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银河射手 >

第298部分

三国之银河射手-第298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银河射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依旧选择忠于他公孙瓒,最后依旧吃了闭门羹,这些人的这份忠心会不会打折扣呢?

    结局很快揭晓了。

    公元三一五年夏,忙完春种的赵军联盟,出兵五万,将易京层层包围。

    易京城本身就超过了五万,赵军却敢包围易京,这看起来很是可笑,在城中的公孙瓒、关靖得知消息之后,更是哈哈大笑。

    以少打多,对方还是守城,你能打胜?这不是送功勋送福利吗?

    邹丹又来到了内城城门外,请求出战,搓搓赵军的锐气,其实是想提提外城将士的士气。

    又是不能入城,因为事情严重,邹丹倒是写了书信,最后书信被吊篮吊上去了,回应却是绝了。

    就像是打了水漂了一般,十万火急的军情愣是没人管。

    邹丹在内城吃瘪的消息不知道被谁传开了,而邹丹本人还不敢辟谣,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谣言而是事实。

    你想辟谣,你也得先进了内城呀,内城的没进,还不容别人说了?

    包围持续了三天,邹丹去送了三天的书信,从请战到外城军心动荡,到求公孙瓒入外城鼓舞士气,都是一样的打水漂。

    谣言越传越厉害,说什么外城被放弃了,说什么公孙瓒已经被奸人害死在了内城,等等,应有尽有,最后还以公孙瓒已经被害,内城是被密不发葬,借机夺权的关靖把控。

    邹丹也是急了,在第四天直接跑到了内城外骂关靖。

    这边还没骂出个什么名堂,外城突然乱了。

    从高耸的内城墙上望外城城门的方向看,只见狼烟四起,呼喊声冲天,更重要的是,这是呼喊声,是欢呼声,而不是厮杀的声音。

    内城下的邹丹这次是带了亲兵过来的,已经外城乱了,手一挥:

    “跟我来!”

    随即领着几十位亲兵往渔阳军军营跑,那里还有他的千余将士,有了他们才有解决混乱的资本。

    没办法,现在外城乱成了麻团的,有兵才是硬道理,什么渔阳太守、步兵校尉,都已经不顶用了

    邹丹急忙赶到了自己的军营,军营千余将士早就集结了起来,一看到邹丹,副将就冲了过来:

    “府君,乱了乱了,外城门已经被献出,赵军进城了!”

    “什么?!”

    邹丹吃惊不已,他早就算到了这一点,只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外城有人抵抗吗?”

    问这话是,邹丹是无力的,回答他的人却是没有,也就是说没有人抵抗。

    邹丹不由有些悲凉。

    “也罢,也罢!主公待我恩重如山,提拔我与微末,没有主公我这一个地方的小小豪强哪能爬到士家之上,成为这渔阳太守。

    你们都散了吧!散了吧!”

    “府君!”

    千余将士围了过来,声音倒是很整齐,只是没了气势。

    邹丹也不去看这些人,只是再说了一句:“散了吧!有刚才一句,情分已到,再抵抗赵军只是以卵击石。”

    千余将士也就是感谢邹丹这个好府君,但也没有要为他送死的地步,邹丹连说几个散了吧,将士们也是借坡下驴,四散而去。

    最后邹丹回头的时候很是意外:“你们几个怎么还不散去?”

    原来还有几个人还没走,当然也只是几个人,但也不错了。

    想象一下,后世很多集团有着上万的员工,但愿意在最后集团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挺身而出,依旧不愿离开的有几个?而且这个挺身而出还是要命的。

    留下来的几人单膝跪地:“我等誓死追随府君!”

    邹丹感动的一塌糊涂:“你们,你们的家人怎……”

    “府君,我们都是受恩于你,除了你,已经没有家人了!”

