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381部分

桀宋-第381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锁,驱赶着建造工事和劳作。

    樊举有感于此岛过大,人口还不少,以几千宋军实在无以为继,力不从心,故而又派遣两艘宝船回到大陆,希望宋王偃增派兵马,以便开拓整个孤岛。

    老实说,这是一座孤岛还是一个大陆,樊举等人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

    不过宋王偃派给的语言专家这个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依靠他们的肢体动作,还有发音等等,很快就教会了那些蒙昧的土著人,开始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地说起华夏语。

    子楚正是被派遣回国的那一批宋军中的一员。

    宋国都城,朝歌沙丘宫。

    宋王偃正在低着头批阅奏牍。

    他是很不喜欢处理政务的,但是,正如鹖冠子说的一样,君主长期将权力下放给臣子是极不明智的,长此以往,朝堂上必将党派林立,勾心斗角,乃至于群臣都将他这个大王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东渡船队的人已经返回一批,向他作报告。

    对于第二次东渡能够成功,宋王偃毫不怀疑。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再加上指南针的发明,东渡船队再失败的话,估计宋王偃都要欲哭无泪了。

    “儿臣子楚!拜见父王!父王万年万年万万年!”这时,从门外悄无声息地进来一人,宋王偃的头还没抬起来呢,这人就扑通的一声跪下来,而后山呼万年。

    等等,子楚?

    宋王偃愣了一下,随后抬起了眼帘,见到来人之后,不由得长长的叹出了一口气。

    “起来吧。”

    “谢父王!”

    宋王偃随即起身,走到子楚的面前,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已经六年没见过面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好,好啊。你长大了子楚!”

    “父王,儿臣想你,想母妃了!”

    子楚很想嚎啕大哭出来,但这是君前失仪的事情,虽然他知道宋王偃并不在乎这些有的没的,可是礼不可废,子楚依旧要恪守着自己的臣子本分。

    子楚说话的声音颇为哽咽,带着哭腔。一时之间,宋王偃都不忍看见他那充满了水雾的眼眸。

    拍了拍子楚的肩膀,宋王偃颔首道:“子楚,东渡一行可还顺利?”

    “甚是顺利。船队已经登陆仙岛。”

    “仙岛,真的是仙岛吗?”宋王偃的嘴角带着一丝颇为玩味的笑意。

    子楚见状,低着头,讪讪地道:“仙人居住的岛屿,自然是仙岛。”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具体的情况,樊举已经在奏牍上跟寡人言明了。这岛上压根儿就没什么仙人存在!所谓的不死鸟火山,或许真的存在,但你们一时之间都找不到对吗?”

    “是的。”子楚垂手道,“父王,这座岛如大陆一般,十分广袤、狭长,船队的人搜索月余,都无止境。现在人手已经不够,樊举大人想请父王你加派人手。”

    “是兵力还是通晓语言的学者?”

    “都要。”

    “寡人知道了。”宋王偃微微颔首道,“子楚,依你看,征服那几座岛屿,对我大宋,是否有所裨益?”

    “父王,请恕儿臣直言,无甚裨益。”

    “说说你的看法。”

    “岛上所有之物,我宋国都有,岛上无有之物,我宋国却有。而那里的土著身材矮小,面貌丑陋,颇似猿猴,战力极差!我一名宋卒,徒手格斗,便可当其五六人!悍卒者,更是打死十名土著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你的看法?还有吗?”宋王偃睥睨地扫了子楚一眼。

    “没有了。”

    宋王偃又道:“子楚,你可知道寡人因何执意要东渡?”

    “请父王明示!”

    “世界之大,无所不有!寡人渴望长生不死,但这似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寡人派出船队东渡,乃是开启华夏之大航海之举,意义重大!终有一日,寡人要这天底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华夏之土,每个人说的语言,都是华夏之语!”

    “儿臣愚钝。”

    “现在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

第591章 渡河之法() 
宋王偃又跟子楚相谈甚久,父子二人六年未见,不知道有多少要说的。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苏秦却很不合时宜地求见宋王偃。

    “王上!”

    “苏秦,何事?”

    “刚刚得到的情报。秦军已经攻克楚之黔中全境,设置黔中郡!”

