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复兴 >

第6部分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6部分

小说: 三国之蜀汉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林军立刻安排人去通报了。

    刘寻跟着一名御林军到了一处偏殿。

    皇宫很大,且连廊曲折,走了半响才到一路上所见,亭台楼阁、花园假山、朱漆金刻,既磅礴大气,又细微精致,尽显帝王贵气!让人看上一眼就有一种迷醉其中的欲望。

    刘寻几乎看花了眼。这可是真正的皇家宫殿啊!还是汉代的。这宫殿,这摆设,估计敲块砖拿回现代去都能卖不少钱!

    唉!可惜就要向曹魏投降了!

    御书房里,刘禅吃过了午膳,正在望着眼前的蜀汉地图发呆、暗叹。

    他是蜀汉的皇帝,可现在蜀汉要灭亡了。作为亡国之君,他有岂会真的没有丝毫痛苦?

    只是他再痛苦也不能说呀!连表现出来都不能!要不然,那群想要投降的臣子见了,只会暗中嘲笑和鄙弃罢了。曹魏见了,要是怀疑他想要复国,那连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至于少数的一些忠臣?大厦将倾,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这时一个小太监突然跑到门口报告:“陛下,新兴王求见。”

    “六儿?”刘禅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想来是听说要投降曹魏,受到惊吓了,跑朕这里来寻求安慰呢。也罢,就让他进来,安安心肝吧。”

    “是。”

    一个小太监来把刘寻带到了御书房。刘寻也终于看到了昏名传千古的刘阿斗。

    胖乎乎的,脸上透露些呆蠢之气,虽然穿着无上华贵的龙袍,带着帝王平天冠,却依然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刘寻连忙拜见:“儿臣给父皇请安。”

    刘禅是比较喜欢这个六儿子的。因为原本的刘恂喜欢吃喝玩乐,跟刘禅爱好一样。父子俩臭味相投,有时候还在一起玩。

    刘禅奇怪地问刘寻:“恂儿,你今儿怎么穿起朝服了?往日不都是穿些清闲的衣服吗?”

    刘寻没回答他这句话,而是看了看在一旁侍奉的大太监黄皓和两个小太监,道:“父皇,儿臣有要事禀报,还请支开外人。”

    黄皓听了大怒,辩解道:“殿下,咱家怎么说也是日夜服侍在陛下身边的亲密人,怎么还算外人了?!”

    刘禅更是意外,觉得今天刘寻有些反常。不过他也没太在意,随口道:“恂儿有什么话就说吧。不用在意黄皓。”

    刘寻听了,也是无奈,只好说:“父皇,如今我国投降曹魏,虽然父皇及儿臣等能保住性命,可以后的待遇却不得而知。眼下魏国虽然皇帝是曹氏,可掌权的却是晋公司马昭。若是那司马昭心肠狭隘、歹毒,父皇及儿臣等不就惨了?”

    刘禅暗道刘恂果然是是吓坏了,真是胆小!

    不过谁让刘恂是他的儿子呢?刘禅只好安慰道:“我儿放心。只要有为父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

    刘寻一听,这刘禅虽然不是个好皇帝,到还是个不错的父亲吗!不过跟着刘禅吃残羹冷炙?还是算了!

    刘寻道:“多谢父皇。不过儿臣这里有一招妙计,保管他曹魏不得不对我刘氏一族大肆加封、赠予爵位和钱财,待遇极好!”

    “哦?”刘禅倒是奇怪他这个六儿子怎么会突然说出这种话,失笑道:“你能有什么妙计?”

    刘寻尽量表现得平静地回答:“若只是这般投降,生死皆操于人手。若是儿臣去了南中七郡,掌握了那里的兵马、钱粮、地盘。便有了跟曹魏讨价还价的本钱!只有曹魏封了父皇足够的爵位和财产,儿臣才会开城投降。想来曹魏断不会为了一个爵位再开动大军、消耗国力!”

    刘禅猛然眼中精光一闪,双眼死死地盯着刘寻。突然对黄皓一摆手:“此事关乎朕以后的荣华富贵,你且出去!”

    黄皓还想纠缠:“陛下……”

    “出去!”刘禅坚定地呵斥道。

    黄皓无奈,只得怏怏地退出去了。

    刘禅盯着刘寻,沉声问:“六儿,你想在南中起兵,独自建立势力,抵抗曹魏?”

