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银河射手 >

第231部分

三国之银河射手-第231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银河射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普基念完两人的诏书,并把官服官印都交给他们之后,接着打开了第三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校尉袁遗,文武双全……,今特升为征夷将军,封袁县子,食邑六十户,于陈国东北,长白山脚下建国!”

    刚刚袁家三兄弟,还在嘀咕朝廷整出个奉天承运这个开场白,之后面对诏书内容,三人脸色精彩了起来。

    袁遗在辽东的东北陈国边上建立袁国,袁遗出任封君,这也太令人意外了,而且事先还没人通知他们,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眼前这个有着占人血脉的释普基,临行时,在他主子的授意下,向少帝要来的诏书。

    “袁县子,接旨吧!”

    袁遗犹豫了起来,他虽有些志气,但他的名望、才能,可不比他的两个兄弟啊。

    而且袁术、袁绍的不和愈加明显,让他正在为站队左右为难,这个县子爵接不接受,已经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释普基露出了几分不耐烦之色:“怎么,袁县子不愿接旨?不想为大汉开疆扩土?不想复周礼?不想做一国之君?不想建立袁国?”

    这一个个提问,个个都是诛心之论,让袁遗每一个都不敢反驳,又不敢在袁术、袁绍没点头之前,先点头。

    在场的可不止是三袁、曹、孙五人,为壮声势,向曹性传递一下自己的实力,身后大小名士好几十,就王修级别的都有十多个。

    这些名士无一例外,都是大儒,袁家本身就是以儒传家,对于忠君、复周礼,儒家有着至高的狂热。

    “儒士不可不复周礼……”

    “报效国家不可推迟……”

    袁遗迟迟不回答,身后的名士们已经冒出了小声议论的声音,袁遗听的顿时汗流浃背。

    袁绍刚要回头相劝,想想又算了,因为不一定有人听他的,名士最喜欢的还是学直言极谏的铮臣,至于当地是不是铮臣并不重要,说的对不对,也并不重要。

    本来是为了壮声势,变成了丢脸,那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不过袁绍不敢回头阻止议论,有人敢。

    袁术顿时吹胡子瞪眼,回头看去,看架势,都有龇牙咧嘴的感觉。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穷的,穷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钱的。

    袁术他是既不要脸、不要钱、还不要命,同时还喜欢耍横,根本就是“超脱凡人”的存在,惹到他了,天王老子都敢跟你玩命。

    偏偏他还够义气,身边聚集了大批刀口舔血的人,如雷薄、苌奴等。

    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货出了名的不讲理,惹到他可没有好果子吃。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释普基再次发言:

    “袁县子,内阁刚刚推出了《分封殖民法》,并在国会得到了通过,皇上著名盖上了玉玺印章。

    分封殖民法将铸在青铜国鼎上,国鼎不腐,殖民法永远有效。

    想听听内容吗?”

    内阁、国会虽然新鲜,但士家们也熟悉了对方的存在,更了解了它们的职责,只是第一次正真的实行其责,并一出手就是一部几乎不朽的国法。

    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不影响他们对《分封殖民法》的好奇,而且听名字,就跟周礼中的分封制有很大的关系。

    所有人都望了过来,代表了所有。

    释普基并不懂在场的人代表了什么,更不知道袁术、袁绍的能力,颇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

    释普基面对袁术、袁绍依旧一脸的戏谑,不将他们当回事:

    “袁县子,还有诸位,包过在场的所有人!”

    释普基将所有人三个字咬得特别重,以至于连小兵都看向了这里,这时名士中的几人,露出了几分担忧,最后由一位中年文士出列。

    “主公……”

    刚说两个字,袁术已经回头,眼睛已经瞪了过来,杀气开始弥漫,人群中,草莽出身的袁术部将像瞬间收到了战斗的信号。

    苌奴更是手握紧了兵器,准备随时上去结果了这厮。

    苌奴是山越人,其身份使他如释普基一样,根本就不受大汉的规律所约束,说内心更信奉以武为尊都不为过,所以他是真打算袁术一点头,他就上前取下这位袁绍麾下名士的头颅。

    这些讨曹联军内部的不和可见一斑。

    “公则先生,你的想法我懂,我会与公路商议的!”

