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银河射手 >

第164部分

三国之银河射手-第164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银河射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修屯驻木寨,再疏通水道,辅之陆路,后再建坞堡、直道。

    从日南多调一些独轮车过去,新领土多小路,乃至无路,独轮车最是实用。

    可惜新楚县爆发的疫病还未攻克,为防止新领地里步入后尘,大规模迁移屯兵之策,不得不退后,但无民何以消化新领地?”

    屯兵不比正兵,拖家带口的,纪律也散漫些,叫他们执行可以说,十分苛刻的个人卫生准则,是很难做到的。

    而不实行这苛刻到极点的个人卫生准则,很容易染上各类热带地区的寄生虫,那时寄生虫一繁衍,又是新楚县第二。

    陈杨想了想,开口道:“黄龙,我们可以从日南、九真、交趾,招募当地屯兵,为第一迁移梯队,再从岭南招募第二迁移梯队,最后再组织适应了岭南气候的南方屯兵。”

    这黄龙二字,除去了将军、先生,也不再是表示外号,而是发自内心,对神龙的称呼,等于叫曹性神龙。

    唯有当初见证“太上老君”的二十人,及后知的陈杨,才如此称呼。

    曹性沉思了一会:“日南正在大力建设中,未来这里将士移民的中转站,如同崇明岛一般,移民的屯兵们,将在这适应日南的环境,之后迁往新楚县等地。

    因此,日南当地人,不能动。

    想办法从九真、交趾南部,多招募一些屯兵吧,哪怕是高价从豪强手中买,用战俘交换!”

    

第339章 丞相与代理丞相() 
日南西卷,新的砖石城墙,已经建到了一丈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为了支援西部的战争,加上道路难行,作为代理日南郡太守的长吏蒋琬,征召了大量青壮,作为后勤辎重人员,运送粮草。

    连妇人都被发动起来,制作独轮车,人力出现了大量的稀缺。

    计划全砖石结构,三丈高的西卷城城墙,如今却和计划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一座地面至一丈高的砖石墙,加盖两丈半高的木墙,成了西卷新颖的风景线。

    少了两丈砖石结构的墙,多了两丈半木墙,而门楼更是有近五丈高,内部还多了一个木制的翁城。

    此时,门楼上,除了曹军守卫,一行以文官为主的十余人,正站立在上面。

    领头的文官对着身旁的一个文吏拱拱手:“伯绪,多谢你的计策,让某即完成了扩城的任务,也抽出了人手,支援西征军。”

    文吏桓阶桓伯绪,谦虚的摇了摇头:“公琰,能将混乱的日南打理的井井有条,又能保障了西征军的补给线,且在收到消息后,数日内,组织起一万新卒,支援皇甫郯,这份能力,阶佩服不已。”

    历史上,这一位蜀国丞相,一位魏国代理丞相,都是荆南人,互相吹捧着,可谓其乐融融。

    身后十余位掾吏,跟随在后面,看向两人的目光,充满了仰慕。

    两人才华,在日南的任上,都是经过验证了。

    一流的文臣之才,十余位只读过几年书,连写写记记都费劲的掾吏,也只有仰慕、学习、模仿的份。

    蒋琬与桓阶一吹就收,蒋琬开始转头看向众掾吏:“诸位,主公又有两个新任务!”

    一听又有任务,十余位掾吏顿时露出了疲惫之色。

    日南一郡,以前还只有五座县城,在官府的控制之中,城外大片的领地,都是占人宗帅,汉人豪强的天下,西卷虽为郡治,但政令很难出西卷城的。

    三十余位掾吏,只负责只有几千人的西卷城,管理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

    但曹性出任日南太守以来,一切都变了。

    先是讨伐不服,将整个日南收归治下,又是南征、西征,光一个新楚县,就有半个日南大。

    治下的百姓,也从几千人,变成了管理整个郡,数万人,还得加上五万南海郡龙川县来的屯兵。

    如今又有五郡之地归于治下,任务量,可谓成几何增加。

    原先三十余位掾吏,被开除了数位实在不能用的充数者,又抽调了一些去军中任向导,加上曹军内部提拔上来的五位,也才眼下这十余位。

    事情成几何增加,做事的人却少了一半,掾吏们,天天起早贪黑,忙于公务,早就累极了,很多人更是曹性来日南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从未休沐过。

    “我知道你们都辛苦了,主公也记在心里,来信时,都经常提到你们,并亲切的问候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名字,主公可是熟记于心!”

