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178部分

桀宋-第178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子欲战,衍自当奉陪到底!”公孙衍回礼道。

    匡章叹了口气,拽个马头举起手来喝道:“撤,撤军!”

    “鸣金收兵!”

    随着匡章一声令下,已经开始呈现溃败之势的宋军顿时如蒙大赦,在各自的长官的带领之下,纷纷向着北面的方向逃窜。魏军一路袭杀,斩获颇丰,若不是半路上子烈带着几千人的虎贲军杀出来殿后的话,只怕宋军这一战至少要死伤上万的兵马了!

    此战,仅仅是宋国伐魏的一次战役。

    大军伐魏一个多月,匡章与公孙衍这两个战国时代的顶尖的天下名将作为对手,以黄池、高都两个地方为棋盘,以兵将为棋子,开始了激烈的博弈。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宋魏两军便激战数十场,最大规模的战斗超过十万,最小规模的也有两万,互有胜负,互有伤亡,暂时还是一个平手。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魏军处于劣势,而宋军兵多将广,宋军这样还不能击败魏军,显然的匡章要逊色于犀首一筹的。

    当然了,话不能这么说,换作犀首是宋军的主将的话,只怕这个时候也只能是与博弈一个匡章平分秋色的局面。

    现在两军的增援部队不断赶来,宋军的兵马已经超过十三万,这还不算之前死伤的将士。而魏国也征发了各地的青壮、守军、戍卒和厮徒,甚至是徭役与那些死囚什么的都已经戴罪立功,派到战场上来了。

    魏国是举国之力,除了有着足够的战斗力的六万魏军,魏军还有多达五万的预备役,咳咳,当然了,这些预备役的战斗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过能作为守城部队,使得魏国的精锐可以四面出击,袭扰宋军。

第268章 易子而食() 
“将军,麻烦你通融一下,某是有急事要求见君上的啊。”沙丘宫的宫门口,熊子丹一身常服地在那里跟一个衣甲鲜亮的郎将说道。

    郎将很无奈,拄着腰间的青铜剑摇了摇头道:“子丹将军,不是末将不肯放你进去,而是君上的确是出宫了。许是微服私访去了吧,这都两三天都没回宫了。”

    “这……”

    熊子丹叹了口气,这个时候,一队巡逻的宿卫从宫门口经过,带队的正是一个相貌英武,剑眉星目的男子,蒙挚。

    “蒙将军。”

    “子丹将军。”

    二人叉手一礼,彼此都是认识的。蒙挚已经升任宿卫大统领的职务,位高权重,是宋君偃跟前的大红人。

    众所周知,现在宋国的名将当中,好几个都是曾经在宿卫当中担任要职的。

    子烈、熊子丹、韩腾、蒙挚这四人都先后担任过宋国的宿卫大统领或者是副统领,倍受宋君偃的器重和信赖,所以蒙挚一旦被外放出去,统兵作战的话,飞黄腾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将军。

    “子丹将军是想求见君上吗?”蒙挚问道。

    “是啊。某有一件事情,君上说三日之内给某答复,可是现在三日都过去了,宫中了无音讯,所以某才亲自来沙丘宫想求见君上,当面问个明白。”

    蒙挚说道:“君上的确是出去了。有什么事情还请等君上回来在说吧。”

    “唉,也只能如此了。”熊子丹叹了口气,随后上了马车离开了沙丘宫。

    ……

    此时此刻,宋君偃已经在前往新野的路上,此番出行,他没有身穿华衣,也没有带着子恒和侯研,而是只身一人微服私访。

    过了几日,宋君偃经过苦县、新野等地,私访了一下,终于抵达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钟离。

    子偃为了掩盖自己身上不怒自威的气势,故意换了一身葛布衣裳的平民装束,再往脸上抹了一层灰,看上去衣衫褴褛的,与一般的灾民没什么两样。

    子偃故意混到灾民的中间,端着一只破碗,在钟离城外的草棚里坐下。

    这个草棚是临时搭建的,十分的简陋,刮风下雨的话能经得住大风,但是一旦下了暴雨,草棚便是摇摇欲坠,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都会让草棚漏雨。

    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子偃还在草棚里跟那些灾民谈话,正说得起劲儿,草棚的空地上就来了一班衙役打扮的人。

    “开饭了!开饭了!”衙役在外边高声喊着。

    听到开饭了,灾民们都还是无精打采的样子,纷纷走到粥棚那边的空地上,开始排队打粥。

    宋君偃此时是灾民打扮,端着个破碗自然也能混在人群里排队。

    忽然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在他前边挤开了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就这样旁若无人地插进了队伍里,而老人摔倒在了地上,无人搀扶,四周的灾民对此亦是低着头,想管又不敢管。

    至于那一些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对此一样没想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讨没趣?

