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复兴 >

第179部分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179部分

小说: 三国之蜀汉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人转身,正要下去休息,突然一道宏大嘹亮的声音从江边传来:“朕乃大汉天子,亲征到此,陆抗已死,十五万吴军已亡,尔等水军还不速速投降?投降方可免去一死,抵抗唯有死路一条!”

    这声音中蕴含灵力,浑厚无比,从江边发出,竟然传遍了整个长江江面!所有的吴军,无论是大将还是小兵,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是大汉天子!”先来报信的几个人脸色大变。

    “带本将出去看看这大汉天子究竟有没有三头六臂?!”留虑怒喝一声,招来了亲卫保护,就走到舱外。

    “不可啊!”那几个人大惊失色。他们可是知道刘寻怎么斩杀陆抗的。这留虑一旦光明正大的出来,被刘寻发现,还不是顷刻间就被杀了?

    但是留虑不知道刘寻的厉害,才不会听几个败兵的话,出来大眼一看,就看到了长江南岸的大汉御林军和刘寻,怒喝道:“大胆刘寻,焉敢如此猖狂?!我大吴将士,皆忠心耿耿,岂会投降?”

    “你就是水军将领留虑?”刘寻长笑一声,“待朕结果了你的性命,看你还嘴硬不嘴硬!”

    刘寻说完,飞跃而起,直冲留虑扑去。半路上,足尖轻轻点了一下一艘楼船的桅杆顶端,再次飞跃到半空中,眼看着,就要扑到留虑那里了。

    留虑大惊失色,慌乱中,喊道:“放箭!”

    由于很仓促,吴军的箭并不多,刘寻丝毫都不在意。瞬间已经到达了留虑身边,气浪放开所有的亲卫,抓着他飞上了楼船桅杆的顶端。

    “放下留将军!”很多吴国水军中低级将领大喝,并且让弓箭手瞄准了刘寻。

    刘寻不在意,对着所有吴军道:“看清楚了,这是你们的将军留虑,朕现在就杀了他!还有,陆抗那家伙,朕也是这么杀的!”

    说完,刘寻一剑把留虑砍为两节!

    “将军!”无数吴军悲愤的大喊。

    “放箭!”许多吴军中低级将领喝道。

    然而箭雨对刘寻无效。

    一个悲愤的吴军将领,正在指挥着弓箭手放箭。突然眼前一花,刘寻就到了他面前,一剑把他砍作两截,就像留虑一样。

    接着,是第二个将领。

    第三个将领……

    第四个,第五个……

    所有指挥士兵攻打刘寻的将领,以极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死去。渐渐的,没有人再向刘寻放箭了,甚至于没有一个将领胆敢吱声了!

    刘寻单独站在旗舰上,声音传遍整个吴军:“即刻投降,可免一死。负隅顽抗,必死无疑!”

    “快!快跑!”一名低级军官命令属于自己的一艘艋艟赶紧转身逃跑。他认为,刘寻再怎么厉害,也跑不过顺流而下的大船吧?就算跑得过,也只能在一座船上大开杀戒吧。其他的存不就能逃跑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刘寻运起金色灵力,把尊麒王剑化作五米长,站在旗舰桅杆上,一剑斩去,一道五米长的巨大光剑飞了过去,那条艋艟,一瞬间被打成碎片!船上的人,也全部死去!

    刘寻打完,目光扫视江面上众多船只。

    “我,我们投降。”

    终于,有吴军忍不住,在低级军官的带领下,整条船的人都投降了。

    有了带头的,剩下的人投降起来就容易了许多。一个接一个的投降,不一会儿,所有的水军就投降了。

    随刘寻过来的五百御林军,这才上船接收俘虏。因为这御林军虽然很精锐,但都是陆军,还没在船上打过仗,大船一晃,有可能都站不稳,更别说打仗了。

    好在吴军已经投降,御林军只要收缴了他们的武器,把他们赶到岸上去就行了。

    陆抗军的七万俘虏,刘寻打算把他们分流到益州中西部的各郡县去。一个郡分五千人,一个县大概只分八百人,在分到下面的乡亭里,完全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刘寻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蜀郡太守和马秉、霍戈共同办理,在刘寻消灭吴国的时间内,要办理好。

    随后,刘寻就带着贴身的一百御林军,去对付陆抗军之前分出去的两万大军了。

    那两万大军,主要是虚张声势,吸引霍戈的注意力,让他没办法快速向益州中北部支援罢了。巴郡的路又非常的难走,他们现在不过是攻下了三个县城,正在围攻巴郡的郡城呢。

    刘寻过去,召集了沿途郡县的守兵,共五千人。然后用自己的超强武力斩杀吴军将官,使吴军混乱不堪,然后一场冲锋,就消灭了这支吴军。

    (本章完)

第359章 吴国的恐慌() 
    大汉开运六年六月六日,刘寻率领各路大军合计五万多人,悍然攻入东吴!

