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388部分

桀宋-第388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秦,依你看,要什么价码,齐王和燕王才会同意?”

    “燕、齐为我宋国之附庸国,奉王上为宗主,年年朝贡,岁岁入朝,然毕竟自成一国,其兵力不为我宋国所用也。为伐赵之计,臣请王上与燕、齐二王相约,瓜分中山之地,宋取一半,燕、齐各取四分之一,两国必须出兵六万,以助宋国平定中山之地!”

    “善。”

    宋王偃又要开始耍手段,耍流氓了。

    姬厝带着一辆马车,和一队十几个人的随从,狼狈逃到了朝歌。这些日子显然都是风餐露宿的,中山王姬厝衣衫不整,面黄肌瘦的模样真是让宋王偃哑然失笑。

    亡国之君,大抵上就是姬厝这般落寞的模样吧。

    紧接着,宋王偃又在宫中设宴,好好的款待了姬厝一行人,并当众许诺,帮助中山国复国,把姬厝和众人都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沙丘宫。

    宋王偃高举手中的酒爵,笑容满面地道:“来,诸卿,咱们敬中山王一樽!”

    见到宋王偃如此热情,中山王姬厝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忙不迭地举起桌案上的酒爵,点头哈腰地道:“谢大王盛情!”

    “请!”

    “请!”

    随即宋王偃与姬厝共饮一爵酒,群臣随后便是伸开了宽袖,掩面而饮。

    姬厝现在确实是落魄得很,真的是孤家寡人一个。他之所以落得一个国破家亡,众叛亲离的下场,与他以前的所作所为是脱不了干系的。

    中山王姬厝,应该是中山国的历代国君当中,除了中山武公之外,最有名的中山王。

    姬厝好大喜功,好虚名,当年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魏、赵、韩、齐与中山,欲共同抗秦,中山国以一个“千乘之国”的身份相王,齐国极度不乐意,认为中山国小国寡民,不足以与自己并驾齐驱,共尊为王,故而出兵讨伐中山国。

    最后中山国还是在赵军的帮助下,这才打退齐军的进攻的。

    赵王雍当时放弃了王的尊号,但姬厝老大的舍不得,其人可见一斑。不过时年姬厝二十一岁称王,血气方刚,倒是不足为怪。

    伐燕扩疆战争胜利之后,中山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极盛时期,中山王厝十三年(公元前315年),为祭祀先王功德,命相邦司马赒,择燕吉金,铸鼎、铸以彝壶”。

    在铸造的这组大鼎和方壶上镂刻铭文,记其功业,讴歌先王,铭记燕国“臣主易立”“而亡其邦”的教训。王厝时年29岁。

    本来这个倒霉的亡国之君是轮不到姬厝的,他算是一位野心勃勃,锐意进取的君主。历史上的姬厝逝世于公元前308年,即今年姬厝会薨逝,而原本那个时候,赵国还没有经过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的,更别说什么几次大举进攻中山国的事情了!

    所以说,中山国是兴也姬厝,亡也姬厝。

    不是姬厝的能力不足,而是时也命也!

    喝了这一爵酒,中山王姬厝不由得掩面而泣。

    见状,宋王偃不由得出声道:“中山王何以痛哭?”

    “请大王见谅。”中山王姬厝的演技还是可以,在挤出了几颗鳄鱼的眼泪之后,他又泪流满面,带着哭腔道,“承蒙大王垂怜,予姬厝客居朝歌,大恩大德,姬厝没齿难忘!”

    “然则姬厝为中山国之国君,今已国破家亡,城池土地皆为赵人所有。姬厝的臣民还生活在赵人的魔爪之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还在与赵人作战,他们躲在深山里意欲光复中山国,虽老弱妇孺者,俱是一般!姬仇为中山国之国君,现在却与大王还有宋国的王公大臣们,观赏着美妙的歌舞,吃着珍馐,喝着美酒,一时之间,姬厝想到我中山国之臣民目前的困境,真是羞愧难当!”

    看样子,姬厝还算是一位“有良心”的君主,虽然国破家亡,十分落魄,但仍旧不忘故国,心怀自己的臣民。

    这可比后来的蜀后主刘禅的“乐不思蜀”强多了!