    刘寻一惊,冷汗都要冒出来了!谁说这刘禅就是个废物草包的?!丫的一下子就猜出来我的用意了!

    刘寻只好硬着头皮答道:“若有可能,愿学祖父昭烈帝也!要是不成,就把南中的势力当做谈判的筹码。”

    刘禅怒骂道:“为父还以为你有多大的魄力!原来是三心二意、意志不坚!像你这样,别说学你祖父建立蜀汉王朝了,连命都保不住!只会瞻前顾后、最后功亏一篑!你还是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吃些赏赐吧,别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了!”

    刘寻被骂的冷汗直流,干脆一咬牙和盘托出:“不敢期瞒父皇。其实儿臣早已决心在南中七郡起兵竖旗,抵抗曹魏到底了!为表明决心,儿臣已在卻正、张通、吴济等人面前割发代首,不成功,便成仁!”

    “真的?”刘禅惊讶不已,“你竟有如此魄力,不成功,便成仁?”

    “千真万确!”

    刘禅沉默了一下,突然笑道:“是卻正那家伙教你骗我说,取下南中七郡是为了增加以后的谈判筹码吧?”

    刘寻讪讪道:“咳,这个,父皇恕罪。”

    刘禅摆了摆手:“你能收服这些忠臣,也是你的本事。不过,你若是走上了这条道路,那可就真的九死一生!六儿,你确定要如此吗?”

    刘寻坚定道:“儿臣确定,还请父皇成全!”

    刘禅叹息一声,道:“人人只觉得我昏庸误国。但是先帝筚路蓝缕创下偌大基业,一朝失去,我又岂不心痛?也罢也罢,既然你愿意率领残余势力,走上你祖父的老路,我又岂能不为这四百余年大汉留下一丝火种?便尽力与你些帮助吧!只是六儿,我却不能明着给你帮助,你可明白?”

    刘禅也许是真情流露,连“朕”这个自称都不用了,只说“我”。

    刘寻自然明白,刘禅不可能明着支持他。要不然等他投降了曹魏,曹魏不会放过他的。

    不过暗中支持也算是达到目的了,刘寻很满意,连忙拜道:“儿臣明白,多谢父皇成全!”

    (本章完)

第11章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 
刘禅“嗯”了一声,起身从后面拿出来一个长长的锦盒。

    锦盒打开后,从里面露出一双雌雄宝剑。

    “六儿,传国玉玺明天投降的时候要用,却是不能给你当信物了。好在你祖父凭借一双雌雄宝剑,戎马一生建立了这蜀汉帝国。这一双剑,就是蜀汉最正统的信物!现在为父把它给你,你可以凭此,让一些忠心的臣子知道我的意思,知道蜀汉最后的薪火选择!”

    刘寻接过雌雄宝剑,点头道:“是,父皇。儿臣必不负这双宝剑!”

    刘禅从门外招了个小太监,命令道:“去把御林军统领陈至和副统领一块儿招来。”

    然后刘禅回到御书房,把一卷卷帛制地图拿了出来:“恂儿,南中七郡地域广阔,地势险要复杂,易守难攻。我这里便是整个天下关于南中七郡最为详细的地图!一部分是当年诸葛亮征讨南蛮是所绘,一部分是大汉这几十年来,斥候打探到的地势的综合。现在给你,希望能为你的大业增添一分胜算吧!”

    刘寻有些感动,拜谢道:“谢父皇!”

    刘禅突然道:“恂儿,眼下京都城墙上还有不少士兵,南中七郡也算不错的避难之地,你可知为父为何会轻易接受投降?”

    刘寻也想知道刘禅心里边怎么想的,只是之前不想多事。眼下听刘禅主动提起,便好奇地问道:“不知父皇是如何想的?”

    刘禅苦笑一声,道:“先从这京都城说吧。别看现在城墙上警戒的士兵还有不少,其实真正的禁军精锐在之前都被诸葛瞻带走,战死在绵竹了!现在的那些,多是各大豪门的护院、私兵,还有之前留下来的一些老弱病残和刚召集的民夫。战斗力弱的不行不说,要是为父真宁死不降,那些早就暗中投降了的豪门大户的私兵就会打开城门,放邓艾大军进来!到时候,就不是投降而是阶下囚了!”

    刘寻大吃一惊:“局势竟然恶劣到如此地步了吗?”