    “如此迅速?”宋王偃愣了一下,随即又跟身边的子楚说道,“子楚,你先去宫里看望一下你的母妃吧。你娘与你多年未见,汝母子二人应该甚是想念。”

    “诺!”子楚见宋王偃与苏秦有要事商议,自知不便打搅,故而告退。

    这个时候,宋王偃与苏秦才对席而坐。

    “苏秦,如此说来,秦人已经全据商於、黔中之地了。依你看,秦军还会对楚地进一步发动攻势吗?”

    “不可能的。”苏秦摇摇头道,“且不说秦军劳师远征,已经疲惫不堪,单凭楚军在夷陵、洞庭湖布置的重兵,便足以令伐楚之秦军望而却步。楚地之山道险阻,不可想象,秦人能从楚国身上割下商於和黔中这两块方圆将近千里的肉,已经受益匪浅!即便秦王荡的野心再大,都不可能傻到冒险进攻楚国之腹地的。”

    “这么说,我宋、韩、魏三国联军之后将面临楚国的全力反击了。”宋王偃沉吟了一下。

    “王上,现在垂沙前线的战事毫无进展。联军与楚军在泚水一线对垒,已经超过半年,空耗粮秣,却未以兵戈为国家牟取一寸之土地!王上,依臣之看,不如换将!”

    “换将?”宋王偃哑然失笑道,“苏秦,你认为谁在军事方面比匡章更强?或者说,我宋国诸将当中,谁有能力可以打破这僵局,击败楚军?”

    “王上,可是这两军对垒,一筹莫展也不是办法。新郑和大梁方面时而向我朝歌发来照会,催促进军,这样空耗粮秣,只怕我们宋国不换将,韩魏两国之军都将不战自退了!”

    宋王偃有些为难地道:“寡人已经向方城发出了三道诏命,催促山阳君尽快进军,可是你知道匡章是怎么回答的吗?他说自己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寡人有何办法?”

    “王上,你应该派一名监军到泚水前线,催促山阳君尽快进兵。”

    “监军?苏秦,汝可有人选?”

    “尚书令公仪休,为人刚正不阿,敢言直谏,又不避艰险。他是最适合担任监军的人选。”

    苏秦举荐公仪休颇为中肯,宋王偃微微颔首,说道:“善!”

    公仪休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在得到宋王偃的委任之后,他当即收拾行囊,一辆马车几个随从就南下泚水。

    匡章与公仪休同朝为官多年,算是老相识,所以在公仪休抵达泚水大营的时候,匡章亲自出迎,不过公仪休的确很不给面子。

    二人一见面,公仪休就劈头盖脸地质询道:“山阳君,汝为何迟迟不进兵?联军与楚军在泚水一线相持不下,已经整整六个月!殊不知每日的粮草消耗几何?大王是让你来统兵打仗的,不是让你带着军队在泚水这里游山玩水的!”

    “公仪休大人,非是匡章不愿进兵,而是时机尚未成熟!”匡章苦着脸道。

    “时机还未成熟?山阳君,不知汝要等到何时,这时机才可成熟?”

    匡章叹了口气道:“公仪休大人,汝有所不知。泚水对岸的楚军壁垒森严,守卫重重,其兵力更不下十数万!而泚水河深浅不知,直接冲过去,恐为楚人之活靶。匡章不能拿麾下的士卒的性命开玩笑!”

    “那你就这么不发一兵一卒,在这里整日休整?”

    这时,坐在一侧的孙烈起身道:“公仪休大人,汝此言差矣。上将军虽然没有挥师进攻对岸的楚军,却没闲着,这几日上将军派出了许多兵马去寻找适合渡河作战的地方,但是对岸的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这才作罢的。”

    匡章闻言,亦是十分委屈地道:“对匡章而言,罢免我的官职,杀了我,甚至将我的一家老小都杀掉,这是大王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

    “公仪休大人,请你回去转告大王,即使他把剑架到我匡章的脖子上,没有合适的战机,匡章,绝不进兵!”

