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抓住那个阿斗 >

第54部分

抓住那个阿斗-第54部分

小说: 抓住那个阿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说那医者数。”刘禅正色说道:“医馆与那医学院定当同时而起,先广招天下之医,一边为那医馆之医,一边为学院之师,教导后学者,以此替换,源源不断。”

    “其二便是医之良莠,当于医馆设立官职监察,并定期走访既往前来之病患,询问此事,若有收受额外钱财之人,下于牢狱,此谓以一儆百。”

    看到张仲景若有所思的样子,刘禅接着说道:“其三,钱财一事。”

    这一次刘禅停顿了片刻,说实话他也不知道将这一套照搬过来是否是和这个时代。

    “医者划分三六九等,每等向上晋升须有于医馆从事之规定年限,并且定期举行考察,此与张公之二问有重合之处,考核若不过,轻者延长晋升年限,重者降职剔除。以此分别之下划分俸禄,定当无碍。”

    “而医馆药品等一应储备之来源,则由国库专项拨出,而百姓则需按照年龄定期上缴医税,此税非强行收取,数额不大,按个人之愿缴纳,缴纳者,于医馆医治时只收取半数甚至更少钱财,而未缴者,则需全额支出。若之后欲缴医税,则应将前数税务一应缴齐后方可作效。”

    刘禅的这些想法,却是将后世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生晋级制度、监督制度尽数复制到了这如今之世!

    而此言一出,张仲景直接双目圆瞪,极近震惊之能事!

    “这,这些,此子都是从何听来?!此之应对极为巧妙,一步一步顺应天理,环环相扣,细观之,非但可用于医之一事,以其之理念,实乃安邦治国之大计!若是推行开来,天下百姓定当向此地聚之,而天下医者也定当趋之若鹜!若再进一步,则天下能人志士皆入其瓮矣!”

    “此之政理若是听来倒还无事,若是此子自身想出,那,那,这川蜀少主,也未免太可怕了些!”

    想到此,张仲景下意识的开口问道:“此数法,皆为少主之思虑?”

    听到对方的问话刘禅一愣。这些方法放在这个时代,他的确是首位的开创者。“自己也算是开先河之人了吧?”刘禅不在意的点点头,全然不知其首微微的晃动,却是给后者带来了多大的震惊!

    “此世,当真有那生而知之之人?!!”

    待张仲景似乎有些神志不宁的离开了之后,刘禅闭上眼,微微小憩片刻,便重新开始备课。

    如果有人看去,就会发现,此可刘禅挥笔于纸上时已经没有了丝毫的阻顿,流畅之至。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其来说,这些知识并不算太深奥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如今其挥毫的纸张,已经不再是那粗制之纸!

    微微泛黄的纸张柔硬有度,使得刘禅的思绪不会受到丝毫的打扰。

    “嗯,还是这改良过得纸用的舒服啊,等形成了生产力,那么书籍印刷制作也可以提上日程咯”

第一百零三章 水泥长城() 
风和日丽的天气从来都是令人欣喜,但夏日的酷暑之下让人生出了一种如同被晾在大漠风干的肉条一般的感觉。一边烤炙着烈日,一边感受着带着炎热气息还时有时无的风,在阴凉处趴着的,没有汗腺只知吐舌的狗儿颇有些生无可恋。

    这个时代倒是还不会让人产生人不如狗的错觉。城中有人圈养的狗还好,城外的野狗则是每日在为保全性命而提心吊胆。

    盖是因为这逐渐多起来,时不时想改善下伙食的流民。

    杨山这群少年可以说是找不到住处和工事的流民中最为特别的一群人了。

    原本还有着十多人的小队伍,此刻只剩下寥寥五人,不过本就是少年们相互扶持临时搭建的组织,不存在什么约束力。

    “杨哥哥,我想吃肉。”

    队伍中一名最小的少年用稚嫩的声线可怜巴巴的说道,这是一个从南郡逃亡的人家走失的孩子,他的父母也许正在找他,也许已经永远躺倒在了南郡的土地之上。

    每天几碗救济的汤粥只能勉强混个温饱,更不说有些人吃不够还抢,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在如今体现的不能再清楚了。

