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65部分

帝秦霸世-第65部分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平盯着张良,眼睛之中一直在燃烧。仿佛有熊熊战意化作九天雷火,想要焚烧天地一切敌。

    “在下以为,当下环境中。只要秦帝不出昏招,依旧一如今日,必然能够东出函谷关,再一次兼并天下。”

    看着满眼战意,仿佛化作火焰的陈平,张良微微一笑,道:“先生既然看好秦国,今见求贤令,是否要入秦国一展抱负?”

    默然良久,陈平向张良一拱手,道:“见求贤令,平心中澎湃激昂,却又一丝忐忑不安。今日与先生一谈,方才心定意决,我当赴秦国,一展胸中经纬。”

    感慨万千之余,陈平忍不住,道:“不知先生欲往何处?”

    “去辽东,在下与辽东王有约!”张良神色平静。

    这一刻,他仿佛再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言辞之间,对刘季颇有信心。

    “辽东贫瘠,纵辽东王有枭雄之资,却无王霸之基。先生如此自信,不知能否见告一二?。”

    见此,张良浩然一叹:“辽东虽无楚国之富,更无秦国山川险峻,但张良相信事在人为!”傲岸之气,盈然而出。

    “先生志存高远,陈平不及。”陈平赞叹一声,“既如此,愿先生入辽一切顺利。来日沙场相见,陈平必全力以赴。”

    “哈哈……”

    大笑一声,张良神色肃然:“若沙场相见,张良亦不会留手!”

    ……

    两个人都是当世大才,更是心高气傲之辈,自然不愿意屈居他人之下。陈平此来,是为了试探张良去处。

    而张良一眼洞悉之后,更是直接指出他意辽东。自信滔天,甚至于近乎于自负。

    他有信心辅佐贫瘠之地,远离中原的刘季问鼎天下。这便是张良骨子里,近乎于铭刻的傲气。

    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良,陈平点点头:“走了。”说着向张良摇摇手,示意他们不须相送,径自回身去了。

    张良望着陈平背影,不禁叹息了一声:“本想秦二世求贤令不过是一笑话,却小觑了寒门士子的求仕之心。”

    “有陈平入秦,其害恐怕不下于商鞅入秦!”

    ……

    通过刚才的言辞交锋,张良自然试探出了陈平的深浅。此人入秦,对于中原各国都将是灾难。

    目光幽幽,张良望着天空:“难道老秦人如此得天独厚,先有商君入秦,救秦于灭亡之际。”

    “如今危难之时,又有陈平这样的绝世之才入秦,难道秦不该绝么?”

    这一刻,张良心乱了。

    然而,天下事悠悠,总有不顺心之时。韩国如今只有一郡之地,国力衰弱,况且韩王成不算英主。

    心头只有贪图享乐之念,全无半点图谋天下之心。张良清楚,整个韩国之中,除了阳翟表面的繁华侈靡之外,其余各县一片萧条冷落。

    然而韩王成天下相王归来,从未有一天理过国政。眼见国力萎缩,国君贪图享乐,张良深感寝食不安。

    他清楚不论是矢志收复山东,再一次扫平天下的秦二世胡亥。还是布下后手等待时机的项王,亦或者埋头发展的辽东王。

    不管是谁称雄,都不会容下韩国。他虽不是一国之君,但张良学识渊博,自然清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不管是秦,楚,辽三国那一国先出。位于天下中心的韩国都首当其冲。

    望着灯火通明的王宫,张良喟然长叹一声。若不是他与韩国渊源极深,他一定会继续留在韩王成身边。

    “张图!”默然良久,张良神色变得坚决。

    “张图听先生吩咐。”

    “你去一趟辽东,到无终找……”张良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

    “先生放心。张图这就准备,四更出城,一月之间便赶回来。”

    “路上小心!”张良叮嘱一声,转身回到寝室。

    ……

    此刻已是更深人静月上中空之时。张良望着庭院中明亮的月光,久久没有睡意。

    第六章,求订阅

    本章完

第132章 从贵胄公子变作民间游侠,张良对秦之仇恨的由来!() 
张良不同于韩信这样的落魄王孙,除了一柄剑和满腹兵道才华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饭都吃不起。

