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相公 >

第69部分

唐朝好相公-第69部分

小说: 唐朝好相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案出来。

    对于秦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但同样的也是一次机遇。

    即便是先前咄咄逼人的王珪,在见到众人以及李世民的这幅态度之后,也已经明白,无论今日对质结果如何,秦都必然不可能被自己打压下去,更不要说治罪。

    “点兵并无捷径,唯有增加人口数量,或是放开点兵限制,否则短期内大唐兵力空缺之事近乎无解。”秦摇了摇头,说道。

    他不是没有想过推行义务兵制度,不需要每一户人家都要派人出来服役,而且义务兵也几乎不用工资,是最节约成本的办法。

    但这里是唐朝,先军制就有着天壤之别。

    府兵其实跟义务兵没啥区别,不过就是义务兵只服役几年,而府兵则服役一辈子。

    但是对于府兵而言,除了被点为府兵之后给的均田以外,再想获得封赏,就只能拿战功去兑换。

    看似比较公平,实际上也没公平到哪去,部队集结的时候,府兵需要自备干粮,自备武器。

    啥?为国打仗还要自备武器自备干粮?放在后世分分钟造反有木有?

    但在大唐,能被点选为府兵,却是莫大的荣耀。

    简单点说,无论后世还是前世,没有一种方法适合现在打大唐,除非他们能够主动的放弃府兵制,或是改变现有的军制模式,否则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问题。

    “普通人家可养不起一个府兵……”李世民稍感有些失望,但又在预料之中,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同样的,秦能够给出这个答案,也已经直接的说明了他的才能似乎不下房、杜二人。

    房、杜那是什么人?那是当今唐朝最顶尖的谋士。

    别说谁谁谁比这俩人还厉害,口说无凭,就凭他们两个能站在李世民身边,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做出了无数可行的建议,他们两个就当的起这个称呼。

    李世民对于秦的判断可是不低,不过也正是如此,李世民对于秦的话却是听的异常仔细,近乎无解,看似无解,可一个近乎却说明了一切,此事并非无解。

    秦不说,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再问,至少现在不会再问。

    而对于府兵,李世民也是头疼的很。

    府兵的战斗力是无可挑剔的,绝对的历史最强军队。但挑选府兵的苛刻条件,便是将一大批人搁在了外面,这也导致了唐朝军队的不足,戍边将士数年无法返乡的现状。

    李世民蛋疼的事还有很多,这都是无法在朝堂上讲的,用一种惜才的眼光毫不避讳的打探着秦,这才说道:“谏议大夫弹劾你与其家小女私定终身,你可有话要讲?”

    “臣,无话可讲,反正又说不过你们。”秦一脸无辜的说着。

    还有什么可讲的?事实就是事实,即便秦脸皮再厚,也绝不可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反正是自己理亏在先,怎么说也不可能说的过那王珪。

    但即便是说不过,秦也没打算让王珪这混小子有好日子过。

    上门提亲拒绝就拒绝呗,可你这老小子也太不厚道了吧?前脚刚刚拒绝,后脚就到朝堂上去弹劾老子,还真是给你三两颜料你就敢开个染坊。

    李世民有些想笑,但一想到自己九五之尊,在这个场合笑出来有些不大合适,只能强行憋了回来,然后嘴角不住的抽搐着。

    倒是等着追究到底的王珪有些不乐意了,吹胡子瞪眼的怒斥道:“什么叫说不过我们?此等违背礼法,不知廉耻之事你已然做下,你还有何脸面再次多言?若老夫是你,怕是早就一头撞死在墙根,省的出来丢人现眼。”

    “什么叫不知廉耻?枉你自称长辈一场,大娘子于洛州遇到危险之时,你这个长辈又在何处?哦,你倒是派了一车夫作为保护,可你那车夫呢?遇到危险非但未能保护大娘子不说,反倒是偷走了大娘子的盘缠独自逃命。大娘子于归长安途中饿肚子的时候你这个长辈又在哪里?现如今危险已除,太平将至,你这所谓的长辈却不知羞噪的舔着脸站出来称呼大义?”

