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419部分

桀宋-第419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涯嫔醵唷U饬侥攴绲饔晁车模乩锊龅牧甘呈遣簧伲窃诿挥邢碌弥氐那榭鱿拢啃姓髡剑嘉ǹ钟行娜俗魉睿姑挥泄ハ拢勖撬喂愫笤浩鸹鹆恕!

    闻言,宋王偃颔首道:“白起,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寡人亦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寡人向来都是提倡以战养战的,归宋之地,寡人自会派专人去治理,汝不必担心。”

    “现在我宋国新得之地甚多,为防宵小作祟,寡人一时之间无法抽调过多的兵力出来。此一战,寡人不求灭韩,但为破韩也。”

    白起听到这话,顿时如梦初醒,看见了地图上的几个标记,说道:“野王?王上,你是要臣率军进击野王,将韩国的疆土拦腰砍断,分南北两半?”

    “不错。”宋王偃笑着道,“此一战,虽为破韩,但是寡人不要求捣破新郑!白起,你要做的,是率军将韩国的疆土分为两半!寡人要的,是韩国的上党郡!”

    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狄子奇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上党地区地高势险。

    战国上党郡应当设置于三家分晋之初。郡的缘起具有很强的军事性质,早期的郡都设置在边境地区,其目的就是巩固边防。

    由于郡担负了防卫边境的责任,所以郡的长官叫守,也尊称太守。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解狐推荐邢伯柳为上党守,上党此时为郡当无疑问,故至晚在春秋末年,晋国在上党地区已经设置有上党郡。晋国在上党设郡,说明这一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韩、赵、魏三分上党后,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

    而三国又都想向东南地区发展,上党则是通向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所以上党被三家瓜之后,其战略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是得到了加强。

    在这种形势下,设郡置守,以利边防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三家分晋之后,并无理由要撤消上党郡,相反应该加强郡的职能。

    由此推测,三国上党郡设置的时间虽可能不尽相同,但都应当是在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分上党之后不久。

第655章 上党郡的重要性() 
“对于上党郡,寡人是志在必得的!”宋王偃信誓旦旦地道。

    “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上党,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东部依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为界、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条山与晋南(也称河东)接壤,《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

    上党,地势高险,自古为战略要地之地,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泽潞两郡的传统界山)。

    张仪曰:“上党为天下脊。”以太行一山,千里片石,绵延崒嵂,直溯云代,恒自西北,缭界东南,河流因之逶迤,盖中原门限也。

    宋王偃肃容道:“上党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拿下上党,我宋国就能俯瞰三晋,威胁西秦,将为我大宋一统天下减少许多阻力!”

    “王上,想要拿下上党只怕不容易。”白起叹了口气道,“诚如你所言,上党自古以来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三家分晋以后,上党高地,韩赵魏各得一部分,而韩国得最大的一部分。”

    “太行八陉,可供大军通行。这八陉分别是北太行的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和井陉,以及南太行的滏口陉、白陉、羊肠陉、轵关陉。再加一条南北走向的太行陉以及东西走向的崤函通道,一共是十条道路可供通行。”

    “只要掌握了这十条道路的出入口,能够彻底的掌控整座太行山脉。掌控了太行山脉,掌控了天下大势!”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原来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就是围绕着一个上党高地进行的。

    这个上党郡可不简单,太行山号称天下之脊,俯瞰四方,东面是宋国,北面是赵国,南面是韩、魏两国,西面则是秦国,可谓是居天下之中,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国拿到了上党郡,南可攻韩魏,北可击赵,西可破秦国,将秦人的势力牢牢地压制在崤函之险内,使其不敢东出。

    拿到了上党郡,韩魏的灭亡之日便不远了。

    为何韩国据有上党郡这么久,却毫无作为?

    呃,实在是国力所限!

    看看历史上的秦国,在拿下了太行八径之后,仅仅过了七年,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便可知其重要性。

    看来白起已经明白宋王偃的意思了。

    宋王偃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点,说道:“野王必须拿下。白起,你需要多少兵力?”

    “臣只需要十万人。臣可先率三万锐士长途奔袭,直接绕过少曲,直扑野王,若能一举拿下野王还好,拿不下,便分兵攻克少曲、邢丘,如此一来,也能将韩国的疆土分作南北两截,拒韩国之新郑与上党的联系,隔大河(黄河)而对峙,则大事可期也。”

    闻言,宋王偃不由得眼中异彩连连地道:“甚好。你的想法与寡人不谋而合呀!哈哈,白起,此战切记速战速决,现在随着燕楚两国被灭,剩下的秦、赵、韩、魏四国人人自危,已经组成了四国军事同盟,若是战事耽搁太久的话,于我宋军十分不利。”

    “臣,遵命!”

    公元前305年十月末,宋军白起率军三万突袭野王,韩人闻白起之名皆胆战心惊,又恐屠城(道听途说),遂开城献降,野王降宋军。

    随后,宋军又攻克少曲、邢丘两城,彻底将韩国的疆土拦腰砍断,隔着一条黄河,同为韩土,新郑却不能再与上党有任何的联系了。

    韩国,新郑韩王宫。

    韩王仓正坐立难安地在陛台上踱步,心急火燎的模样,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的。

    历代的韩王都是不怒自威,讲求“面子工夫”的君主,韩王仓自然是不例外的。但是这事情已经火烧眉毛了,迫在眉睫,国破家亡在即,韩王仓心里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说起来,韩王仓还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至少比他的父亲韩宣惠王还要出色一点!

