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412部分

桀宋-第412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简雍沉默了。

    高都城的情况如何,他这个做主将的可谓是了如指掌。

    “将军,不如我们突围吧?”

    “突围?往哪里突围?现在到处都是敌军!一旦突围,只怕咱们宋军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

    “难道咱们就在这里坐以待毙吗?”

    “守!还是要守!”简雍掷地有声地道。

    “怎么守?”部将脸色惨然,说道,“高都城已经残破不堪了!将军,困守高都,无异于与敌军野战!我宋军现在是人困马乏,兵微将少的,与数十万敌军一战,无异于飞蛾扑火啊!”

    “……”

    简雍没有说话,而是转过身,一手扶着垛口,眺望着远方连绵十余里的联军战营。

    此时,已经是隆冬时节,中原的气候还好一些,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下雪,而高都所处的方位还算不错的,至少天上只是下着点点冰晶,没有暴风雪什么的。

    这个时候,若是来一场风雪该有多好!

    “唉!”简雍长叹了一声。

    “呼呼……”北风呼号着,吹袭着点点冰晶,让简雍的身子不由得抖了抖,寒意阵阵。

    一侧的孙烈摇摇头道:“将军,你还是先回去吧。天冷,这个时候撒泡尿都能结冰!这里有咱们看守即可,将军你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好好睡觉了,还是回去眯一下眼吧。”

    “等等。”

    简雍忽而反应过来,瞪着眼睛道:“孙烈,你方才说了什么?”

    “呃……”孙烈有些不知所措地道,“将军你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好好睡觉了。”

    “不对。是上一句!”

    “天冷,咱们撒泡尿都能结冰!”

    “对!”简雍忽而欣喜若狂地道,“哈哈哈哈!我想到了!哈哈!我想到固守之策了!”

    听到这话,诸将都面面相觑,不知道的,还以为简雍得了失心疯,已经傻了呢!

    简雍当即道:“传令下去,发动城内的所有军民,把水,除了能喝和必须的水之外,统统浇灌到城墙上!明日,我要让一座冰城从天而降!”

第643章 张仪之死() 
“这……这是……?”

    翌日一早,当六国联军再度兵临城下,将偌大的一座高都城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乐毅以及联军的将士们看见的,却是这样的一副景象:

    原本残破不堪的城墙,那些残垣断壁经过缝缝补补,但已经结冰,厚实的一层,恍若天然的屏障一般。

    雪花凋零,寒风凛冽。

    穿着棉衣,或者战甲的宋军将士似乎又被激起了斗志,他们披坚执锐,高声在城头上呐喊着“风,大风”!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一开始围攻高都城的时候!

    “何以高都城变成了一座冰城?”乐毅询问左右道。

    但是这个问题,连乐毅都不懂的话,估计谁都不知道。

    乐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稍一思索,便道:“高都城骤然结冰,其城墙覆盖上了一层冰面,必是宋人以水浇灌而成的!我还真是小觑了简雍,原以为简雍只是一名良将,没想到如此擅于用兵,如此擅于因地制宜!”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简雍此举,乃是用了孙子所言“五事”中的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现在乃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的,天上飘雪不说,河面都已经结冰了。而坐困高都城的宋军苦于无外援,守城乏力,已经是内外交困的境地,而简雍能想到用水来巩固城防工事这个事情,着实是出人意料!

    看来,想要拿下这座高都城,真是难了!

    这时,司马错出声道:“上将军,请让我率军一探究竟!”

    “好!”

    司马错自告奋勇,乐毅自然是不会推拒的,毕竟谁都不知道这一座从天而降的“冰城”到底够不够坚固!

    “杀啊!”

