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桀宋 >

第44部分

桀宋-第44部分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春秋时的孙子(孙武),战国时的孙膑还有三国时的郭嘉,这些足智多谋的人都出任过军师祭酒的职务,与秦末的张良一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闻言,宋君偃倒是很诧异,这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干嘛非要去干出谋划策的事情,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嘛。

    “君上可是疑惑臣为什么要当一个军师祭酒,也不去做九卿之一的廷尉吗?”张烈会心地一笑。

    “正是。”

    张烈道:“君上,臣的性格便不适合为官。不瞒你说,我很讨厌朝堂上的那些衣冠楚楚的大臣,尤其是贵族出身的,我更讨厌,不屑与之为伍!”

    子偃顿了一下,不知所言。

    张烈又道:“当一个军师祭酒也没什么不好的。如孙子、孙膑,他们都能很好地操练军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张烈自问不比孙子差多少,只要君上派遣的统兵大将能对我言听计从,相信没什么仗是打不赢的,当然了,也会有那么一点意外的。”

    呃,张烈倒是很自负。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臣的性子太散漫了,没有一点铁血军人该有的模样,只怕掌军的话难以服众,所以还是待在幕后出谋划策吧。哈哈哈哈,只要君上不要忘记了臣的功劳就好了。”

    嗯,还有这么一点自知之明。

    宋君偃听到这话,顿时喜笑颜开地道:“寡人得卿,如文王得之太公,吴王阖闾得之孙武也!不胜荣幸!”

    “嗨,君上你还是少来这一套虚的吧。说再多吹捧的话,许再高的官职,还不如直接给我多一点封赏呢!这金银财帛对臣来说那可是多多益善呐!”张烈毫不客气地摆手道。

    “这个自然。”子偃一点都不恼怒,风轻云淡地笑道,“张卿,寡人如今正为一件事情在发愁呢,不知道卿可以为寡人分忧否?”

    张烈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说道:“君上可是在为求贤之事发愁?”

    “然。”

    “其实这个并不难。宋国已经向天下人展现了自身的军力,获水之战大破齐军,战绩彪炳,世人无不称颂!之所以天下贤才没有入宋,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君上的诚意,或者是君上表现出的诚意还不足够。”

    “哦?那么张卿以为,寡人应当如何表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呢?”

第63章 黄金台上意() 
张烈似乎早就猜想到子偃会这么问一般,了然于胸地笑了笑,说道:“想要成就王霸之业,就不能少了贤才的辅佐。天下贤才何以入宋?君上,我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古代的一个国君,想要买一匹千里马。于是以千金差遣一个内侍去买千里马,过了半个月,内侍买回来一匹死马,是千里马的尸骨。”

    “这个国君就愤怒了,诘问内侍,内侍却说道:‘千里马不常有。可遇而不可求也,现在君上要买千里马,也不必派我去找。我以君上给的这千金买了马骨,世人皆知了,若是君上连千里马的尸骨都舍得以千金来买,还怕有千里马的人不自己找上门来吗?’果不其然,之后,几个有千里马的人都找来了,国君由是挑选得千里马。”

    张烈又道:“善待贤才,礼遇贤才,使得贤才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的国家是没有贤才不想要投奔的。如今君上想要求取贤才,想要让天下贤才出仕宋国,需要的是诚意,何为诚意,就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不错。君上求贤,还需要一个榜样!就像我刚刚讲的那个故事一样,千金买骨,若是君上以我为马的尸骨,千金买之,则天下贤才争相入宋矣!”

    这张烈讲的方法,还有引用的“千金买骨”的故事都跟历史上的郭隗如出一辙,由不得子偃狐疑了。

    “张卿可知道飞机?法拉利?”

    “飞鸡?伐啦利?这个,请君上恕臣愚钝,会飞的鸡未曾见过,伐啦利又是何物?嗨,看来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了。”张烈的神色并没有撒谎的样子,这厮也不应该隐瞒的啊,而且子偃从他的眼神里也捕捉不到什么相关的信息。

    看来是虚惊一场。子偃摇了摇头,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而已,所谓智者,是能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的,机灵得很,张烈能如此劝谏他,还会引用“千金买骨”这个经典的成语故事,显然是自己想出来的。

    老实说,子偃是很忌惮,除了自己以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穿越者存在的。因为每一个穿越者都是不稳定的因素,本来他宋君偃这个穿越者就已经打破了历史,开始改变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了,这时候再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穿越者,不知道原本的历史走向还会不会继续又“出轨”。

    防患于未然嘛。如果这个张烈真的是穿越者的话,子偃肯定会不择手段地杀死他的,穿越者的可怕,他很清楚,尤其是这种很有头脑的穿越者!

