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336部分

桀宋-第336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后来秦国统一天下不可缺少的。

    “嬴荡!”

    “儿臣在!”嬴荡当即单膝下跪。

    秦王驷中气十足地道:“目前咸阳也没有多少兵马可以调遣。各地的戍卒、守军和衙役、青壮都在赶往咸阳,寡人只有宫中的宿卫,还有一些城卫军,大概一万人,你全都带到蓝田前线上去!嬴荡,你为督军,当协助甘茂统兵作战!切不可鲁莽行事!”

    “诺!”

    秦王驷又上前一步,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攥拳道:“诸位!国难当头!这是我老秦人的一次重大的危机!我们一定能渡过去的!现在,传寡人诏命!”

    “举国上下,除了边关要塞之外,不设守军、戍卒、衙役,但凡国中青壮,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子,听从号令!聚于咸阳!寡人,当与咸阳共存亡!”

    “吾王万年!大秦万年!”群臣山呼道。

    秦王嬴驷正打算退朝,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小校跑进来,递上了一份战报。

    “……”

    秦王驷打开战报一看,顿时一股绯红的怒气涌了上来,脸色涨红,又是一阵惨白,阴晴不定,最后,秦王驷竟然“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口殷红的鲜血!

    “嬴华……我的嬴华!”

    嬴驷翻了白眼,晕厥倒地。

    “大王!”

    西元前312年春末,公子华从上庸率部突围,欲北上驰援咸阳,最终遭遇伏击,公子华力战而死。

第517章 共赴国难() 
秦王驷幽然转醒之后,便很快平复了情绪,将自己的悲痛之情掩埋在心里。

    公子华与他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小二人感情甚笃,对他曾经有过救命之恩。自秦王嬴驷上位以来,嬴华屡立战功,不管何时何地,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嬴华都矢志不渝地站在他的背后,死不旋踵。

    秦王驷迷惘地睁着眼睛,眼前掠过曾经与公子华的一点一滴,回忆如思潮一般涌来。

    他们曾经在市井之中玩耍,在嬴驷因为触犯了法令,而被流放到民间的时候,是嬴华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挨打,是嬴华在扛着,打仗的时候,亦是嬴华冲在最前面。

    最后,嬴驷的眼前忽而划过一个画面,就是公子华被一群黑甲黄衣的楚兵包围着,一个人面对数以十万计的敌人,最后,嬴华的战盔被打落,手臂负伤,敌人劝他投降,但是他没有,而是拼死在厮杀着。

    焉能以寡敌众?

    嬴华最后的下场,便是被几柄长戈刺到,而后勇猛无敌的嬴华直接砍断了长戈,又被挑飞起来,在身体被抛飞的那一刻,嬴华的嘴角溢出了鲜血,但是他在呢喃着什么?

    “哥,我……我走了。”

    “啊——”原本一脸淡漠的嬴驷忽而叫嚷了一声,一把将桌案上的药物全部推倒在地,而后在床榻上“哇”的吐出了一口殷红的鲜血。

    “父王!”

    嬴荡带着诸公子进去,看见秦王驷在吐血,不由得勃然变色,冲过去将秦王驷又扶到了床榻上,拿枕头放着头。

    秦王驷却执拗地推开了嬴荡的手,喘息不止,最后回过神来道:“荡儿,军队都集结完毕了吗?”

    嬴荡颔首道:“都已经集结到校场上了。父王,儿臣这是向你告辞来的!”

    “好。荡儿,你是好样的。”秦王驷拍了拍嬴荡的肩膀,气若游丝地道,“父王以前没少责罚过你,你可曾怨恨过我?”

    “不会的。我知道,父王你都是为了我好。”

    秦王驷含笑道:“荡儿啊,此番你一去,必是生死大战!父王没什么好叮嘱你的,但是切记,一定要万事小心。”

    “孩儿记住了。”

    “嗯。你们都退下吧……”

    “诺!”

