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任务系统 >

第41部分

三国之任务系统-第41部分

小说: 三国之任务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信的目光之中,既有怀疑,也有期盼的光芒。

    人谁不惜命,赵信也不例外。

    如果能活命,他自然不愿意就这么等死。

    ps:休息一会儿再码第三章,睡觉之前肯定要搞定才行,当然,各位最好还是先睡觉,明早起来再看比较好,毕竟身体要紧。

    另外,鞠躬感谢书友“我的大屁股”的热情打赏

第十五章 求贤令() 
“没有。”韩变手一摊,很直接地说道,“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最有把握治好赵信的,恐怕就是张仲景了,可人家远在江东,韩变只是凭印象记得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如今他在没在那里,肯不肯远赴千里来救治赵信,韩变自己也不敢确定。

    他只能让周医师尽量先保住赵信的性命,再想办法让人去请张仲景,或是在这期间找到医治伤寒的法子。

    治愈赵信,韩变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听到韩变这么说,赵信眼中的神光顿时黯淡了下去,随后用一种嘲讽的表情看着韩变。

    “你想要我二弟投效你,可是你知不知道,若是你治不好我,我死在你府中,你不仅得不到我二弟的投效,反而可能会受到他的迁怒?到时候,你岂不是亏得厉害?”

    韩变嘴角微微掠起,赵信说的这种可能,他早就考虑到了。

    诚然云哥脾气不像张飞那么暴,可若是赵信去世,他未必会保持住理智,迁怒于韩变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那又如何?赵云虽然很牛,但比起韩变目前的大敌袁绍和公孙瓒来说,身单力薄的他还差了点意思。

    反正韩变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因为这多得罪一个赵云也没什么。

    相比起来,得到赵云投效的诱惑远远大于得罪赵云的危险。

    还有一点韩变是一直闷在心里的。

    之前他想救治赵信完全是想刷赵云的好感度,可现在还是如此吗?

    恐怕未必吧,如此一个汉子,如果被病魔打倒了,那也太过可惜了。

    他并没有向赵信解释这些,而是说道:“那是我的事,不劳你费心。我现在担心的是,某人一心求死,别到时候明明能活命,却反而一命呜呼的好。”

    赵信笑了两声,插着手,很是轻松地说道:“你就放心吧,有蠢货帮我治病,我高兴还来不及,求死做什么?到时候,我若是活下来,就告诉云弟你绑过我,让他替我出气;若是我不幸死了,还有我云弟帮我报仇。对我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求死做什么?我只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哭鼻子。”

    韩变也笑了,赵信这么说,那他应该便会配合治疗的,这也让他放心不少。

    若是赵信诚心不配合,那就算张仲景现在就站到他面前来,也救不了他。

    走出房间,韩变突然又想起,当今世上,医者何其之多,其中庸医固然不少,但有真本事的良医,却也同样很多。

    哪怕那些医生本事不如张仲景,但说不定就有谁有一两个好方子,能救赵信。

    想到这里,韩变马上回到太守府衙,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第一个命令便是派人去长沙一带寻找张仲景的踪迹,找到之后,便说明情况,请张仲景来常山治病。

    若是张仲景不肯来,那也简单,就用跟“请”赵信一样的法子就行了。

    虽然这样很对不起张仲景这样一个济世良医,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第二个命令则是发布招贤榜文,重金奖赏能医治伤寒,抑或是能提供相关良方的人。

    双管齐下,就不信救不了赵信的性命!

    传第二个命令的侍卫刚走出正厅,韩变就猛地一拍脑门。

    “我怎么把这事忘了!”

    他救赵信的初衷是想招揽赵云,招揽赵云是因为他手下很缺人才。

    而在三国历史上,不止一人面临缺乏人才的窘境,而其中一人,便想出了一个招揽贤才的好办法。

    那个人便是曹操,办法则是发布“求贤令”。

    如今自己已经重金求医者了,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布“求贤令”?