    宋王偃亦是十分赞许地看了姬厝一眼,说道:“中山王心怀故国,不忘自己饱受赵人之摧残的臣民,实为人君也,何必羞愧?”

    “大王明鉴。姬厝这一路自灵寿而出,风餐露宿,乃到朝歌,得赖于王上之恩遇,予我珍馐美酒,然则姬厝一想到国中的臣民还在饱受苦难,自己着实寝食难安也!”

    这时,苏秦站出来说道:“中山王不欲复国乎?”

    “寡人自然很想复国!”姬厝一脸懊恼地道,“奈何力不从心。”

    “中山王不想一雪前耻吗?”苏秦又道,“当年,为晋所灭,能复国,沦为赵之附庸,能复国,为魏所灭,依旧能复国!今中山又为赵所灭,何以不能复国乎?”

    说起来,中山国的命运是挺坎坷的。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夹在燕国和赵国之间太行山地区的一个小国家。

    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被大国所环绕欺压,他们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争取时机,谋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中山国曾经成为赵国的傀儡政权,然而中山人并没有屈服,乘着赵国内乱,建立独立政权。但没过多久,魏国又派乐羊、吴起灭掉了中山。

    中山人不甘忍受亡国之辱,在齐国的支持下重新复国。这次领导复国的桓公很有作为,几次打败赵国的进攻,并修筑长城抵御外侵。

    当时,各个国家以战车数量衡量国力,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

    一个区区小国,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负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在短短几十年之中,发展如此迅速,令人难以想像。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坚韧自立,励精图治,是能够富国强兵、由弱变强的。

    正如列国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而被秦国所灭一样,中山国被灭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其自身。这个本来生于忧患的小国,面临敌国虎视眈眈、随时入侵的危机,却丢掉了忧患意识。

    桓公的继承者成王(姬厝),不是韬光养晦,吸取教训,却忘乎所以,自我膨胀。先是受人蛊惑,执意称王,结果,图虚名而招实祸,失去了齐国这个比较可靠的支持者,使自己陷入孤立。

    到了中山王时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然趁齐国出兵干预燕国内乱之机,大举进攻燕国。把燕国推向对立面,死敌增加了一个大国。而且,在齐国军队撤出燕国后,中山以倾国之力夺取的大片土地又为燕国所收回。

    不仅如此,中山王还追求君王的虚幻体面和奢侈享乐的生活,重用阿谀奉承之辈,造成政治腐败。

    这种情况下,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见条件成熟,便发动了吞兼中山的战役。当然,国家有难,必有忠臣,抵抗是十分顽强的。然而,大势去矣,中山国军民的鲜血再也不能使中山国死而复生。

    “宋能助姬厝乎?”姬厝颇为激动地道。

    闻言,宋王偃与苏秦对视了一眼,颔首道:“然也!”

第604章 大战再起() 
姬厝当即表示道:“大王,只要宋国能助姬厝复国,重登中山国国君之位,姬厝将尊宋为宗主国,如燕齐一般,年年进贡,岁岁入朝!凡有战事,可听从大王之调遣!”

    这些都是虚的。

    似齐国、燕国,都尊宋国为宗主国,看上去已经沦为附庸,但实质上宋国对于燕、齐两国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别看宋国又是派遣大臣入蓟城,又帮助燕国操练士卒,乃至于驻军什么的。

    一旦事关国家利益,似上一回宋王偃指使燕国扰齐,燕王职婉言谢绝一般。宋王偃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遥控燕国,只能是慢慢地施加宋国在燕地的影响力而已。

    至于什么年年进贡,岁岁入朝,这些都是表面功夫,宋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并不缺少这些东西。

    宋王偃看中的,还是姬厝在中山国的号召力。

    姬厝这些年在中山国的所作所为,的确很不得民心,但是鲜虞人一向是挺团结的,亡国灭族在即,必有忠臣。谁都不想做亡国奴不是?

    更何况,宋王偃欲出兵伐赵,一定要师出有名才好打一些,而有中山王姬厝和那些中山国的残部作为内应,相信伐赵的阻力一定能大大的减少的。

    “中山王有心了。天子以寡人为方伯,牧守天下,尊王攘夷,征讨不臣,本是寡人的职责所在……”

    就在宋王偃还想要好好的安抚姬厝的情绪的时候,一名宿卫匆匆跑进来,叉手道:“王上,客卿赵爵求见!”

