的回答表明,他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心思,这又怎么会不让她感到失落?

    不过她不知道的是,年轻的柏卫国并不是对她没有好感。只是柏卫国的心里,已经被一个朦胧的影子占据了,那是一个和柏卫国从小在一个家属院长大的女同学。柏卫国当兵之后,两人断断续续的通过书信联系着。

    在柏卫国上前线之前,她已经考上大学,在天津读书。只是迄今为止,双方都没有挑明。不过在柏卫国心里,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朋友。所以,当柏卫国和冯婉秋在一起时,没往男女之情上想而已。

第85章 婉秋的建议() 
等到柏卫国在学院的操场上,原原本本的把他的猜测和苦恼告诉冯婉秋后,两人再次陷入了沉默。面对柏卫国现在的处境,冯婉秋也一时想不到该如何的化解。

    冯婉秋向他父亲询问过柏卫国的情况,她自然知道,他父亲对柏卫国是单纯的欣赏。调柏卫国来陆军学院也不是出于私人目的,而是在反思了南疆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又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现状,出于公心才把柏卫国调来的。

    在整个西北军区,还真的找不到第二个,象柏卫国这样率领过小分队,深入敌境进行过实战的人。所以他调柏卫国来搞这支试验性质的小部队,绝不是什么因为柏卫国是他的亲信,更不是因为所谓的裙带关系。

    可这要如何表明呢?总不能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见个人就去和人家倾诉解释一遍吧。而且,通过自己嘴里讲出来的解释,也要有人信才成啊。

    去和她父亲冯天纵讲,让学院出面解释和辟谣,这倒是个办法。但柏卫国反对这样做,他觉得这样做,会使得他太高调。因为他现在并没有把握能组建起一支冯天纵设想中那样的部队,到目前为止,他连方案都还拿不出来就是证明。一旦过分高调,万一最后搞出来的队伍不伦不类,达不到首长们希望的那样的要求,那他柏卫国该怎么收场?

    “要不,去我家吧,让我爸出个主意?”

    冯婉秋提出了她最后的建议。

    “要不,等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出来?他们总要有个结论吧?”

    柏卫国很不想去冯婉秋的家里,虽然他现在对眼下的处境一筹莫展,可他却并不认为这是个很难跨越的坎。他觉得,遇到这样的事,就要去找政委,会不会让人觉得他太无能?

    “调查组他们只会公布调查结果,会说你的授衔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但应该不会公布其他内容吧?对你现在的处境是否改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而且,他们的结论只会以文件形式传达,连校刊上都不会登的。欸,校刊,我想到办法了!”

    冯婉秋不认可柏卫国的想法,但在无意中说到校刊的时候,她突然脑子里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什么办法?”

    听到冯婉秋说她想到了办法,柏卫国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了过来。

    “你可以给校刊投稿啊,就写你对参加过的战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反思。我想,对于这样学术性的反思总结,校刊一定会刊登的。不过,你在文章中,要强调,这是你亲身经历参与的战斗。

    这样,既让读到这篇文章的人知道了你参加过许多的战斗,立有不少战功。又能显示出,你具备实战经验,同时也不缺乏理论功底。堵那些小看你的人的嘴,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吗?最重要的是,你参加的那些战斗,多数都是在侦察大队时执行的任务,比起那些教研室里的,纸上谈兵的家伙,你绝对比他们更有发言权。”

    冯婉秋越说越兴奋,觉得她这个办法既不太张扬,又能达到目的。

    “这会不会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啊。”

    柏卫国有点拿不定主意。但很显然,冯婉秋的这个办法有些让他动心。

    “你只要不说你因此获得了什么荣誉,立了多少少功,就不会有这种嫌疑啊!你不过就是结合你参加的具体战斗谈理论呀。强调你亲身经历和参与,只是为了增加说服力,证明这些战例并不是你凭空捏造的,这怎么能算自吹自擂呢?