    此次进攻的大军,包括御林军五百人,张通部三万人,王训部五千人,关云部五千骑兵,向充部三千人,魏续、严术部四千水军,吴江部四千水军。

    其中,张通部本来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在刘寻的允许下,吸收了附近各郡的精锐郡兵,再加上挑选了八千东吴降兵,才组成了三万大军。

    魏续部、吴江部水军,本来各自有三千人,每一部吸收了东吴一千水军降兵,才各有四千人,而且把俘虏的大船也全都带走了。

    不过,水军这一次基本上没有战斗任务,他们的职责就是运兵运粮。

    大汉的粮食,经过这两三年的停战修养,还有红薯的大面积培育,至少可以支持战争打完这一年。

    出了大汉的巴东郡,便进入了荆州的宜都郡。

    这个郡在这个年代比较贫瘠,境内大多是丘陵,难以耕种,只有长江两岸有很窄的地方可以做良田。因此,这里世家的势力也比较差,主要是好的世家,看不上这里。

    这个郡也没给东吴朝廷贡献多少钱粮。因此,东吴常把它作为跟蜀汉的缓冲区。

    所以,这就造成了宜都郡人少势弱,在世家力量极为强大的东吴,太守居然也是寒门的情况。

    寒门不是贫民,是中小地主家的子弟。他们也能在官场上发出自己的微弱的声音,分的一点点残羹盛宴,比如这宜都郡的太守。

    刘寻大军来袭,宜都郡身为最靠近大汉的地方,已经知道了陆抗兵败身死的事儿,但是,太守江平却没有派出信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朝廷。

    等刘寻带着大军一路到了宜都郡的郡城,正准备攻城呢,却发现宜都城城门大开,太守带着大小官员,正在城门前面恭候着呢!

    “皇上,这宜都郡太守是要无条件投降的意思啊!太好了,皇上,你的威名已经传到了东吴,咱们可以不战而胜啦!”关云兴冲冲的,骑着个马左跑右奔的,一点儿也不老实。

    刘寻道:“不错,这宜都郡还算知趣。不过关云你啊,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孩子都会走了,要沉稳一些,不要像个小孩子一样。”

    关云嘿嘿笑道:“知道了,皇上。”

    其他的年轻将领,如王训等,现在已经蓄上了胡子,统领一方,显得比较稳重成熟了。

    到了郡城门口,江平带着宜都郡大小官员,躬身拜道:“拜见大汉天子。我等宜都郡官民,长久以来听闻大汉有种种的好政策,让百姓们生活好了起来,普通百姓甚至都能正常读书、做官!宜都郡无数平民、寒门向往不已。如今天子带军来攻,江平愿率领全郡归降!”

    他说完,有些忐忑地低头等待。他有些怕刘寻会不高兴,因为对于喜欢投降的臣子,没有哪个君主会喜欢。可是,既然一郡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想投降,那么如果再抵抗的话,死去的人可就白死了。那些本来想要投降的人,没准就会在战争中死去。

    刘寻却不在意这个。别的君主不喜欢投降的臣子,是怕自己跟其他人战斗的时候,这个臣子继续投降。但是刘寻不怕,因为以他的实力,不怕任何一个大臣敢向敌人投降!