0609章 终章() 
整个易京外城驻守将士四五万,最后只有邹丹领着寥寥几人前去抵抗赵军,最后英勇就义。

    易京被献,高度接近四丈,可以争当天下第一坚城的易京内城也没有守卫多久。

    当所谓的内城亲信看到家人被押解过来的时候,很快就有人开城投降了。

    整个内城两万余,只有关靖领着几个家丁与赵军交战,之后就义,也算是为他的错误买了单。

    公孙瓒本人并没有像传闻那样被害死,外城破了时他还在醉生梦死、饮酒作乐,内城破了时他还在睡美人,最终,一把火将美人还有美酒连同自己一起给烧了。

    公孙瓒被赵军消灭。

    中原也有消息传来,齐军趁赵军主力不在,大军尽出,将隶属于赵军的中原小军阀张邈—陈宫、孔融、桥瑁等一一攻破。

    哪怕是陈宫也不能抵抗数十倍于己的齐军同时进攻,何况这次领兵的还是准顶级的武将纪灵,准顶级的谋主阎象。

    张邈、陈宫、孔融、桥瑁倒是没有落得身死的下场,而是被打包卖给了楚军,这些小军阀特别是陈宫,楚军出的价极高。

    光陈宫一人就出了足矣武装上万将士的兵甲以及一年的军粮。

    这些人得到了曹性的亲自接见,不管是苦苦求饶的桥瑁,还是假装清高委婉求全的孔融、张邈,以及视死如归的陈宫。

    都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统一封国,连同依旧对他们死心塌地的亲信们一起,封到了西域和大漠四大都护府。

    曹性给出的回答是,每一个军阀都是人才,虽然他不是专攻某一项,但对于当主公来说,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加上有了些一次被灭的教训,这些人做封国的封君,比专攻某一项的功臣做封君,更容易做出成绩,更利于大汉的封国国土向外扩张。

    对于小军阀们的优厚待遇,给了大汉原国土仅剩的两个小军阀安心良药。

    就在赵军、齐军消化新占的地盘之时。

    于公元三一六年,小军阀,徐州牧陶谦病重,临死之前举徐州投奔楚军。

    虽然徐州实权人物曹豹、糜竺两家都心向楚军,让徐州大半已经暗向楚军,陶谦其实只是在临死前献出了小半个徐州,甚至只有他还实际掌控的州治所在的一郡。

    但曹性依旧投桃报李,表陶谦长子陶商接替徐州牧。

    陶商不从,上表要就任封国,为大汉开疆扩土,天天去堵曹性的门口相求。

    最后曹性同意,上表陶商为亭侯,就封国徐,于中南半岛建国,并留任徐州牧五年,五年期间可以招募徐州百姓迁往封国徐,做徐国国人。

    五年后,陶商去徐州牧之印,曹性将徐州刺史之印转交陶谦二儿子陶商之弟——陶和。

    公元三一七年,大汉自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以来的第317个年头,陶谦病故的第二年,益州牧刘焉行将就木,瘫痪在床,请求朝廷将留在洛阳为郎官的几个儿子送往成都。