    “你即为长辈,倘若做出一副长辈应有的肚量,我也不会多言什么,可你一己私利,将大娘子许给王永安那个公子,王家父子什么德行你难道不清楚?没错,表面上看,你的确为大娘子寻了个不错的归宿,国公之子,未来国公,也算是对得起大娘子逝去的父母。”

    “可你敢拍着胸腹说,你如此作为,当真是大娘子好吗?倘若不是你一门心思的要将大娘子往火坑里推,大娘子会想起我这个一直站在背后默默等着她的痴情男子吗?”

    “若我是你,此刻不是应该出现在这里,而是应当跪在大娘子父母坟前忏悔,是你自己蒙了猪油心,要致大娘子于死地……”秦吧嗒吧嗒的怒斥着,话语一句比一句还要难听,毫无文人的文雅气息,又无武人的那种不讲理一般的吵闹王珪甚是难受,想要回骂,却又不知该从何骂起。

    “够了……”龙椅之上,李世民勃然大怒,道:“彭国公为国征战数十载,立下赫赫战功无数,品行如何岂容你来评价?”

    朝堂上下一片肃静,无人敢言,便是程咬金也没有开口,秦这次闯下的祸事实在是太大了,骂了王家不要紧,可却偏偏连王君廓父子也给骂了,不知道李世民对部下是最爱护的吗?

    然而怒骂过后,李世民似是仍不解气,一个秦又如何能跟王君廓相比?虽然王君廓已经在开始样作死,但在李世民心中,王君廓这个老臣的地位依旧不是人能够比拟的。

    “传朕旨意,削去秦泾阳开国县男,飞骑尉,振威校尉之职,若再敢胡言乱语,斩无赦!”

    完美破防盗用引擎关键词(uu),各种任你观看

第138章:世家安敢欺朕() 
关于秦与王家小姐私定终身一事,最终以秦落败而结束,不过秦摆的只是纸面上的数据,实际上却并没有完全失败。

    尽管被免去了爵位,勋位,还有武散官振威校尉一职,但却是保留了司农寺少卿这个‘实权’职位。

    因此,秦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相反王珪,虽为王家代言人,又被李世民颇为看中,但此番做法,却是极为隐晦的惹怒了李世民。

    王珪是个聪明人,李世民和稀泥式的处理方法他未必看不出来,但处置结果出来之后,王珪也很理智的表示接受,对这个没有结果的结果,却是毫无怨言。

    而对于秦的态度,王珪也并没有在意,至少表面上的迹象是这样的,王珪并没有表现出要对秦赶尽杀绝的态度。

    而这一切的原因,均来自于李世民对秦的处置。

    秦直言不讳的承认了他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并未处罚,秦犹如一只疯狗一般,疯狂的咬向王君廓父子,李世民这才勃然大怒,一举将秦身上除了那个特意为秦设置的司农寺少卿以外的功勋全部削掉。

    或许外面的人会以为李世民这是生气秦的所作所为,可实际上呢?朝堂上又有谁看不清楚?李世民对秦的处罚,更多的还是因为秦对王君廓的不尊。

    而李世民此举既有敲打秦之意,也有敲打王珪之意。

    反正就是通过这种处罚隐晦的告诉王珪,在土豆没有全面推广之前,你王家最好老实一点,若是耽误了土豆的事情,到时候别怪朕不讲情面。

    处置完秦之后,李世民也更是无心上朝,见大臣们也没什么大事,便当即宣布退朝,私下里派人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留了下来。

    李世民自登基以后,一改之前的朝政方案,除了正常的大朝会以外,在除休沐日之外,李世民每天都要亲自上朝主持朝政。

    而大臣们的工作时间也生了一定的变化,每日早晨上朝议事,下午到各自的衙门进行办公。

    上朝的次数多了,事件也被分散了开来,所以看似每天都要上朝,实则事情并不多。

    崇仁殿,自打入主东宫一来,李世民便将崇仁殿改为自己的书房,或者说是小朝廷所在的地点。

    君臣四人先后崇仁殿之中,但每一个人的脸色均是比较严谨,丝毫没有松懈之意。

    李世民的面色也同样不好看,是被秦给气的,也是被王珪给气的,本来不大的事,却被搞成这个样子,若不是房玄龄暗中提示他,今日李世民怕是要栽倒在王珪手下。

    “世家安敢欺朕,真是该死……”李世民恶狠狠的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愤怒的咆哮道。