    要不是太守发话,任何抢夺他人粮食者斩立决,只怕是早就产生大规模的械斗,在这一点上,杨山有些佩服此地官老爷们的果断。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早知道俺不逃了,江阳那边好歹还能每日吃个饱食,现如今……哎。”

    杨山听着身边那些人们的抱怨,只是微微的一笑。

    怨天尤人从来不是他的性格,父母早亡的他从小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却是培养出了一幅坚韧不拔的性子。

    与其抱怨,不如用发牢骚的时间去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他一直奉为至理并且严格执行的教条。

    而且如果他猜的没错,很快他们的生活便会过得“充实”起来了。

    ……

    “太守,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啊,流民越来越多,江州一处万亩良田无人耕种倒是其次,毕竟粮仓中的存粮还够,但这聚集起来的一大批流民稍有不慎可能便会演变成……”

    郡府中,李严高坐于堂上,其下各位郡臣分列,却是在商讨着政事。

    “诸位勿忧。”李严声音沉稳的说道:“少主与吾已经商谈过此事,已经有了对策。”

    此言一出,满堂议论不止。

    “太守,计将安出?”一名坐于次座首席的官员开口问道。

    李严听闻一笑,却是反问道:“越郡丞可知如今正在修建的堤坝一事?”

    后者皱了皱眉头说道:“禀太守,此事下官倒是知晓,不过却是听闻那处人手已经充实,无须更多人了。”

    “仅仅只修堤坝那自是当然。”李严抚了抚须说道:“郡丞可知修建堤坝的那水泥一物?”

    这一下越谦却是难住了,“下官却是不知。”

    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李严轻轻开口说道:“吾已上报诸葛先生,向主公疏奏一封。”

    他的语气看似淡然,实则内在的那抹惊叹却是表露无遗,就算是隔了这么些天,他也依旧为那位的打算而吃惊不已。

    “建议以水泥一物于南方修建长城,以防南蛮!”

    “修建长城?”

    “长城虽可拒敌于外安稳其内,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都是难以想象的啊!”

    “糊涂糊涂,老夫早就说了,那禅少主毫无执政经验,难成大事!长城岂是想修就修的?!”

    这一下,议事厅中比刚刚更喧闹了,各种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要不是迫于太守的威严,只怕是要当场吵起来。

    “如此喧哗,成何体统!”李严面色一冷,冷言呵斥道,其下官员们瞬息便安静了下来,但脸上却都是一幅敢怒不敢言,痛心疾首的样子。

    在这期间,只有负责水利之事的水曹掾史一言不发,有些揶揄的看着自己的这些个同僚。

    这一幕被李严敏锐的捕捉到,他声音清冷的一指:“袁曹掾,你说说看,此计是否可行?”

    后者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出,并不惊慌的站起,走至中间先向李严行一礼,然后开口说道:“下官以为,此法可行。”

    他刚一开口,便听到有人呸了一声,李严一项对有才能之人一项宽宏,示意也养成了手底下这帮人平日里直来直往的脾气。

    居与中央的水曹掾史袁立却是也不动怒,而是笑着说道:“诸君此时之回应,盖与下官初次听闻时一个模样哩。”

    此言一出,场间却是安静下来,袁立在他们的映像中素来严谨,其这番说话,那么定然有其原因。

    看到大家都安静下来,袁立才开口说道:“水泥一物,吾曾细细观之,此物为多种石料调制而成,初始若胶液,粘稠而流动,但若将其放置二至三天,则坚如磐石,若以大型石料堆砌城墙,其间缝隙以水泥一物填充,则石料之间定当严丝合缝且非巨力穿凿而不开,短短几日光景定当能够垒砌高墙,以挡蛮贼!”

    他刚一说完,府门亭长便噌的一声站起,激动的问道:“果真如此?袁兄可无虚言?”

    袁立轻轻一笑道:“何需说此虚言,君若不信,去哪城外堤坝修建之处一观便知。”

    这一下府门亭长却是再也待不住了,主司守卫的他岂能不知袁立刚才所说代表着什么,如果真有此等修建城墙之法,那短时间内建起万里长城绝不是难事!