    很快,在司马错的发号施令之下,身穿黑衣黑甲,披坚执锐的秦军锐士又往着高都城冲了过去。

    秦军已经进入了射程之内,但城内宋军的箭矢、擂石早已用尽,故而不能发射远距离的武器,只能看着秦军顺着云梯爬上来,然后拿着长戈横扫过去,将一个又一个的秦军士卒斩杀。

    ……

    燕国都城,蓟城。

    “武安君!武安君!……”

    燕王职匆匆赶进武安君张仪的府邸,在仆役的带路之下,他一看见躺在床榻上,脸色惨白,气若游丝,看上去已经奄奄一息的张仪,不由得伤心欲绝地扑了上去,一把抓住了张仪的手,泪流满面。

    对于燕王职的这副模样,张仪深受感动。

    “大王不必如此。张仪已经五十有三,迟暮之年,已知天命的年纪!张仪自知命不久矣,故而临走前有一事想要拜托大王成全。”对于死亡,张仪十分的坦然。

    他的这一辈子,大半生都活在勾心斗角,都活在算计当中,现在终于要撒手人寰了,既有不舍,又不得不松了口气。

    张仪的一生大起大落,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张仪最惨的时候,是为楚国令尹昭阳的门客,被诬陷偷窃和氏璧,差点被活活打死!

    而张仪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则是前不久,受封武安君,腰挂六国相印之事。

    古往今来,从未有过一人,如张仪一般,被拜为武安君,名义上还是六个国家的相国!张仪虽死,但是他的名声,势必会随着他的种种事迹而流传千古,为后人传颂!

    但弥留之际,张仪的心中却还有未了的愿望。

    “武安君请讲。只要是寡人能办到的,一定照办不误。”燕王职声泪俱下地道。

    闻言,张仪咬了咬牙道:“大王,臣一心为大王和燕国谋划,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不料今日遭奸人刺杀。此奸人,或为宋国之间者,或为江湖中不满臣之所为的游侠!以张仪之见,应是后者居多。”

    不错,张仪之所以躺在这里,病怏怏的跟快死了一般,不是突然重病缠身,而是被人刺杀的。现在自己还剩下一口气,但是就这样放过刺杀自己的人,还有其幕后主使,张仪实在是心有不甘!

    似张仪这种人,睚眦必报,有仇必报,现在眼看着六国伐宋这一盘大棋已经火了,捣破朝歌,灭亡宋国的事情迫在眉睫,似乎都快要马到成功了,张仪却不能见到那一日的到来,岂能不心有戚戚?

    张仪的这一生,搅动天下风云无数,其中最让他自傲的,便是官拜燕、秦、赵三国的武安君,腰挂六国相印,然后挥师攻宋之事!

    因为这些事情,从头到尾,都是张仪一个人在做,都是他一个人捣鼓出来的!

    “卿何以见得?”燕王职犹豫不定地道。

    “宋人没必要这么做。虽然宋王知道六国伐宋之事,是我张仪一手促成的,但是以宋王的脾性,即便他知道事情是张仪所为,恨不得食我肉,寝我皮,可是宋王都不可能做出刺杀这种下作之事!大王,臣心有不甘啊!”

    “武安君,朝中与你政见不和的大臣甚多,究竟是哪一位呢?若是江湖中人,找寻真凶,则更像是大海捞针!”

    张仪狠声道:“大王,吾有一计,可试其真凶。”

    “请讲。”

    在张仪死后,原本礼贤下士的燕王职非但没有厚葬张仪,反而将张仪的尸体扔到了大街上,准备五马分尸(车裂)!

    虽然燕国有很多大臣和张仪政见不和的人,但是张仪为燕国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还是看在眼里的,故而就问燕王职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张仪生前的作为是值得一个好的待遇的。

    结果燕王职怒气冲冲的说,张仪其实是秦国派来的间谍,燕国的好多消息都被张仪给泄露出来了,他本来想找个理由处死张仪,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壮士替他击杀了张仪。

    过了一会儿燕王职说,他现在要找到这个壮士,好好的感谢他。结果没过多久,就来了一个壮汉,说是他杀了张仪,并且细节和张仪给燕王职说的一模一样,燕王职知道这个人就是凶手,于是就把他给抓了起来,成功替张仪报了仇。

    而燕王职在张仪死之后的所作所为,都是张仪给燕王教的办法。

    在死后还能如此闹得满城风雨的,张仪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第644章 军魂() 
六国伐宋的始作俑者张仪虽死,但是六国伐宋之事,却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告终,反而愈演愈烈,好似一只越吹越大的气球,渐渐的膨胀起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砰”的一声,轰然炸响!

