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刀锋 >

第63部分

最强刀锋-第63部分

小说: 最强刀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次集训管理人员的安排上,柏卫国把高炀他们二十个人分成了两班,高炀带一班,他自己带一班。其中一班带领集训队训练的时候,另一班就休息。这样,两班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内轮班操练这些集训队员。

    今天是第一天,白天的任务是高炀带班的,可柏卫国由于是总教练,他今天白天注定无法休息,而晚上的班又是他的,所以高炀才会这么说。

第105章 折服() 
高炀为集训队员们准备的负重背囊,并不是后来特种部队背的那种背囊,在这个年代,那种行军背囊解放军还没有引进装备。这种所谓的负重背囊,其实就是一个带有帆布肩带的帆布口袋,每个口袋里被灌进了五十公斤黄沙,然后再把袋口给缝上了。

    在新兵连或者普通连队,在越野跑训练,或者长途拉练训练中,干部和老兵们会帮新兵或者能力差的战士,背枪或者背包。可在集训队,显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能参加集训的,本身就是各个连队里的佼佼者。

    特别是,在连队里,兵在训练中成绩不行,连队是不能把人赶走的。而且还不能视而不见,因为不帮助这些人努力提高的话,最终他们会拖连队训练考核的后腿。

    但集训队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不行?那就淘汰,那来的回那去,更不用担心考核拖后腿。集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这帮佼佼者里,优中选优的挑出合适留在特勤大队的人选。

    所以,高炀担心和考虑的,是怎么才能不让这些人作弊。战士全副装具的负重,达不到集训队超负荷训练的需要,他这才灵机一动,想出这个办法。

    帆布坚固耐磨,袋口缝合后,也不用担心集训队员们在摔倒时把里面的黄沙倒出来。若是有人作弊,偷偷倒掉点黄沙,仅凭负重袋的外观,大家就能一眼就看出来。特别是这样的口袋,储水效果也是杠杠的。

    集训队员们冲进帐篷,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铺位后,一背起这个负重袋,登时都有些傻眼。因为太重了!平时的全副武装越野,一般负重也就三十公斤左右。而且在实际情况中,还常常有人偷减负重,比如背个空水壶啊,少带两颗手榴弹啊什么的。可这个背囊,想减少那怕一两的负重也不可能啊。

    只是现在,他们没时间再去计较。高炀的命令很清楚,超过两分钟没能集合,每超过五秒,就要所有人全体加罚一公里的越野。背着这么沉重的背囊,要是迟到个半分钟,再罚上个六公里,那还要不要人活了?所以,尽管大家在背起背囊时,都感觉沉重,但没有一个人出声,而是扭头就往外跑。要是因为自己慢,拖累大家受罚,还不让人恨死?这是此刻他们心里唯一的念头。

    只是很不幸,尽管他们都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地一秒钟也没耽搁。可他们回到操场集合完毕时。高炀挥舞着手上的秒表,一句话就让他们心里凉了半截。

    “第一个到操场的是两分零五秒,最后一个是两分二十秒,祝贺你们,你们赢得了四公里越野的加餐。嗯,忘记告诉你们了,你们现在的负重,只是这次集训的基础负重。好了,全体都有,向右转——走!”

    高炀嘴上喊得严厉,心里却在暗暗点头。从操场到宿舍帐篷,他事前自己做过测试,跑过去,背上背囊回来的成绩是两分零二秒。也就是说,眼前这些人中,有部分人的体能基础并不比他差。帐篷区里,各个帐篷距离操场还有远有近呢不是,对那些帐篷位置远的,要是能在两分零五秒回来,这个速度实际上就不弱于他了。

    集训营地本身就地处半山腰上,他们越野跑的路,就是那条只通到这座营地的那条简易公路。三百多人的队伍,并不算长,蔡军开着一辆212吉普括高炀在内,高炀带班的其它小组成员们也同样背上了一个负重沙袋和大家一起跑。

    这样的安排,一是考虑有人可能坚持不下来,会被直接淘汰,那么有辆车,就可以直接把人拉回来。二是照顾蔡军,毕竟他的大腿韧带受过重创,腿都差点废了,这样的负重越野训练,还是尽可能的避免。

    看到教官们也和他们背负一样的负重共同训练,不知为什么,集训队员们之前憋了一肚子的火瞬间消失了。二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总结出来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着背着同样负重,还在队伍里跑前跑后的高炀,此刻所有人都放佛觉得,刚才高炀对他们的羞辱和粗暴也不是没道理。军人崇拜强者,也臣服强者,这无关于尊严,而是人的本性。

    “不给他们吃晚饭,还要他们跑十多公里的负重越野,不会出问题吧?”