    “哦不,没什么。”宋君偃摇了摇头,心里寻思着,正好张烈提出了这个谏言,不如顺水推舟吧,自己也做一回求贤若渴的燕昭王。

    子偃一礼道:“张卿,寡人欲成王业。除了军师祭酒一职,寡人还想拜你为国师,俸禄等同三公,有随便入朝参政、议政之权,请你万勿推辞了。”

    张烈欣慰地看了宋君偃一眼,暗道一声孺子可教也。呃,好吧,张烈的年纪跟子偃差不多,可以做一对良师益友,刚好有俸禄可以拿,平时还可以当个闲人,何乐而不为呢?

    “既如此,那臣就却之不恭了。”张烈应允下来了,这本来就是他想要的。

    宋君偃想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招揽天下贤才,是以又效仿燕昭王,说道:“国师,今宋国立贤,寡人唯恐声名不显,所以想要请你在商丘的郊外,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建造一座华美的四方台,镀以黄金,是为‘黄金台’。昭告天下,凡天下贤才,入宋而有大功者,皆可留名黄金台,万古流芳!”

    闻言,张烈震撼了一下,也不得不为宋君偃的这个想法感到震惊,旋即又是一阵大喜。

    贤才,图的不过功名利禄。这利禄好求,名声却非同一般,现在子偃在宋国建造黄金台,为求天下贤才这一创举,只怕会让不少还在徘徊的人心动啊!

    “君上英明!”

    在历史上,燕昭王求贤,千金买骨的故事流传千古,燕昭王给郭隗建造黄金台的事情,在后世更是家喻户晓,不是有这么一句诗句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宋君偃还有一事不解,又问道:“张卿认为,以后我宋国的战略走向应当如何规划?”

    张烈早就有了腹稿,听到这话,略加思索了一下,说道:“宋国的军力,乃至于综合国力在天下列国当中属于中下游,强于鲁、卫、薛,弱于秦齐楚,乃至于比较赵国、韩国之流都有所不如。而且宋国处四战之地,附近都是强国,也有弱国。”

    “臣以为,宋国当前应该徐徐图之,变法之事不可一蹴而就!而宋国的战略,应当是极力削弱、讨好、制衡周边各国,对于楚国可以讨好,对于齐国可以削弱,对于魏国可以制衡,对于鲁、卫、薛、滕这些嬴弱之国则可以蚕食兼并。”

    这个张烈的想法跟自己的差不多啊,子偃心里感慨了一下,又道:“具体的应该怎么做呢?”

    张烈闻言,侃侃而谈地道:“君上已经做的很好了。联楚伐越,南方的楚国可以将更多军力消耗在越地,无力北顾;三国伐齐,获水、郯城之败已经让齐国伤筋动骨了,其必须要休养生息十余载方能恢复国力;至于魏国,君上可以讨好魏国,结以姻亲,有西面的强秦牵制,魏国也不能抽身过来进犯宋国。”

    “其余小国呢?”

    “呵呵,君上心中想必早就有了主意了吧。薛、鲁、卫这些弱国,地不过数百里,城池十余座,兵甲数万而已,宋国有灭国之力,却缺乏出师的名头。眼下君上有一个好机会,可以师出有名!”

    “什么机会?”

    张烈微微一笑道:“齐师伐我,定当来势汹汹。君上可派出使者前往薛、鲁、卫、滕四国,请求他们出兵援救,四国惧怕于齐国的威势,必然不敢出兵援救。在战后君上可以兴师问罪,寻衅滋事。”

    “国师,这样……不太好吧。”嗯,国君大人似乎有些矜持啊。

    张烈道:“若是君上顾忌名声,怕吃相太难看的话,在战后也可以会盟薛、鲁、卫、滕四国的国君,五国会盟,同进同退。五国的实力加起来都不惧强齐和霸楚,君上,宋国在五国当中实力最为强大,可称霸于五国之中,为盟主。”

    “霸主?”

