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314部分

帝秦霸世-第314部分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婴与尉缭如此肆无忌惮,那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是子婴与尉缭做给他看的。

    “修法已经成为了定局,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朕的决定与决心!”

    胡亥心里坚定信念,然后对着韩谈,道:“中车府令,立即传令典客顿弱,让上将军进咸阳!”

    “将三川大军交给李必,同时让他与郎帆前来咸阳!”

    “是!”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离开。

    望着韩谈离开的身影,胡亥幽幽一叹,他心里清楚,如今自己与太尉左相势均力敌。

    不管是修法还是维持不变,这一刻上将军王贲就成了关键。

    毕竟在这个势均力敌的时候,任何一支强有力的力量介入,都会导致发生大变。

    而且上将军王贲这是一个举足轻重,就算是胡亥也无法忽略的一个力量。

    毕竟武安君王贲代表了大秦帝国三军将士,他们的意见,胡亥不能不重视。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上将军王贲威望最深的时候,一想到这里,胡亥心中念头千转。

    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

    。。。。。。。

    洛阳。

    由于山东诸国合纵伐秦失利,大秦帝国依旧盘踞在三川郡,洛阳也就成为大秦帝国最东边的桥头堡。

    同样的,上将军王贲的中军幕府就设立在洛阳。

    “上将军,左相有书信送来——!”副将林峰对着王贲深深一躬,道。

    帅位之上,王贲虎目之中掠过一抹精光,他心里清楚,胡亥不止一次的提及文武分治,军人不得干政。

    他与子婴的关系,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并没有太深的私交。

    如今陛下刚刚回国,左相就派人送来了书信,王贲几乎就在瞬间便断定,这件事一定与朝廷有关。

    而且是相府与胡亥的意志发生了冲突,一念至此,王贲点了点头,道:“信呢?给本将拿过来——!”

    “是!”

    点头答应一声,林峰将竹简递给了王贲,然后从容退下。

    他心里清楚,左相子婴来信,必然是有大事,不管是何事,都不是他能够染指的。

    看到林峰退出去,王贲嘴角掀起一抹笑意,对于林峰的识趣,他很感到满意。

    毕竟有些事,不能碰,一旦碰了,没有绝对的实力,与势力,到最后将会是一颗牺牲的棋子。

    林峰是一个武将,是他的心腹,王贲不愿意林峰原本光明坦荡的前途,就此蒙尘。

第636章 请陛下,成全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愿。() 
只是当王贲将竹简读完,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不是左相子婴一己之言,还有太尉尉缭之言。

    王贲心里清楚,这一份书信既然出现在这里,上面有尉缭与子婴的印,这就说明,整个大秦帝国朝堂之上就是这样的想法。

    而且这个想法与胡亥之想法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这才让王贲为难。

    一面是胡亥,一面是文武百官!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君臣之争,而是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修法?”

    心中念头闪烁,王贲对于政治上并没有过于精通,但是也没有过去一窍不通。

    但是修法二字,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毕竟秦法就是大秦帝国立国根基。

    一旦胡亥动摇了秦法,近乎于动摇了大秦帝国的根基,如此一来,这对于有刚刚休养生息的大秦帝国十分不利。

    心中念头闪烁,几乎就在瞬间,王贲就有一个感觉,秦帝这一次的动作太大,也太快了。

    只是在这一刻,王贲也没有怀疑胡亥的能力。经过与胡亥的朝夕相处,他清楚这个年轻的皇帝,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决断。

    而其对于当下大势,也有着极为清楚地认识,所以,王贲认为胡亥不可能看不到修法带来的动荡。

    但是如今胡亥依旧一意孤行,这意味着这其中,必然是有胡亥自己的打算。

    一想到这里,王贲将书信压在了长案之上,端坐在帅位之上,思考着子婴与尉缭的想法。

    “禀武安君,黑冰台使者求见——!”不一会儿,林峰再一次前来,对着王贲肃然一躬,道。

    “请进来——!”