    同一时间,在训练基地的简易食堂里吃饭的侯德业向柏卫国问道。从陆军学院到训练基地,由于都是山间的简易公里,出于对首长的安全考虑,肯定不会让侯德业他们走夜路赶回学院去。留在基地吃饭过夜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侯德业在调任特勤大队大队长之前,是西北军区司令部的军务处处长,标准的机关干部。他既没上过前线,也没真正在连队里锻炼过。当然他这个没真正在连队锻炼过,不是说他没在连队待过,而是当年他在连队那会,正好是那十年特殊时期。那时候,连队里和其它所有的地方都一样,主要精力并不在部队的军事训练上,而是在政治学习上。而他能一路顺风的升到正团职的职务,依靠的也不是军事能力。

    对于特勤大队这样一支精锐中的精锐的主官人选上,他能入选,依靠的也是他过硬的政治素质。或许有人对这样的说法不以为然,但事实上,特勤大队这样一支精锐,第一要保证的,就是政治上的可靠。

    特勤大队的作战任务,以后将是以突击队为主,其他单位的组建,都是为突击队服务的。所以,在军事上,只要突击队的军事主官军事能力过硬就可以了。战场的一线现场指挥官是突击队的军事主官,而不会是侯德业这个大队长。所以,侯德业在心里对柏卫国这样的训练方式并不摸底,现在他担心的是会不会因此出训练事故。

    “大队长,你放心好了,不会有事,我们有车跟着的,真要谁坚持不住,直接就车拉回来了。”

    对于侯德业的小白问题,柏卫国不能不回答,他明白侯德业在担心什么,只好用准备的后手来打消侯德业的顾虑。

第106章 传奇人物() 
“我这算不算是自讨苦吃?明明高考分数都够上北大了,却报了陆军学院,现在又跑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来受这份罪?”

    跑完越野回到帐篷里,廖东山把背上背着的背囊往地下一扔,随后就把自己也扔在了他的床铺上,嘴里念念有词的念叨着。

    廖东山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高考时,以他的分数报名北大是铁定录取的,可他却在看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后,瞒着父母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上了唯一一个志愿陆军学院。等到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的时候,可把他的父母气了个够呛。

    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觉得他这是一时的热血冲动而做的决定,自然竭力反对。因为他只填报了一个志愿,换学校已经不可能,他的父母建议他第二年重新参加高考。怎奈廖东山是铁了心去当兵,觉得当兵未必就没前途,并搬出古代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来说服父母。

    来到陆军学院后,立志要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的他,在训练学习上分外的刻苦。在学院的三年里,他的各项军事考核中,相比其他同学,是遥遥领先。

    陆军学院学习的第四年,按照惯例是要下到各个基层部队去实习。就在这个时候,特勤大队选拔集训的通知下发了。一听说特勤大队将是军区精锐中的精锐,他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选拔。在层层审核之后,他成为这次集训选拔中,唯一入选的一名红肩章。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在报道的第一天,教官高炀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不但没饭吃,还来了个负重五十公斤的十几公里越野。

    不过,此刻已经饿过头的他,倒已经不感到饥饿了,唯一的感觉是双腿好像已经不是他的了。现在的他,顾不上身上的军装就跟水里刚捞出来那样,直接就倒在了床铺上,他此刻只想好好睡一觉。

    “起来起来,你忘了《内务条令》的规定了?不到熄灯时间是不能睡床上的?要是教官进来看见你这样,说不定我们全体又要受罚了。”

