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34部分

帝秦霸世-第34部分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心军心功勋之心皆定,只要部署妥当,大秦帝国也能够立足关中!”

    “同时改变战略,从倾其全力镇压叛乱,稳定帝国。改变为暂时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以陛下之名封赏天下群雄。”

    “同时做出新的军事部署:第一,全国进入战时体制,实行军事总动员。第二,以通武候王贲为大军统帅,总理镇压叛乱的一切军务。”

    “第三,陛下坐镇咸阳与左相等群臣,重建朝廷,稳定关中,安定民心。”

    “第四,加强关中地区的武备防守,紧急征兵十五万,十万坐镇巴蜀,五万坐镇咸阳。”

    “第五,重建蓝田大营,负责训教新兵,为接下来帝国收复失地做准备。”

    “第四,将屯驻岭南的南部军内调,配合通武侯镇压叛乱。同时削弱赵佗的实力,避免对帝国造成威胁。”

    顿了一下,张苍高声,道:“目下,大秦与关东贼军抗衡之势已成定局。如今大秦却疲惰乏力,庙堂无长策大谋,大军无战胜之功,朝臣无奋进之气,庶民无凝聚之力,强势大秦竟至日渐溃散!”

    “若无始皇之威,震慑于殊俗。并无陇君受命于危难之际,戏水退周文、南阳擒宋留、陈郡杀陈胜、临济斩田儋,定陶杀项梁,恐怕大秦帝国将会有孝公之辱!”

    “当此之际,大秦帝国已成众矢之的,外弱中干之势,若再不思奋力振作,大秦帝国必将会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谈!”

    本章完

第68章 张苍的长策大谋() 
此言一出,举殿臣僚脸色大变,极为不悦。在功勋大臣看来,这张苍未免太危言耸听了。

    大秦帝国虽然遭逢大难,但皇帝亲政理国,奸臣赵高诛杀,函谷关,峣关都有大军驻守,如何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而天下笑谈了。

    功勋大臣心中大怒,欲反驳,急切之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张苍的话虽刺人,但那句不是言之凿凿。

    一阵粗重的喘息后,大殿又静了下来。

    ……

    “爱卿继续!”胡亥在帝座上将众人的神色变化,收入眼底。

    “是!”

    点头称是,张苍:“大秦危局因由何在?”

    张苍丝毫没有因为朝臣变色而气势稍挫,有胡亥支持,他不惧任何人。这般念头一转,慷慨激昂,道。

    “其一在法治日渐松懈,庙堂开裙带之恶风,权臣乱国。丞相李斯遇难,蒙恬,蒙毅等忠臣干将遭遇不测。”

    “其二在于帝权日落,大秦栋梁消耗殆尽,内无栋梁之才匡扶社稷,外无盖世大将保卫大秦,镇压叛乱。”

    “其三在于朝廷徭役过重,帝国军事防务失衡,八十万大军驻扎于北地与南越,导致中原空虚,才给了六国反贼机会。”

    ……

    这番话更是惊心动魄,根本处直指二世皇帝胡亥,甚至于老秦人敬若神明的始皇帝。话音未落,所有文武大臣倏然变色。

    ……

    “张苍住口,安敢指责陛下与始皇!”

    “人有疾病,岂能讳疾忌医!”胡亥悠然一笑,打断了子婴:“爱卿有言,但说无妨!”

    这句话出口,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毕竟胡亥都不计较责父,他们作为臣下有能说什么呢!

    “谢过陛下!”张苍一拱手江河直下:“大秦帝国想要重振雄威,要害在于三:其一,明法固本。”

    “当此之时,朝廷应该重申以秦法为治国理民之根本,废除后面篡改的苛刑戾法,宣布因为活不下卖子卖女不成法,可以用钱财赎回。”

    “在国,严禁内侍后宫干政,非大功不得封侯封君。在官,全力整肃吏治,重刑贪赃枉法。在野,力行军功爵法,重振国人耕战之心。”

    “其二,停止修建阿房宫,维修驰道等一系列工程。令劳役归乡耕种田地,朝廷下令各官府放粮,提供耕种器械。”

    “其三,重走始皇之路,大封其国于关东。只要有名望者,皆封国。等到关中稳定,粮草丰收,新军练成,便启范雎之策,远交近攻,兵出函谷关!”