    客卿,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

    宋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宋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

    战国中后期很多各国大臣时常被派遣出去,担任客卿,主要是执行对抗诸侯的战争、外交事务,外国人即可称客卿,也可称上卿、卿相,客卿是仅次于相国的职务。

    其实这个客卿可以理解为驻外国大使,但又有所不同。

    似甘茂、张仪都曾经作为秦国的客卿,陈轸为楚国的客卿,这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实权不大,除了能得到君主的重用,不然就跟一个摆设差不多。

    而赵爵是赵王雍委派过来的,宋王偃不好委屈,自然让他做了客卿,只有参政议政之权。

    “宣!”赵爵此行的目的宋王偃心领神会,不过还是要见一见的。

    过了没多久,赵爵便缓缓的走进来,向着宋王偃大礼参拜道:“臣赵爵,参见王上!王上万年万年万万年!”

    “赵卿平身!来人,赐坐。”

    随后便有两个内侍抬了一张矮桌和一个蒲团过来,然后又有两个宫婢端着酒肉,放到矮桌上,供赵爵吃喝。

    “谢大王!”

    随着赵爵的到来,现场的气息有些尴尬。

    客卿这种官职,顾名思义,就是他国来的大臣。在不涉及本国的利益底线的时候,似赵爵这种直接被国君委派过来的臣子,还是心怀故国的。

    而宋王偃在这里大宴刚刚被赵国打得如同丧家之犬的姬厝,可想而知,这样会陷赵国于怎样的一个窘迫的境地。

    这不,赵爵刚刚喝了一爵酒,便起身道:“王上,臣想请问,中山王何以在此?”

    “中山王是来朝歌作客的,王上设宴款待,赵卿认为不可?”相国苏秦回答道。

    有些事情国君不方便回答,自然需要苏秦这个相邦站出来。

    赵爵道:“那王上可知,赵与中山还处于战争状态?前些日子,赵军刚刚攻破中山国的都城灵寿,中山王出逃至朝歌,为王上收留,这实在是于礼不合也!宋赵两国,缔结盟好之约迄今已有一十七年,自赵王继位以来,宋赵之盟好,休戚与共,无有战事。”

    “今王上包庇中山王,是想与赵国作对吗?”

    “赵卿,汝此言大谬!”苏秦沉声道,“中山王来我朝歌,是来作客的,来者是客,又何来包庇之说?中山王终有一日是会回到灵寿去的,故而宋国何以收留?”

    看宋王偃与苏秦的意思,是铁了心地要庇护中山王姬厝了。

    赵爵当即黑着脸道:“王上,请你三思!臣以为,为我宋赵两国之友好,王上应该将中山王移交邯郸。赵王一定会对我宋国感激涕零的。”

    “寡人若是不交呢?”宋王偃终于出声回应。

    “……”

    赵爵沉默了一下,随后道:“这是王上的自由。王上不将中山王移交邯郸,臣这便回赵国,当面禀陈赵王。”

    “随你。”

    “臣,告辞!”

    看着赵爵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场的宋国君臣都不由得脸色一沉,而姬厝则是在心里松了口气,还好宋王偃能顶住赵国的压力,庇护自己,不然这一回真的是栽了!

    看来到朝歌果真不错,至少以宋国如今的威势,完全不惧天下任何一国的威胁,可以我行我素地干自己想要干的一切事情!

    中山王姬厝当即感激涕零地起身,向着宋王偃作揖道:“多谢大王仗义执言!今日若非大王之庇护,姬厝身首异处之日当不远矣!”

    “哈哈。中山王言重了,寡人因你与盟国赵国的关系破裂,虽有抱憾,但寡人以为值得!”宋王偃笑着道,“中山王,汝复国之事切勿心焦,暂且在朝歌住下,寡人会让人为你寻一所上好的住处,以作行宫。”

    “多谢大王!”谁都不喜欢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是姬厝现在一无所有,如果不的宋王偃收留他的话,现在不是露宿街头,便是被赵人派出的刺客杀死了。

    在宴会散去之后,宋王偃随即将苏秦、匡章、子干、邹衍四人传进宫里共商大计。

    公元前308年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