    “然也!”张烈说道,“现在天下的弱国、小国都被各个强国瓜分得差不多了,这是最后一杯羹了!宋国处四战之地,有好有坏,坏的地方就是强敌环伺,很难发展起来,好的是宋国可以左右逢源,制衡列国。恰好上天赐给了宋国这几块肥肉。古语云,天予不取,必受其咎!难道君上想要被上天惩罚吗?”

    “哈哈哈哈,好!好!大善!大善呐!”

第64章 虎落平阳() 
虽然三国联军都已经退出了齐国的疆土,齐军也逐步收复失地,安抚百姓,但是齐地的战事仅仅是告一段落而已。

    在齐国的西南部,整整方圆六百多里的疆土还被宋军占据着,丝毫没有退兵的意思,在阳关一带修筑的工事更是坚固无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齐宋之间必有一战了!

    但是这个时代的战争,绝大多数都是先礼后兵的,宋国攻占齐国的城邑土地在先,可是齐国却不能立即兴师动众地攻打宋地。一来调兵遣将需要时间,二来齐国君臣也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自身被攻占的疆土问题。

    于是,齐王又派出了舍人王亥作为使者,出使宋国。

    大朝会上。

    子偃故作懒散地眯眼道:“今齐地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不知道齐王派遣贵使入宋,所为何事啊?”

    宋君偃坐在君位上,身上的上位者气息更加的浓郁了,坐在那里整个人看上去不怒自威的,给人很大的压迫感。

    王亥一礼道:“君上,今我齐地的战事只是告一段落,却并没有结束啊!我王派遣外臣出使宋国,为的,便是解决齐宋两国的争端。”

    “何以解决?”

    “这个不难!君上,我王有意与宋国弥兵,息了兵戈。只要君上交出正在宋国的越王无疆,或者凌迟处死无疆,以及退出占领的齐国疆土,我王便可既往不咎,与宋国盟好,从此以后对宋国的城邑便秋毫无犯!”有着强大的齐国撑腰,王亥的底气还是很足的,一点委婉的样子都没有,直接就说出了让宋国君臣听了就很不爽的话。

    宋君偃闻言,皱着眉头没有说话,这时候李敖便站了出来,笑吟吟地道:“贵使这话好生没有道理!你让我君上交出越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空口白话的,就让君上把自己的马奴转交给齐国,之前这马奴还是赫赫有名的一国君王。若此事传扬出去的话,只怕世人会耻笑我宋国胆怯,畏惧你齐人!”

    “至于你们齐国,想要我们的宋军撤出阳亢之地,对那方圆六百多里的疆土拱手相让,这更是荒谬了!城邑,自古以来有能者居之!我们数万宋军将士浴血奋战,死伤了多少人马,耗费了多少钱粮,这才攻占的城邑土地,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让给你们齐国呢?这样被手底下的将士们知道了,他们会心寒的!”

    你蛮横,我就比你更加的蛮横!

    王亥闻言,也有些嗔怒了,说道:“李相此言大谬!越王无疆不配为人子也!屠戮郯城黔首之事,在整个齐地烧杀抢掠之事,已经弄得天怒人怨,不杀不足以敬鬼神!”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且这阳亢之地六百多里,十七座城池,本来就是我们齐国的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那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都是齐人,至于你们宋国的损失,难道还让我们齐人来赔偿吗?真是岂有此理!”

    李敖听到这话,气定神闲地摇了摇头,说道:“王亥大人,你又错了!越王无疆已经死了,现在只有一个宋国的马奴无疆。而且现在在阳亢之地生活的已经不是齐人了,而是我们宋国的黔首!按照你的说法,阳亢之地生活着的是宋人,那么这阳亢之地应该是我们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贼子无耻!无耻之尤!王亥在心里破口大骂着,在阳亢之地生活着的原来的齐国黔首,都已经不知道被迁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生活在阳亢之地的,绝大多数都是宋国的刑徒、徭役和没有土地的“黑人”。

    对于李敖的话,王亥是避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