    宋君偃看不过眼,上去将老人搀扶了起来,同时拍了一下那个汉子的肩膀说道:“哎,你这人怎么能插队呢?”

    汉子瞪眼道:“你管我?老子就是插队了,你想怎么着?!”

    嚯,遇上刁民了。子偃脸色一沉,不过他没有马上爆发出来,他搀扶着的老人连忙拉着他的手臂说道:“后生,别冲动。这人咱们惹不起,俺还是自己到后面排队吧。”

    子偃叹了口气,将老人拉到自己的位置上,说道:“老人家,你在我这里排队吧。”

    “这如何使得?后生……”

    老人还想说什么,宋君偃便大踏步地走到那些个还在一旁三五成群,谈笑风生的衙役身边,皱着眉头道:“几位大人,你们就不管管?”

    “嘿,我说你个莽汉,多管什么闲事?在我们这里,插队的算什么,只要这些灾民没有闹事,没饿死人就算他们到不到粥,甚至连一口稀粥的汤水都没喝上,这都与我们无关!”

    看着衙役趾高气昂的样子,宋君偃的心里有些愤愤不平,沉声道:“你们就是这么办差的?这么敷衍了事?”

    衙役昂着头道:“咋地?现在上头都不管这些事情了。我们这些底层的小人物干嘛要多管闲事?”

    多说无益,子偃知道了这一点情况,便自行离去,到后边的队伍去排队,等到他打粥的时候,那个负责打粥的衙役拿着一个不干净的瓢子,舀了一瓢稀粥在他的破碗里。

    宋君偃傻眼了,他看着那热气腾腾的一口大锅,锅里面白花花的一片,米粒儿不多,粥的汤水却足足占了半个锅。还有一些谷壳、菜叶子、米糠什么的在锅的粥水面上漂浮。

    而衙役手上也是有分寸的,先是一瓢水,然后是一点粥,而份量……宋君偃看着自己的破碗,心里的那一把无名业火是蹭蹭地直往上冒,怎么都按耐不住!

    子偃端着破碗,说道:“就这些?”

    “就这些。”打粥的衙役点了点头,有些不耐烦地道,“小子,你是别处来的吧?这些日子就只能给你们吃这些了!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快下去,后边的人还要等着打粥呢。”

    宋君偃被后面排队的人挤了下去,他看着自己破碗里面的粥水,有些发愣。大爷的,就这点粥水,还掺杂着谷壳、米糠,打牙祭都不行吧?

    这时,之前被宋君偃搀扶的那个老人倒霉了,那个插队的汉子吃不饱,便跑过去一把抢过老人放在嘴边喝下去的稀粥,把老人摔到了地上,自顾自地喝着抢过来的一碗稀粥。

    “你干什么?!”宋君偃跑过去暴喝道。

    汉子一下子把那碗稀粥喝了一个干净,打了个饱嗝,神情倨傲地看着宋君偃说道:“干什么?小子,把你手上的稀粥给老子拿过来,不要让老子动手,不然我保证你连破碗都没有一只!”

    “我倒想试试看。”宋君偃冷笑着道。

    汉子见状大怒,二话不说,便如恶狼一般挥出了沙包一般大的拳头,直往宋君偃的面门那边砸了过去。

    嘿,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吗?

