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245部分

桀宋-第245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

    苏秦又蹙眉道:“大王,绕是如此,我看对于秦人我们还是要多加提防的。秦人想要与我们宋国私自议和,加以结盟,其目的绝对是不纯的!一旦合纵联军兵败于函谷关之外,作为反水的一方的我们宋国,则必然遭到三晋的报复,不可不防啊!”

    闻言,宋王偃低着头,沉吟不语。他其实也知道这件事情所蕴含的风险。三晋的东面是宋国,西面是秦国,宋国比秦国稍弱一些,而且没有崤函那样的天险可以阻挡千军万马的进攻。

    打宋国明显比打秦国好多了!

    “那么苏秦你有什么对策吗?”宋王偃问道。

    “三晋不可以打击,但是可以分化。”

    “如何分化?”

    “现在三晋当中与我们宋国最要好的是魏国。而且老魏王快不行了,正值新王旧王交替之际,魏国显然是不太想到处开战的!所以我们宋国可以大力拉拢魏国。我们宋国与秦国议和跟结盟的消息可以告诉魏国,让他们早做准备,最好是收缩兵力,固守整个河东地!”

    “善!”

    宋王偃点了点头,如此一来,魏国势必会接受他们宋国的好意。将整个河东地都收复了,既能削弱秦人的国力,还可以示好于魏国,何乐而不为呢?

    “寡人立马传书去熊子丹那里,让他与秦人联络,一道夹击合纵联军。”

    “苏贺。”

    “臣在!”

    “你立马动身,走一趟大梁。去告诉老魏王或者是太子嗣,让他们早做准备。”

    “诺。”

    “苏秦。”

    “臣在!”

    “你的任务是出使咸阳。将秦国王姬玉漱,还有那两万匹战马带回来,促成宋秦两国的盟好!”

    “诺!”

第375章 不靠谱() 
呃,老实说,宋王偃还是很不相信秦王嬴驷和张仪的为人的。

    秦人不可谓不狡猾,信用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历史上的楚怀王被秦国坑了三次,为了得到商於之地,楚国与齐国的盟好关系破裂,反目成仇,然后张仪又说只给楚国六里的土地,少了整整一百倍呢!

    楚怀王如何能容忍?

    于是楚国发兵攻秦,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蓝田、丹阳之战,此战秦、楚、齐、韩、魏等国都参与了,兵力超过百万,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当然是秦国了。

    秦人狡猾,张仪狡猾,容不得宋王偃不加以提防啊!

    要知道宋秦两国并不接壤,就算秦国毁约了,宋国也拿秦国没辙。

    黄庸、苏秦等几个重臣刚刚离去,嫪信就跑过来禀告道:“大王,熊子丹的妻儿有消息了。”

    “噢,身在何处?”

    “楚国的六县。”

    宋王偃点了点头,作沉思状。

    嫪信过了好一会儿都没听见宋王偃说什么,不由得轻声问道:“王上,是否将卫氏和熊阔接回来?老臣听说卫氏已经身怀六甲了。”

    还怀孕了?

    宋王偃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不了。绝不能将熊子丹的妻儿接回来,也绝不能让熊子丹得知自己妻儿的行踪。”

    卫文君一旦带着孩子来到朝歌,熊子丹还能安心地给他效命吗?宋王偃不敢冒险,不想失去熊子丹这么一个忠犬、得力干将。

    “这样。你派人去看着熊子丹的妻儿,保护他们,若是有困难也要接济,不能让他们受到一星半点的伤害!”

    “诺!”

    嫪信刚刚要走下去,宋王偃又道:“且慢!”

    宋王偃又对嫪信说了几句悄悄话。

    ……

    “杀!”

