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372部分

桀宋-第372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彩!”

    在四方台上,宋王偃与观看的大臣纷纷拍手叫好,至于四面拱卫的士卒也都举起长戈,欢呼雀跃起来。

    但是骑兵的威力显然远不止于此,装备了马蹬和马蹄铁的骑卒,战斗力上升了一大截。这不,在砍翻了所有的稻草人之后,白起又率军调转了方向,又冲着远处的一片标靶过去。

    “弓箭准备!”白起打手一挥。

    身后的骑卒纷纷抓起了马鞍上的铁胎硬弓,又抽出了悬在马鞍一侧的箭壶里的利箭,张弓搭箭,对准了前方的靶子。

    “放箭!”

    “嗖嗖嗖!……”

    随着白起的一声令下,骑卒们都松开了捻住弓弦的手指,随后千箭齐发,宛如蝗虫过境一般,向着远处的靶子覆盖而去。

    很快,那上百个标靶上便插满了羽箭。

    “好!”

    “彩!”

    但是演习还尚未结束,这不,在宋王偃的精心布置之下,孙烈随之带着一支五千人的步卒,还有战车五百乘迎面而来。

    白起和一众骑卒都无惧,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不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大家用的都是木棒。

    “杀啊!”

    只见白起一声令下,骑卒们便乘风一般,驾着战马飞驰过去,从上往下看,便好似一股巨大的洪流,冲向了孙烈部所在的方阵。

    “吼!吼!吼!”

    步卒的力量亦是极强的,他们转攻为守,在孙烈的发号施令之下,一众盾牌手走出前沿,拿着长方形的盾牌结阵,同时弓箭手出列,张弓搭箭,纷纷射出了羽箭,击落了许多冲击过来的骑卒。

    白起打手一挥,众骑卒顿时分散开来,就各自为战,隔着远远地放上了一箭。而后孙烈又派遣战车队上去追逐,都被射落于车下,或者是短兵相接的时候,猝不及防,被突击能力极强的骑卒“杀死”。

    随后,白起又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方阵的薄弱点之后,长驱直入,杀入了步卒中央。

    由此,五千步卒阵脚大乱,孙烈部完败!

    “哈哈!好,好啊!”

    看着白起和孙烈同时登台,宋王偃拍了拍手,不禁喜形于色地道。

    “臣白起(孙烈)参见大王!”

    “二位将军平身。”宋王偃虚扶了一下,笑着道,“今日寡人算是长见识了。有了这马蹬和马蹄铁,我宋军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无敌于天下也!”

    为什么说只是一段时间呢?因为马蹬和马蹄铁作为秘密武器,等它们被完全效仿,并被他国大量装备了自己的骑兵之后,宋国的这个秘密武器再无秘密可言,自然谈不上无敌的。

    孙烈说道:“大王,这装备了马蹬和马蹄铁的骑卒果真犀利!适才臣以步卒迎击白起将军的骑卒,竟然完败!这其中固然有骑卒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因素,但臣的步卒亦不是吃素的。不知道大王将要组建多少骑军?这骑军的主将又是何人?”

    看着孙烈那炙热的眼神,宋王偃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厮这么问,是想担任新的骑军主将。

    闻言,宋王偃暗自思衬了一下,说道:“寡人欲组建骑军八万。至于这主将的人选嘛……子丹,汝以为何人可以担当?”

    孙烈与白起都将炙热的眼神望向了熊子丹。

    见状,熊子丹有些哭笑不得,宋王偃也真是的,将这么一个棘手的问题丢给自己。

    “大王,依臣之见,白起将军与孙烈将军都可为骑军的主将。然主将人选只能一名,可一人为主将,一人为副将!这样吧,不如让白、孙二位将军以千人骑军较量一番,胜者,便为主将!”

    “善!”