    ……

    “好!”举殿大臣一声赞叹,就算是左相子婴,也不得不承认张苍之言,符合当下大秦国势。

    胡亥一阵大笑,心下暗道:不愧是秦汉两朝皆官至上卿的厉害角色,一出手,当真是惊世骇俗。

    在张苍的这一番谈论中,一些困扰胡亥的事,随之豁然开朗。

    “爱卿大才,此策可为大秦国策!”说罢从帝案站起走下了九级白玉阶,向着张苍点了点头,道。

    “爱卿出此气吞山河之长策,举朝认可,秦之大幸!朕在此代朝野臣民,谢过爱卿!”

    张苍连忙深深一躬:“臣得陛下知遇,自当殚精竭虑,何敢当此褒奖!”

    胡亥扶住张苍,转身高声,道:“朕今日颁布第一道书令:擢升张苍为廷尉,晋左庶长爵,遥封陇西八县。”

    “与此同时,左相子婴开府,晋侯爵,遥封岷地,总领国政!”

    “陛下万岁!大秦万年!”大臣们异口同声的表示了对胡亥的赞叹与对大秦帝国的祝福,大殿中一片白发,后生身上多了一片从未有过的昂扬振奋。

    ……

    短短三天时间,胡亥大封群臣。先是封章邯为陇君,二十万刑徒军赐爵四级。今日在朝会上,更是櫂升张苍为廷尉,晋爵五级达到了左庶长爵。

    许左相子婴开府,总领国政,封岷候。

    这绝不是仓促而断,这是胡亥反复思忖才下的决断。如今大秦帝国分崩离析,以一人之力,根本应付不来。

    子婴乃是宗室忠心耿耿,更是祝自己平定赵高乱政,坐镇咸阳安抚百姓。于公于私,子婴都得赏赐。

    胡亥读过《韩非子》,自然清楚权柄之道,在于赏罚。不赏子婴,不足以慰忠臣之心。

    而张苍身具大才,也许不如范增张良,但在眼下大秦帝国,实属难能可贵。大秦帝国想要重振雄风开拓大业,就必须使此等大才永远的忠心谋国。

    只有封赏,才能就得下!

    至于章邯与二十万刑徒军,则是胡亥向大秦帝国的武人一个信号。只要为国死战,大秦不吝封赏。

    同时也算是一个交代,安抚关中民心!

    最主要的则是,此次虽然封了章邯,子婴,张苍爵位,但事实上却没有封地,特别是章邯已死,并无后人。

    胡亥心中念头闪烁,他清楚大秦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封地只作为一种赏功象征存在,乃虚封。

    不论是商君封商於,樗里疾封汉水,武信君张仪封地,皆是虚封。

    秦法,刻于太庙,悬于国门。其中有规定,功臣虚封,君候地无过六十里,无治权。

    大秦帝国虽风雨飘摇,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胡亥可不敢化虚为实。他可是清楚,一旦实封必有治民与收缴赋税权。

    一旦形成实封,私家军兵将会接踵而来,到时候封地将会重新成为规避郡县官府的自治世族。

    这样一来,必然会形成一个个世家大族,国中之国。

    胡亥眼界极广阔,他自然清楚大汉王朝就因为世家大族而亡。英明神武,不可一世,甚至于比肩始皇帝的隋炀帝。

    依旧败在世家门阀之下,诺大帝国,二世而亡,背负着昏君的骂名。

    胡亥虽然自命不凡,但是他也不敢自比,始皇帝,隋炀帝这等眼界超凡,推行力极强的盖世帝皇。

    连这样的盖世帝王都无能为力,胡亥自然以史为鉴,不敢化虚封为实封。

    心中念头微动,这一刻,胡亥不得不佩服秦法的严明,考虑之周全,甚至于远超后世法制。

    本章完

第69章 山中老人() 
秦法:刻于太庙,悬于国门。

    这便是秦孝公的高明之处,树立秦法于无上。甚至于凌驾于国君之上,成为大秦帝国朝廷运转的准则。

    唯有如此,商君法才能成为大秦立国根本,也是大秦的基本国策:坚守法治,代有明君。

    “哎!”