    袁绍暗中以刘焉出兵攻打楚军关中、汉中为威胁,最后败露,曹性也不生气,将早在把控洛阳时就拐到身边的刘焉最小的儿子刘璋送到了成都。

    公元三一八年,刘焉病故,刘璋举益州,实际只有蜀郡、巴郡两郡,献给了楚军。

    自此益州大门洞开,楚军长驱直入,益州剩下的郡县、郡属国,全部落入楚军之手。

    楚河,也就是后世的湄公河,将益州西南与中南半岛贯穿在了一起,大量的益州百姓随被封亭侯,就封国巴,楚河中游建巴国的刘璋一起南下封国。

    同时刘璋留任了五年益州牧。

    五年后,刘璋的长子刘循继任益州刺史,刘循能力远超刘璋,并得到了后起之秀的法正、张松的亲昧,三位后起之秀在益州大展拳脚,将南蛮与西面的羌族氐族都收拾的服服帖帖。

    将益州疆土直接推到了青藏高原的脚下,也就是后世的康巴地区都纳入了益州的治下。

    在公元三一八年,刘璋献出益州之后,天下只剩三家,也就是二袁一曹。

    赵之袁绍最弱,也就掌控着天子,但还是经常被齐楚轮流攻打,每次攻破赵地之后也不侵占,掠完人口就走。

    不管是楚军还是齐军都是如此,只是手段软硬程度不同而已。

    几年过后,原本最繁华的司隶—洛阳、弘农、河东、河内,冀州,以及慢慢繁华起来的幽州,外加一个并州—上党。

    这些赵军的地盘,在灵帝时期时有着总数不下一千多万的人口,除了战乱死去的,剩下近千万人口经过齐楚几年的掠夺人口。

    在公元三二二年的时候,除了坚城、坚坞堡,再无野外之民,总人口不到百万,少了十倍。

    赵军之地遗留的百姓对于楚军再无好感。

    公元三二五年,齐军之地也好不到哪去,赵军之地能掠的人口与物资越来越少,曾经的富庶之地都快成了原始森林了,原本的耕地长满了杂草与树木。

    赵地,没有城墙周边耕地的百姓,为了生活,已经沦为牧民,开始了在野外放牧的生活,牧草的来援就是原耕地上长得野草。

    牧民来去如风,又有烽火台报警,齐军哪里还能靠劫掠维持开销,但开销的口子那么大,齐军对于将士也是非常优待,并且袁术没有裁军的准备。

    为了补贴超过五十万的齐军,袁术开始下令劫掠治下齐地百姓,以治下人口与楚军换取物资。

    几年过后,齐军之地,兖州、青州、豫州、司隶—荥阳、扬州—江北,灵帝时不下一千八百万的人口,锐减到三百万,还全是齐军官员家属、军队家属。

    人口卖无所卖。

    赵、齐,苟延残喘了将近十年,直到袁绍病逝,袁绍三位儿子内乱,互相攻打,汉少帝先后在袁绍的三位儿子手中流转,最后流转死了,连个后人都没留下。

    灵帝的唯一血亲刘协早几年在齐军攻破陈留的时候,已经被袁术暗中弄死了。

    灵帝之前的汉桓帝本就无子,选的宗室灵帝刘宏为继承人,少帝刘辨死于袁绍儿子之手、刘协死于袁术之手之后,汉之帝脉再断。

    这个时候袁术还嫌不够乱,大举攻打袁绍三位儿子的同时,在袁谭手里抢来了传国玉玺,就迫不及待的称帝,国号仲氏。

    袁术称帝,大肆残害汉之宗室,加之其占据了整个中原之地,也是汉宗室主要分布区域,最终,汉宗室死伤殆尽,余者纷纷改姓躲避。

    公元三三零年,仲氏皇帝袁术毁去汉之宗室族谱,楚军一直观望的态度让楚之汉宗室纷纷后怕,最后改姓,不改姓也是矢口否认自己宗室的身份,连带刘备都主动澄清自己不是宗室,并且证据确凿。

    公元三三一年,齐逼迫楚投降,最后主动出击,被楚打的找不到北。

    公元三三五年,楚灭齐,袁术被送到了身毒、天竺就国。

    自公元三零五年,又称中平元年以来的天下大乱,华夏之地经历了三十年的乱战,自此画上句号。

    比历史上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的九十六年内战,短了整整六十六年。

    人口从历史上的十室九空变成了不减反增,没办法,那么多的异族女子帮忙生华夏儿郎。

    公元三三五年十二月初一。

    曹性登基称帝,国号华夏,继续使用公元三三五年号。

后记() 
当初曹性初任交州牧,东海海寇王周泰与之作战,最终战败,楚军一统华夏海域,落败的周泰并没有死,而是逃了。

    周泰领两万海寇东逃,失踪,曹性称帝建立华夏帝国之后,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才知道周泰逃到了夷洲。

    不过当华夏海师登陆夷洲的时候,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万海寇,只剩下两百不到还活着,余等大部被瘟疫弄死,少部分老死,哪怕是二代海寇也只有不到五千。

    垂垂老矣的周泰举五千二代海寇投奔新朝,只为回到家乡,最终没有活到回家,死在了夷洲,追封台宝岛县伯爵,其长子继承爵位,封国不在夷洲,夷洲已经编为华夏州郡,包过夷洲北部的琉球群岛,都编入了华夏州郡。

    周泰长子的封国建立在了更加遥远的东瀛。

    曹性一直有着一统天下的能力,一直不去一统,挨了二十年,看起来事事处于“被动”,实际上让战争多持续了二十年,代价是有的,好处就更多了。

    战乱地区都是原本最富庶,人口最多的中原,只是中原就有两千万以上的人口化为了曹性的移民,加上整编异族女性,让异族男性入赘。

    初代华夏人在中南半岛、东北、大漠草原、西域,就达到了三千万,哪怕因为水土不服与当地疾病死了很多,但是二十年后的二代移民成年,让这些外扩的国土的人口突破了五千万。

    没办法,华夏人作为胜利者,一夫一妻不错,但妾室谁没有两三房?十多房的都是很普遍,因为二代华夏人极多,还没算未成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