    隔壁床铺边上,一个穿着军官服的黑脸大汉对廖东山说道。廖东山对这个黑脸大汉有点印象,好像是个中尉还是少尉来着。

    廖东山有心不理他,可人家说的是实话。要是这时候,有教官进来看到,或许帐篷里所有人都要受他连累了。他努力的抬了抬身体,想坐起来,可他真的没力气再爬起来。

    “我是真没力气起来了。”

    廖东山牵了牵嘴角,算是给了黑大汉一个善意的笑脸,然后向他伸出了手,嘴上满含歉意的说道。

    “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停下,再适度活动下,缓过来就好了。嗯,认识下,我叫张庆明。”

    张庆明伸手把廖东山从床上拉起来,自我介绍道。接着俯下身,帮廖东山把睡皱的床单整理好。

    “我知道,可我就是不想动。我叫廖东山。”

    看着帮自己整理床铺的张庆明,廖东山有点赫然的说道。

    “我记得你是个学生兵吧,要坚持住,能入选集训队很不容易,可别轻易放弃。我猜想,今天这阵仗,大概仅仅是开胃菜,后面会更苦更累。”

    张庆明站起身,拍了拍廖东山的肩头,鼓励道。

    “啊!这还只是开胃菜?”

    廖东山这下是真的感到吃惊了。在学院里,他自诩没有他吃不了的苦,可他没想过,陆军学院毕竟是个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里,学生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课堂上,而不是训练场上。不然的话,学院里这次集训入选的人也就不会是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我在来报道之前,听说咱们的总教官是从南疆战场上下来的,是咱们军区这次参加轮战,唯一一名战斗英雄。据说,他曾经带着一个小队,深入敌人境内执行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带着小队全身而退。说是他们几个人的小队,歼敌数百人呢。我想,教官们这样练我们,一定是他总结了参战经验,根据战斗中发现的问题做的安排,这也是我这次来参加选拔的原因。要是能加入这样一支部队,这辈子也就不白活了。”

    张庆明带着神秘,在廖东山耳边说道。廖东山明显的在张庆明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神往。只是,他不知道,张庆明的这些话里说道的内容,已经是私下里人们以讹传讹的夸大了的说法了。

    在79年以后,持续了十年的南疆战争中,在国内宣传口径上,一直是定义在自卫的说法在宣传。柏卫国小分队这样的越境战斗,自然很难归类到自卫的范畴。所以,除了相当级别的干部得以知晓外,对外这次战斗是保密的。

    可南疆前线毕竟有数万军人参战,在一些只言片语里,关于这次战斗依然难免会有些风声传出来。而传言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又会被加入许多人为的猜测和臆想。就如同俗语中“西门死了只羊,东门死了个娘”一样,许多传言在流传过程中就逐渐变了味。好在张庆明听说的传言虽然已经有些离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真实的。

    尽管张庆明说这番话的声音不很大,然而帐篷里的空间本来就不大,离得近的人自然也就听到了。好奇是人的天性,于是,帐篷里所有人都聚拢到了张庆明的周围,要他讲讲他听到的关于柏卫国的传奇故事。

    “你们这是干嘛呢?忘记条令了吗?”

    一声大吼在帐篷门口响起,高炀阴沉着脸走了进来,帐篷里所有的人都被这声大吼震得站直了身体。

    “报告教官,我们在学习总教官的战斗事迹。”

    被高炀的眼神盯得发毛的张庆明,无奈之下,只好站出来大声的报告。刚才所有人都围着他,高炀进来肯定是看到了,不由他不站出来。

    “哦,什么战斗事迹?”高炀好奇的追问。等听完张庆明的陈述,高炀有点哭笑不得。

    “瞎扯!好了,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不许瞎传!”

    “报告教官,这不是瞎扯!”听到偶像的事迹被认为瞎传,张庆明大声的申辩。

    “我说瞎扯就是瞎扯,因为我也是那个小分队的成员之一!”

    高炀收起了处罚这些人的念头,丢下这句话,转身走了出去。

第107章 白无常() 
凌晨三点,柏卫国出现在宿营的帐篷外面,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音。

    几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