    王贲一挥手,脸上的神色彻底的变得凝重起来,他心里清楚,先有左相书信,后有黑冰台使者。

    看来朝廷之中,却是发生了大事,双方之间的对立,近乎于不可调和。

    而且王贲也清楚,左相子婴等人的书信送到了,这黑冰台使者,必然是带着二世皇帝的意思来的。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自己是武安君,大秦帝国上将军,王贲也用了一个请字。

    “黑冰台使者见过武安君!”李林对着王贲肃然一躬,道:“陛下有旨,令上将军立即入咸阳!”

    “好!”

    点了点头,王贲对着李林,道:“使者先行一步,将消息禀报陛下,本将随后就到——!”

    “是——!”

    望着使者离开,王贲将长案之上竹简丢进铜炉之中走了出去。

    “林峰,立即传令李必,进入三川郡接管大军,同时传令郎帆,立即前往咸阳!”

    “是——!”

    在军中,王贲自然是说有一不二,也没有反对,毕竟这是王贲杀出来的威信。

    而且王贲也是认识到了咸阳之中的困境,不管是左相传书,还是胡亥亲自下令给黑冰台,这都意味着胡亥心中对于朝局的不安。

    王贲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大秦帝国绝对不能发生任何程度的内乱,如今只能是他进入咸阳了。

    而且这一战之后,王贲也想回去一趟,毕竟为了战争,王贲就连夫人妾室产子,都没有回去。

    由于王离的战死,王贲膝下无子。这一次儿子的诞生,对于王贲的意义绝非寻常。

    王氏一族终于后继有人了!

    。。。。。。。

    三天后,上将军王贲,就秘密的进入了咸阳宫大殿,直入秦帝书房。

    “臣王贲拜见陛下,陛下万年——!”王贲走进书房对着长案之上的胡亥深深一躬,道。

    虽然战功赫赫,但是王贲并没有恃宠而骄,他心里清楚,在大秦帝国之中,王氏已经足够荣耀了。

    如今的王氏,权势荣耀堪比皇族,这让王贲心下有些不安。

    “上将军,不必多礼!”胡亥微微一笑,一摆手,道:“你我君臣何须如此,坐!”

    “臣多谢陛下!”

    点了点头,在胡亥的下首坐下,王贲对着胡亥一拱手,道:“陛下,臣却是喜欢这个武安君的封号,毕竟武安君白起是臣的偶像!”

    “陛下能够封赏于臣,这样殊荣的封号,臣感激不尽!“

    说到这里,王贲从座位上起身,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但是陛下封赏臣十万户,这样的封赏,臣不能够接受!”

    “不管是为了大秦帝国,还是为了臣,为了王氏一族,请陛下收回成命——!”

    对于王贲的话,胡亥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他清楚,王贲一如王翦,都是一个谨慎的到骨子里的人。

    他绝对不会轻易接受如此封赏,毕竟十万户侯,几乎等同于一国之王了。

    大秦帝国之中,,并没有封王的先例,自然是让王贲忐忑不安。

    有道是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这样的道理王贲自然清楚,而且封赏太过,在加上王氏家族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简直太危险了。

    “有功赏,有过罚,功不抵过,这大秦帝国历来的原则!”胡亥望着王贲,道:“上将军为国为朕,都有大功,如此封赏有何不可?”

    听到胡亥的话,王贲重新落座,对着胡亥,道:“在一个月前,臣的夫人诞下一子,所以臣不想要如此封赏!”

    “上将军诞下一子,这是好事,王氏为大秦帝国付出了汗马功劳,自然应该万世长存,这是好事!”

    “上将军不必如此!”说着说着,胡亥对着王贲挥了挥手,道。

    “陛下,若是没有这个儿子,这样的封赏,臣自然会接受!”