    “好了!”此时坐在主位一直不言语的李严轻咳了一声:“诸君若还有不信之人,可与袁曹掾一同去城外一观,定知真假。如今,我们该商讨一下,如何让那些流民心甘情愿的返回南方修建长城一事了……”

    征召流民修建长城?

    众人听闻当即连连点头,如此一来,内忧外患竟是同时解除,待长城修好之后,大部分是农人的流民便能够安心在长城内耕作,真乃一石三鸟之计。

    “下官以为……”

    议事厅中,再次传来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第一百零四章 益州重工() 
“德衡,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在堤坝建造场走上正轨之后,刘禅便唤来负责此事的马钧。

    “禀少主,水泥原料的匠造规模已然安稳,我们从益州各地招募了众多工匠,按工种分营,从铁匠到经验丰富的窑工矿工,已有百余人,现已向太守呈报,带公文批复下来便可。”马钧恭敬回答道。

    刘禅下意识的将手中笔杆晃了晃,可这源自上一世的小习惯却差点将墨汁溅到他的脸上。

    “咳咳。”刘禅有些尴尬,不过看到马钧低下的头应该看不见,便立即又恢复常态:“嗯,公职机构的建立的确比较麻烦,多半是还要向成都那边呈报,这倒是急不得。”

    他们要建立的这个机构,刘禅命名为“益州重工”。

    他的设想是把这个机构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官方匠造处,类似于后世的国有企业。不过这条路极为艰难,刘禅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其发光发亮的那一天。

    “对了。”刘禅接着说道:“过不了几天郡府就会来人,与你商谈一样重要事务,作为益州重工第一任掌柜,你可别弄砸了。”

    啥?

    马钧一愣,在他的印象中,益州重工这个名字虽然拗口,但却应该是国家机构,也就是匠造处,可怎么又牵涉到掌柜这个称呼上面去了?

    看见对方的反应,刘禅这才想起来,重视商业发展是近代才演变出的趋势,而在这片土地之上,千百年来都都离不开重农抑商这个理念,士农工商如此排列,可不是拿来玩的。

    商贾在人们眼中,绝对是一个低微的身份。

    想到这,刘禅的目光不由凝重了起来,在农业生产力没有得到解放之前,这个格局很难得到改变。但是商业的重要性是每一个现代人都深切明白的。

    那么,首先就要从人们的思想上开始改变。

    “德衡,如果你不愿意,那我就将这个职位交给李卫了?”刘禅眼睛微眯,说实话,他对于马钧刚刚的反应有些不满,其对于自己任命抗拒到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毕竟他本就是一个开明之人,但重要的是,对方由此表现出的思想的封闭守旧。

    马钧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气氛产生的微妙变化,那若有若无的危机感让他头皮发麻的同时陡然清醒了过来!

    少主所说之言所做之事何尝有错过的时候?!

    而且自己为臣子,主上的吩咐怎么能他也怎么敢去拒绝?!

    “少主,臣糊涂。”惊醒的马钧当机立断的闷声说道,言语之间的羞愧到是让刘禅的面色稍稍缓和。

    “罢了,思想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两日的功夫,连马钧都如此,可想而知其他人该当如何。”刘禅心中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一番变故倒是让他升起了尽快开展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从思想的根源上把既往已经不合时宜的观点给消弭。

    “既然如此,那你便回去多做一些准备。”刘禅挥挥手说道:“下去吧。”

    看到马钧有些心神不定的离开,刘禅摇摇头。

    “看来得去一趟豫旦那了。”

    ……

    要说豫旦最讨厌的是什么,那么这夏季毫无预兆的阵雨绝对是首当其冲。

    “这该死的天气,险些又让我这些天的功夫折了。”他低声暗骂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身上明明没有淋上雨,但却依旧是毫无悬念的湿了个透彻。

    “豫工,您这些天日夜不断的做工,还是去休息会吧,不然这身体……”一个年轻的打杂赶忙搬来一个木凳,眼中却满是敬佩。

    他从未见过如此拼命之人,整个人如同不知疲倦一般整日都在作坊中做工,有时连他们这帮打下手之人都已经疲惫不堪,其却依旧毫无停歇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