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氏 >

第188部分

朱氏-第188部分

小说: 朱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不顾一旁贾俊有些难看的脸色,更是笑眯眯的说道:“据贾大人所说,今年整修河道共需备银四十万三千七百余两,我户部已尽皆准备妥当,只要圣上下旨,不日便可运往各地河道衙门。”

    如果说贾俊的脸色一开始只是有些难看,那么这时候就已经变得有些目瞪口呆了。他万万没想到,昨日还和他说户部没有银子的夏元吉,今日便当着圣上面子说是银子已经准备妥当。

    不过贾俊也不是傻子,他现在也没心思去纠缠夏元吉如何筹备的银子。他在意的是这些银子已经备好了。所以犹豫了片刻,他便拱手说道:“皇上,河道修缮能早一时便早一时,臣请旨将工款尽快发往各地河道衙门。”

    皇上沉吟了片刻,便点头说道:“于谦,此事交由你负责,等散了朝你便拟旨,待朕看过无碍,便可用印了。”

    于谦赶忙站起身来领旨答应。待皇上摆了摆手,他才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不过让夏元吉等人有些不解的是于谦的心情看起来好像是不错,似乎并没有因为胜利的天平已经向诚王重重的倾斜而有所不满。

    就在这时,夏元吉给了身边礼部尚书黄锦一个眼色,黄锦微微的点了点头,便站起身来,拱手说道:“臣提请诚王朱常清出使梁国。”

    与此同时,小小的朝华阁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又说“臣复议”,也有说“臣反对”。不过因为有以为声若洪钟的右柱国在大声说着“复议”二字,所以这反对的声音,看起来倒是非常的没有气势。

    可是既然依旧有人反对,皇上便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于谦,前面你说浪费银子,所以不想让藩王出使。可是眼下户部把银子的事情都解决了,你还有什么反对的?”

    只见于谦站直了身体,一脸严肃的说道:“臣以为,诚王朱常清御下不严,以至险些铸成大错,有失藩王之责,应责成其于王府内反思,整肃王府,不宜代天子出使。”

    听到于谦这一句话,朝华阁内数个十王爷一脉的官员眉头都皱了起来。尤其是原本信心满满的夏元吉,此时也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心想幸亏于谦没有说出弹劾二字,不然的话他们几个今天可能就要出事。

    不止是他们,就连皇上的眉头这时候都皱了起来。因为这件事情他明明已经吩咐于谦不得提及,可是于谦偏偏在这时候又说了出来。

    无奈之下,皇上只能有些不满的说道:“说吧,怎么回事?”

    只见于谦从袖中取出奏折,向前迈了一步,恭恭敬敬的放在了龙书案之上,这才退了一步沉声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子监祭酒、以及微臣,联名弹劾诚王府长史郑恺对其子郑文丙疏于管教、纵容以及身为王府长史却有恶名传播、与娼妓同席而坐等诸多罪名……”

    于谦这一出,实在是出乎众人的预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于谦竟然会把目标放在了一个小小的王府长史身上。而且从于谦字里行间的语气之中,便能确定此人必定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当下,有几个和郑恺走的比较近的人脸上已经出现了冷汗,就连右柱国大人,脸色都有一些难看。

    虽然皇上只是在翻看了奏折,并没有说话,可是朝华阁中的气氛,已经没有了丝毫的轻松,反而多了些许冷意。这冷意,便来自于脸色不好的皇上。

第398章 龙颜大怒() 
而皇上的脸色不好,则是因为自己手里的一份奏折。不同与昨日强瑜通过中书省送到御前的奏折,这一封奏折里面的内容更为详尽。

    在强瑜那一份奏折的基础上,这封奏折便是连郑恺安排去沿途照顾郑文丙的扈从的姓名出处,郑文丙如何进的礼科等等事宜,全都写得一清二楚。

    可以说,这一封奏折已经不是奏折了,若不是因为上面没有郑恺的签字画押,便说它是案卷,都不为过。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皇上终于合上了面前的奏折。冷声说道:“周堪赓何在。”

    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堪赓本来是在几位老大人的身后站着,此时一听皇上喊他,马上便从后面绕到前面,躬身说道:“臣在。”

