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207部分

桀宋-第207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由于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的中枢,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公元前278年的时候,郢都遭到秦国军队入侵,因而变成废墟。

    郢都十分的繁华,与商丘一般商贾云集,街道上来往的行人挥汗如雨,接踵磨肩的,华丽的马车到处都是。

    楚人很会享受生活,上行下效,每一代楚王都是那一种奢靡的君主,故而楚国上上下下,无论是公卿大夫,还是底层的黔首,都很热爱生活,活得很有激情,有干劲,在楚国的话生活还算是比较好过的。

    楚国采取的还是世禄公卿制,楚王之下,还有各地的封君,楚国灭国无数,但是都沿袭了上古流传下来的贤者之风,没有灭绝人家的祭祀,所以楚国每每灭掉一个国家,都会将他们的国君作为一个封君,如县令一般管理地方。

    张烈说的没错,楚王现在对于宋国的态度的确是暧昧不明,若是放在以前,宋王偃驾临郢都的话,于情于理楚王熊槐都会出城三里相迎。可是这一回楚王偏偏推脱政务繁忙,连令尹昭阳都不委派出来迎接宋王偃。

    这就很过分了!

    不过宋王偃对于前来迎接自己的楚国大臣感到匪夷所思,很兴奋,不过没有喜形于色地表露在脸上。

    他是谁?三闾大夫,楚国的左司徒屈原啊!

    “宋王!”屈原毕恭毕敬地向着宋王偃行礼道。

    宋王偃赶紧下了马车,跟追星族一般,上去攥着屈原的手,喜不自禁地道:“左司徒大人,寡人可是对你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仰慕已久啊!寡人在商丘的时候,便经常听闻,楚王驾下有一个叫做屈原的贤臣,敢言直谏,可运筹帷幄,可邦交纵横,可治国安邦,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堪称无双之国士!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千穿不穿,马屁就穿!

    阿谀奉承的话谁都爱听啊,更何况这般溜须拍马的人还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天下强国宋国的大王宋王偃呢?

    这就跟金字招牌一般,宋王偃可是金口玉言,能如此赞许一个人,此人岂能没有长处?不然如此当得起这样一个公认的雄主的赞许呢?

    屈原听见宋王偃的话,心里对于宋王偃的感官和印象自然是极好的,一股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宋王偃从来都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而且以他的尊贵的身份压根儿就不需要去刻意奉承那个人,拍谁的马屁,既然他都这样赞许屈原了,那么绝对足以说明屈原此人的能力啊。

    不过屈原对于宋王偃的这么热情似火的模样很不适应,盛情难却地道:“大王谬赞了。芈(屈)原愧不敢当。不敢当啊。”

    “哈哈哈哈,左司徒大人不必过谦了。”宋王偃兴高采烈地挽着屈原的手臂笑道,“寡人别的本事没有,但是这双眼睛看人还是很准的!为人君者,贵在知人善任,屈原大人,若是你哪天实在在楚国混不下去了,请到商丘,寡人一定重用于你!”

    “大王说笑了。”屈原只认为宋王偃这是心急口快,没有多想。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屈原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现在是楚国左司徒的官职,左司徒是左右拾遗之类的官,相当于宋国的亚相,仅次于令尹。

    老实说,宋王偃对于屈原还是很赏识的。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可惜太固执己见了,屈原的性格就跟犟驴一般,他忠于楚国,一腔热忱都交付了国家,若想屈原放弃楚国出仕宋国,这种可能性啊,微乎其微!

    宋王偃是想都不敢想。

    “左司徒大人,不知道楚王什么时候有时间接见寡人呢?”宋王偃有些不悦地皱眉道。

    宋王偃与楚王熊槐是同一等级的人力,宋楚两国的国力差别已经不是很大的,乃至于在军力上宋国还能稳压楚国一头,不遑多让。

    楚国现在这么怠慢宋王偃真的好吗?