    甚至于被人逼迫欺辱,不得不受胯下之辱。张良的日子,一直过得滋润,只是不太舒心罢了。

    同样的,张良也不同于陈平这样的寒门子弟,不会为了居住兄长家中,从而引出陈平盗嫂的流言蜚语。

    汉初三杰之中,韩信穷的时候只能漂母赠饭,弱的时候胯下之辱,最后王侯将相负一身。

    不管是十面埋伏,还是背水列阵,都可以说是一代传奇。更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的典故。

    韩信无疑是经历最为传奇的一个,而陈平默默无闻,一直诛灭吕氏才真正的名震天下。

    与两者不同,张良的路,充满了太多贵公子的恣意张扬,充满了太多游侠的义气重然诺。

    这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

    ……

    张良出身不凡,他是韩国贵族后人,与韩国王室同姓。其先祖出于周天子王室,是古老姓氏姬氏的一支。

    自张良祖父开始,一家父祖两代辅佐五世韩王作丞相。虽说古来世卿世禄的遗留,但如此越代久任,毕竟是少有。

    从这一点上,足以见得张良一家与韩国的关系。

    从张良的父亲韩平去世,到韩国灭亡。二十来年间,韩国年年岁岁笼罩在秦军蚕食攻击的威胁之中,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秦灭韩之后,置颍川郡。由于秦灭韩国,韩王安没有作殊死抵抗,而是开城投降。

    始皇帝对于韩国的处置,比较宽容。只是将被俘的韩王安迁于陈郡陈县附近。

    一来隔断韩王与本国的联系,二来迁徙之地离新郑不远,又向韩国遗民以及即将征服的其余五国君臣国民表示怀柔宽容。

    秦国对于韩国贵族官僚,也没有打击报复。不仅容许在故乡居留,更是土地财产也予以保留。

    然而,韩国百姓执着于故国,仇恨秦国的民情始终根深蒂固。

    秦昭襄王43年,秦军第一次南北分断韩国。韩国被迫将北部上党郡割让秦国时,上党军民誓死不做秦国人。

    于是在冯亭的率领下归降赵国,进而引发了秦与赵之间的长平大战。战国之时,参战人数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大战。

    韩国亡国时,此时张良已经二十多岁了。二十多年间,天天的耳闻目睹,都是秦国攻城压境,以及韩国国势一天天衰落的苦难和心酸。

    若是韩国迟灭亡十数年,张良将会是韩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还没有进入韩国政界,秦军已经攻入了国都新郑。

    从此以后,一国贵族,身不由己成了亡国遗民。

    张良是韩国王族血统的贵族,聪明智慧的青年。经历过国难家难以后,对于伟大先祖的怀念越发深厚。

    对于破灭之祖国的爱恋越发执着,他内心深藏着对于秦国的仇恨,一心一意要为韩国复仇。

    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乡游学任侠,他最重要的停留之地,便是陈县。

    自战国末期,陈县一直都是反秦热土。层积着楚国旧部,韩王迁地,昌平君和项燕的反秦据点等等历史积淀。

    帝国建立以来,陈县一直都暗涌着反秦暗流。常山王张耳,陈余,被大秦帝国通缉后,逃到陈县作门里监隐藏了下来。

    大泽乡暴乱的首领陈涉是陈县人,而吴广故乡也在陈县附近。

    张良一直在这一代活动,结交了不少意气相投的反秦豪侠英雄。陈县的反秦风土,也加深了他为韩国复仇的决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始皇帝的手段与铁腕,是年轻的张良始料未及的。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大秦帝国朝廷以军事镇压和法制建设双管齐下。逐一平息各国的武装反叛。

    以郡县什伍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帝国化政策在各地步步推行,大秦帝国政权日益稳固。

    年轻气盛的张良,此际远没有后来的机关算尽。他眼见复兴韩国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于是铤而走险。

    受到任侠好勇斗狠的影响,张良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决心以个人力量,刺杀始皇帝以报秦灭韩的深仇大恨。