    无论是武者、文人,还是医者、匠人,只要有足够的才能,便能得到重用。

    当然,韩变没有曹操那样的文采,写不出曹操那样的“求贤令”,可是只要他能点出自己“唯才是举”的意图,不也可以起到差不多的效果?

    韩变连忙追回之前那个侍卫,随后大踏步走去政厅,寻找闵纯、耿武,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

    对于韩变的想法,两人倒没有多惊讶,在他们看来,韩变所谓的“求贤令”,和他们招募郡守府属吏,并没有多大差别。

    而两人成天疲于政事,也感觉非常劳累,早有再多招募人手的想法。

    虽然韩变招募医者的想法有些怪,但这种“附加”的条件,两人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三人一拍即合,找来侍卫,下达命令。

    发布“求贤令”。

    “求贤令”的句义很浅显易懂,中心思想就一点,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不是人,只要你有一定的才能,来到常山,常山一定会重用你。

    同时,为了检验“贤者”们的真才实学,一个月之后,真定县郊外,将会举办一次测试。

    习武之人同台竞技,文人则用文章、策论之类的方法考察,医者、匠人也都有类似的考察方法。

    这篇由韩变定下基调,耿武抄刀润色的“求贤令”很快便新鲜出炉,经多次抄写之后,向四周流传出去。

    冀州,邺城,政厅之中,韩馥手里拿着一张纸,看了会儿,递给“身体有恙”的沮授。

    沮授接了过来,口中念道:“求贤令:今常山”

    放下那页纸张之后,沮授的嘴角有了一丝笑意。

    “公与,你怎么看?”

    韩馥问道。

    沮授沉吟了一下:“守义的进步很大,他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了,不过嘛。”

    顿了一下,沮授才继续说道:“这‘求贤令’的效果不好说,不好说。”

    冀州,清河国,许多人围在一起,仔细得盯着一面墙上的纸张,其中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看得尤为认真。

    “现重金悬赏能治伤寒之医者,若有良方让出,亦有重赏。”

    “伤寒吗?”中年人口中喃喃道,“还有几分意思,我便去常山看看。”

    并州,太原;兖州,山阳

    冀州周边的州郡,无数人看到了韩变所发的“求贤令”。

    许多人嗤之以鼻,但心动之人,却也不少。

    这些人在思量一番之后,相当一部分人,当机立断,向常山涌去。

第十六章 求贤令的效果() 
一月之后,常山郡内,已是人流汇聚。

    原本韩变使用自己的探知技能,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能如何的。

    问题是,哪怕他的探知技能得到了强化,一天也只能用十次。

    以往还觉得十分够用,但“求贤令”发出之后,来到常山的人完全是用成千上万来计算,一天看十个人的能力,那得看多久?

    因此,早在发布“求贤令”的时候,他便已有明言在先,前来者,需要通过测试。

    政务和学问,由闵纯和耿武负责考核,武艺则由潘凤、吕威璜和南宫飞等数人考核,至于医术则由周医师考核。

    这样做虽然效率不算高,却比用探知技能划算得多。

    可是,等到测试的那一天,结果却让韩变吃了一惊。

    他先得到的是耿武和闵纯上报的结果。

    总共有一百多人参与了他们的考核,但结果嘛

    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勉强算识字,脱离了文盲这个阶段,但要他们来担任官吏,处理政务,那就是难为他们了。

    少数识字较多的人,也顶多能为一吏,和闵纯耿武他们之前自己招募的府吏差不多一个水准,不堪大用。

    耿武苦笑着对韩变说道:“主公,看来我等是高估了我们的影响力呀。”

    韩变沉默地点点头。

    “求贤令”的主意他是仿造的曹操,却没有想到,现今的他,和发布“求贤令”时的曹操有多大不同。

    曹操发布“求贤令”时,已经是魏王之尊,而且占有整个北方,虽然经历过赤壁惨败,仍然是天底下最强势的诸侯,又有汉献帝这块招牌,大义也在他这边。

    而韩变呢?和曹操完全不能比,求贤令的效果,自然也完全不能比。

    而且,这个时代的纸造价昂贵,且没有印刷术,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竹简的书籍,都非常难得,可谓是千金难求。