    宋王偃可不是一般的使臣,是使臣的话一般都会被晾上几天或者是一个月什么的,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了,算是邦交礼节当中的一种特有的行为。

    但是宋王偃是一国之君啊,大国的君主,楚王即便不出来亲自出迎,也应该派出令尹昭阳迎接宋王偃才是,如此之怠慢宋王偃,真是太欺负人了!

    听见宋王偃那质疑中透着不满的语气,屈原苦笑了一声,说道:“请大王息怒。我王日理万机,百忙之中确实是抽不出时间来出迎大王啊。请大王在驿馆稍事歇息,明日,大王即可见到我王了。”

    宋王偃闻言,本来想斥责屈原一句,发一通脾气的,不过看到屈原这么委屈的样子,倒是有些不忍心了。

    “好吧。”宋王偃微微颔首,亲切地挽着屈原的手臂,上了一辆战车,说道,“左司徒大人,寡人一向是求贤若渴的,对于你这样的无双国士更是求之不得啊!左司徒大人若是有空的话,不妨与寡人一道前往驿馆,寡人想和左司徒大人你讨教治国的方法,促膝长谈,不知道大人你能赏脸否?”

    屈原闻言,顿时感到宋王偃这是在折煞自己了,受宠若惊地说道:“大王言重了。屈原正好对于宋国的一些新政和变法的措施有些不解的地方,想与大王你交流。”

    “哈哈哈,好!”宋王偃一脸热切地道,“寡人不喜见楚王,喜见卿也!”

第314章 摘桃子() 
楚王宫。

    楚王熊槐听见下人回报在郢都城门口的所见所闻,不由得直发愣,“不喜见楚王,喜见卿也”,这话是什么意思?

    宋王偃不是来朝见他熊槐,商谈宋楚两国联军一并灭越的事情的吗?

    此时在偏殿里,除了熊槐,只有令尹昭阳一个人。楚王对于老昭阳可谓是极为仰仗的,昭阳不仅是天下名将,统兵作战很有一套,而且在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文武兼备,既是名将又是谋臣,这样的臣子可不多见啊!

    话说回来,春秋战国时代是有着这样的传统的,就是每个国家的相邦大多是文武兼备的人,他们上马可以领兵打仗,下马可以治国安民!文武不分家,允文允武。

    “令尹,你认为宋王偃这是何意啊?既然已经到了郢都,寡人又如此冷落于他,他既不生气也没有急着要求见寡人,难不成宋王偃真的只是来向寡人谢罪那么简单吗?”楚王熊槐一脸狐疑地道。

    昭阳闻言,捋一捋颔下的胡须,细长的眼睛里折射出了不一般的精光,他说道:“绝无可能。只是谢罪的话,宋国只需要遣使到郢都来即可,何必要宋王偃亲自出马呢?更何况宋国并没有战败,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讨好我们楚国罢了。”

    “宋国果真有心伐越?”

    “不是伐越,而是灭越!”昭阳掷地有声地道,“越国的军队屡屡进犯宋国的吴郡,宋人深受其害,只是伐越的话宋国根本不可能将越国打垮,越人依旧会卷土重来的。”

    “宋王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大王,宋国已经今非昔比了,然则以宋国一国之力,根本不能灭了越国,且不说宋国有没有这个实力吞并越国这样的顶尖的二流国家,光是越国那诡异的地形,山川河泽,毒虫瘴气,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

    “故而,臣认为宋国有心灭越的话,势必想要联合我们楚国。一则宋国独木难支,无法以一己之力灭越,二则我楚国与越国长达一百多年的互相攻伐,都很了解彼此的战术,前几年我们楚军更是差点灭掉了越国,对于越国的地形我们楚人还是颇为了解的。三则宋王偃不敢在没有得到我们楚国的同意之下,擅自发兵伐越。”

    “所以宋王偃会亲自来到郢都朝见大王你,名义上是为了谢罪,实则是为了商谈两国联军灭越之事!”

    楚王闻言,心情颇为沉重,他又暗自思衬了几下,顿首道:“若是宋王偃果真想要联楚灭越,令尹你认为,我们楚国应不应该与宋国合谋?”