    而且,我觉得,你花功夫写这样一篇文章出来,还有许多别的好处啊。听我爸说,你要组建一支试验性质的小部队,要执行的任务,大多数都是类似侦察大队时那种任务,你这样一总结,什么地方有不足,自然就会想到。

    另外,有了这篇文章,那你就是实实在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你们教研室的那些人,还敢再小看你么?没准,他们还会有许多地方要请教你,这样,你在教研室里的地位和处境,自然就改善了。

    不过,你要写可要快点,校刊编辑部会在每个月月底前截稿的,这距离月底可没几天了。”

    冯婉秋边想边说边补充,努力的说服柏卫国。

    “嗯,好,我这就回去写。”

    这下,柏卫国是彻底动心了,想到就做,他心里太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了。丢下这句话,柏卫国站起身,就往自己的宿舍跑,把冯婉秋就这么丢在了操场上。

    “这个人怎么这样啊!”

    还沉浸在帮柏卫国想到了办法的喜悦中的冯婉秋,看到柏卫国就这么跑了,也不禁有些愕然。

    柏卫国的文章写得很顺利,本来,他就对那些他经历过的战例做过了总结,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战例在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经过,再用文字叙述一遍补充进去。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最终还是把写好的文章先交给了政委冯天纵过目。果其不然,冯天纵把简志明事件的战例和相关的直升机输送的建议内容都砍掉了。

    修改过的文章,很顺利的就在校刊上发表了。正如冯婉秋事前估计的那样,这篇文章在学院内部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作为陆军学院,他们并不缺少前线的战报以及各种战斗经过、战斗总结之类的资料。这些资料,作为战术理论研究,他们都可以通过总参获得。

    但是,作为一个战斗的亲历者,对整个战斗的叙述显然会更全面。从战前制定的需要达成的目的,到各项战前的准备工作,再到战斗的整个实施过程,以及战斗结束后的评估。这些叙述显然比上报的材料更为细致。

    因为上报的战报和各种战斗总结中,大家都会有意无意的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比如一些战前的误判,准备工作中的疏漏,甚至战斗过程中的错误之类。但柏卫国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讳言这些不足和错误。这使得柏卫国在文章中作出的结论更真实客观,也更有价值。

    在侦察系教研室里,大家看向柏卫国的眼光终于不再冷冰冰了。

第86章 豁然开朗() 
随着校刊上柏卫国文章的发表,学院里和教研室里对柏卫国授衔的反对声消失了。军区调查组也很快的结束了调查撤走了。还用调查么?仅仅柏卫国发表的文章里例举的那些战斗,加上学院党委提供的柏卫国负担的任务的证明,就足以让所有人闭上嘴巴。

    在授衔那天学院庆祝的会餐上,侦察教研室的教员们纷纷用敬酒的方式,向柏卫国表示了他们的歉意。搞得那天的柏卫国不得不被人抬回了宿舍。

    和同事们的关系回复了正常,柏卫国很高兴。但是这种改善对他担负的任务来说,却并没有多少帮助。因为他在与其他教员们沟通后,惊讶的发现,他们大多数人的思维,实际上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的侦察手段上。

    向柏卫国在南疆实施的那次渗透潜入袭击,他们并没有认为那是一种新型的作战模式。想想也是,在过去,大多数人在说到侦察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要么是《渡江侦察记》或者《奇袭白虎团》那样的化妆侦察,或者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野火春风斗古城》那样的搞地下情报工作。

    可柏卫国现在想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在他的想法里,这支小部队,还应该结合《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或者是《铁道游击队》那样,能对敌人的特定目标实施打击的作用。

    说得浅白一些,这支小部队应该就是一支有强大后勤支持,装备有各种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的游击队。依靠强大的后勤支持,来执行一些特定的任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可其他教员们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游击队那会之所以那样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的做法。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一支强大的正规军武装,无法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抗衡。同时在武器供应,军需消耗上,也无法自给自足。一句话,现在,应该已经没有必要再搞那种游击队式的打法了。

    如果有需要,我们自然会出动正规军的大部队,坦克、大炮、飞机,与敌人堂堂正正的摆开战场来战斗!而我们的侦察兵,要做的,除了必要的抵近侦察外,更多的应该依靠电讯监听,密码破译,飞机或者卫星的高空照相等一系列的现代化手段来获得与敌人有关的情报。

    听到他们都这么说,柏卫国知道,他要完成担负的任务,想得到这些人的帮助的可能性不大了。可他不明白的是,他在南疆的那次渗透作战过程中,使用的可不就是过去游击战的那种手段吗?怎么到了这儿,在这些教员们眼里,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呢?

    从他现在搜集到的关于美军“绿色贝雷帽”和“海豹突击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