    皇上看了一眼面前的众人,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听旨。”

    周堪赓赶忙跪下,只听皇上继续说道:“既然弹劾郑恺的人有你一个,那么此案便交由你主理。朕命你现在便去诚王府,将郑恺收监,三日内必须有一个结果。”

    周堪赓称了一声“臣领旨”,便站起身来,准备去办了这件事情。不过这时候,黄锦却突然跪倒在地,说道:“皇上,此案虽是都察院提请,可郑恺毕竟是王府长史,虽然官职不高,可是位置却着实要害。臣以为,当三司会审,以正风气。”

    皇上许是已经心烦了,所以听了黄锦的话,便直接摆了摆手,说道:“此案由都察院主理,刘隆,你大理寺最近也没什么事情,便协理此案。”

    大理寺卿刘隆赶忙上前领旨,待皇上摆了摆手,他这才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堪赓一起倒退着出了朝华阁……

    而朝华阁内,因为有了亲近诚王的大理寺协理此案,黄锦等人紧张的心情也稍稍得以缓解。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出使人选一事又要不了了之的时候,于谦却突然跪倒在地,沉声说道:“臣提请郕王朱祁钰,代天子出使梁国!”

    此话一出,满堂俱静。不仅是皇上有些不解的看着于谦,就连所有的官员,都被这一句话震惊的愣住了。

    看了一眼跪倒在地的于谦和瞠目结舌的众人,皇上淡淡的说道:“朕以为于大人一直反对亲王出使,怎么现在又改口要郕王出使了?”

    于谦毫不犹豫的说道:“臣依旧反对藩王出使,可既然皇上决定择亲王出使,那臣便提请郕王朱祁钰。郕王乃是皇上胞弟,而且自幼与皇上朝夕相处。所以虽未像诚王那般贤名广播,可却是清廉有才。臣以为,这都是皇上的教导之功。所以若是以郕王朱祁钰出使,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皇上沉吟了片刻,便说道:“可有复议?”

    直到这时候,众位大臣才回过神来,不过不同于提议诚王出使时那整齐的复议声,这时候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声复议,前排坐着的老大人出了跪倒在地的于谦之外竟是无一人复议,而身后复议之人,只是因为此事那是于谦提请……

    不过比较意外的是,虽然复议声音很少,可是这反对的声音,却是没有出现。

    倒不是因为没有人想反对,这朝华阁中近半数的人都反对这件事情。可是他们却没办法开口。因为对于这个神秘的朱祁钰,他们都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整日在琉璃厂打发时间。

    而且不同于诚王朱常清,诚王朱祁钰的王府长史司形同虚设,其中官员皆是皇上委任,与其说辅助诚王的王府长史,倒不如说是监视他的长史司……

    等了片刻,见仍未有反对的声音出现,皇上便皱眉说道:“传诚王朱祁钰……”

    就在朝华阁传出皇上召见诚王朱祁钰的时候,刘隆与周堪赓已经携手出了宫门。得了圣旨的周堪赓明显要刘隆的心情要好上许多,一处宫门便说道:“本官要先回都察院调集人手,刘大人是否与本官同行?”

    刘隆此时心里已经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恨不得马上就把消息送到诚王府,哪里还愿意去都察院转一圈耽误时间。

    当下便说道:“大理寺只是协理此案,这拿人的事情,本官就不掺和了。本官便先回大理寺了,待刘大人提审郑恺的时候,本官再去都察院……”

    周堪赓也不勉强,只是说了一句也好,便上了自家的轿子,往都察院而去。而刘隆上了轿子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大理寺,只是离了皇城根便小声对身边的人吩咐了几句。

    直到那人急匆匆的跑向远方,刘隆这才吩咐手下将他带回大理寺。

    虽然这时候送信给诚王府已经为时已晚,可是倒也不是毫无意义。至少在都察院的人到了王府的时候,郑恺没有太过惊讶。

    硬要说起来,郑恺的表情倒是有些生无可恋之意。待周堪赓说明来意之后,郑恺更是主动褪下乌纱,轻声说道:“周大人是准备押我回去,还是愿意给本官些脸面?”