    胡亥默然沉思良久,慷慨长叹:“商君的预言,却是应验在了朕的身上。国有昏聩之君,朝有绝世奸臣。”

    寝室之中,胡亥眉头紧皱。他从来就不认为统一天下,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灭夏,两代之功。周灭商,历时三代百年之久。

    如今天下纷乱,大秦积弱,想要强盛非十数年不可,若兵出函谷关争雄天下,直至吞并天下各国统一于秦,则需要坚持不懈了。

    结束了朝议,整个秦国朝野弥漫着一股兴奋,文武百官虽是白发、后生,但他们激情澎湃,咸阳城颇有一丝欣欣向荣。

    ……

    “陛下,廷尉张苍求见!”韩谈的身影出现,声音中有一丝疲惫。

    胡亥沉吟了片刻:“韩谈,让廷尉前去书房,朕这就过去。”

    “是。”

    今时不同往日,昨日他拜张苍为廷尉,绝不能再在寝室相见,君臣有别,这是一道永远不可逾越的红线。

    胡亥不想,也不打算改变。皇帝权威,是他立足大秦帝国的根基,绝不容许有任何的动摇。

    ……

    “臣拜见陛下!”

    面对张苍的行礼,胡亥坦然接受,这是君臣礼节不可废弃。见到张苍长长一躬,胡亥笑,道。

    “免礼,平身,廷尉今日只做朕的座上宾,不必执臣民之礼。廷尉不必拘泥,坐!”

    张苍坦然笑,道:“臣,恭敬不如从命。”一拱手朝前举步,在胡亥对面的坐塌上,从容坐下。

    这一幕,看的韩谈与两厢内侍卫士目瞪口呆。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转头对韩谈吩咐:“关闭宫门,人许任何人进入书房。”

    “是!”

    ……

    书房中,几盏风灯还在摇曳,由于是白天的缘故,它们的作用并不大。在正中碳火烧的正旺,站在书房中让人有一丝暖意。

    竹简书架倚墙环立,书架前的剑架上一口铜锈斑驳的青铜古剑,在灯光下,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中央一张长长的书几上堆着小山高的求见,胡亥与张苍分别坐在两面。

    胡亥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苍:“廷尉既断大秦危局,当为朕指路。”

    张苍注视着壁上的那幅《大秦帝国山川图》,也是一声叹息。沉吟了良久,方才朝着胡亥,道。

    “陛下,大秦之势危如累卵。臣以为当先行罢兵,与项羽,刘季议和。与此同时,大雪连降,雪情严重,应立即派遣地方官员救民。”

    ……

    大雪纷飞,在帷幕遮掩的幽暗书房里,胡亥与张苍不知疲倦的谈论,不知几多时光。

    “廷尉,朕以你为使者,立即前往函谷关,与项羽会晤,只要保住函谷关以西,大秦故土,条件都可以答应。”

    “是。”

    点头称是,张苍站起身肃然一躬,转身离开了咸阳宫。

    大秦帝国君臣组合第一击,就这样在二世四年一月打出。

    ……

    南山的山腰小道上,一个青衣少年匆匆不停地赶路。大雪纷飞,高耸的青山就在眼前,少年一股作气,想要赶到南山再歇乏。

    谁知由于大雪天气,走了整整一天,才到南山脚下。这里空旷寂凉,举目不见人烟。少年更是走的浑身酸痛,举步维艰了。

    大雪纷飞,脚板连痛带冻,早已经失去了知觉。少年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咬着牙硬撑。

    好不容易走近了南山腹地主峰,遥遥南望,仿佛大山层叠连绵,仿佛一根根支撑蓝天的巨柱。

    山道上人烟稀少,少年不敢耽搁,用短剑砍下一根树枝削成木仗,继续上路。

    他心里清楚,大雪纷飞。若是在天黑之前赶回小山村,恐怕将会冻饿而死,成为这场雪灾下的一具尸体。

    “终于到了!”

    此刻已经是日头西斜,少年终于赶到了小山村。望着山下河谷,树林里冒出缕缕炊烟,隐隐可闻的鸡鸣狗吠之声,心下大喜。

    少年心下激动,顾不得再看,拄着木棍下山而来,向着熟悉的路径而去,寻找心中的那道身影。

    “爷爷,我回来了!”少年小心翼翼的,走进了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一座石屋中去。

    “外面冷,陌儿快进来!”须发灰白的老人抬头,看着少年的模样,历经沧桑的眼中闪过一抹心疼。

    “是。”

    ……

    待到少年换了一身衣服,走出来。老人将长案上的大碗递过去:“喝一碗热米酒,暖暖身子。”

    “咕咚,咕咚……”

    少年接过,几口饮下。用袖口抹了抹嘴,道:“爷爷,函谷关大战有结果了,陛下回到了咸阳。”

    ……

    听到自己孙儿的叙述,老人眸子明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