    袁绍极具亲和力的劝道,名士郭图郭公则不再说话,只是看向苌奴的眼神隐含恨意。

    “怎么样?还没考虑好?那好,我给你一刻钟考虑一下!”

    释普基又拿出了两道诏书:

    “曹操接诏!”

    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

    还在为分封殖民法而沉思的曹操清醒过来,连忙起身做拜:“微臣曹操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谯县曹操,忠君爱国……讨贼有功,升为漠西都护府都护,护西鲜卑中郎将,封曹乡子,食邑三十户,于漠西择地建曹国!”

    这个官让曹操很是纠结,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最终,曹操不知该不该放弃中原的事业。

0471章 分封法() 
连颁布四道诏书,除了显然占便宜又没有损失的前两道,袁术、袁绍都接了,袁逢、曹操的分封诏书,都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释普基眉头皱了起来,对着曹操不加掩饰的嘲讽了一句:

    “亏得卫将军对你曹操褒奖有加,说你是国之英雄、忠臣,如今要你为国出力了,却又畏惧不前,哼!

    什么五色棍,什么不畏强权,沽名钓誉之辈!”

    曹操被骂的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缝隙藏起来,现在的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势力,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觉得历史上那么大的成就,他不过是袁绍麾下的小弟。

    确切的说,如今羽翼没有长成的曹操,野心还没有发酵到膨胀期,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是忠臣,因此他现在的羞愧很多出自真心。

    第五道诏书出现在了释普基的手里,前面被点名的孙坚已经做好了接诏的准备,如今他已经都快成为光杆司令了,没有自己的人马,在袁术麾下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能扯着朝廷的虎皮,分封塞外发展根基,在孙坚看来,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前面两人还没接受,自己最好借此,能敲诈一些好处!

    孙坚正盘算着,释普基已经出声:“谯县曹仁接旨!”

    “曹仁?”

    “曹仁是谁?”

    人群中的议论再次起来,在众人的探讨下,知情者的引导下,目光很快聚焦到一位身穿铁甲的武将身上。

    这位铁甲武将一脸茫然的看向曹操。

    “子孝还不快快出列!”

    “诺!”

    曹仁曹子孝来到了前列,拜倒在释普基面前,孙坚脸上一阵患得患失。

    “末将曹仁在!”

    释普基上下打量着这位铁甲将领,眼睛停留最多的是他那铁甲也盖不住的、孔武有力的身材,还有那丝毫不低于自己的杀气,同时眼神中还有自己所没有的睿智。

    他不仅是一流的战将,对于统兵谋略,同样造诣不低的存在,难怪主公会选他!去掉他,就是去掉曹操最有力的右臂!

    “奉天承运……升曹仁为漠西假都护,护西鲜卑校尉,封谯亭子,食邑十户,于漠西建立谯国!”

    不敢置信写满了曹仁的脸,他的名声可以所,还没出谯县,怎么会得到如此高的封赏,子爵虽低,可加上建立谯国,做国君,那可不一样了!

    国家哪怕再小,那也是一国之君啊!

    曹仁拼命的压抑马上接诏的冲动,深深的埋着头,不敢吭声,也不敢看曹操,生怕露出什么破绽,等待着曹操的定夺。

    这时释普基开始放出了大招:

    “刚刚被打断,而没有向大家介绍分封殖民法,现在咱家补充一下。

    分封殖民法,共分分封、殖民两部分。

    分封:朝廷分封功臣于大汉十三州之外,从高到低,分为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国君爵位又分县、乡、亭三等。

    爵位对应食邑,食邑在十三州内有对应的爵田,出了十三州,不再记爵田,世爵所建之国,国土皆为世爵所有。

    刚分封的爵位、食邑皆是初始,也就是最低的,出塞就国之时,除分封的食邑人员外,世爵还可以领私曲、招募人员前行。

    介时都护府根据世爵麾下总体人数,分封实际国土,一位汉人分封最少百亩国土!”