    越想越是生气,可这种事情在朝堂上却又无法怒,这次是秦的事情,在房玄龄的提示下李世民和稀泥式的混了过去,下次又会是什么事情?李世民越想越是后怕,心中那份干掉世家的想法也再一次的显现了出来。

    看着殿中大气也不敢出的三位重臣,李世民问道:“朕欲整治世家,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左右看了看两位同僚,三人均是一副苦脸,无奈之下,只好站出来说道:“陛下欲整治世家,臣以为此乃大势所趋,世家不整,朝政不轻,然,此时却并非整治世家的最好时机,陛下还需忍耐些时日。”

    “忍……又是忍……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吗?一区区世家而已,何须再忍?”听到又要忍,李世民心中的理智瞬间崩溃,他觉得自己已经忍无可忍了,也绝不想再忍。

    “世家多年经营,人脉盘根交错,各方势力也更是根深蒂固,少则握有大唐三成耕地,手下佃户少说也有近百万之多,此时朝廷正是气虚,不宜与世家纠缠过深。臣以为,陛下应当徐徐而图之,巧借推广土豆之名,暗中于世家釜底抽薪,土豆推广全国之时,便是世家倒塌之日。”房玄龄并没有被李世民的怒火所影响。

    历史上,唐玄龄是个乖宝宝,一生中从未忤逆过李世民的命令,甚至直到临死才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劝谏。

    历史上李世民数次提出要看史书,均被不同时期掌管史书的官员给拒绝,当李世民将这个想法告诉房玄龄的时候,房玄龄却直接答应了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李世民不但看到了史书,而且还对史书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改。

    房玄龄是个乖宝宝不假,但也并非绝对的乖宝宝,什么时候可以乖,什么时候不能乖,房玄龄心中很清楚。

    房玄龄的建议的确是是最适合当下局势的,但还是那句话,李世民的战争才能很不错,但是政治才能,此时还没有被磨练出来,与隐太子李建成相比,两者在政治上的才能差距,就跟军事才能上的差距是一样明显的。

    李世民并未听出房玄龄话中的意思,但是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却是听了出来,心中稍稍的思索过后,瞬然不断点头。

    “陛下,前期土豆数量终究有限,不可能人人得以种之,若全国范围内推广,少则也许十年之久,然在此之前,朝廷却可以借着土豆之名,逼出那些隐匿于世家屋檐下的隐户。”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稍稍停顿了下,起先他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土豆竟会有如此效果。“十年,不仅仅只是推广土豆那么简单,十年,也是看朝廷能够逼出多少隐户的十年。”

    ‘恩?’

    李世民微微一愣,政治才能不行,并不代表没有,几个月以来,李世民在不断的学习补充自己的短板,加上本就是上位者,经过三个大臣的提醒,李世民瞬间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大业年间,全国有户89o万,而到了我大唐时期,竟只剩下了不足3oo万,只是不知,此举究竟能逼多少隐户出来?秦,又是这个秦……”李世民抬头望着天,愁然道。

    然而面对着李世民的这股愁然气息,却是没人敢上前提醒一句,陛下,您看着房顶个鸟的愁啊?

    完美破防盗用引擎各种任你观看

第139章:水泥成了() 
李世民一是想到秦超这两个字便是一阵头疼,这是个让他既爱又恨的家伙,每每想要彻底的抛开,但最终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重视。

    但秦超显然又不是个喜欢安稳的主,没有房玄龄等人的隐忍,反倒是将程咬金身上的那种浮躁气息学的很是透彻。

    若是有程咬金的那种功绩以及处事方式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可问题是……

    算了,头疼,还是不说秦超这个家伙了。

    李世民又与三位重臣商量了些关于土豆推广以及逼出隐户的详细方案,随后又让长孙无忌负责派人到幽州去调查王君廓。

    李世民并非对王君廓没有的了解,先前在朝堂上的怒气,只不过是作为一个上级对下属应有的爱护。

    对于下属,李世民还是极为爱护的,而李世民也一直奉行着一条守则,共患难,共富贵。

    哪怕下面的御史已经无数次弹劾王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