    改变宋国与六国联军百万之众对峙,而僵持不下的这一形势的,乃是发生在权地的战场上。

    农历12月6日,宋将白起尽起宋军十万人,撤出权城,其间故作声势,作疑兵之计,使燕将秦开不敢率军进驻权城。

    战机稍纵即逝。

    白起好似战场的操控者一般,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战机,突然从背后夜袭燕军战营!燕军战败,溃不成军,白起率军乘胜追击,一连追杀燕军五十余里地,斩首十万,俘虏燕将三名,俘虏燕兵三万有余!

    秦开带着溃兵狼狈逃回了燕国。

    白起打破了这种平衡,战争的胜利天平向着宋国微微倾斜。赵王雍不甘失败,随即亲率大军,增援邺城,誓要尽快攻下邺城。

    邺城告急,就在这时,宋王偃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宋王偃出兵接应邺城的干骜所部兵马,同时,又出兵接应被围困在高都的宋军,退守朝歌一线,似乎是想要打着保卫国都的旗号,在朝歌与六国联军决一死战!

    ……

    “完了完了!王上怎么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是不是有谗臣在向王上进言?”朝歌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苦也!”一个青衣士子摇头晃脑地道,“王上此举,着实是一记昏招!白起将军本已经率军在权地击败燕军,歼敌十万,威胁我宋国的只有邺城方面,和高都方面的敌军。现在我朝歌又有数十万之众!何不趁此机会,出击一路敌军?”

    “就是就是!”

    附近的人纷纷表示赞同。

    “可是咱们王上反倒是将战火烧到自家的门口来呀!王上没有出兵击败来犯的六国联军,反而策应邺城、高都的军队撤回了朝歌,难道王上是想在朝歌与六国联军决一死战?重现当年获水之战的奇迹?”

    “这个未尝不可啊!”

    “说不定咱们王上是想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在朝歌击败六国联军呢!”

    那个青衣士子闻言,不由得蹙眉道:“我看悬!六国联军,近百万之众,战车数万乘,岂是那么容易击败的?且不说我宋国的总体兵力少于六国联军,单凭军中的将士大多是从各地征召起来的,有许多还是刚刚应征的士卒,这仗怎么打?莫不是非要拼一个鱼死网破?”

    “哼!鱼死网破就鱼死网破!”一个胡络腮的汉子拍案而起道,“若是联军战胜,为保家卫国,俺愿提起家里的杀猪刀,协助军队守城!”

    “对!对!宋人不死,宋国不灭!”

    与此同时,在御书房外面,匡章带着一众宋国的将领求见。

    对此,匡章是愁容满面的,毕竟他可不仅仅是一个赳赳武夫,更不像孙烈、白起这般能征惯战,却缺乏政治头脑的将军。

    宋王偃做事,自有他的目的,为人臣子的,要质问君王如何行事,这不是以下犯上吗?这是在逼宫吗?

    逼宫,向来就是古往今来的君主们所忌讳的事情!

    匡章本不想来的,但是众将联名上书,又亲自到他的府上劝他站出来,匡章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赶到沙丘宫。不是匡章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之处,而是他害怕众将会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惹恼了宋王偃。

    宋王偃可能不会意气用事,毕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但是在事后就很难说了。

    这时,中车府令刘霸缓缓地走了出来。

    黑犬愣头愣脑地第一个站出来问道:“刘大人,王上是一个什么说法?”

    刘霸睥睨了在场的将领们一眼,摇摇头道:“王上还在里面与相国大人奏对。汝等几十个人不便一起进去,国尉大人,便以你为代表,进去与王上说说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