    “且慢。”秦王驷在嬴荡刚刚转过身的时候,忽而叫了一声,又道,“你去将我咸阳的黎庶都聚集到宫门口。寡人有话要说。”

    “是。”

    在咸阳的老百姓都扶老携幼地赶到宫门口的时候,秦王驷振作了一下自己的精神,穿上盔甲,扶起了自己的秦王剑,又变得昂扬起来,看不出这是一个刚刚因为悲痛过度而吐血的男人,一如既往的英武。

    秦王驷望着在宫门口人山人海的景象,站在一侧的陛台上,振臂一呼道:“我大秦的子民们呐!我的老秦人呐!楚人猖狂、凶恶!楚王尽起国中之兵五十万,攻我秦国!他们夺汉中,占商於,破武关,直达蓝田,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咸阳不足百里!”

    “楚人如恶狼也!自商君变法以来,我大秦,何曾有过这般的祸事?此正如阴晋之战后的秦国!当时我秦国起全国之青壮,之男儿,五十万人仍为魏武卒所破!”

    “现在我秦国奋击百万,战车万乘,又何惧之有?!老秦人是不会屈服的!”

    秦王驷抑扬顿挫地道:“现在,楚国的强盗,要攻进来侵占你们的土地房屋,霸占你们妻女,凌辱你们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抢夺你们的财产!他们要在我们秦国的土地上奸淫掳掠!告诉寡人,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不愿意!”在场的老老少少都群情激愤,情绪完全被秦王驷掌握起来。

    “那我们要怎么做?对我们老秦人的敌寇应该怎么对待?!”

    “杀!杀!杀!……”

    秦王嬴驷“唰”的一声,拔出了手中的秦王剑,高指苍穹,昂首道:“寡人在此立誓!城在而人在,城亡而人亡!誓与咸阳共存亡!”

    “誓与咸阳共存亡!誓与咸阳共存亡!”老秦人都发出了来自内心的呐喊。

    秦王驷又高声道:“寡人坐镇咸阳,太子出征蓝田前线!若蓝田破则太子嬴荡死,若咸阳破则寡人薨,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现场,不知道是谁,唱起了哪一首关于老秦人的战歌。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嬴驷又蓦地拔出了手中的秦王剑,高喊一声:“杀——”

    “杀啊——”在场的,无论是甲士还是黎庶,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喊杀,一时之间,喊杀声冲天而起,震彻了云霄,让人热血沸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读起来都是这么的动人。

    当读到这句话时,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涌出一个画面:深沉而目光坚定的秦国战士,默默的开向函谷关与六国作战,血脉中那种深深的爱国情结,仿佛在空气中凝结。

    而身后的无数送行的百姓,在为自己的儿郎自豪,尽管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就在这个队伍中,也许不会在回来,但他们脸上的神情依然时自豪和高傲。

    这句话,是秦能统一六国的一个民族誓言,如同在无数电影中曾经出现的从容就义前的“为了人民”;或者那句英勇献身前的动人的“Freedom”。在这个时候,这个普通的句子幻化成一种精神,一种誓言,一种大秦帝国的“亮剑”精砷。

    每当秦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誓言就会在朝野之间漫起,一种不屈和必胜的信念会感染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此时还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呢?

    在战国纷争的时代里,统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多少次,秦国君臣都意识到,天下各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灭掉;但同时和两个国家开战就有几分力不从心;一旦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以秦国之强也必败。

    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实上,秦国从商鞅开始,经过了六代国君的努力,才实现了统一的夙愿。

    而这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作为一句全民宣言,在时时的激励着每一个秦国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的强盛,都需要一种精神,也许可以翻译为“共同价值观”。这种精神是要从上到下的,深入人心的。

    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都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口号,这些话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触动的是人心中最敏感、最强大的感受,从而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力量。

    岳家军“靖康耻,尤未雪”的复仇精神,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豪迈感受,大汉帝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张扬个性,都会给组织注入无形的力量。