    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而韩王仓实行改革。继续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

    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

    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

    韩王仓时期,推行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宋、魏、秦等国。

    “诸卿,眼下宋军已经克野王、少曲和邢丘,彻底切断了我新郑与上党郡的联系,将我韩国之疆土分成了两半!如之奈何?”韩王仓急声问道。

    闻言,群臣皆无可奈何,面面相觑。

    韩国的朝堂上不乏能人,但是韩国偏于术治,不怎么务实,而君主又重于威望,罚重于赏,故而群臣谁都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韩国这艘船能走多久,大家都没有把握,反正是苟延残喘的,得过且过吧。

    看着陛台下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韩王仓是满心的悲愤,不过也是无可奈何的。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来道:“报,大王,宋国使者韩魄求见!”

    “宣!快宣!”宋人到底想干嘛,韩王仓很想知道。

    而直到这个时候,宋国还向新郑派出使者,想必是有条件要提出来的,而不是真心想要灭韩的!这样一想,韩王仓的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

    “外臣韩魄,参见韩王!”韩魄对于韩王仓,并没有大礼参拜,当然,也并不失礼,只不过是很稀疏平常地作揖而已。

    韩王仓摆了摆手道:“贵使不必多礼。贵使,今宋军占我韩国之野王、少曲、邢丘三座城池,又布置重兵于邢丘一线,大河之北岸,不知意欲何为?”

    “请韩王见谅。”韩魄颇为厚颜无耻地道,“韩国弱小,屡屡为秦、赵、魏三国欺凌,我宋国怎可坐视不管?上党,为四战之地,当世之国,宋、赵、秦、韩、魏皆与之接壤,故而吾王志在必得也!请韩王三思,将上党割让于我宋国,以免兵戈再起,生灵涂炭!”

    韩魄夹枪带棒的一席话,彻底将韩王仓原本心中仅存的一丝期冀都打得烟消云散了!

    是啊,自己还能有什么奢望的呢?宋国没有就此灭掉韩国,已经很好了。

    韩王仓有些颤巍巍地道:“贵使,你亦姓韩,为寡人之本家,莫非?”

    “不错。”韩魄一点都不隐瞒地道,“外臣是韩烈侯的七世孙!说起来,与大王还是族亲关系。”

    “呵呵。寡人知道了。”韩王仓幽幽地叹了口气道,“不知除了让我韩国割让上党郡外,宋王可还有别的要求?”

    “没有。”

    韩王仓的身子又是微微的一颤,现在秦、赵、韩、魏四国军事同盟的盟约还在,宋人竟然不要求韩国退出这个军事同盟,这说明了什么?

    宋人竟然如此强势,不惧四国军事同盟?

    若是宋王偃知道韩王仓此时的想法的话,肯定会嗤之以鼻的。

    韩国从兴起到灭亡,内部上既没有像魏文王、齐威王等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没有像吴起、乐毅、廉颇等能征善战的名将;外部上强敌环伺,魏、齐、秦、赵争相崛起、也没有像燕国一样可以偏安一隅的地理优势。

    历史上的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带兵十万前往攻韩,一路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俘虏了韩王安,韩国正式灭亡,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兼并的国家。

    可以说,在漫长而激烈的战国时期,根本找不到翻盘点!

第656章 归赵() 
韩国为了平息宋人的干戈,为了避免亡国之祸,竟然将自己一半的国土,整个上党郡都割让给宋国!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顿时使列国惶恐,天下震动!

    一听说这个事情,赵王雍便急不可耐地找来肥义与赵成,入宫议事。

    “老相国、王叔,想必你们已经知晓了上党郡的事情。”赵王雍沉声道,“韩人贿宋,不惜割让整个上党郡,于赵于魏于韩于秦,皆遗患无穷矣!而我赵国可谓是首当其冲啊!”

    太行山分南北两半,而韩国的上党郡,它的疆域之便包含了大半个南太行山脉。

    在党郡之一共有四条陉道,其的一条位于北党之的通道,叫做滏口陉。

    这条滏口陉,也是历史上,年轻的赵孝成王之所以力排众议,决定出兵党郡,最终引发长平之战的最关键因素。

    滏口陉横贯党郡的南太行,东侧出口不远处是赵国重镇武安,武安再往东便是赵国都城邯郸。

    而滏口陉的西侧出口则是晋阳盆地,这里坐落着赵氏家族赖以发家并建立赵国的大本营晋阳城。

    无论是晋阳也好,邯郸也罢,那都是赵国的核心命脉。晋阳和邯郸一东一西位于太行山两边,而滏口陉恰恰是这么一条沟通晋阳和邯郸间的最近通道,由此可见滏口陉对赵国的重要性。

    赵成十分气愤地道:“韩人无信无义也!说好的四国同盟,同心戮力,一致抗宋。没想到这才没过了多久,便割让了自己一半的国土贿赂宋国!真是小人之举!”

    闻言,赵王雍摆了摆手道:“王叔,韩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在的天下大势,早已不比从前!从前群雄并立,谁都灭不了谁,无灭国之力,即使诸如秦、楚、齐这般的霸主大国有灭国之力,都会有诸多顾忌。”

    “但现在的情况是大不一样了!宋国一家独大,歼灭列国,列国之军早已在这些年的伐战中,折损殆尽,诸如韩魏,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秦、赵两家还尚有余力,但仅此而已,因为现在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只身抵抗宋人的侵略!”

    “关于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