    老实说,公仪休还真是被匡章这么一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给感动了。

    匡章绝不打毫无把握的仗,这已经是天下人的共识。

    公仪休不禁叹了口气道:“唉,山阳君啊山阳君,你让我怎么说你是好?能破楚军者,舍你其谁?现在大王是万不得已,秦人已经攻克楚国的商於、黔中之地,设置黔中郡,这样一来,楚人在结束了西南方向的战事之后,势必调转矛头,全力对付我三国联军!”

    “泚水这里的战事僵持半年,到时候楚军反击,只怕胜负难料呀!”

    匡章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休子,请你放心,我在各城池村邑张贴了告示,重金悬赏,寻求渡河之法。”

    匡章的话音刚落,这时,从帐外跑进来一名小校,单膝下跪道:“报!上将军,外面有一樵夫宣称有渡河之法!”

    “噢,快请进来!”

    在小校的带路之下,一个长相一般,缩头缩脑的樵夫慢慢走进了中军大帐,一见到主位上的匡章,便跪下道:“小人见过大将军!”

    “请起。”

    匡章颇为疑惑地道:“汝说有渡河之法,可是真的?”

    “有的。”

    樵夫道:“贵军之所以不能渡河作战,全因不知泚水河之深浅。但是小人可以告诉大将军,要想知道河水之深浅十分容易!”

    “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当真?”匡章不由得眼前一亮。

    “不敢欺瞒大将军!”

    旁边的公仪休捋须道:“这的确是合乎情理。山阳君,楚军将反攻,为了便宜行事,将重兵防守泚水河水浅之地,而又唯恐我联军趁机渡河作战,水深之处不便渡河,故而不必顾忌甚多,情理之中也!”

    “哈哈!真是当局者迷!我怎么没想到呢!”匡章一拍自己的脑门,喜出望外地道。

    “来人!击鼓聚将!”

第592章 垂沙之战() 
楚国,泚水河岸,垂沙。

    灯火阑珊之处,楚军大营这里,篝火还在燃烧着,巡逻的士卒手持长戈,除了一些将军的寝帐,基本上所有的营帐都关了灯,士卒都已歇息。

    而主将唐昧寝帐的灯火还在亮着。

    “将军,不知你深夜召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唐昧与一青年将领对席而坐。

    这楚将名为庄喬,是近年来楚军军中的后起之秀,得益于屈原变法,这个叫做庄喬的楚将出身低微,不似景驹、景翠、昭鱼等人一般都是显赫的贵族,楚国王室的分支。

    庄喬能以区区庶民的身份,当到现在这个别部司马的位置上,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至少唐昧能够对庄喬推心置腹,将他当做学生一般培养。

    “庄喬,老夫前不久刚刚得到的消息。秦军已经全据我楚之商於、黔中之地,大王决心先破宋、韩、魏三国联军,再去收复失地!只是在僵持的半年中,对面的联军亦是修筑了完整的工事,又兵多将广,贸然进击的话,只怕最后败的会是我们楚军呀!”唐昧不由得长嘘短叹地道。

    “将军认为现在战机尚未成熟吗?”

    “宋人不是傻子,联军的主将匡章更是成名已久的天下名将!一旦他们得知秦军已经停止攻略我楚国的西南之地,而楚军未做出任何反击的时候,则必知晓我楚国将倾国之兵,反击他们三国联军!庄喬,要知道先下手为强啊!”

    闻言,庄喬不由得颇为惊讶地道:“将军是打算先一步渡河作战?”

    “正有此意。”唐昧郑重其事地道,“今楚、宋、韩、魏四国之军陈于泚水两岸,兵力超过四十万,但相持六个月未有战事,士卒散漫,锐气全无。若我楚军此时趁机渡河作战,未尝不可大破联军于泚水!”

    “将军打算怎么做?”

    “我欲给你精兵一万,从垂沙方向连夜渡河。”

    “庄喬知道了。”

    就在唐昧与庄喬就渡河作战之事开始商议的时候,子时,一万宋军精锐已经在孙烈的带领之下,亦步亦趋地顺着垂沙一线的河流,徒步前行。

    潺潺的流水在脚下,为了避免被楚军尽早发觉,渡河的宋军将士都没有打着火把,而是摸黑,接着黯淡的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