    这一刻,王贲神色凝重,对着秦帝语重心长,道:“毕竟没有这个儿子,臣也没有后人,自然不会有继承者!”

    “只要臣百年之后,十万户,自然属于帝国!”

    “但是如今臣有了儿子,王氏有了传承,十万户侯,就像是一柄利剑,臣左思右想,实在是不能接受!”

    “陛下,臣希望犬子,将来还能为大秦帝国征战,而不是将他培养成一个纨绔!”

    “请陛下成全臣作为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愿!”

    王贲是一个聪明人,他清楚,胡亥已经赏赐出去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收回。

    现如今,只有以亲情动摇之!

    。更新最快网址:

    

第637章 拿过秦论说王贲!() 
胡亥望着王贲,目光幽深。

    他清楚王贲的担忧,也理解王贲为了王氏一族未来铺路的苦心,只是他是一国之君,王贲有功劳,他不能不赏。

    毕竟如今的王贲,代表了大秦帝国三军将士,只有重赏王贲,才能激发三军将士的士气。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对着王贲摇了摇头,他绝对不会是同意王贲的要求。

    ……

    “武安君,朕不是一个容易嫉妒的皇帝,十万户的封赏虽然在大秦帝国地历史上一直没有过!”

    “但是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而且武安君的赫赫战功,值得朕如此封赏。”

    “若是以武安君如此泼天之功,朕都不能封赏,如此一来,老秦人何人还会为朕而战,为大秦帝国赴死!”

    胡亥摇了摇头,对着王贲一字一顿,道:“上将军,今日朕召集你前来咸阳宫,不是因为封赏之事。”

    “封赏之事,朕心意已决,上将军不必担心,只要是为了大秦帝国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足够的殊荣。”

    “若是没有上将军,只怕是这一次大秦帝国必将会被山东乱贼划分,朕也将会变成一具尸体。”

    “封赏之事,上将军不必多说!”

    ……

    胡亥目光幽深,沉默了片刻,方才将目光落在王贲的身上,道:“上将军,想必左相与太尉的书信,你也已经看到了!”

    “朕的意思,你也应该能够想到,对于修法一事,你有何想法?”

    闻言,王贲沉思了一会儿,在心底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对着胡亥一拱手,道:“禀陛下,臣确实收到了太尉与左相联名的书信。”

    “两位大人也没有多余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让臣就修法一事,劝谏一下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太尉的意思是陛下在此刻修法,有些操之过急,应当在大秦帝国休养生息之后修法。”

    “而左相的意思是,秦法乃大秦帝国地根基,绝对不能轻易修法,否则会动摇大秦帝国地根基。”

    ……

    王贲没有回答胡亥的问题,而是对着胡亥解释了一下,然后才在胡亥的目光下,一字一顿,道。

    “陛下,如今刚刚经过山东诸国合纵伐秦,我们虽然守住了城池,但也是损失惨重,臣以为修法一事,陛下是否应该在行考虑一二?”

    王贲对着胡亥劝谏一声,他不是反对胡亥修法,而是觉得胡亥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与太尉的想法一样。

    属于保守派,却不是彻底的保守派!

    “上将军,以你之见,可知秦国,与大秦帝国的区别?”目光一闪,胡亥指了指地图,对着王贲,道。

    “禀陛下,秦国只是一隅之地,而大秦帝国乃是始皇帝陛下兼并六国,方才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这一刻,王贲的眼睛之中有光,对于他们而言,始皇帝就是信仰。

    “嗯。”

    微微颔首,胡亥幽幽一叹,对着上将军王贲,道:“正如上将军所言,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也是大秦帝国根本制度的建立环境,不管是秦法,还是耕战体系,都是为了战争,为了统一!”

    “正因为如此,在商鞅之法以及耕战体系下,这才有了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三代君王大展宏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他们靠的便是商鞅之法,靠的便是耕战体系!”

    说到这里,胡亥饮了一口茶水,对着王贲继续,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