    夜色如墨。

    函谷关之外,距离洛水并不远的一个山道里,火光冲天,喊杀声到处都是。

    身穿玄色衣甲的秦兵此时此刻正在与楚国的将士血战,漫山遍野都是人头攒动,凭借着伏击的优势,略少于楚军的秦军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

    处于劣势的楚军很快就派出了传令兵到合纵联军的中军大帐那里。

    “报——”

    楚兵灰头土脸地半跪在地上,叉手道:“上将军,大事不好了!我们遭到了秦军的伏击,现在将士们正在与敌人血战!请求增援!”

    “哦,秦军什么时候出函谷关了?”

    合纵联军的主将是公孙衍,在座的各位将领,无论是在资历、战绩上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公孙衍听说远道而来的楚军被伏击了,大为诧异。

    韩国的将军韩朋道:“有两个原因。可能是秦军从崤函之险找出了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跑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秦军早就在此埋伏了军队!”

    “上将军,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救援楚军吧!”

    公孙衍点了点头道:“现在敌情不明,这很有可能是秦军的声东击西之计。武安侯(韩朋),你便带着五万人马去增援受到伏击的楚军吧!”

    “诺!”

    韩朋迅速迅速点起兵马,往洛水边上,秦楚两军激战的地点赶过去。

    可是大军走到一半,韩朋就停止进兵了。

    副将申差见状,不由得疑惑地拍马过去,问道:“将军,为什么不进兵了呢?”

    韩朋眯着眼睛道:“可以进兵,但不能急行军!传令下去,全军稍事休整,每行一里,便休整一次。”

    “……”

    “这是为何?”申差很是不解。

    韩朋笑着道:“申差,你以为我们韩国的大敌只有秦人一个吗?不,楚蛮子同样是我韩国的心腹大患!现在秦楚两军正在前方激战,我受命去增援,犀首未必没有借机消耗我们韩军的兵力的意思。”

    “无论是秦人还是楚人,让他们拼一个两败俱伤好了。最后我们韩军才出去收场,当可马到成功!”

    “可是……”如此懈怠军令,公孙衍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不说韩军这边,在山道里苦苦厮杀的楚军就已经快撑不住了。

    又砍翻了一个剽悍的秦兵,景阳瞪着眼睛道:“为什么联军还没有派出兵马来增援?”

    一侧的传令兵叉手道:“犀首已经命武安侯带着五万兵马赶来增援,只是迟迟未到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着一个又一个地倒在血泊里的将士们,景阳双眼欲裂,咬了咬牙,看来他们楚军是撑不到援军的赶来了。

    天杀的韩人,果然靠不住!

    “撤!撤退!”

    ……

    熊子丹这个时候也接到了宋王偃传过来的书信,一脸的凝重。

    合纵联军果然不靠谱啊!

    宋、楚、韩、赵、魏五国各有龌蹉,彼此勾心斗角的,实在很难拧成一股绳。从这一次的秦军在洛水附近伏击楚国的军队,本来可以围歼这股秦军的,却因为武安侯韩朋为了一己之私,贻误战机,而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即便是天下名将之一的公孙衍,只怕都不能带着这五国联军四十万人的兵马攻破函谷关,直取秦地了!

    联军的内讧、溃败,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过了没多久,熊子丹便前往犀首的寝帐那里,与之详谈。熊子丹将宋王偃的书信递给了公孙衍,让他看看。

    公孙衍看完了这封书信,沉默了很久。

    “呵呵,我早就应该想到了。宋国如此积极地促成五国合纵攻秦的事情,是为了将祸水西引,好使得宋国的迁都朝歌之事能安稳下来!子丹将军,我说的没错吧?”

    看着犀首释怀地笑着,熊子丹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只能是点头道:“上将军,是大王嘱托某将书信交给你的。他还让某告诉你,魏王已经同意了此事,和秦之事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看来此番五国联军合纵攻秦,还是操之过急了呀。”公孙衍幽幽地叹了口气道,“也罢。我明日便带着兵马固守河东地,挡住秦人东出的步伐!子丹将军,你说为什么想要让列国合纵而攻一霸主大国,就这么难呢?”