    秦的成功,不是个别英明君主的成功,而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感染下,全民族的成功。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句话,是秦国能统一六国的一个民族誓言,就好比电视剧里那句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一样,是大秦帝国的精神。

    每当秦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誓言就会在朝野之间漫起,一种不屈和必胜的信念会感染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此时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秦的成功,不是个别英明君主的成功,而且在这样的精神感染下。全民族的成功。

    在战国时期,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也许只能诞生于秦。

    诞生于这个面对西域的狄戎部队,靠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地的国服,齐国,楚国的环境太好了,丰衣食足,风花雪月中,民族的斗志会被消磨,燕国有着产生这种精神的环境,但是老国王自高自傲,不思进取,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在读《大秦帝国》时,这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同一股清风,夹杂着华夏的古老祖先的纯朴,理想和热情,扑面而来!

    一个与众不同,有着超越其他国家的集体民族性国度,在纷乱的战争年代,一步一步的向着强大进步,而每走一步,涌入他们心田,照耀他们前行的都是这句古朴而又有力量的民族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第518章 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宫门口发表了重要讲话,激励了咸阳的所有黔首之后,秦王驷立即拔步回宫,背后跟着一大群的公卿大臣。

    而秦王嬴驷在踏上大殿的陛阶的时候,一个不慎,精神恍惚了一下,竟然失足跌了下去。

    “王上!”

    群臣惊呼不已,赶紧上去将秦王驷扶了起来。

    秦王驷摆了摆手道:“你们都退下吧!自寡人以下,自即日起,所有臣民,不论高低贵贱,一律配带武器,自行操练!寡人死社稷也!”

    “诺!”群臣退去,不过秦王驷还是叫了张仪留下。

    秦王驷颤巍巍地回到宫中,两手盘着御座的扶手,这才稳住了身形。

    “张仪啊,寡人刚刚接到的战报。嬴疾率军已经抵达蓝田,正在那里修筑工事,司马错也率军五万从巴蜀之地而来,刚刚过萧山。而魏章也已经于丹水大破楚军,正在往蓝田这边赶回来!魏章的丹水一战,已经挫败了楚军的锐气,此为可用也。”

    秦王驷轻轻的闭上眼睛,说道:“你明白寡人的意思吗?”

    张仪垂手道:“臣这便往大梁和新郑走一趟。韩王与魏王知道我秦国有丹水之胜,当可坚定信心,派兵而攻楚国之后方,直接切断攻我秦地之楚军的粮道,断其退路也!”

    “善。”

    “臣告辞!”

    等到张仪渐行渐远,秦王驷的头抬了起来,往宫殿的穹顶上看,不由得一阵地惘然,不过却没有丝毫的颓废之色。

    ……

    宋国都城,沙丘宫。

    宋王偃与苏秦这一对君臣正在就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事,进行商议。

    宋王偃眯着眼睛道:“秦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寡人听闻秦王已经征发全国上下的男丁,上到五十岁,下至十四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保家卫国。苏秦,你看楚人此战可胜乎?”

    苏秦闻言,摇摇头道:“胜负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难判断。王上,你别忘了秦国还有韩国与魏国这两个盟国!韩魏两国这些年固然深受其害,但是也惧怕于秦军的威势,只能屈服于其淫威之下,此一战,若是秦国的战事能出现一些转机,大破楚军的话,当可使秦楚两军的战事僵持不下!”

    “而一旦四十余万楚军深陷于秦地的战事,届时韩魏两国必有野心,趁机进攻楚地,伺机收复过去被楚人侵占的城池土地。”

    宋王偃微微颔首。

    关于秦楚两大霸主国之间爆发的两场大战,即丹阳、蓝田之战,在历史上那是赫赫有名的,宋王偃对此亦是十分的了解。

    前期的丹阳之战还好说,秦楚两国投入的军力规模不过四十多万,再加上来增援的韩军,也不过五十万多一点。

    但是随后的蓝田之战就厉害了,几乎是世界大战的规模!

    在原来的历史上,参与蓝田之战的,基本上有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