    刘寻笑道:“好!江平太守深明大义,不为了个人的荣誉,妄自把想要投降的士兵送上战场,让他们白白送死,这一点朕认为非常好!朕在路上,有对宜都郡有过了解,发现你治理的很是不错!你现在仍然担当宜都郡的太守吧,不要有心理压力。”

    江平闻言,分外感动。越发觉得刘寻是一个明君,跪地扣头道:“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身后的大小官员们,也跪地高呼万岁。

    刘寻让他们平身,然后命令军队在城池外面安营扎寨,休息一天,再进发。

    因为路不好走,刘寻就命令大部分的军队坐船,到了地方再下船。大汉的士兵对于坐船不太适应,刘寻就让他们在旱地上休息一天再走。而且再走的话,就不用坐船了,从宜都郡再往东面去,路就比较好走了。

    虽然宜都郡大部分人都想投降,但是不想投降的人肯定还是有的。因此肯定有人会以很快的速度把刘寻入侵的事儿报告给吴帝。

    走陆路的话,就算是八百里加急都没多快,可是沿着千里长江顺流而下,却非常快。在刘寻继续进军,走到武陵郡的时候,东吴朝廷就已经知道了。

    此刻东吴的京城中一片混乱,上到皇帝,下到一个普通的官员,全都惊恐万分!

    不久之前,晋国国都被攻破,国家只剩下半壁江山的情况,还历历在目啊!

    现在,陆抗带领的大军居然已经完蛋了?!甚至于连成都城的城墙都没有摸到,就彻底的完蛋了!

    国内还剩下的军队不多了,就算是多,估计也不一定能挡得住得到雷神眷顾的汉国,这可怎么办啊?!难道要当亡国奴吗?

    朝廷内外,无数世家子弟在对朝廷埋怨万分。

    “你说说,咱们大吴跟大汉联盟联的好好的,大家一起把晋国灭了,分到一块地盘多好啊。朝廷非要没事找事,跟晋国联合,去打大汉国,结果,十五万大军尽灭,人家大汉国现在是皇上御驾亲征,打到咱们吴国来了!”一座高档的酒楼内,一堆世家子弟正在饮酒论事,对朝廷的决定大加抨击。

    “就是,那大汉天子,据说的到了上古黑帝吴麒的传承,厉害到无法想象!晋国之前还是当世第一强国吧?二十万大军,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国家丢了一半。这大汉国也是能招惹的吗?!还不如联盟,起码大汉国现在不会攻打我们!唉,依我看,这先帝托孤的大臣,根本就没有治理国家的那个本事!”又一个喝了酒,满脸通红的世家子弟在大声的议论,甚至于当众攻击朝廷大臣!

第360章 吴国的应对() 
    此人如此大胆,把他的好友吓了一跳,连忙提醒他道:“嘘,禁声。当朝丞相怎么能乱攻击呢?要是被有心人听到了,拿来做文章,没准儿有祸事!再说了,大汉国强大了,也不会放任咱们吴国割据一方的,到时候恐怕还得靠打仗,朝廷也是为了以后着想啊。”同行的一位好友提醒他道。

    偏偏此人很是不领情,哼道:“那也得看大汉国强大到了什么地步!现在完全无法力敌怎么办?大不了俯首……唔……”

    这家伙明显也是喝多了。他的俯首称臣四个字还没有说完,一下被朋友捂住了嘴。现在吴国还没有灭国呢,他要是胆敢把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当众说出来,估计明天就要在监狱里呆着了!

    其他人见状,纷纷叹息一声,为吴国现在的情况叹息不已。

    这些都是年轻人,想到什么就说了什么。但是他们的父辈或者爷爷辈,虽然是同样的恐慌,但就不仅仅是抱怨那么简单了。

    毕竟,大汉天子消灭世家,让天下百姓渐渐变得平等的做法,可是让这些士族犹如看了一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死刑啊!

    他们现在想的,是怎样让自己的家族存活下去,并且依旧千万年都是贵族,是人上人!

    办法无非是两个,或者战斗到底,或者一怂到底。

    这就要看吴国朝廷的应对了。

    十四岁的吴国皇帝孙湾,虽然还不大,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毕竟不是百姓家的孩子,从小接触的不是砍柴放牛这种简单的东西,反而接受的是最高等的教育。

    在群臣找到他要指示的时候,孙湾明确的表示:先祖筚路蓝缕,才创建了这一份基业。朕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心灰意冷呢?当年,大耳贼带着七十万大军,想要消灭吴国。吴军连战连败,开国皇帝孙权都没有放弃。最后,陆逊火烧连营三百里,完全打败了大耳贼!现在,大耳贼的孙子也想来这一套,朕也不会输给自己的祖父,朕也一定会战斗到底!

    而老皇帝孙休留下的托孤大臣,仆阳兴和张布,同样也是坚定的斗争派。他们认为,先帝将现在的皇帝托付给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