    最累的还是总揽大权的蒋琬,此刻还得先安抚掾吏们。

    说完,蒋琬笑着拍了拍手掌:“除了这两个任务,还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一:诸位俸禄再次翻倍,这已经是第三次翻倍了,在加上零零散散的提升,诸位中俸禄最少的佐吏,也有八百石的俸禄!”

    八百石,一个县令的俸禄都没有这么多,还是实打实的,不带一丝克扣。

    当然,县令俸禄虽有克扣,但基本也不靠俸禄过日子。

    俸禄第三次翻倍,十余位掾吏并没有露出太多的兴奋,甚至有些麻木了,强颜欢笑的拱拱手:“主公英明!”

    要不是曹性每每有书信提到他们,且熟悉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给了他们上升的希望与鼓励。

    俸禄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翻倍,还给每人都配了小妾,解决了他们传宗接代、生活开销的后顾之忧。

    他们恐怕早就累跑了。

    众人的麻木,在蒋琬的意料之中,其笑了笑:“伯绪的到来,替我分担了大半的事物!让我还有空领着诸位来城门楼,边看我们的成就,边议事。

    很快,你们也会享受到这待遇!”

    这下十余位掾吏,顿时精神了,纷纷看向蒋琬,眼中充满期待,长年的超负荷劳累,能有人帮忙分担,哪怕是一点点,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也不想有人帮他们全部承担了。

    “三十余位新的掾吏正在来的路上,虽有十余位是年少者,但都是主公的假子,文化知识绝对过关,还有十余位,更是荆南通过文考的原屯兵亭长、里正!

    以后,你们每一位,将配备两位副手,而且,你们也算是主公假子的半个师父哦!”

    蒋琬的话,如同一直超浓郁的兴奋剂,打进了掾吏们的血液里,并迅速流进大脑、流进五脏六腑。

    十余位掾吏再次拱手,喊出了无比响亮的声音:

    “主公英明!”

    “好了,你们去忙吧!”

    蒋琬话落,十余位掾吏,兴高采烈、跑也似的,走在宽敞干净,通向郡府方向的街道上。

    整个西卷城,比以前大了数十倍,可容纳十万人居住,且排水、排污、清洁,都做的极好,已经充分的准备好,迎接下一批屯兵的到来。

    十余位掾吏离开,城楼上,只剩下蒋琬和桓阶,两人单独相处。

    桓阶看向蒋琬,等待着他的吩咐。

    一看他这表情,蒋琬笑了笑:“伯绪看来知道还有事了!”

    “公琰,是你自己只说了两个好消息,而没有说任务。”

    桓阶直言道。

    蒋琬颇有一种苦中作乐的哈哈一笑:“伯绪啊!还是你细心,不过这任务,你我知道就好,他们只需要配合着执行!”

    蒋琬眼睛往北看了看,仿佛能看到几百里外的曹性似的,对着浈阳的方向拜了拜:

    “主公有令,西征军扩大了五郡之地,需要大量人口填充。

    而日南的人,需要大力建设日南,早日将日南建成一个干净卫生、蚊虫治理有序的移民桥头堡!”

    

第340章 楚中县() 
蒋琬认真的看着桓阶:“五郡之地都是新地,且多崇山峻岭,新楚县这类沿海平原之地,都水土不服这么严重,五郡之地,外来屯兵更不能去。

    日南人,又重任在身。

    因此,这些抽调过去填充的人口,将从交趾南部、九真郡,这两地招募。

    只要能招到本地人过去,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钱粮方面,付出再多,都可以!”

    曹军几大垄断的拳头产品,称霸整个大汉的商业,钱财,不过是一个数字。

    而粮,早几年就开始大肆购粮囤积,又加上屯田都是种高产的粗粮,还有大量海鱼、海带等海产品,以及养蚯蚓喂家禽,圈地养殖牲畜。

    粮,如今的曹军,养活自己四百五十万屯兵的同时,还真有富余。

    桓阶神色郑重,语气淡然的问道:“主公是打算将这任务交给属下么?”