    子偃脸色一凛,脑袋一偏,直接踢出一脚,径直扫在汉子的膝盖上面,那汉子吃痛之下,不由得惨叫了一声,单膝跪在了地上。

    “好!好!”附近的人都不由得拍手叫好。

    子偃没有再出手,而那个汉子有感于失了脸面,也没敢在这里多待,连滚带爬地离开了粥棚这边的空地。

    宋君偃将手里的那碗稀粥递给了老人,然后找了一个地方坐下。

    “老人家,我是曲阳那边的灾民。曲阳那边不好过,原本想着钟离是重灾区,可能好过一点,没想到还是一样。”

    子偃叹了口气道:“不是说朝廷派了好多的大臣下来赈灾了吗?怎么灾情还是没能得到改善啊。我听说赈灾粮都是从陶仓出来的,陶仓的粮秣据说是堆积如山,可是怎么连赈济十几万的灾民都做不到呢?难不成是贪官污吏从中克扣了赈灾粮,导致赈灾的粮食没有下发到位吗?”

    “后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老人显然是饿急了,把稀粥一口气,喝掉了。然后听到子偃的话,不由得唉声叹气道,“之前的几日,咱们钟离的灾民过的还算不错。贞姬娘娘本是楚王王妹,我们楚国的王姬,怜我楚人,听到颖水河道决口,下游的老百姓无家可归,饿死之人不计其数,而那些官员又对于赈灾不力的消息,贞姬娘娘愤愤不平,所以请命到了灾区来巡视。”

    “那几天,我们是能够吃饱的,每天还能吃上一碗饭。但是现在,唉,许是贞姬娘娘回宫了,或者是去别的地方巡查了吧,这苦日子又来了。若不是老汉我的这腿脚不方便,老汉还真想跑到跑到南面的楚国去。同样是楚人,楚国的城池还会接纳我们的。”

    闻言,宋君偃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说道:“老人家,我不明白。以前我们是楚人,可是现在整个南方的九江郡和淮南郡都已经是宋国的疆域,所以现在我们是宋人,为什么遭灾了,宋人的官吏不出来赈灾,还要逼着我们跑到楚国去呢?”

    老人摆了摆手道:“你还是太年轻了啊。后生,能饿不死已经是我们这些灾民最大的福气了!不管是宋国还是楚国,只要能活得下去,我们就待在哪个地方。似你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还是不要待在这里了,趁早到楚国去吧,我听说楚国的垂沙一带的城邑正在开设粥棚,保证每个人都能吃上一碗粥,每天两次,这还能保证饿不死人。”

    “但是在钟离……在宋国这里,已经饿死了好多人了。”老人睁着眼皮,有气无力地道,“每天都有衙役过来收拾,就扔在乱葬岗那里。每天都有人死掉,听说还有杀了人偷偷生吃人肉,易子而食的,老汉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闻言,宋君偃的身心格外地严峻。

第269章 泔水() 
战国乱世,人命贱如狗,甚至就跟草芥一般一文不值!

    碰上太平的年月,五谷丰登那还好,家中既不用出兵丁有人耕地,收成好一些,自然交的起赋税。

    若是碰上了兵荒马乱的时候,灾荒之年,黔首们只能苦苦在生死线上挣扎着,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两眼昏花,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知道为什么秦国横扫天下,一统宇内之后,为什么会掀起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为什么陈胜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

    因为华夏的老百姓都是定居的,大一统之后的国家,一旦发生了灾祸,或者是犯罪了,大家没办法逃到别的地方去过活,走投无路了,只能奋起反抗!

    宋君偃的心情很沉重,他又一路北上新野,在途中,在一个小村子里,他亲眼目睹了两户人家交换了几岁大,还不懂事的小孩子。

    他们的父母都是潸然泪下,见到此情此景的子偃默然,他知道这两个小孩子会有什么下场,但是他阻止不了,阻止得了这两户人家,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家会这么干!

    生存,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生存!

    宋君偃来到新野的灾区,似乎还是那般的光景。

    到了新野,宋君偃求见赈灾的总督邹衍。当然了,他这样灰头土脸的样子是门都不让进的,所以他换上了一身华贵的装束,说是求见邹衍,这才有门客进去通传。

    随后宋君偃又召集了在新野的一干官吏,上到总督邹衍,下到各个县令、主簿,一行五十几个人一同走进了总督衙门的后院,在那里,摆放着几十个大小不尽相同的泔水桶。

    宋君偃指着这些泔水桶,冷着脸说道:“诸位,现在你们都绕着这些泔水桶走上一圈,好好的看看吧。”

    这些官吏们闻言,都面面相觑,然后不敢违背地一个个围着泔水桶兜了一圈,这些泔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