    释普基停顿了一下,收集着所有人的眼神,之后停在了头埋得更深的曹仁身上:

    “今天咱家心情好,就为你们详细解说一下。

    如:曹仁为谯亭子爵,封谯国君,食邑十户,也就是说,这十户由朝廷调拨前去曹子爵麾下建国,每户最低三口,都为汉人,十户约为四十口。

    到达漠西都护府,立马就能兑现最少四千亩的国土,作为谯国的国土。

    同时曹子爵带去的私曲、招募人员,但凡愿意加入谯国,都算谯国国人,每位汉人同样可增封国土百亩。”

    释普基的眼睛不知道何时又回到了曹操的身上:

    “听闻曹孟德麾下有上万私曲,沛国谯县曹家也是家族庞大,如果曹孟德将曹子爵麾下两千部曲,化为曹子爵私有。

    再回族中募集两千族人乡亲,并将两千部曲的家眷也带上,只要是汉人,哪怕是黄口小儿,都是百亩国土。

    两千部曲,家眷不低于八千,再加两千招募的人员,这可是十万二千亩国土啊!

    足矣跟一个小县貌美了!”

    释普基刚说完,全场的士人、豪强,纷纷你看我我看你,议论的声音从小变大,眼中所表现的狂热,已经没有人能阻止。

    一位身着盔甲的豪强开口说到:“自行募集过去的人口都能分得国土百亩,我乐家有口五百,又有部曲一千,举族归附曹谯君,岂不是可以为曹谯君扩土十五万亩!

    那作为回报……”

    这位豪强看似又矮又壮,一副肌肉长进大脑的做派,说到这里却也停了下来。

    话题瞬间被他点燃,一位手拿麈尾名士做扮的人,神色有些骄傲的接上了话。

    “我薛家有口六百,佃户、仆僮两千,又是曹……”

    这位名士看情况是对曹仁这位阉人之后有些不待见,所以停顿了一下,之后不再犹豫的改口曹仁新的荣誉称呼:

    “又是曹谯君的同郡乡亲,塞外建国,怎么能不乡邻互相扶持呢?

    而且以某八俊的名头,再召集一些乡亲同行,还是可以的,不多,先召集数千吧!

    如此再加族人、佃农、仆僮,共凑足万人,百万亩国土唾手可得!”

    乐家豪强,薛家名士,顿时将话题的主点挑了出来,所有人开始围着这个话题议论。

    “我士族徐家有口三百,佃农、仆僮……”

    “我王家虽是豪强,但家族传承千年,人丁兴旺,聚居的族人就有口两千余……”

    加入议论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多中小豪强也加入议论,很多思想活络的故意在说自己能拉起多少人口时,加大声音,好让三个可以分封建国的袁逢、曹操、曹仁“不小心”听到。

0472章 殖民法() 
公元三一二年春,万物都是生机勃勃,黄河涛涛往东而去,河面上,由一艘斗舰、十余艘艨艟组成的船队,停靠在河北岸码头上,翻滚的河流完全不能让它们做出太大的晃动。

    河北岸上,数万大军还是列队以待,不过站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一张巨大的、做工精细、材质上等的“谯”字旗,被打了起来,在巨大的鎏金“谯”字靠旗杆的位置,绣着一条火红的小字:“大汉子爵”。

    在这大汉子爵“谯”字旗下,“乐”、“王”、“薛”、“夏侯”等等,十余种旗帜拱卫着。

    这每一个以姓氏起名的旗帜代表着一个个家族。

    主旗下,曹仁眼睛不舍的看着一旁自己的兄长曹操,而曹操给予了鼓励的眼神:“去吧!带着夏侯渊、薛兰、乐进、王良他们这些能臣武将,会助你恢复谯县人祖上的荣光!”

    曹仁也不是扭捏的人,看着时代交好联姻的夏侯家分出了夏侯渊一支帮助自己,看着带头支持自己的豪强乐进、八俊名士薛兰、谯县豪强王良等。

    随他去漠西建国的各士族、豪强,汇聚人口五万之众,在场的就有五千之多!

    释普基的眉头总算舒展了开来,看着曹仁,欣慰的点点头:

    “好!曹子爵你是好样的!如今西部鲜卑在单于步度根的带领下,归附了我们大汉,卫将军可以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