    在后世刺杀是一件坏事,为人所不齿。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会千古留名。

    ……

    古今中外,刺杀即是个人复仇的方式,也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一般而言,刺杀是两种情况下的有效选择。一是在弱小对抗强大,无法做出有效对抗时,二是强大的敌人权力运作集中于个人时。

    春秋末年,伍子胥将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于是有了夫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的典故,最终公子光成了吴王。

    战国年间,严仲子派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留下了严仲子,聂政姐弟刚烈侠义的千古英名。

    而秦灭韩三年后,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嬴政。虽然功亏一篑,同样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豪义。

    刺杀秦王嬴斐,既能报仇家国之仇,又能名留千古。对于年轻的张良而言,眼见复国无望,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亡国后的张良,从贵胄公子沦落为民间游侠。他变卖家产,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豪杰,只为了刺杀始皇帝做准备。

    ……

    阳武县在三川郡的东部,博浪沙在阳武县南,正是由洛阳通往大梁的东西大道上。战国之时,此地属于韩魏交界处。

    张良是韩国人,富于智慧,长于推算,对于韩魏间的交通要道,山川地形,了如指掌。

    博浪沙刺杀,是始皇帝所遭遇的第三次刺杀,也是他登基称帝以来第一次遭遇刺杀。

    这一次刺杀,完全是出自张良个人的苦心谋划,是六国贵族亡国之恨,淤积不散的宣泄。

    这一次刺杀,只是误中副车。皇帝权威遭受挑衅,始皇帝大怒,严令天下搜捕刺客。整整闹了十日,情势急迫而紧张。

    第七更,求首订,求首订,求首订!!!!

    本章完

第133章 刘季的铁血手段() 
辽东之地,地处东北之边。

    对于这个时代,辽东三郡属于绝对十足的苦寒之地。当刘季一行人马到达无终,当下傻眼了。

    这个地方,太过贫瘠了。

    只是事已至此,就算是再如何不愿,刘季也不得不低头接手。看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刘季心头不愿的同时,有一丝炙热。

    这是他的国,站在无终的土地上。刘季有一种莫大的安全感,这是在中原颠沛流离所感受不到的。

    ……

    “王上,秦二世颁布了求贤令,天下四十八郡士子,若有奇计强秦者,赐爵封君,与之分土。”萧何皱着眉头,眼中有一丝无奈。

    来到右北平两个月了,但是此际的辽东只占据了右北平,辽西两郡。辽东郡至今还在韩广手中。

    秦楚纷纷出手,长策大计一条一条,刚刚平息的中原再一次兴风作浪。然而,辽东却连尚未稳定下来。

    王座之上,刘季:“丞相,天下皆恨暴秦,如今秦二世颁布求贤令,以你之见,会有人入秦么?”

    萧何沉默良久,深深一躬:“六国贵胄之后,断然不会入秦。但秦帝这一次手笔惊人,足以动人心。”

    “一直苦求出路的寒门士子,一定会蜂拥而至。”这一刻,萧何心头生出担忧:“苍茫天下,何其之大。中原士子,何其多也。这些寒门士子入秦,未必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

    “丞相以你看来,张先生是断然不会入秦了?”刘季对于张良大才,十分看重。在他看来,张子房具有扶国之才。

    “子房先生乃韩国贵胄之后,与秦有家破国亡之恨。更在博浪沙刺杀始皇,是以张良绝不会入秦。”

    默然片刻,萧何肃然一躬,道:“只是韩国是子房先生的羁绊,只要韩国一日尚存,子房先生就不会出现在辽东。”

    刘季悠然一笑,道:“只要不入秦就好办,韩国夹在秦楚两强之间。不管是项王还是秦帝一旦出兵,韩国首当其冲。”

    “不出三年时间,这一点必然会有人代替孤解决。”

    一想到这里,萧何与刘季相视一笑。不管是秦楚那一个动手灭韩,到时候张良只能选择北上辽东。

    不管是一展胸中所学,还是报仇雪恨,都需要借助一个国家的力量。面对一个强大拥有绝对权力的王者,刺杀永远是最低级的。

    ……

    政事殿一片愕然,大臣们和内侍都惊讶地看着刘季。刘季哈哈一笑,轻慢无礼地高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