    随后白起与孙烈便各自领骑卒一千进行战斗,二人是绞尽脑汁,用尽了蛮力,在付出了一些伤残士卒的代价之后,终于由白起险而又险地胜出。

    白起为主将,孙烈为副将,便都留在符离马场组建骑军八万。

    同时,宋王偃决定,除了朝歌的淇水大营,商丘的获水大营之外,在符离建立第三座大营,符离大营。

    这样一来,宋国的西部有淇水大营,东部有获水大营,南部有符离大营,当可成三足鼎立之势,将大大地提高宋国征调兵力的速度。

第576章 宋王生辰() 
公元前309年,即宋王偃十二年农历十月十日,这一天是宋王偃44岁的生辰。

    同时,亦是宋王子偃登基,成为宋国国君的第二十个年头,自邺城相王之后,宋国改元称王,子偃从宋公一跃成为宋王,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按理说,一国之君的生辰,最多就是百官庆贺,送上贺语和贺礼,或者是接受列国的使者朝贺之类的。

    但是王后干婉与相国苏秦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故而请宋王偃大摆宴席,邀请天下列国的使臣朝拜,百官庆贺,举国同庆。

    宋王偃于是在奉天殿的广场上大摆宴席,招待各国的使者,包括诸公子、百官、名士,还有诸如匈奴、东胡、扬越等异族的朝贺,整个广场上,足足容纳了不下二万人!

    “秦国甘茂奉王命,朝贺宋王!恭祝宋王福如东海,万寿无疆!”秦国的使团带队的是左丞相甘茂。

    秦惠文王死后,秦王荡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跑到东边的魏国。

    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庄谋反,秦王荡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国后,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嬴疾)为右丞相。

    秦惠文王时期任人唯贤,而不问出身,所以当时很多别国的能人加入到秦王朝工作,他们取得了军功之后统称为客卿,也就是所谓的“羁旅之臣”,这种臣往往得不到真正的信任,司马错、张仪、魏章、甘茂莫不如是,牢牢掌握秦国政权的还是秦的王族,这点不同于中原各国,秦王族自身也能人辈出,跟甘茂同时代的有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来限制甘茂。

    甘茂,是下蔡人。

    下蔡顾名思义在上蔡的下面,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而下蔡却属于楚国。

    所以甘茂是于楚入秦的。

    甘茂年少时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文王的机会。嬴驷接见后,很喜欢他,就派他为将,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魏章那个时候是都尉,是仅次于国尉的军事长官,爵位应该在第十级左庶长左右。所以甘茂也是典型的拜师学艺后才开始军事政治生涯的,跟白起、王翦从兵头干起的将领有所不同,他的政治生涯跟吴起、厐涓、孙膑类同(按现在的说法是属于科班出身的)。

    见到甘茂对自己大礼参拜,宋王偃十分的满意,微微颔首,随即指着一侧的蒲团道:“甘相有礼,请入座!”

    “谢大王!”甘茂随之低着头,谦卑而不失风度地入座,尽显大家风范。

    在宋王偃身边的王后干婉见状,不禁点了点头道:“大王,这个甘茂倒真是一表人才呀。”

    “怎么,婉儿你瞧上人家了?”宋王偃一脸玩味儿地打趣道。

    “去你的。”干婉娇嗔地推了一下宋王偃的肩膀,一脸不依地道,“大王,方才臣妾听闻这甘茂乃是秦国的左丞相,怎么,难道秦国还有左右丞相之分?”

    “没错。”宋王偃颔首道,“秦国有左右丞相之分的。今列国皆有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秦王荡偏偏要独树一帜,另类地设置左丞相和右丞相,区别于中原列国。”

    “现在秦国的左丞相是甘茂,右丞相是樗里疾,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但此时秦国并无相国,故而这左右丞相,实质上也是属于相国的,只不过有两个而已。”

    “噢。”干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时,赵国的使团走上陛阶,向着宋王偃大礼参拜。

    “赵国赵成奉王命,朝贺宋王!恭祝宋王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赵成亦是一个人物。

    前350年,赵成侯崩逝,其子赵语立,是为赵肃侯。赵肃侯即位后不久,就以弟弟公子赵成为安平君,并任国相,兄弟俩共同执掌朝政,赵肃侯一生征战,朝中政务基本由赵成把持,赵成治理赵国,功勋卓著。

    公元前前326年,赵肃侯撒手人寰,其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赵王年幼,朝政掌握于肥义与赵成之手。

    后赵王雍意欲发动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公族中反对声势浩大,赵雍征求叔叔赵成的意见,赵成拘泥于旧制,不肯附和。赵王雍耐心相劝,并以先祖赵简子、赵襄子改革为例,胡服骑射作用在于强大赵国。