    “灭越对我楚国有利有弊。”昭阳沉声道,“越国于楚宋两国来说,都是心腹大患!有一个蠢蠢欲动的越国在背后搞事情,无论是楚国还是宋国都有后顾之忧,不敢轻易举全国之力进行大战。我楚国重兵屯于广陵,宋国亦是重兵屯于吴郡,越国一直这么不安分的话,宋楚两国深受其害,所以能够一劳永逸地灭掉越国固然是好。”

    “但是,宋楚两国任何一国都没办法灭掉越国,只有合两国之力才能一战成功,解决掉越国这个后顾之忧!”

    昭阳语重心长地道:“大王啊,于楚于宋,越国还是灭亡最好不过了。然则楚宋联军,灭越之后宋国据有越国北部的这么多城池土地,国力势必更上一层楼!现在宋国已经有了准霸主国的国力了,军力鼎盛,国富民强,若是再得到如此广袤的疆土,如此庞大的人口,只怕对于我们楚国的威胁会更大啊!”

    楚王熊槐深以为然地道:“令尹,你说的没错。但是灭越对于我楚国亦是大有裨益的,难道要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闻言,令尹昭阳摇了摇头道:“我们不能坐视越国被宋国吞并。现在越国经过这些年无休止的大战,兵员已然枯竭,这都是我们楚国与越国不断激战的结果啊,宋国这是想要来摘桃子的!”

    “哼!宋王偃的想法倒真是挺好的。”楚王熊槐愤愤不平地道,“伐越之战,我们楚国都已经捣破了会稽,差点灭亡了越国,没成想无疆突然归来了,这其中肯定有宋人从中作梗!令尹,当时你就不应该将无疆交给宋王偃处置啊!”

    昭阳听到这话,苦笑着道:“谁能想到宋王偃的眼光放得这么长远?臣本以为宋王偃不过是如夫差、商纣王那样好大喜功的君主,谁知道他竟然算计到我们楚国头上了。唉,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大王。”

    熊槐越想越是生气,这特么的叫什么事儿啊!

    想当年,宋国还是楚国的小弟,跟在楚国的身边摇旗呐喊的时候,宋楚两国联军伐越,宋国趁着楚国的大军与越国的主力大军展开激战之时,拿下了富庶的吴郡,而后固守,养精蓄锐。

    可是楚国呢?

    在越地征战的楚军可惨了,本来在上将军景驹的统率之下,十几万楚军是大破越军主力,势如破竹地攻略越地,最后还捣破了其都城会稽,几乎灭掉了整个越国!

    若不是越王无疆莫名其妙地逃回了越国,整合越国的残余势力,转战百越之地的话,越国现在已经是楚国这偌大的疆域的一部分了!

    无疆怎么可能这么突兀地从半道杀出来呢?要说其中没有宋人的帮助,现在是打死熊槐都不信了!

    宋国这是在坐享其成啊,想想看,伐越之战,楚军长驱直入,几乎占据了越国北部那偌大的疆土,虽然统治区内一直有不安分的越人在负隅顽抗,但是消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若是没有越王无疆,他凭借着自身在越国的崇高的威望,整军作战的话,楚国何以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死伤了这么多的将士,耗费了这么多的钱粮,最终却一无所得?

    楚国功败垂成,其罪魁祸首自然是宋王偃了。

    为什么说宋国是来摘桃子的呢?

    因为是楚国将越国彻底打垮的,伐越之战,楚国的大军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连越国的都城会稽都被攻克了,此战中越国损失的兵力和人口财物不知凡几,直到现在越国都还没有从那一战中缓过气来。

    楚国在伐越之战里折损的兵力超过十万,越国死伤的人更多,不算普通的黔首的话,那些兵士、守军、戍卒和厮徒,负隅顽抗,最后被剿灭的就超过十五万,这可是活生生的壮丁啊!

    随后又是越军的大反攻,歡水之战,最终越国是如愿以偿的复国了,但是付出了极大的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