    刘禅点头:“整个京都,只有皇宫的几千御林军是忠于父皇的精锐了。可是单凭他们,根本不行!”

    刘寻问:“那么,退守南中七郡呢?为何也不可以?”

    刘禅答:“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跟你说这些的原因了。你可知当今朝廷的士民薄上有多少人口?”

    刘寻心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书也没有这么详细啊。便说:“不知。”

    刘禅幽幽地答:“共有民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口,兵十万两千,吏四万人!”

    刘寻大吃一惊!

    凭着他那还算有两把刷子的历史水平,一听这个数字就不对!

    首先这个数字太少了。别说整个蜀汉,就是一个大郡也能有这么多人!

    然后是比例太不平衡了!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养着十万多大军和四万官吏?真要这样的话,农民早就全累死了。国家早就亡了,也不用曹魏来打。

    “怎会如此?”刘寻惊讶又严肃地问道。

    “自然是因为士族门阀!”刘禅叹息道:“首先这士族门阀有许多的佃农、奴仆甚至私军,占有很多的良田、物质。但这些却不会被朝廷统计到,也就是不会给朝廷纳粮税、担徭役,只给士族门阀交私粮私税,做奴婢仆人、当私兵!损害朝廷的利益,肥了私人的家族!”

    刘寻回忆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发现确实有这种情况。

    而且这种情况在晋朝达到顶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出现了九品中正制,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而奴仆更是没有一丝生活的自由和尊严,也没有任何可能脱离苦海的渠道!让社会上层出现了极度的骄奢淫逸、下层出现了极度的被剥削压迫!

    以至于整个华夏民族力量出现极大的衰弱,被许多异族入侵,形成“五胡乱华”,华夏民族只差一点点就就被灭族了!

    此种情况实在是细思极恐!

    不过刘寻还是想听听刘禅的看法,便问道:“父皇,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

    刘禅喘了口气,答:“说起来,根源还要追溯到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孝廉举荐制。因为这个,官吏们官官相护,霸占了举荐孝廉的名额,得以世代做官。又能独占的儒家传承,让一般百姓接触不到知识。所以形成了世家门阀。”

    “而东汉光武大帝为了复国,借助了许多士族门阀的力量。更是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和极大的财富、特权。结果慢慢尾大不掉,最终危及了整个国家,而我们刘氏皇族却没有能力将他们清除了。”

    刘寻考虑到这些,不禁觉得身上的压力又大了一层!之前事态紧急,只想着怎么对付敌国了。眼下才发现,己国的士族门阀才是一个更加强大而且也更加隐秘的对手!如果不能解决掉他们,即使暂时建立了势力,也最终会被他们破坏殆尽!

    刘寻问:“如今士族都有哪些具体的特权?”

    刘禅答:“首先士族拥有大量山林田泽,却不纳粮税、不担徭役,十分富有。而且,士族的奴婢仆人、佃户私军都是士族的私有财产,国法管不着。这就让许多穷苦农民或被迫或自愿把田地投效给士族,以躲避粮税或逃脱罪行。”

    “而且士族有着书籍、知识传承,又掌握着孝廉考核制度,国家官员只能从他们中间选。下层百姓没办法报效国家,而国家治理却离不开这些士族。”

    “士族又地位很高,比如皇室对待名士也只能以礼相待。士族特权很多,比如不纳税、可以见官不拜、有无限制的财产奴仆……”

    刘禅说了很多士族掌握的力量。刘寻听的十分心惊。总结起来,士族既掌握大量财产,如奴仆、田地,又掌握极大权利,如孝廉考核、地方官担任。本身有地位和特权,还垄断着知识传承、掌握着舆论导向!

    最重要他们最喜欢损公肥私。这样,国家力量弱了、钱粮不够了,只能从普通老百姓身上吸血,加重百姓负担。百姓无力承受了,要么破败灭亡,要么揭竿而起,要么投效士族,成为士族门阀的私人奴隶,壮大士族门阀的力量。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士族门阀就是在这种无限制的损公肥私的过程,先后毁了东汉、蜀汉、晋国,最后使得门阀世家掌控天下!让人们信奉“没有千年的国家,只有千年的世家!”

    真是一个根深蒂固、极度强大的对手!

    还好,刘寻来自后世,知道门阀世家的致命敌人——科举制!

    当唐朝科举制兴起的时候,下层优秀人才通过科举不断的向上层流动,门阀世家再也无法把持大量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