    桓阶肯定的面容上,哪里有问的意思,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配上他那宛若天成的自信,简直就是肯定的回答。

    蒋琬看了看他,心中有些佩服,这股气势,连蒋琬都自愧不如。

    当然,论实才,特别是统领全局、文武一把抓的方面,桓阶还是要次于蒋琬的。

    蒋琬就是一偏全能的相才,而桓阶更像一专职内政文官。

    蒋琬肯定了桓阶的提问,更带了点意外惊喜:“不止是如此!”

    “哦!”

    桓阶眼中泛起兴趣的色彩。

    “主公将这新开辟的五郡之地,设立一县,命名为楚中县,而你就是新任县令!”

    蒋琬往衣袖内口袋一掏,拿出一张帛布信件,递给了桓阶:“这是郡府的任命书,朝廷的诏书很快也会到你手中。”

    桓阶打开任命书一看,除了任命其为楚中县县令之外,落款的是曹性的签字,以及冠军将军印、日南太守印。

    楚中县,名字根据楚河而来,如此命名。

    楚,一直都是华夏诸侯国中的大国,先有春秋战国时,数次称霸中原的霸主国,最辉煌时,灭吴灭越,疆域包过除被秦占领的巴蜀之外的整个南方,及秦岭至淮河北面一些领地。

    后有西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秦朝,以楚王后裔为天下义帝共主,以江东及淮河流域为基的楚国。

    所以说,楚国,影响力极大,巴蜀外的南方人,都可以称之为楚人。

    曹性这么命名,就是为了贴上华夏的标签。

    “五郡之地、百余寨子,只为一县?”

    桓阶好奇的问道。

    蒋琬点点头:“伯绪,你这县令,责任比我这代理日南郡太守的长吏,任务还重啊!

    楚中县地域太过辽阔,为此,十余个乡级别的大寨,将设乡长,总领政务,再设乡屯长,总领屯兵乡勇,又设巡捕头,总领执法,又设判官,总领审案、断案、监察!

    四个部门,名义上以乡长为主,但对于另外三个部门,只有监督权,提议权,没有管理权。

    战时乡屯长有权实行军管,介时,乡屯长总领全乡,同样,军管时,掌权的乡屯长,对于另外三个部门,只有监督权、提议权,而没有管理权。

    如此,军政将分离开来,又将司法、执法、行政,分离开来。

    详细的规定,一会我再命人拿给你!”

    桓阶只觉耳目一新,蒋琬只说了主干,其就已经预测到这套管理方案,带来的巨大好处,情不自禁的拍起了手掌:

    “彩!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全能之才,世间少有。

    如此,将分工明确,各展所长,下官仿佛看到了未来,我曹军治下的一片清明!”

    军政分离,司法、执法、行政的分离,是后世数千年,总结起来的治国之法,是历史的长流,优胜劣汰,选出来的。

    其好处,其超前,其先进,远远不是桓阶、蒋琬两人,想的那么简单。

    新的管理方案,前期的阵痛也在所难免,这是跨越时,不适应、不成熟的结果。

    但适应之后,初步掌握之后,有着无与伦比的效果,行政办公的效率,军事的灵活性,司法、执法之清明,根本不是时下这县长、太守一把抓能比的,可以说是赤裸裸的碾压汉朝的治国之法。

    因此,曹性才会出动麾下的一位“丞相”,一位代理“丞相”,还有新楚县的曹鹰这员嫡系大将。

    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性正在尝试着,将人治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

    等到在汉权旁落之后,曹性正真做了一方军阀,那时将在治下全面推广起来。

    见桓阶已经答应,蒋琬对着远方的一个一直关注这里的守卫,挥了挥手:“叫他们过来吧!”

    只见,一身道袍的宏德,左右是两位师兄弟,身后还跟了三十位十二三岁的小道士,走了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一队文吏、武官。

    一行人对着两人就是弯腰行礼:“见过蒋长吏,桓县寺!”

    “这是?”

    一队文武,桓阶还算明白,一队道士,又是什么意思。

    蒋琬对着桓阶笑了笑:“这三位道长都是南岳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