    “这不是某要思考的事情。”

    “呵呵,也对。你们这些纯粹的将军啊,只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去统兵作战而已!不过子丹将军,我听说阳侯(匡章)已经挂了自己的将印,现在宋国的大都督之位还空缺着,而你和干骜都是其热门的人选,难道你就不心动吗?”

    “封侯拜将,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闻言,犀首说出了一句让熊子丹感到惊诧莫名的话。

    犀首说道:“子丹将军,你可以向宋王举荐我吗?我愿意去宋国做大都督!”

    “这……”

第376章 入秦() 
翌日,公孙衍率先带着魏军赶回了河东地,修筑城防工事,固守城池。

    魏军刚刚离开,近三十万的秦军便从函谷关里杀了出来!韩、赵、楚三国的军队猝不及防,纷纷溃散,同时熊子丹又统领宋军反戈一击,终于打破了联军将士的心理防线。

    韩、赵、楚三国的军队被大败,函谷关之战,秦宋联军斩首十三万,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斩首的数量最多的一次!

    秦军锐意进取,又收复了失地,进攻河东郡,却不为所得。于是秦魏罢战,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停止了,但是小范围的冲突依旧不断。

    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秦军杀伤了这么多的联军将士,自身折损的兵马自然也不少。

    所以嬴驷也不愿意拿着他们秦军锐士的性命浪费在攻打城池上了,这河东地就是这样,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这一城池是秦国的,明天又是魏国的,后天又变成秦国的了!

    来日方长,比拼国力,比拼消耗,魏国已经追赶不上秦国的了!

    宋王偃听到前线胜利的战报,大喜过望,又听说公孙衍想要入仕宋国,成为他们宋国的大都督,宋王偃当然是乐意之至的。

    但是考虑到宋魏两国的友好关系,加上魏国缺乏良将,缺乏名将,宋王偃将用匡章取代公孙衍,成为魏国的新的上将军,在西面挡住秦人的兵锋。

    而在这个时候,宋王偃抱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已经在赶往秦国咸阳的官道上了。

    “大王,翻过这座山,前面就是函谷关了!”苏秦遥指着前方的崎岖不平的道路说道。

    “这么说,这里就是崤山了吗?”

    “是的。”

    宋王偃望着那连绵不绝的山峰,一股豪气顿生。

    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但秦国在函谷关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

    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可见其战略影响。

    函谷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为军事要冲。

    纵观整个战国时代,天下列国几次合纵攻秦,只有两次真正地攻入了函谷关,威胁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一次是匡章统率的诸侯联军,一次是信陵君统率的诸侯联军。

    后者能成功破关而入,其实难度不是很大。因为那个时候秦国刚刚经过了长平之战,又在邯郸之战里被杀伤了整整二十万的兵马,已经是伤痕累累,无兵可用了。

    匡章的军事才能宋王偃是知道的,但是用他做宋国的大都督,宋王偃还是心有顾忌。

    苏秦不由得疑惑地道:“大王,你为什么执意要扮作使团的随从入秦呢?现在虽然说秦国有意与我们宋国盟好,但是你可是我们宋国的王上啊,万一秦人生了什么歹心,把你扣留在了咸阳,这可如何是好?”

    “哈哈哈哈哈。”宋王偃不以为意地笑道,“且不说秦王有没有这个歹意,就算他真的将寡人扣留在了咸阳那又如何?苏秦啊,寡人有不得不入秦的目的,你还是不要多问了。”

    “诺。”

    宋王偃不得不入秦的目的何在?

    无他,为一个将来名动天下的战神,白起!

    白起是谁啊?人称杀神、人屠,战国时代死亡的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他干掉的,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白起也是整个中国史上少有的一生未尝一败的将军。

    这已经不是常胜将军了,而是无敌将军,不败战神!

    这样的战神乃是千古风流人物,数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啊!

    若是宋王偃记得没错的话,白起应该是从秦惠文王后期参军的,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