    这就造成了寒门之人,很难有机会读得到书。连沮授这种算不上寒门之人,在之前想要多看书,还要去求韩馥。

    满腹诗书,有学问的人,在寒门之中很难得见。

    而豪门子弟,哪怕是想投效一方诸侯,也不可能是逮着谁就宣誓效忠的。

    门第、能力、官职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有门第者如袁绍,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世家子弟是很愿意去投效他的,哪怕现在的袁绍只是渤海太守。

    有能力者如孙坚、曹操,麾下也聚集了相当一部分的忠直能臣,就连刘备,也能凭借他的高超个人魅力,聚拢关张这样的万人敌为之效力。

    实在不行,像韩馥这样的,掌管了一个州的军政大权,也能吸引一部分能人为之效力,因为他手上有实权,能给人比较高的官职。

    而韩变,职位只是长史,实质上虽然是太守的职权,终究名不正言不顺,门第和能力更是比很多人差了不少。

    像闵纯和耿武,别看他们的能力不算多强,可若是没有韩馥的关系,恐怕他们连看都不会看韩变一眼。

    他真正有吸引力的,恐怕是他对历史的熟悉,以及那个可以提升能力的系统,只可惜,这两个依仗,都是不能说出去的。

    叹息了一声,韩变默默地将耿武呈上来的名册合上,对耿武说道:“辛苦你们了,我去看看文杰那边吧。”

    相比于文,豪门世家在习武方面的优势要小得多,韩变只能寄希望于这边能给力点。

    潘凤他们这边的人要比耿武那边的多出不少,约有一千多人,如果每一个都要潘凤或是吕威璜他们亲自出手考核,那恐怕得累死他们。

    因此,他们早早地在考核现场搭起了三个擂台,一人负责一个,来参加考核的两两一组对战,他们则在擂台下看双方表现,决定是否予以通过。

    等他们实在手痒,则有可能上擂台打一两次。

    韩变到时,擂台上激战正酣。

    韩变在一旁静静地看了许久,怎么说呢。

    擂台上打得还是挺热闹的,但是始终给韩变一种菜鸡互啄的感觉。

    不用探知技能查看,韩变也敢肯定,擂台上双方的武力值,没有一个能上五十的。

    一直看了好几组对决,韩变终于无奈地摇摇头。

    说擂台上这些人全都是菜鸡倒也过分了,之前就有一个,实力应该还不错,引得潘凤手痒,上去和他切磋了一下。

    可惜,连潘凤的一招都没挡下来。

    管中窥豹,这上千人中,肯定有不少实力不错的,个人实力相比起他的骁果卫说不定还会更强一些。

    但是哪怕是这些实力“不错”的人,也顶多入骁果卫充当什长、队率,若是在平常,韩变肯定很高兴地收下他们了。

    可如今他轰轰烈烈地发布求贤令,是希望能招募几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最好是能招募到新军的主将,而不是这样的半吊子。

    如果发布一次求贤令,就求得了几个基层军官这样的“贤才”,传出去还不得被笑掉大牙?

    就在韩变摇头叹息的功夫,擂台上又一次分出了胜负,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被对手一棍打翻在地,输掉了比试。

    这个少年因为在比试中表现不够亮眼,充其量就是普通士卒的水准,因此潘凤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口中吐出了两个字。

    “淘汰!”

    少年狠狠地捶了捶地面,向着潘凤的方向哀求道:“将军,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刚刚我没有发挥好”

    远处的韩变摇摇头,军中是讲究硬实力的地方,如果哀求有用的话,对其他人也太不公平了,潘凤怎么可能会被打动?

    果然,潘凤也是摇摇头,吩咐两个亲卫道:“去把他拉下来。”

    随着两只有力的手捉上少年的双臂,少年剧烈地挣扎了起来,两个亲卫可不管这些,拉着少年的手就往擂台下面拖。

    就在少年已经被拖离开擂台,潘凤准备吩咐下一组比试的时候,少年突然大声说道:“再给我个机会吧,只要给我机会,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