    郑恺犯的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便是皇上下旨的时候,也没有说过夺了他的乌纱的事情。所以周堪赓只是摇了摇头便说道:“郑大人误会了,本官今次只是请大人往都察院一行,哪里要押送,便是这乌纱,大人也应该继续戴着。”

    听到这话,郑恺只是看了周堪赓一眼,便没有再说什么,反而郑重其事的将乌纱帽重新戴在了自己的头顶。然而,他自己心中也知道,这一次,乌纱难保,便是性命,可能都……

    戴好了乌纱,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郑恺这才轻叹了一声,说道:“周大人,本官这就随你去。”

    不过,两人刚刚走出长史司,便听到身后一阵脚步声传来,似乎有许多人在往这边走。看着不过十余丈远的王府大门,周堪赓眉头一皱,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脚步。

    然而,就在这时候,身后有人尖着嗓子说道:“两位大人且留步~”

第399章 怎么办() 
虽然心中十分不愿,可是周堪赓还是只能依着那宦官的话,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一人身着团龙赤袍,头戴翼善冠,当下便跪倒在地,口称:“参见诚王千岁~”

    待众人参拜之后,诚王这才轻声说道:“免礼。”

    众人又连声谢恩,这才站起身来。周堪赓看了一眼诚王,刚想开口说话,却被诚王摆手制止了。

    只见诚王轻声说道:“本王不是来拦你的,只是郑恺在王府多年,一直以来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所以本王只是来请周大人看在本王的面子上,不要过分为难郑恺。”

    周堪赓愣了一下,便说道:“王爷放心,下官只是带郑大人去核实几件事情,定不会过分为难。”

    诚王这才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就放心了。郑恺,你此去务必好生配合,尽快把误会解清。至于郑文丙那边,你也无须太过担心了,本王帮你想想办法。”

    听到这话,郑恺眼中一亮,赶忙说道:“多谢王爷大恩!”

    两人虽然说的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可是旁若无人的样子还是让周堪赓感觉到了些许别扭。心想郑恺这件事情怕是没有这么简单了。

    不过就在他为难的时候,诚王却突然说道:“好了,本王要说的也都说了,你们走吧。”

    一听这话,周堪赓赶忙拱手行礼,待诚王点了点头,便跟着郑恺等人快步出了王府。上了一架马车,便急匆匆的往都察院的方向而去。

    就在他们离开诚王府的时候,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刚好觉得口渴,便去了王府大门斜对面的一处茶肆,扔了一个铜板,换来了一大碗的茶水和两片干馍。

    小贩许是不饿,只是喝完了茶水,便将两片干馍用纸包好,放进了自己的挑蓝中,便离开茶馆,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不过他并没有走多远,就有一人拦下了他,买了一点小玩意……

    过了差不多一炷香左右的时间,刚刚在小贩那里买东西的那人,就已经气喘吁吁的出现在了朱熙的书房中。接过那人从怀里取出来的字条看了看,朱熙便笑了起来。

    看到朱熙的笑脸,齐不知就算没看字条,也知道是有好消息传了过来,脸上不由得也轻松了许多。果然,在朱熙笑够了之后,便轻声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亲自出马,郑恺现在已经被他带走。”

    “不过可惜,郑恺离开王府的时候衣着光鲜,并非被押送走的。看来啊,这一次最多不过是吃些皮肉吃苦,说不准这个长史的位置,他还是坐得住。”

    虽然朱熙话里话外都透着遗憾,可是齐不知却不是这样想的。只听他轻声说道:“原本这一次就没想要直接打死郑恺,不过就是想借郑恺这个有头把诚王困在中都城而已,眼下既然郑恺出了事情,想必这出使梁国的差事,怎么都不会落在诚王身上才是。”

    朱熙也点了点头,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传过来。这个事情总要定下来,我才能彻底的放心啊。”

    就在这时,朱熙的房门再一次的被人敲响。两人都是一愣,接着齐不知便说道:“真是不禁念叨,说不准这就是消息传回来了。”

    等朱熙喊了一声“进来”,门外便是走进来一个人,而且这人也确实是来传递消息的。

    不过可惜,他带回来的却并非是朱熙等的心焦的宫里的消息,而是刑部在刚刚以迅雷不及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