    赵成终于被侄子的雄才伟略所征服,同意赵王雍的变法,并以身作则穿胡服,习骑射,大大的降低了赵王雍改革的摩擦力。赵国日渐强大。

    后来,赵王雍因为迷恋宠妃吴娃,废太子赵章,改封为安阳君,以吴之子赵何为储君。

    之后赵王雍退位,将赵王之位让与次子赵何。其长子赵章不服赵何。前298年,武灵王自称主父,让位给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前295年,赵章发动政变,杀死重臣肥义,攻打赵何。赵成、李兑早有防备,击溃赵章。

    赵章逃往赵武灵王宫中避祸,赵武灵王接纳了赵章。赵成、李兑率军包围赵武灵王宫,索赵章而杀之。赵成、李兑思忖:因为赵章的缘故而兵围主父(即赵武灵王,意为赵主何之父)宫,等到赵武灵王出来的时候,我们恐怕都会被灭族啊!赵成、李兑不撤兵将主父宫团团包围长达三个月之久,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竟饿死于沙丘宫中。

    赵成、李兑扶立幼主赵何,主持朝政,并为赵武灵王发丧。沙丘之变后,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不久赵成寿终正寝,李兑独擅赵国。

    “安平君有礼,请入座。”宋王偃又是一指甘茂下首的位置,说道。

    “谢大王!”公子成倒是表现得中规中矩的,很快就入座了。

    干婉见状,不由得捂嘴笑道:“大王,看来诸王对你这位宋王还是心服口服的。到场的都是列国的相国,无不是执一国之牛耳的人物!”

    “呵呵。婉儿,诸王对寡人是不是心服口服,寡人不清楚,不过他们的确畏惧于我宋国的威势,倒是真的。”

    “大王,你可别忘了责问秦人,为何攻击启儿之军!启儿现在生死未卜的,臣妾……臣妾真的是。”

    看着干婉垂着眼泪,可怜巴巴的模样,宋王偃不由得心疼起来,握着她的玉手说道:“寡人知道的。婉儿,请你放心,寡人刚刚得到的消息,启儿还活着,只是率残部向西败退,寡人派出去的商旅,正沿着他们撤退的路线寻找,相信很快就能找到启儿的。”

    “唉,这天南地北的,西方尽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之地,而且可能瘴气丛生,启儿若是有了一个什么万一,换上了疟疾什么的。大王,你让臣妾怎么活呀?”

    “好了好了。”宋王偃一脸怜惜地擦掉了干婉眼角的泪痕,说道,“寡人知道你心疼启儿,启儿是寡人的孩儿,寡人亦是心疼。婉儿,你放心好了,我们一定能找回启儿的。”

    “今日是寡人的生辰,又有这么多外人在场,可别让人看了笑话。”

    宋王偃生辰,大喜之日,干婉这个王后哭哭啼啼的的确不成样子。干婉随之乖巧地止住了哭泣,依偎在宋王偃的怀里。

    甘茂见到这对夫妻恩爱的模样,不由得感慨万千地道:“过去我曾在咸阳听说过宋王与其王后感情甚笃,相濡以沫,如平凡的夫妻一般,今日一见,果然不假矣。”

    “是啊。似宋王与宋后这般的王与后着实少见,真是恩爱无比。”在一侧的公子成笑道。

    “安平君,我听说你们赵王不喜王后韩氏,专宠于吴娃,今年之初,吴娃更是诞下一子,名何,赵王爱屋及乌,似乎有废太子章而改立公子何为储君的想法呀?”甘茂试探性地问道。

    公子成闻言,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后打了个哈哈,笑着道:“甘相哪里的话?吾王与韩后感情甚笃,虽不及宋王与干后之相濡以沫,却也算恩爱的。至于说我王有改立太子的想法,更是大谬,且不说吾王有无此等想法,就算有,我赵国朝野上下岂能依从?”

    “呵呵,这可不一定。”甘茂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意,说道,“不过赵王与吴娃的故事堪称佳话也。”

    赵王雍与吴娃的故事的确是十分奇妙的,堪称之为一段千古佳话。

    去年,赵王游大陵。

    一天,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